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宁夏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刘天锡

月刊

1001-5949

nxyx@public.yc.nx.cn

0951-6723824;6727262;6710061

750001

宁夏银川市北京东路340号

宁夏医学杂志/Journal Ningxia Medical Journal
查看更多>>本刊是宁夏卫生厅主管、主办的惟一一份医药卫生专业技术期刊,主要反映宁夏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和专业工作经验,报道医学发展的新方法、新技术,介绍医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新成果、新动向。本刊的主要读者对象为中、高级医药卫生专业人员。该刊立足宁夏,面向全国,努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力求体现地方性、民族性的特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菊粉重塑肠道菌群改善2型糖尿病db/db小鼠作用机制的研究

    李珂付文君靳泉鹏张晓霞...
    553-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菊粉通过重塑肠道菌群改善2 型糖尿病(T2DM)的作用.方法 选用 20 只db/db瘦素受体突变小鼠作为T2DM模型,小鼠空腹血糖≥11.1 mmol/L为糖尿病,再随机分为无干预糖尿病组(DM组,n=10)和菊粉干预糖尿病组(INU/DM组,n=10).10 只C57BL/6J小鼠为阴性对照组.INU/DM组小鼠每日每只以5%(wt/wt)菊粉连续灌胃6 周,对照组和DM组小鼠每日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6 周.分别检测各组小鼠体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脂多糖(LPS)水平.采用16S rRNA测序分析各组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INU/DM组与DM组相比,体重增加平稳,血糖、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明显下降(P<0.05).INU/DM组小鼠血浆LPS较DM组明显降低(P<0.05).16S rRNA测序分析,发现补充菊粉能够显著改变T2DM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组成,增加了蓝藻菌门和产短链脂肪酸(SCFAs)拟杆菌科及属水平的相对丰度(P<0.05),同时降低了致病菌脱铁杆菌门、软壁菌门、瘤壁球菌科及反刍螺菌_6 属的相对丰度(P<0.05).结论 菊粉通过重塑肠道菌群并抑制LPS易位控制T2DM.

    2型糖尿病炎症菊粉肠道微生物群

    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对下丘脑线粒体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邢欣然刘祺杜勇罗佳奇...
    557-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对小鼠下丘脑线粒体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2 只6 周龄的C57BL/6J雄性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高脂饮食组(HFD)、正常饮食组(NC),分别给予高脂饮食及正常饮食12 周后,通过测量体重、血脂、肝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油红O染色来判断肥胖模型是否构建成功;活性氧(ROS)检测试剂盒检测ROS含量,采用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剂盒检测MDA含量及SOD酶活性,透射电镜观察下丘脑线粒体的超微结构,采用线粒体膜电位(MMP)检测试剂盒(JC-1)检测MMP的变化,采用荧光素酶法检测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结果 相较于NC组小鼠,HFD组小鼠的体重、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清中总胆固醇(TC)含量以及肝脏内的脂质沉积均明显增加(P<0.05),HFD组小鼠下丘脑SOD酶活性降低(P<0.05),而MDA含量升高(P<0.05),HFD组小鼠下丘脑线粒体水肿、线粒体嵴断裂,线粒体膜电位及ATP含量下降(P<0.05).结论 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引起小鼠下丘脑线粒体结构紊乱及功能障碍.

    高脂饮食肥胖下丘脑线粒体

    丙泊酚和七氟醚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氧化应激的影响

    杨立斌吴倩黄莉王婷...
    561-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丙泊酚和七氟醚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将 24 只SD大鼠随机分为4 组(n=6),即对照组、损伤组、损伤+50 mg/kg丙泊酚组(I+丙泊酚组)、损伤+2%七氟醚(呼气末浓度)组(I+七氟醚组),采用改良的Feeney法建立TBI模型.记录每组大鼠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检测血清中神经特异性血清生物标志物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髓鞘碱性蛋白(MBP)的血液浓度.通过检测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明确脑组织中氧化应激水平.结果 丙泊酚和七氟醚在麻醉维持期间对MAP、HR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损伤组大鼠血清中S-100β、MBP和NSE水平显著升高.丙泊酚和七氟醚在损伤后60 min显著降低了大鼠血清中S-100β、MBP和NSE的水平;丙泊酚和七氟醚都降低了TBI大鼠脑组织中MDA的表达,同时提高了SOD和CAT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I+七氟醚组MDA、SOD、CA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和七氟醚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氧化应激具有保护作用,丙泊酚和七氟醚通过减少活性氧来改善TBI后大鼠的预后.

