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科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科学研究
宁夏大学
农业科学研究

宁夏大学

谢应忠

季刊

1673-0747

xuebaon@nxu.edu.cn

0951-2061795

750021

宁夏银川西夏区文萃北街217号

农业科学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0年,国内公开发行,以反映我院科研成果为主,集学术性、实用性于一刊,系大农业综合性刊物。本刊主要刊登农学、林学、园艺、畜牧、兽医、农业经济、农田水利、草业科学、食品科学、生物科学及有关基础科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专题综述、应用技术及简报、简讯等。可供有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农业技术管理人员、农业行政管理干部、有关企业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干旱胁迫下小麦叶片光合-蒸腾耦合变化特征及调控机制

    刘江赵福年杨红燕蔡立群...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叶片通过控制气孔将植物碳同化和水分消耗这2个过程紧密耦合,但在不同水分条件下这种碳水耦合关系是否会发生变化目前尚不清楚。选择西北半干旱区大田作物春小麦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不同水分处理(充足供水CK、轻度干旱T1、中度干旱T2、重度干旱T3),在小麦拔节期选择典型晴天观测叶片光合-蒸腾日变化过程(08:00-18:00)。结果表明:空气温度(t)、光合有效辐射(PAR)的日变化均为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2:00、16:00;叶片气孔导度(Gs)的日变化在CK、T1、T2下呈双峰型分布,在T3下无明显变化;蒸腾速率(Tr)呈现双峰型变化的是T1和T2,CK与T3则呈单峰型变化;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幅度从充足供水到严重干旱处理依次减小,且各处理在12:00前波动较大,而后呈现平缓降低的趋势。各水分处理下小麦叶片光合-蒸腾的日变化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n在CK下的主要调控因子是PAR,在T1、T3下的主要调控因子为Gs;Tr在CK、T1下的主要调控因子是PAR,在T2、T3下的主要正调控因子为Gs,负调控因子为t。同时,当以Pn与Tr关系斜率表示小麦叶片碳水耦合关系时,发现不同水分处理下小麦叶片碳水耦合特征存在差异,尤其是重度干旱,导致小麦叶片碳水耦合关系显著降低。

    干旱胁迫小麦叶片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外源褪黑素对小麦缓解土壤铜胁迫的影响

    刘晓蕾刘飞飞程相涵王书言...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盆栽试验,设置对照(CK)、MT1(100 μmol·L-1)、MT2(500 μmol·L-1)和MT3(1000 μmol·L-1)4个不同水平褪黑素处理,褪黑素采用浸种(24 h)方式施用,研究Cu胁迫(150 mg·kg-1)下小麦产量、不同器官生物量、Cu质量比与积累量、Cu富集系数和迁移系数对褪黑素浓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褪黑素浓度的升高,小麦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生物量与产量呈先增后降趋势,而植株中各生育期Cu质量比整体呈先降后增趋势。适宜浓度的褪黑素能显著增加小麦产量和生物量,显著降低不同器官中Cu质量比、籽粒及叶的Cu富集系数和Cu由茎向籽粒/叶的迁移系数,缓解土壤Cu胁迫对小麦造成的生长抑制。整体上小麦各生育期的生物量和产量在MT2下达到最大,而地上部不同器官中Cu质量比、籽粒及叶的Cu富集系数和Cu由茎向籽粒/叶的迁移系数则为最小,均显著低于CK。MT2与CK相比,小麦各生育期穗、叶、茎、根的生物量和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4。5%~154。5%和118。7%,而籽粒、叶、茎、根中的Cu质量比显著降低6。2%~204。1%,籽粒、叶中的Cu富集系数显著降低32。4%~58。1%,Cu由茎向籽粒和茎向叶的迁移系数则显著降低124。6%和106。5%。可见,适宜浓度的褪黑素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土壤Cu胁迫对小麦生产的危害,其中500 μmol·L-1褪黑素的缓解效果最佳。

