首页期刊导航|内燃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燃机
内燃机

朱厚国

双月刊

1000-6494

cqnrj@sina.com

023-68614626

400039

重庆市石桥铺渝州路17号

内燃机/Journal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查看更多>>本刊是介绍各类内燃机设计、生产、使用、维修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内容有:各类柴油机和汽油机的整机及配件的科研设计成果、新产品开发、最新制造技术、装配技术、测试技术、材料与燃料、节能与环保措施、使用维修经验、国内行业综合和发展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EGR对PHEV汽车WLTC循环油耗的影响

    任全水李名贵孙晓东朱云峰...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废气再循环(EGR)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汽油机的热效率,从而降低整车油耗.当前国内整车油耗一般使用WLTC循环油耗评价.本文分析了某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在世界轻型汽车测试循环工况(WLTC)标准循环开/关EGR状态下的油耗数据,得到EGR对PHEV汽车WLTC循环油耗的改善效果和主要影响因素.在本次试验中,WLTC循环的高速段串联模式占比较大,可以使发动机长时间运行在高EGR率区域,实现最高的油耗收益.基于本次试验的结果,后续还可以针对不同车速段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控制策略设计,这有利于充分发挥EGR技术的优势,提高PHEV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

    废气再循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世界轻型汽车测试循环

    车用重型柴油机排放测试循环设定与拓展研究

    张文博魏齐飞陆晨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部分车辆如城市环卫车、自卸车和城市物流车等在低速低负荷下的运行工况占比较大.但国六重型柴油机在进行型式排放认证时的排放测试循环(WHTC)的较低负荷(20%以下)的占比仅为58.1%,缺乏高低负荷突变等典型特征的覆盖,这会导致该类认证无法有效评估发动机低负荷运行时的NOx排放特性.因此,研究重型柴油机车辆在低速低负荷下的NOx排放水平对未来的国家标准制定具有一定参考意义.本文对国六重型柴油机的台架非标准排放测试(WNTE)的循环控制区域进行了重新设定,重点研究柴油机低负荷下的NOx排放.研究将WNTE循环控制区域的转速范围设定在发动机怠速到n30之间,负荷范围设定在0~20%范围内.并选用额定功率为130kW、280kW和413kW的三台柴油机,进行多组相应设定的WNTE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三台发动机的NOx排放均有超出GB 17691-2018要求限值的情况,超出的范围为 17.3%~627%.

    柴油机低速低负荷NOx排放

    涡轮增压柴油机高原性能提升试验研究

    李闯陈创王宇刘志刚...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柴油机高海拔地区扭矩下降问题,在高原进排气模拟试验台架上,开展0~4500m不同海拔高度下某型柴油机的性能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海拔下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等指标.研究表明:随着海拔的增加,柴油机扭矩逐渐下降;在同一海拔下,随着转速的下降,扭矩也随之下降,并且在高海拔时该现象更为明显.研究发现,通过采用二级可调增压技术、提高过量空气系数、优化燃油系统结构及参数等手段,柴油机在高原环境下的动力性、经济性得到了明显改善,从而为后续提升柴油机高原性能开发工作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向.

    柴油机高原性能二级可调整压系统过量空气系数燃油系统结构

    双接地型转子吸振器的参数优化

    刘子良贾磊孙龙飞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智能优化算法对双接地型转子吸振器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探讨了质量比、附加位置对抑振性能的影响规律.首先,根据双接地型转子吸振器的结构构建了吸振器的力学模型.接着,利用有限元法建立了吸振器-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在此基础上,推导了转子的响应公式,并基于该公式建立了吸振器的参数优化数学模型.最后,利用改进的变异粒子群算法对吸振器的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了质量比及附加位置对最优参数及最优振幅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附加位置时,随着质量比的增加,吸振器的最优刚度kaopt和kgopt、最优阻尼cgopt及抑振率均呈递增规律,同时转子的最优振幅逐渐减小.当质量比为0.1时,吸振器的附加位置越靠近轴承,最优刚度kaopt和最优阻尼cgopt越小,抑振率越低,最优刚度kgopt受附加位置影响很小,趋于定值.