    创伤性脑损伤丙泊酚七氟醚

    UCP2对ANGⅡ诱导的内皮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

    陈鹏杨红年杜立文关海昕...
    565-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对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引发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线粒体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培养 HUVECs,给予 ANGⅡ 处理 24 h,CCK8 实验检测细胞活性变化;Western-blotting 实验以 COX Ⅳ 为内参蛋白,检测线粒体损伤相关蛋白 MDM2 和 ATM 及UCP2 表达水平变化;Real-time PCR 实验以 GAPDH 为内参基因,检测线粒体损伤基因 ATM、ENOS、MDM2 和MNSOD 及 UCP2 表达水平变化,评价细胞内氧化状态;进一步通过上调和下调 HUVECs 中 UCP2 表达,Western-blotting联合Real-time PCR检测线粒体损伤相关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ANGⅡ能够抑制HUVECs增殖,同时表现出一定浓度依赖性.随着 ANGⅡ 浓度升高,Western-blotting 检测发现 ATM 表达降低、UCP2 和MDM2 表达增高(P<0.05);Real-time PCR检测发现ATM和ENOS表达降低,MDM2、UCP2 和MNSOD表达增高(P<0.05).过表达 UCP2 慢病毒感染细胞后,Western-blotting 检测发现 MDM2 及 ATM 表达降低,Real-time PCR 检测发现 ATM、MDM2 及 MNSOD 表达降低,UCP2 敲低质粒转染细胞后,Western-blotting 检测发现 MDM2及 ATM 表达增高,Real-time PCR检测发现 ATM、MDM2 及 MNSOD表达增高(P<0.05).结论 ANGⅡ 可引起HUVECs 线粒体损伤,且 UCP2 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保护作用,可减轻 ANGⅡ 导致的 HUVECs 线粒体损伤.

    HUVECs线粒体损伤血管紧张素Ⅱ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

    99m Tc-MIBI SPECT/CT门控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在乳腺癌术后放疗致放射性心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王雪霁刘医辉李海霞张荣...
    568-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锝酸盐标记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门控心肌血流灌注显像(99mTc-MIBI SPECT/CT GMPI)在乳腺癌术后放疗致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放疗的乳腺癌患者72 例.所有患者均于放疗前及放疗结束后行两日法静息+运动99m Tc-MIBI SPECT/CT GMPI检查,比较放疗前后心肌灌注显像半定量参数及左心功能评价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72 例患者放疗前有14 例患者存在心肌缺血,占比为19.4%,放疗后心肌缺血患者共43 例,占比为59.7%,放疗后心肌缺血人数较放疗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心肌灌注显像半定量参数(SSS)、静息灌注总评分(SRS)、总差值(SDS=SRS-SSS)及总灌注缺损(TPD)平均值均高于放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SRS、SSS、SDS及TPD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身体质量指数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位于左侧及手术方式为根治术的患者SSS、SRS、SDS及TPD平均值明显大于肿瘤位于右侧及手术方式为保乳术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心脏彩超检查左心功能参数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静息GMPI左心功能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心脏彩超与静息状态下GMPI左心功能参数EDV、E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放疗后GMPI 检查所得LVEF值低于心脏彩超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99mTc-MIBI SPECT/CT GMPI不仅可以根据视觉及半定量指标判断放疗后心肌缺血范围及严重程度,而且还可以通过EDV、ESV及LVEF评价放疗后左心室功能,其可作为乳腺癌放疗后评估放疗所致心脏损伤的一项重要检查方式.

