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科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科学研究
宁夏大学
农业科学研究

宁夏大学

谢应忠

季刊

1673-0747

xuebaon@nxu.edu.cn

0951-2061795

750021

宁夏银川西夏区文萃北街217号

农业科学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0年,国内公开发行,以反映我院科研成果为主,集学术性、实用性于一刊,系大农业综合性刊物。本刊主要刊登农学、林学、园艺、畜牧、兽医、农业经济、农田水利、草业科学、食品科学、生物科学及有关基础科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专题综述、应用技术及简报、简讯等。可供有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农业技术管理人员、农业行政管理干部、有关企业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宁夏2006-2017年面板数据的分析

    杜慧彬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宁夏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空间效应进行研究有利于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促进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强化农业技术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宁夏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利用Stata 13.1软件检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异质性,再运用Geoda一阶Rook相邻建立权重矩阵,进一步分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县域间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2007-2017年宁夏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4%,技术进步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宁夏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泰尔指数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宁夏区域内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并且宁夏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2017年的宁夏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空间相关性,北部普遍具有正聚集效应,中部普遍具有负的空间相关性.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应扩大北部地区的集聚效应与辐射作用,加快中部、南部地区的生态建设,加快发展农业数字经济在宁夏地区的实施与应用等建议.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效应泰尔指数莫兰指数

    粮食主产区畜禽粪便对耕地的污染风险与预测

    张海莹刘梦亭花俊国
    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畜禽养殖是目前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如果畜禽粪便未经妥善处理或排入土壤的量超过土壤自净能力,粪便中的氮、磷等有机污染物会造成环境污染.依据2011-2020年粮食主产区畜禽养殖和耕地面积数据,分析粮食主产区各省(自治区)畜禽粪便产生量、猪粪当量以及耕地污染物负荷情况,并对未来作出预测.结果表明:2020年粮食主产区猪粪当量总量较2011年下降4%,排放量最多的省份是山东;耕地总氮负荷量平均值为134.84 kg/hm2,耕地总磷负荷量平均值为62.44 kg/hm2;耕地负荷污染风险较高的省份有山东、四川、湖南.预计未来,粮食主产区猪、牛、羊的养殖量均呈下降趋势,家禽养殖量呈上升趋势;山东的畜禽粪便污染风险等级为Ⅳ级,污染较严重;四川、湖南的风险等级为Ⅲ级,有污染.因此,应重点加强对山东、四川、湖南的畜禽粪便污染防控.

    粮食主产区畜禽粪便耕地污染风险预测

    《农业科学研究》改版启事

    14页

    控释肥对水稻性状、产量的影响与最佳施用量研究

    解艳玲张骞马玲芳罗园园...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水稻专用控释肥(32-13-6)在旱直播水稻(播后上水)上的最佳施用量,以宁粳43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控释肥用量梯度,分别为35、40、45、50 kg/667 m2.结果表明:①水稻施用控释肥后产量高于常规施用化肥处理,增产幅度为0.82%~6.58%,节肥率为19.93%~37.72%,在该试验地力条件下,控释肥用量推荐41.0 kg/667 m2,对应产量为783.12 kg/667 m2,比常规施用化肥处理增产40.46 kg/667 m2.②水稻株高、穗长、穗粒数、空秕率与施肥量的相关性较大,且呈正相关,667 m2穗数、千粒质量与施肥量的相关性较小.③与常规施用化肥处理相比,控释肥处理的氮素投入量少0.62%~30.44%,磷素投入量少8.45%~35.92%,钾素投入量少0~30.0%,而水稻成熟期土壤碱解氮质量比高7.32%~24.39%,有效磷质量比高0.84%~11.44%,速效钾质量比高0.41%~8.83%,土壤电导率降低幅度达16.67%~75.00%.

    控释肥水稻施肥量

    秸秆还田对不同地区土壤温度的影响研究现状分析

    王娜王璐宋昌海洪恩众...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秸秆还田使土壤温度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为定量分析秸秆还田对土壤温度的影响,检索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查阅并整合有关研究成果,分析在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秸秆、不同耕作措施、不同时期等因素下秸秆还田对土壤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所获得的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性,秸秆还田对土壤温度的整体效应量为-22.69%,秸秆还田降低土壤温度;华北、东北地区秸秆还田区土壤温度显著低于未还田区,在西北地区秸秆还田后土壤温度的变化不明显;秸秆还田区0~30 cm土层深度每增加5 cm土壤温度均有所下降,且各土层温度随季节变化的差异大;在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秸秆、不同耕作措施下秸秆还田使土壤温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秸秆还田土壤温度降温效应