    小麦褪黑素Cu胁迫产量生物量富集迁移系数

    不同改良措施对盐碱地枸杞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刘萍涛杨涓康建宏郑国琦...
    16-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不同改良措施对盐碱地枸杞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宁杞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拉丁方设计,设置5个改良措施,分别为脱硫石膏、改良剂+有机肥、排灌、脱硫石膏+排灌、脱硫石膏+有机肥+改良剂+排灌措施,以不采用任何改良措施为对照,分析不同改良措施下枸杞生长的生理指标、果实有效成分质量分数及产量等的变化,并对2年的测定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项改良技术均降低了土壤的pH和碱化度,并增加了枸杞黄酮质量分数;施用有机肥的2个处理对果实产量的促进效果较大,施用脱硫石膏和排灌措施可促进枸杞果实中多糖的积累。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脱硫石膏+有机肥+改良剂+排灌措施处理下,枸杞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增加23。3%,果实产量、果实黄酮质量分数分别增加32。57%、41。5%。因此,施用脱硫石膏和有机肥及改良剂等技术综合模式可以显著促进盐碱枸杞的生长发育及其有效成分的积累。

    脱硫石膏盐碱地枸杞主成分分析

    遥感技术在作物氮素营养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运彬媛李稼润康建宏张昊...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遥感技术在作物氮素营养诊断应用中的发展脉络,阐述可见光遥感、卫星遥感和光谱遥感在作物氮素营养诊断方面的理论进展、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就目前研究可以看出,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作物冠层特征参数与作物氮素营养指标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作物图像获取、分析处理及特征参数优化等技术方法须要更深入地研究,探寻更简便、精准的方法。

    遥感作物氮素营养诊断现状

    不同类型杀虫剂对黄花菜花蓟马的室内毒力与田间防效

    张愉力王堃孙建伟张暄翊...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高效防控黄花菜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的有效药剂,采用叶管药膜法测定17种杀虫剂对花蓟马的室内毒力,并对其中毒力较高的11种杀虫剂展开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和10%多杀霉素SC对花蓟马成虫的毒力最高,其相对毒力指数分别为4 744。20和3 184。11;而呋虫胺、四唑虫酰胺、氟啶虫酰胺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毒力较低。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1种杀虫剂对花蓟马的田间防效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药后1 d,乙基多杀菌素处理对花蓟马的速效性最佳,防治效果为72。18%,药后3 d,各药剂处理对花蓟马的控制作用均有所上升,其中噻虫嗪和虫螨腈处理对花蓟马的防治效果最好,分别为78。09%和77。51%。可见,乙基多杀菌素和虫螨腈对花蓟马的毒杀作用和田间防效较高,宜作为防治花蓟马的首选药剂,溴氰虫酰胺、阿维菌素和噻虫嗪可作为交替使用的药剂,不推荐使用螺虫乙酯、氟啶虫胺腈、苦参碱和双丙环虫酯用于防治花蓟马。

    黄花菜花蓟马杀虫剂室内毒力田间防效

    春尺蠖幼虫生防细菌的分离鉴定及杀虫活性测定

    王海旭张婷婷王新谱
    33-3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对鳞翅目幼虫有致病作用的昆虫病原菌,从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幼虫的罹病体中分离获得疑似致病细菌4株,依据科赫氏法则最终筛选出1株具有杀虫活性的菌株CH-1。基于生理生化及16S rRNA序列鉴定,菌株CH-1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以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幼虫进行短小芽孢杆菌CH-1杀虫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短小芽孢杆菌CH-1发酵液及上清液均对小菜蛾等鳞翅目幼虫具有杀虫活性和致死效果,其中发酵液效果较上清液更为显著。在处理4 d后,发酵液处理下小菜蛾、甜菜夜蛾、草地贪夜蛾、春尺蠖的3龄幼虫死亡率分别为96。67%、100%、100%、100%,比清水对照的死亡率分别高40。00%、70。00%、40。00%、40。00%,比上清液处理的死亡率分别高0、13。33%、60。00%、0。试验得出,短小芽孢杆菌CH-1具有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的应用潜力。