    乳腺癌放疗高锝酸盐标记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门控心肌血流灌注显像放射性心脏损伤

    肝癌患者外周血中抑制树突状细胞分化的蛋白成分筛选及鉴定

    董晓微郭东董育清柳斌...
    573-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肝癌患者外周血中靶向抑制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的蛋白成分筛选及鉴定.方法 利用免疫磁珠分选健康人外周血 CD14+单核细胞,诱导分化为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iDCs),进一步诱导分化为成熟的树突状细胞(mDCs),鉴定 iDCs 纯度.酶切健康人和肝癌患者血清孵育的iDCs的结合蛋白,回收酶切后的多肽,筛选对iDCs 分化成熟有潜在调控作用的互作候选蛋白.靶向鉴定差异候选蛋白.构建过表达蛋白质粒,转染至正常肝细胞(HL7702),将细胞培养上清液与iDCs共同培养,诱导iDCs成熟,对特异性抑制iDCs成熟的肝癌源性血清蛋白进行特异性筛选和鉴定.结果 TNF-α诱导前抗原标志物阳性细胞表达CD86+比例为 79.2%、黏附分子CD40+比例为83.3%、MHC-Ⅱ抗原分子 HLA-DR+比例为 67.6%、CD83+比例为 5.5%以及 CD1a+比例为13.7%,符合iDCs的抗原表型特征;TNF-α诱导后抗原标志物阳性细胞表达CD86+比例为92.0%、CD40+比例为89.0%、HLA-DR+比例为68.3%、CD83+比例为37%、CD1a+比例为48.3%,提示iDCs已迅速分化成熟为mDCs,符合mDCs的抗原表型特征.初步确认40 多种对iDCs 分化成熟有潜在调控作用的互作候选蛋白.选择 10 种差异候选蛋白,对其过表达进行验证,显示AFP蛋白、AGXT蛋白、ATP1A1 蛋白过表达能够明显抑制iDCs分化成熟为mDCs.结论 共筛选出 10 种靶向抑制树突状细胞分化的肝癌外周血清蛋白,其中 AFP 蛋白、AGXT 蛋白、ATP1A1 蛋白能够显著抑制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

    肝癌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抑制蛋白筛选鉴定

    肺泡一氧化氮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AECOPD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及其评估近期预后的价值

    韩玉霞杨晓旭张瑞娟张雄慧...
    57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肺泡一氧化氮(CaNO)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及其评估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285 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的外周血EOS水平将其分为A组(EOS%≥2%,n=528)和B组(EOS%<2%,n=757),并根据入院时的CaNO水平分为C组(CaNO>5 ppb,n=562)和D组(CaNO≤5 ppb,n=723).比较A、B组以及C、D组之间的临床特征、1 年内急性加重发生率和病死率.分析入院时CaNO和外周血EOS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1 年内急性加重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关系.绘制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入院时CaNO和外周血EOS水平单独和联合预测AECOPD患者1 年内急性加重和病死的效能.结果 A组的第1s用力呼气的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和氧分压(PaO2)均高于B组,住院时间短于B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机械通气率、抗生素联合应用率、肺部及全身激素的使用率、激素应用总量、1 年内急性加重发生率和病死率均低于B组(P<0.05).C组的FEV1%pred和PaO2 均低于D组,住院时间长于D组,PaCO2、机械通气率、抗生素联合应用率、肺部及全身激素的使用率、激素应用总量、1 年内急性加重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于D组(P<0.05).AECOPD患者入院时CaNO和外周血EOS水平均可影响其FEV1%pred、PaO2、PaO2、机械通气率、抗生素联合应用率、住院时间、1 年内急性加重发生率和病死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CaNO和外周血EOS水平联合预测AECOPD患者1 年内急性加重和病死的敏感度和准确性均较高.结论 EOS%≥2%患者和CaNO≤5 ppb患者的病情和近期预后情况更佳.CaNO和外周血EOS水平与AECOPD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及其近期预后均密切相关,可作为其病情和近期预后评估参考指标.