    土地面积法定单位及其大致使用场合

    25页

    灵武长枣叶阿拉伯半乳糖蛋白分布及光合特性

    陶珊珊章英才王静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灵武长枣4个发育时期的叶为试验材料,利用免疫荧光定位方法,研究不同发育时期的叶中阿拉伯半乳糖蛋白(AGPs)的分布特征,并测定叶的光合特性及可溶性糖质量比,以期揭示灵武长枣不同发育时期叶的AGPs分布特征、光合特性及干旱适应特征.结果表明:①不同时期的叶表皮细胞外切向壁具有较厚的角质层,抗体所识别的抗原荧光AGPs分布较多;叶肉全部由发达的栅栏组织细胞组成,不同发育时期叶肉细胞壁和细胞内部均密集分布着抗体所识别的抗原荧光AGPs,是叶AGPs分布的主要部位,且后期分布增强.不同时期主脉以及位于叶肉中的侧脉和细脉维管束木质部和韧皮部细胞壁和细胞内部均分布着大量抗体所识别的抗原荧光AGPs,维管束鞘和薄壁组织中的分泌道内均没有抗原荧光AGPs分布.②叶的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高低交替的变化趋势,在花后90 d达到最高或较高水平,蒸腾速率在花后60 d达到最高值后逐渐降低,胞间CO2浓度与蒸腾速率的变化趋势相反.葡萄糖和果糖质量比的变化相似,为逐渐上升的趋势,且葡萄糖的质量比始终高于果糖;蔗糖质量比随着叶的发育呈先下降后逐渐上升达到峰值的趋势,蔗糖质量比的增长速度和增长量始终远高于葡萄糖和果糖,表明叶片以积累蔗糖为主.叶的光合特性及可溶性糖质量比的变化具有明显规律.可见,在叶的不同组织中抗体所识别的抗原荧光强弱存在一定差异,叶肉始终是叶AGPs分布的主要部位;AGPs可能参与了保护、抵御干旱、营养支持等.

    灵武长枣AGPs免疫荧光定位光合特性

    采前喷施叶面肥对火龙果贮藏性能的影响

    吴子平
    34-3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火龙果为试验材料,研究果实采前喷施不同浓度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对果实品质和外观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可以提高果实还原糖、可滴定酸和甜菜碱的质量含量,延缓贮藏期间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的下降,降低贮藏期间果实的腐烂速率.其中,0.016 mol/L磷酸二氢钾处理有效延缓了果实VC、蛋白质和甜菜碱质量含量的下降,降低了贮藏过程中果实的腐烂速率,使果实保持良好的外观品质.因此,果实采前喷施0.016 mol/L磷酸二氢钾叶面肥更有利于火龙果的贮藏.

    火龙果磷酸二氢钾叶面肥采前喷施贮藏保鲜

    追肥减氮对新建大棚草莓产量、品质与土壤养分的影响

    梁春玲刘永曹逸凡钱艳琳...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新建大棚草莓适宜的施氮量,以试验地周边多年大棚种植草莓的常规施氮量为对照,研究草莓越冬期追肥减氮对草莓产量、品质、经济效益及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越冬期常规施氮处理(210.0 kg/hm2)相比,追肥减氮27.76%时草莓产量无显著差异,约为42 883.62 kg/hm2;减氮17.27%时经济效益最佳,约为57.29 万元/hm2;减氮20%、10%时果实硝酸盐、可溶性蛋白质量比显著下降,减氮20%、10%、20%时果实VC、花青素质量比及糖酸比显著增加;随着减氮比例的增加草莓灰霉病发病率逐渐下降;减氮使土壤硝态氮质量比有所下降,当减氮30%时硝态氮质量比显著下降,减氮对土壤碱解氮、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质量比的影响不显著.综合草莓产量、品质、经济效益和土壤硝态氮质量比等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新建大棚草莓在常规施氮量的基础上,越冬期追肥减氮20%~30%可实现草莓生产提质增效以及减少土壤硝态氮的积累.

    新建大棚越冬期减氮草莓产量品质

    基于神经网络的短期土壤墒情预测模型研究

    杨靖峰刘志良沈艳妍
    4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短期的土壤墒情预测,根据天津市蓟州区、静海区、宁河区、滨海新区的10个气象墒情自动监测站3年的数据,对短期土壤墒情预测模型进行研究.选取站点编号、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速、风向等28项影响因子,用包含天气预报和不含天气预报的2组数据分别训练BP神经网络和Elman神经网络,并对4组预测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含天气预报的BP神经网络模型和包含天气预报的BP神经网络模型精度分别为94.79%、95.54%,不含天气预报的Elman神经网络模型和包含天气预报的Elman神经网络模型精度分别为 96.85%、96.64%.研究认为,Elman神经网络具有稳定性好、精度高的特点;理论认为,含天气预报的模型精度比不含天气预报的模型精度高,BP神经网络表现出这一相关性,而Elman神经网络并没有表现出这一相关性.

    土壤墒情BP神经网络Elman神经网络短期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