    双接地转子吸振器参数优化粒子群算法振动

    基于GeoGebra软件辅助的连杆运动轨迹包络方程研究

    李晓霞黄保科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连杆是内燃机曲柄连杆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分析了连杆的运动特点,并通过使用GeoGebra软件作为辅助工具,建立了曲柄连杆机构模型及连杆的运动轨迹图.从数学分析的角度分析了连杆运动轨迹边缘线的包络性,并推导出其包络线方程.该方程只需确定连杆长度和曲柄半径即可得到连杆包络线,从而可以在三维软件中将包络线方程转化为连杆包络曲线草绘,提升设计效率.

    连杆轨迹包络线方程

    双重三要素型转子吸振器抑振性能的稳定性分析

    侯建安刘子良李梦瑶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转子动力学方法对双重三要素型吸振器-转子系统进行动力学建模,并基于局部灵敏度分析法建立了灵敏度评价模型,分析了最优抑振性能对吸振器参数、不平衡力、安装位置的灵敏度,探讨了吸振器抑振性能的稳定性.结果显示:当参数偏离系数为-0.35时,最优抑振性能对两个单体吸振器质量的灵敏度分别为0.54和0.36,而对串联刚度的灵敏度仅为0.03和0.12.整体上看,固有频率较大的单体吸振器的参数灵敏度系数相对较小.不平衡力增大时,系数均为正值.存在安装位置误差的情况下,吸振器使用时的安装位置若靠近优化时的安装位置,其灵敏度系数降低至0.05;而远离时,灵敏度系数提高至1.58.因此,在吸振器的参数中,质量对最优抑振性能的稳定性影响最大,而串联刚度的影响最小.固有频率较小的单体吸振器的参数对稳定性影响较大.使用安装位置距离优化时的安装位置越接近,其稳定性越高.

    转子吸振器局部灵敏度分析不平衡力安装位置稳定性

    某车用柴油机隔振器开裂故障排查

    张显利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车用柴油机隔振器开裂故障,从设计选型、装配、使用环境等方面对该隔振器进行了逐项排查分析,确定了故障原因.经过排查,隔振器表层开裂的主要原因为:隔振器受到油污侵蚀后,发生了橡胶溶胀,从而使隔振器的力学性能下降.同时,由于未及时修正隔振器的安装尺寸,个别隔振器承受了较大的交变应力,进一步恶化了隔振器的工作环境.在长时间的交变和倾摇等外力的综合作用下,最终导致了隔振器表层开裂故障的发生.针对上述故障原因,提出了维保人员在维护和检修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及操作人员定期检查隔振器的表面清洁度和安装状态的改进措施.

    隔振器开裂溶胀尺寸超差

    某船用重油柴油机排气门锥面烧蚀故障分析

    李成艳乔芳徐得石王润...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门是发动机的关键零部件,气门材料的选择对发动机的可靠性具有重大影响.某船用重油发动机在运行约2500h后出现排气门锥面烧蚀的故障.分析发现,排气门中的镍基材料在含硫超标的重油燃料腐蚀下性能下降,导致了锥面烧蚀.针对这一故障情况,采取优化排气门锥面材料,并在锥面上进行堆焊处理的改进方案.对优化后的气门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气门在耐腐蚀性和耐磨性方面表现优秀.

    重油排气门烧蚀

    某型天然气发动机机油耗问题改进与评价方法研究

    钱立宏王强程前峰章泽强...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型天然气发动机短里程机油耗高问题进行排查和分析,发现主要原因在于活塞环与缸套的初期磨合不佳,并且耐负压窜油能力较弱,导致缸内机油上窜并参与燃烧.通过优化活塞环与活塞环槽的配合,提高环槽加工精度,增加环槽回油通道,同时调整活塞环外圆面镀层,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此外,针对国六天然气发动机在部分负荷和怠速工况下进气道负压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机油耗评价方法,该方法可以准确评估各种实际工况下的机油耗水平.

    机油消耗活塞环磨损优化设计试验验证

    扭矩速率限制电控技术在商用车上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周星星朱彬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款商用牵引车在猛踩与猛松油门时出现的整车抖动问题,从理论分析和实际测试两个方面进行了电控特性解决方案的研究.首先,基于理论分析的结果阐述了抖动产生的机理,找出了与整车抖动强相关的因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调试原则.接着,利用AVL Drive设备进行了试验测试,对比了不同工况下的改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扭矩速率限制电控技术可以有效改善驾驶员在猛踩与猛松油门时整车的扭转振动与冲击度.该技术在整车冲击度不高于16m/s3时,可以提供更好的驾驶体验.

    油门扭转振动冲击度扭矩速率限制AVLDrive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