    肺泡一氧化氮嗜酸性粒细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特征

    单节段PLIF与双节段PLIF术后相邻椎间盘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李晨昆杨冬周云马科...
    583-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单、双节段腰椎固定融合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最大等效应力变化.方法 将受试者的腰椎CT图像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21.0 软件中,通过对图像采用区域增长、分化阈值、阈值分割等操作处理从而获得L2~5腰椎三维模型.根据2 种内固定物的具体参数在建模软件构建两种不同腰椎固定的实体几何模型,进行模型赋值及网格划分,通过对比分析 2 种不同固定节段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最大等效应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2 种不同手术方式固定后相邻的上位、下位节段椎间盘不同状态下最大等效应力均值与正常值比较,双节段PLIF的相邻下位节段椎间盘的最大等效应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种不同手术方式固定后上位椎体上关节突和下位椎体下关节突的最大等效应力均值与正常值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节段PLIF术后较单节段PLIF术后更易并发颈椎病(ASD)风险;相邻上下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应力越大,并发ASD风险越高.

    腰椎固定融合术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在不同时间点对兔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对骨道扩大的影响分析

    蒋磊樊程孙克宁张轶男...
    587-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在不同时间点对兔行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对其骨道扩大的影响.方法 将 80 只5~6个月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 组,每组20 只,均行右侧膝关节 ACL切断,制备ACL损伤动物模型,实验组动物分别于造模后2 周(A组)、4 周(B组)、8 周(C组)采用自体半腱肌腱进行ACL重建术,对照组(D组)不用ACL重建.观察术后一般情况,实验组动物分别于术后4 周、8 周及12 周时用CT三维重建观察胫骨骨道扩大情况.12周后处死4 组动物,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评价.结果 4 组动物术后无关节感染、死亡情况,实验组跛行及抽屉实验阴性,对照组跛行及抽屉实验阳性.实验组骨道的扩大程度在术后4 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 周、12 周时,C组骨道扩大的程度均大于A、B组(P<0.05),A、B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体观察,A、B组骨道口组织与正常韧带止点相同,C组有类似正常韧带止点结构,D组中12 只动物ACL残端完全吸收.A、B组组织学评分高于C组(P<0.05),而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表明,在ACL损伤早期行重建术,更有利于降低骨道的扩大.

    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时机骨道扩大

    提上睑肌腱膜前徙术矫正双眼轻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特征分析

    刘俊秀狄婕朱金燕朴俊峰...
    591-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提上睑肌腱膜前徙术矫正双眼轻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双眼轻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为实验组,共23 例(46 只眼),采用提上睑肌腱膜前徙手术,分析其术后额纹及上睑倒睫改善情况.并与既往同年龄段的23 例(46 只眼)双眼重度上睑下垂患者(对照组)屈光状态进行比较.分析未经手术治疗的轻度及重度上睑下垂与近视及散光的关系、与远视及弱视的关系.结果 23 例实验组患者中,12 名患者行准分子激光术前检查时发现倒睫,要求行倒睫矫正手术时发现上睑下垂.6 例患者因高度散光,发现上睑下垂.3例患者自觉眼睛小而无神,要求行重睑手术时发现上睑下垂.仅有2 例患者考虑上睑下垂以上睑下垂首诊.有43只眼合并近视,29 只眼合并散光,3 只眼合并弱视.20 例患者存在明显额纹,占比为 86.9%;上睑倒睫 14 人,占比为60.9%.术后所有患者额纹明显缓解,上睑倒睫均矫正.对照组患者弱视发生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患者近视、远视、散光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上睑肌腱膜前徙手术,能很好地纠正轻度上睑下垂,明显改善额纹和上睑倒睫,术后患者满意度高.轻度上睑下垂与近视和散光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先天性上睑下垂倒睫额纹腱膜前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