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科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科学研究
宁夏大学
农业科学研究

宁夏大学

谢应忠

季刊

1673-0747

xuebaon@nxu.edu.cn

0951-2061795

750021

宁夏银川西夏区文萃北街217号

农业科学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0年,国内公开发行,以反映我院科研成果为主,集学术性、实用性于一刊,系大农业综合性刊物。本刊主要刊登农学、林学、园艺、畜牧、兽医、农业经济、农田水利、草业科学、食品科学、生物科学及有关基础科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专题综述、应用技术及简报、简讯等。可供有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农业技术管理人员、农业行政管理干部、有关企业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985-2018年宁夏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韦广源王西娜马永鑫王月梅...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1985-2018年宁夏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收入等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宁夏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过程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85-2018年宁夏小麦的种植面积及其占比呈现急剧下降趋势,种植面积由1985年的28.24 万hm2下降到2018年的12.83 万hm2,下降了54.56%,种植面积占比从34.10%下降到11.02%;玉米的种植面积及其占比呈现快速增加趋势,种植面积增长了7.78倍,其占比由4.28%增长到26.69%;水稻的种植面积及其占比变化较小,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8 万hm2,占比维持在6.5%左右.这三大粮食作物种植结构与粮食作物单产、单位面积收入、肉蛋奶产量关联度较强,引起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是社会需求和经济利益.由此可知,1985-2018年,宁夏主要粮食作物中,小麦种植面积呈断崖式减少,而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这一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种植经济效益的变化密切相关.

    宁夏粮食作物种植结构调整驱动力灰色关联分析

    宁夏罗山青海云杉林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王广平李成王书砚刘超...
    10-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是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建群树种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采用空间点格局的方法对罗山青海云杉4601株成活以及死亡的幼苗/幼树/大树的更新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研究幼苗/幼树与大树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①青海云杉成活植株表现为高度变异,成活植株占比从55.31%到87.68%逐步上升,为增长型种群.②青海云杉成活幼苗、成活幼树分别在0~18.3 m、21.5~24.4 m和0~7.6 m、9.5~17.5 m的尺度上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趋向于随机分布、均匀分布.③总体成活植株与总体死亡植株在0~16.2 m的尺度上为正相关,在16.2~31.1 m的尺度上为无关联,在31.1~40.0 m的尺度上为负相关;各成活树木龄级植株间均表现为无关联.④死亡幼苗与成活幼树、死亡幼树与成活大树分别在0~6.9 m、0~6.6 m空间尺度上为正相关,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空间关联性表现为从正相关到无关联或弱负相关.研究表明,宁夏中部干旱带青海云杉种群受种内竞争及有限资源和空间的影响,幼苗生长为大树的量极少,林上层林冠对空间的竞争影响了幼苗与幼树的更新.

    罗山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空间点格局分析空间关联性

    实验室废液与脱硫石膏配施对碱土化学性质及苜蓿生长的影响

    戴旭光朝博包庆格乐乌恩...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实验室废液资源化利用途径,将实验室废液进行无害化处理后与脱硫石膏配施,进行碱土改良与栽培苜蓿的盆栽试验.通过比较各处理土壤pH、碱化度、电导率、全盐量、八大离子、有效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及苜蓿出苗率、株高和地上部生物量,评价实验室废液与脱硫石膏配施对碱土化学性质的改善效果及其对苜蓿生长的效应.结果表明:实验室废液呈强酸性,通常pH<2,其主要污染物是汞(Hg)、镉(Cd)、铜(Cu)、锌(Zn)、镍(Ni)、铅(Pb)和六价铬(Cr6+)等重金属,其中六价铬超标,可以用活性炭(添加量0.8 g/200 mL)吸附(48 h)法进行无害化处理,使废液的六价铬含量达到灌溉水质标准,从而加以资源化利用.实验室废液与脱硫石膏适当配施对碱土化学性质有显著的改良作用,对苜蓿苗期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w(脱硫石膏)=1.3%配施φ(实验室废液)=30%和w(脱硫石膏)=2.0%配施φ(实验室废液)=30%这2个处理的效果最为显著.

    实验室废液脱硫石膏碱土化学性质苜蓿生长

    基于几何敏感的枸杞植株点云补全方法

    王龙其杨志强张鹏孟一飞...
    24-2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枸杞植株为例,对基于SFM(structure from motion)得到的真实枸杞植株点云,基于几何敏感的Transformer补全网络进行点云补全.针对植物点云数据集缺乏问题,使用虚拟植物三维重建平台VPRE(virtual plant reconstruction environment),构建虚拟枸杞植株点云作为补充,验证基于几何敏感的Transformer点云补全网络在植物叶片和枝干补全上的性能.结果表明:基于几何敏感的Transformer点云补全网络能够较好地完成枸杞植株点云补全,可以有效提高枸杞植株表型测量的准确性.

