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技术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技术经济
农业技术经济

朱希刚

月刊

1000-6370

nyjjwt@mail.caas.net.cn

010-82109791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农业技术经济/Journal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是全国农业经济类的核心期刊。本刊突出“技术与经济、理论与实践”两个结合的办刊宗旨,坚持为科研、教学服务,为经济主战场服务,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的办刊方针。主要设有“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科技进步”、“效益评价”、“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博士论坛”等栏目,适合农村产业技术推广、农业资源区划、经济理论研究部门的各级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以及经济类高等院校的广大师生阅读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地确权如何弱化农地流转的熟人化特征——基于交易费用的中介效应分析

    石晓平关长坤于博源
    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农地流转市场化程度明显改善,但流转对象熟人化特征仍然明显,该特征意味着农地流转市场发挥资源高效配置作用有限。鲜有研究从交易成本视角讨论农地确权可能弱化该熟人化特征的机制。本文利用辽苏赣三省调研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农地确权—降低流转中的信息成本和行为约束成本—促进农地流转非熟人化特征"机制。研究证实了信息成本机制的存在,在理论层面拓展了农地流转非熟人化形成机制的知识积累;实践层面的启示是在完成农地确权的基础上,应继续加强农地流转信息平台质量建设,加强农地流转信息低成本有效力地广泛传播,以使清晰稳定的农地产权有力促进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

    农地流转农地确权交易成本熟人化特征

    农地整治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崔民夏显力
    2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山东、河南两省的830份农户调研数据,采用内生转换模型,在考虑不可观测因素导致的选择性偏误基础上,实证分析农地整治对农户收入水平的影响,并运用Fields分解法检验农地整治对农户收入差距的作用方向及程度。结果表明:第一,基于反事实假设,农户若未参与农地整治,其家庭总收入将下降13。1%,即农地整治显著提高了农户的家庭总收入。从收入结构上来看,农地整治对农业收入的促增作用大于非农收入;第二,农地整治扩大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贡献率为26。4%,农地整治不仅没有实现矫正农业收入差距的初衷,反而产生了"逆向分配"的结果;第三,低收入农户参与农地整治程度不足和高收入农户在农地整治中获得更高的收益率,是农地整治扩大农户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第四,农地整治引发了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社会公平感的分化。因此,在考虑如何通过农地整治增加农户收入时,有必要将问题的焦点从效率延伸到公平,重点关注农地整治中处于相对不利地位的低收入农户的收入增长问题。

    农地整治收入水平收入差距内生转换回归模型(ESR)Fields分解

    小额信贷机构市场进入的挤出效应研究——基于6省农户调查数据

    许玉韫杨军
    3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小额信贷机构逐步成为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本文基于6省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小额信贷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后与非正规信贷的关系以及对非正规信贷市场利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小额信贷进入市场后会挤出非正规信贷,并且这种挤出效应主要体现在高资产、高收入和非贫困地区的农户,能够降低这部分农户对高利率非正规信贷的依赖,并将其纳入到正规金融体系中。同时,随着小额信贷机构的市场扩张,当地非正规信贷市场利率会提高,原因是客户风险结构的变化,即小额信贷机构具有撇脂效应。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政府在发展普惠金融和引导更多金融机构服务农村时,需要正确认识不同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中的作用和增量农村金融机构带来的边际影响,特别是对非目标客户福利的影响。

    小额信贷非正规信贷利率挤出效应农村金融体系

    基本公共服务如何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定居意愿——基于城市劳动力需求冲击及房价异质性分析

    付明辉刘传江董延芳
    5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成本收益视角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定居意愿的两阶段理论模型,基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2017-2018年数据和城市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务对农业转移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以及城市异质性下基本公共服务的定居效应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显著提高了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定居意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每增加1%,农业转移人口的定居意愿显著提高3。4%,意味着农业转移人口对基本公共服务改善的支付意愿约为309元;(2)经营性公共服务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定居效应高于非经营性公共服务;(3)基本公共服务通过提高就业质量和社会保障间接提高了农业转移人口的定居意愿,其中就业质量发挥的间接效应更大;(4)基本公共服务对高劳动力需求冲击城市和低房价城市的农业转移人口具有显著的市民化效应。本文为以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抓手,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了经验参考。

    定居意愿CMDS经营性公共服务支付意愿劳动力需求冲击就业质量

    已有消费量、支付意愿与消费者言行差异——边际效用和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再审视