    春尺蠖短小芽孢杆菌分离鉴定杀虫活性

    宁夏刺槐叶瘿蚊不同阶段幼虫及蛹的抗寒性研究

    赵鹏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刺槐叶瘿蚊在宁夏是否可以越冬,同时也为其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在室外采集刺槐叶瘿蚊虫体,带回实验室后划分为低龄幼虫、老熟幼虫、蛹,测定不同虫态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结果表明:刺槐叶瘿蚊同一虫龄不同重复间的过冷却点无显著差异。低龄幼虫、老熟幼虫、蛹之间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差异明显,其中蛹的数值最高,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平均温度分别为-23。24、-20。13℃;低龄幼虫的数值最低,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平均温度分别为-27。19、-25。16℃。根据测定结果,刺槐叶瘿蚊抗寒性最强的虫态为低龄幼虫,其次为老熟幼虫,最后为蛹。结合宁夏冬季气温得出,刺槐叶瘿蚊在宁夏地区可以越冬,最有可能的越冬虫态为低龄幼虫。

    刺槐叶瘿蚊过冷却点抗寒能力宁夏

    小麦和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替代化肥潜力测算

    葛新成冯尚宗顾召帅曹荣利...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东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测算其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秸秆氮磷钾养分资源量及全量还田利用潜力,可以为山东省小麦和玉米秸秆养分资源合理利用和秸秆还田条件下化肥配施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基于2019-2021年山东省统计年鉴数据和文献资料,对山东省各地级市小麦和玉米的播种面积、秸秆产量、秸秆氮磷钾养分资源量和秸秆全量还田的化肥替代潜力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19-2021年山东省小麦、玉米年均播种面积分别为397。67、387。15 万hm2,秸秆年均总产量分别为3 465。43、3 165。80 万t;小麦秸秆氮磷钾养分资源总量年均分别为11。29、3。94、39。21 万t,玉米秸秆氮磷钾养分资源总量年均分别为15。74、7。94、38。16 万t;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当季平均可替代氮肥量为28。38 kg/hm2、平均可替代磷肥量为9。90 kg/hm2、平均可替代钾肥量为98。59 kg/hm2,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当季平均可替代氮肥量为40。65 kg/hm2、平均可替代磷肥量为20。51 kg/hm2、平均可替代钾肥量为98。57 kg/hm2。山东省小麦、玉米秸秆养分资源量较大,合理充分利用秸秆养分资源是实现化肥减施的重要途径。

    小麦、玉米秸秆秸秆还田化肥替代

    新疆阿克苏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刘国云布美热木·克力木木合塔尔·艾买提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新疆阿克苏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及其驱动因素,以阿克苏9个县(市)为研究对象,从压力、敏感性、恢复力3个方面选取20项指标,建立阿克苏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用综合指数法对各县(市)农业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进行计算和分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压力的权重为36。245%,敏感性的权重为38。005%,恢复力的权重为25。750%。②阿克苏各县(市)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不一,以高度脆弱和中度脆弱为主,以微度脆弱为辅。极度脆弱的县有1个,占阿克苏地区总面积的11。0%,高度脆弱的县(市)有3个,占阿克苏地区总面积的41。7%;中度脆弱的县有2个,占阿克苏地区总面积的14。4%;微度脆弱的县有3个,占阿克苏地区总面积的32。8%。③阿克苏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主要驱动因素分别是农业生产条件、气候状况、农业经济状况、农业机械化水平、极端天气和森林覆盖情况,其中农业生产条件是首要驱动因素。因此,降低阿克苏地区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重点是改善中高度脆弱区的农业生产条件,降低农业生态系统的敏感性。

    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驱动因素主成分分析

    宁夏沙生药用植物AMF、DSE侵染特征及DSE鉴定

    郭苗苗李金李兴梅张旭...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宁夏沙生药用植物根系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与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的侵染特征及DSE物种多样性,在宁夏各地采集健康的黄耆、苦豆子和柠条等13种沙生药用植物的根样,显微观察AMF和DSE的侵染特征,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研究DSE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3种植物根系中均有AMF定植;除乳浆大戟外12种植物根系均有DSE定植;AMF定植率高于DSE定植率。在苦豆子、沙蒿、沙冬青、黄耆、柠条5种植物根系分离得到4株DSE菌株,分别是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Alternaria sp。、Aspergillus fumigatus、Paraphoma chrysanthemicola。

    沙生药用植物丛枝菌根真菌(AMF)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定植特征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