    几何敏感Transformer点云补全植物枸杞

    稻田养鱼的综合效益分析——以贵州省黄平县重安镇下翁细村为例

    吴雪梅梁龙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贵州省黄平县重安镇下翁细村为例,分析稻田单作和稻田养鱼模式的综合效益,基于实地调查的数据,运用综合效益量化评价方法,将经济、能量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归一化,对水稻单作和稻田养鱼2种模式进行综合效益量化评价,并与其他地区进行对比,分析其差距.结果表明:下翁细村稻田养鱼模式的综合评价指数为0.86,大于水稻单作模式(0.41),说明在当地适合发展稻田养鱼模式.下翁细村稻田养鱼模式的综合效益优于水稻单作模式,然而与浙江省青田县的稻田养鱼模式相比,下翁细村的稻田养鱼模式能量转化率较低,生态效益和经济收益也较差,在带动经济增长、生产管理和规范施用肥料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稻田养鱼水稻单作综合效益

    酿酒葡萄组培苗驯化炼苗关键因子研究

    王昊哈蓉杨波靳韦...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葡萄脱毒组培苗在炼苗驯化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最佳参数,以酿酒品种马瑟兰组培苗为试材,设置移栽驯化的不同基质、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及遮光率处理,通过测定组培苗经过炼苗驯化后的生长发育情况,得出组培苗驯化移栽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在基质方面,φ蚯蚓粪=30%、φ蛭石=50%、φ珍珠岩=30%的配方(C4),更有利于组培苗生长发育,综合得分最高;在空气温度方面,28℃(T4)时,叶片数、SPAD值、壮苗指数、主成分分析综合评分最高,其次是24℃(T3);在空气湿度方面,空气湿度为60%(W2)时组培苗表现最佳,且主成分分析得分最高;在光照方面,经主成分分析,遮光30%(L1)处理的得分最高.因此,在基质配方为φ蚯蚓粪=30%、φ蛭石=50%、φ珍珠岩=20%,空气温度为24~28℃,空气湿度为60%,遮光30%下,酿酒葡萄组培苗驯化移栽的效果最佳.

    酿酒葡萄组培苗驯化蚯蚓粪

    延后采收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马龙马东海刘鑫胡泽军...
    44-5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于2020年11月—2021年1月在宁夏贺兰园艺产业园日光温室开展设施葡萄延后采收试验,试验材料为9年生葡萄品种无核白和红地球,研究延后采收对设施葡萄百粒质量、果粒纵径及横径、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浓度、pH、可滴定酸质量浓度、总酚质量比、花青素质量比等果实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间推移,无核白葡萄的百粒质量、果粒纵径及横径、pH、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浓度、可滴定酸质量浓度、总酚质量比、花青素质量比下降;红地球葡萄的百粒质量、果粒纵径及横径、pH、可滴定酸质量浓度、总酚质量比、花青素质量比增加,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和可溶性糖质量浓度下降.利用K-平均值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葡萄果实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出设施无核白葡萄延后采收时间的范围为11月22日—12月7日,最佳采收时间为11月22日;红地球葡萄延后采收时间的范围为11月30日—12月15日,最佳采收时间为11月30日.

    延后采收设施葡萄品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发酵温度及果实成熟度对北红葡萄酒香气的影响

    马小英单守明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宁夏银川市平吉堡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种植的北红葡萄为材料,采收成熟度为S1(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为25%)、S2(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为28%)、S3(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为31%)的果实,分别在发酵温度T1(20℃)、T2(24℃)、T3(28℃)下发酵,15 d后收集上清液于4℃冰箱冷藏保存备用.结果表明:①不同成熟度果实穗质量、10粒质量、纵径及横径均为S2最大,S3次之;可滴定酸质量比以S1最大,S3次之;总酚、单宁质量比以S3最大,S2次之;总糖质量比、糖酸比以S3最大,S2次之.②成熟度为S3的果实无辛辣、生青等气味,且果实的花香、果香比成熟度为S1、S2的果实更浓郁.③当发酵温度一定时酒样中的可滴定酸、挥发酸质量比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长而增加,当果实成熟度为S3时酒样中的可滴定酸、挥发酸质量比更高.使用不同成熟度果实酿造的酒样中可滴定酸与挥发酸的质量比变化趋势不同,当果实成熟度为S1、S2时,酒样中可滴定酸与挥发酸的质量比随着发酵温度的增加先下降后升高,在T1时最高;当果实成熟度为S3时酒样中可滴定酸与挥发酸的质量比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T1时最高.④酒样中的香气物质主要有辛酸乙酯、乙酸乙酯、己酸乙酯、癸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异戊醇、苯乙醇、香叶醇、芳樟醇、正辛醇等.随发酵温度的升高果香、花香先减小再增大,当发酵温度为T3时,酒样中的果香、花香显著高于T1下发酵的酒样,同时酒样中的化学、脂肪等气味物质减少.

    葡萄酒成熟度发酵温度香气

    宁夏葡萄酒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创新路径分析

    董川张学玲刘竞择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葡萄酒对外贸易的日渐频繁,宁夏贺兰山东麓核心产区作为我国葡萄酒优势特色产区,要在世界葡萄酒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立足,就要增强宁夏葡萄酒品牌的市场竞争力.高品质的葡萄酒要由完善、健全的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来保障,因此建立高水平的葡萄酒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国内外葡萄酒质量安全标准方面的差异,提出加强宁夏葡萄酒产区酿酒技术、标准的推广和质量认证,健全完善质量安全标准、管理法规、产区认证的检验检测体系;围绕宁夏葡萄酒产业进行关键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和实验室装备能力建设,逐步建成多方位参与、产学研并重的葡萄酒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形成宁夏葡萄酒产业创新链发展合力等建议,为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升级提供创新思路.

    葡萄酒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创新路径对策建议

    葡萄霜霉菌对五种主要杀菌剂的抗药性研究进展

    曹爽尹晓马金龙于泽洋...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葡萄霜霉病是葡萄种植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冷凉潮湿、多雨多雾的天气条件下易于发病.葡萄霜霉病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随着葡萄霜霉菌抗药性问题的出现导致化学防治效果不佳.结合前人的研究,概述葡萄霜霉病的发生、葡萄霜霉菌对5种主要杀菌剂的抗药性、植物病原菌产生抗药性的机理、葡萄霜霉菌抗药性的检测方法,以期为葡萄霜霉菌的抗药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霜霉菌杀菌剂抗性作用机理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