    王琳钟甫宁刘华
    7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解释消费者陈述性偏好(言)与显示性偏好(行)之间的差异,既是重要的现实问题,也是前沿的学术问题。本文基于陈述性偏好测度方法应用和逻辑推论问题,着重考察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作用,探讨已有消费量与消费者支付意愿之间的关系,并以转基因食用油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在已有消费量的情形下,对消费者言行差异的影响和改进程度。结果表明,支付意愿并非固定不变,其受商品本身和替代品已有消费量的影响;在食用油支出占比高的情况下,转基因食用油已有消费量越多,消费者对转基因食用油的支付意愿越低,非转基因食用油已有消费量越多,消费者对转基因食用油的支付意愿反而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控制已有消费量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小消费者言行差异问题。因此,在预测支付意愿和购买行为的调查中,增加对已有消费量的关注,可以修正陈述性偏好推论消费者行为时的应用范畴和逻辑演绎错误,有效减少消费者言行差异,提高预测效率。

    消费者言行差异支付意愿已有消费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乡村债务对农村集体经济脆弱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中国10个省份623个村的分析

    李志平田小坤
    8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乡村债务已成为集体经济运行的沉重包袱,影响集体经济的功能发挥。本文从集体经济的预算约束方程出发,首先构建动态理论分析模型,得到乡村债务对集体经济脆弱性的影响机制,接着使用2021年10个省份623个村的实地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乡村债务对集体经济脆弱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主要通过挤压村办企业支出和公共事业支出以及扩大村内其他支出三个方面合力提高集体经济的脆弱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北方地区、物质资本和人口规模较低的村庄来说,乡村债务对其集体经济脆弱性的负面影响更明显。

    乡村债务农村集体经济脆弱性影响机制

    合作社分配制度偏离一定会降低普通成员出资吗

    魏广成许光清孔祥智
    11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普通成员以实际出资的形式加入合作社是构建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重要方式。本文具体分析了分配制度偏离《合作社法》的规定这一普遍现象影响普通成员出资的机理。研究结果发现,就提高普通成员的出资行为而言,最优的交易量分配比例小于60%,即偏离于《合作社法》的规定。进一步地,交易量分配比例对普通成员出资存在着倒"U"型的影响,拐点值为37。69%。自生能力、股利信号、股利代理是分配制度偏离影响普通成员出资的中介机制。对此,本文提出应秉承现实主义的合作社发展理念、增强《合作社法》盈余分配制度的容错空间、重点发展规模农户与中西部地区合作社等政策建议。为当前政策界指导合作社实现规范化发展提供思路与借鉴。

    分配制度偏离普通成员出资

    林业增汇潜力及其对中国碳中和的经济影响分析

    吴伟光许骞骞羊凌玉刘宇...
    128-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评估中国林业增汇潜力及其经济影响是科学制定碳中和行动方案的关键。本文在总结中国已有林业增汇潜力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基于Meta分析方法识别了中国林业增汇潜力评估差异的关键原因,并对中国未来林业增汇潜力进行了重新预测;进而基于改进的动态CGE模型,模拟分析了林业增汇对中国的经济影响。研究表明:(1)未来中国林业增汇空间较大。综合考虑森林地上生物量碳库、地下生物量碳库和土壤碳库情景下,中国森林总碳储量与年均碳汇增量,将分别从2020年的177。10亿吨碳和每年9。3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上升到2060年的340。91亿吨碳和每年15。5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2)林业增汇有助于缓解碳中和目标实现的经济代价。随着林业增汇规模扩大,2060年中国GDP累计降幅从4。19%减少到2。01%,所有行业平均降幅从7。77%下降至3。94%。(3)林业增汇有助于降低边际和平均减排成本。2060年碳价格从12222元下降至863元,边际减排成本下降93%;平均减排成本从2688元下降至1882元,降幅达到30%。(4)基于"成本—收益分析",林业增汇存在最优空间。基于平均增汇成本分析,中国林业增汇的最优空间在25亿~30亿吨。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政府应尽快将林业增汇纳入碳中和方案,重视林业增汇评估方法与相关政策研究,合理确定林业增汇发展目标以及需重点关注碳减排技术研发及其动态演变关系等建议。

    碳中和森林碳汇潜力减排成本Meta分析动态CGE模型

    高校教育融入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策略探讨

    掌海啸范慕乔崔青云徐林...
    封3-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