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洋问题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洋问题研究
南洋问题研究

庄国土

季刊

1003-9856

xianan@xmu.edu.cn

0592-2186414

361005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

南洋问题研究/Journal Southeast Asian Affair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CSSCI期刊,由教育部高校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和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联合主办,刊载国内外有关东南亚政治、经济、华侨华人、历史、社会、教育、文学以及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研究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激荡风潮:陈嘉庚的现代精神与文化遗产

    游俊豪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陈嘉庚的一生事迹,不但对中国与南洋发挥了重大的双向影响,也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密切接轨,促进了华人族群传统与现代文明的跨境整合.一方面,他在新加坡发迹起家,成为东南亚经济与商业的翘楚,担任华人社会各类团体的领袖.另一方面,他对中国深度关怀,积极改进社会,参与政治活动.透过现代性与文化遗产两个视角,重新语境化、概念化陈嘉庚作为历史人物的典型意义,以探讨他生平所揭示的现代意识以及所衍生的文化遗产.陈嘉庚一生积极参与中国与南洋两个场域的历史进程,并推动现代经济与教育的发展.在民族思想与国族概念的觉醒浪潮下,陈嘉庚阐释了华人族群的身份认同.陈嘉庚的文化遗产在中国与新加坡得到延续,这表现为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和陈嘉庚基金的设立,以及一些纪念性的印记与地标.

    陈嘉庚华侨华人现代性文化遗产

    转型时代的"胞波情谊"与中缅关系

    段颖
    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 21 世纪,中缅两国社会均面临较大的转型.两国在区域格局中的角色、地位及相互关系日趋动态复杂,并成为影响区域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嘉庚精神为关照,聚焦于国家话语与日常实践中的"胞波情谊"和中缅关系,以人类学田野调查为基础,结合历史文献,阐述中缅两国人民"胞波情谊"的形成与发展;通过对国家建设、历史书写、公共记忆、身份政治、族群互动、文化交流以及缅族、缅甸华人与中国民众相互关系的分析,阐明"胞波情谊"的时代变化与文化意涵;并将之置于地缘政治、区域格局等更为广泛的领域,探讨中缅关系发展的多重面向与现实意义,应对全球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胞波情谊"中缅关系国家建设族群互动日常实践

    北约印太转向:战略逻辑演进、新动向与前景

    韦宗友汤杰
    2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在中美战略竞争深化和俄乌冲突两大战略背景下,在美国压力下,北约积极推动印太转向.北约不仅视中国为"系统性挑战",强调"印太地区对北约重要"和欧亚安全不可分割,还高度"关切"印太海洋安全,加强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印太四国"机制化联系,推进防务及新兴科技领域务实合作.这一基于"一体化威慑"战略逻辑的北约印太转向,与 20世纪 90 年代及"9·11"事件后基于"合作安全"的战略逻辑大异其趣,表现出新形势下北约印太转向的新动向与新特点.展望未来,受制于北约核心战略利益、军事能力、北约内部分歧及美国国内政治变化等诸多因素限制,北约印太转向始终存在"天花板",也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北约北约印太转向印太四国中美关系

    适应不确定性:菲律宾对冲战略的演变逻辑

    韩召颖李源
    3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0 年以来,菲律宾的对冲战略经历了短暂调整、瓦解、重塑与再次调整 4 个阶段.如何解释菲律宾对冲战略的演变动态?在美国强化对华竞争的背景下,第三方国家对冲实施的历时性变化成为日益重要的研究议题.对冲战略的实施演变理论上可分为维持、调整与瓦解三种状态.应对不确定性是对冲实施的基本逻辑,其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具有明显的功能.在中美菲三方关系结构下,菲律宾领导人需要不断评估外部威胁与安全承诺两类具体的不确定性因素,对两类不确定性的评估影响了对冲战略的功能,进而引发其实施演变.阿基诺三世政府对冲战略的短暂调整与瓦解、杜特尔特政府对冲战略的重塑与维持,以及杜特尔特执政后期尤其是小马科斯执政后对冲战略再次转向选边立场的调整,是领导人为实现利益最大化、不断评估和适应不确定性的结果.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不确定性与对冲实施的关系,对于分析对冲实施的动态变化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大国竞争对冲功能菲律宾对冲演变

    泛南海镍资源圈地缘政治变动与中国新能源安全风险

    祝一鸣覃天才
    4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新能源是中国化解传统能源安全困境的重要方向,以镍为代表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在新能源产业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在客观上产生了新的能源安全风险.由于资源禀赋、地缘政治等原因,中国在新能源产业上对泛南海镍资源圈产生高度依赖,由此衍生出与镍相关的三大新能源风险,即西方主要国家在镍产业链上的新一轮遏制、镍资源国政治波动风险以及资源民族主义对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与价值链的冲击.在此背景下,思考泛南海镍资源圈统筹布局、构筑泛南海区域外镍资源战略后方以及加速推进镍的替代等方案有助于降低及规避相关风险,从而保障新能源发展时代的中国能源安全.

    能源安全新能源产业泛南海区域

    东南亚数字产业发展的区域竞争优势研究

    牛东芳蒋贵黄梅波
    6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民用化及其引发的新经济周期使东南亚在 20 世纪后期便承接了美日欧国家数字制造业的外溢部分,数字技术无形性、轻量化所带来的全球扩散效应是东南亚后发国家能够享受数字产业红利的根源,中美科技竞争加速了数字产业向东南亚的进一步集聚.从内在制度来看,东南亚国家普遍采用高度协同且开放的公私合作双轨制发展路径,政府端加强制度供给,私营部门提供技术资金共同主导,公私合力优化数字产业营商环境.从数字产业化角度看,东南亚起步早、本土特色明显、发展增速快;从产业数字化角度看,近年来东南亚开始重视推广工业 4.0 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智慧制造和农业科技是重要应用场景.

    东南亚数字产业竞争优势外部机遇内部制度

    中国—东盟跨境数据流动治理合作:现实与路径选择

    赵祺
    8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境数据治理是中国与东盟深化数字经济合作的关键议题.基于文本分析法,可以发现东盟国家的跨境数据治理模式大体上有 3 种类型,同时东盟正努力打造相对统一的跨境数据治理规范体系.从"政策—市场—规则"的框架出发,中国与东盟跨境数据治理合作,虽然存在数字合作逐渐制度化、数字企业不断深耕东南亚市场、数据治理理念趋同等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东盟国家跨境数据治理规则相对复杂、美国对东盟国家的说服和拉拢、地区跨境数据治理"规则拥堵"等制约因素.未来双方应深化跨境数据治理合作,致力于打造中国—东盟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数字经济跨境数据治理中国—东盟关系

    征稿启事

    封3-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