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现代化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现代化研究
中国科学院农业研究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农业现代化研究

中国科学院农业研究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王克林

双月刊

1000-0275

nyxdhyj@isa.ac.cn

0731-84615231

410125

湖南省长沙市马坡岭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农业现代化研究/Journal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农业研究委员会和中科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农业综合性科技期刊。主要探索和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理论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有关科学技术、经济、生态、社会各方面及其协调发展问题,反映最新农业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农业持续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金融能否提升农户家庭经济韧性?——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

    庞金波顾宇轩
    826-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数字金融发展迅速,特别是在防止农户家庭返贫和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展现了显著优势.提升农户家庭经济韧性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目标.本研究基于 2015-2019 年间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动态福利函数估计方法测度农户家庭经济韧性指标,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对农户家庭经济韧性的直接影响机制.同时,本研究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风险承担能力和社会资本在数字金融促进农户家庭经济韧性提升中的间接作用,并从数字鸿沟的视角分析了数字金融对不同农户家庭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了农户家庭经济韧性水平的提升;2)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风险承担能力和社会资本在数字金融对农户家庭经济韧性影响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3)异质性分析显示,即使存在数字鸿沟的情况下,拥有高智能手机使用水平、高网络通信支出以及高金融素养的农户家庭,数字金融对其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基于研究结果,本研究为制定相关政策建议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建议加强数字金融的普及与应用,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以增强农户家庭的经济韧性,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数字金融农户家庭经济韧性中介效应异质性面板固定效应模型

    数字乡村建设驱动脱贫地区经济发展路径研究——以25个国家级脱贫县为例

    王薇刘昕
    838-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数字中国和乡村振兴的战略工程,为脱贫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变革机遇和时代契机.以25个被纳入数字乡村试点的国家级脱贫县(市、旗)为研究样本,运用TOE框架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探析数字设施支撑、数字技术赋能、数字政府引导、数字创新驱动、同侪竞争压力和公民需求激励6个前因条件对脱贫地区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研究发现:1)单个因素不构成脱贫地区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必要条件,但数字创新驱动和同侪竞争压力作为核心条件发挥着普适的作用;2)存在三种脱贫地区高经济发展水平的组态路径:技术主导型、创新-压力倒逼型和组织-环境共生型;3)潜在替代关系分析表明,在特定条件下,数字设施支撑和数字技术赋能可以通过等效替代助推脱贫地区经济发展;4)区域差异分析表明,中部脱贫地区呈现2种二阶等价组态,强调数字设施支撑力量,而西部脱贫地区侧重于组织和环境维度的驱动作用.研究揭示了数字乡村建设与脱贫地区经济发展的复杂因果关系,并为脱贫地区实施差异化的数字乡村战略提供有益启示.

    数字乡村脱贫地区经济发展TOE框架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信息素养对农户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研究——基于黑龙江省水稻种植户的调研

    王洋菅丽洁
    850-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信息纷繁复杂的时代,较高的信息素养能够更好地帮助农户规避风险,做出合理决策,那么较高的信息素养能否对农户采纳环境友好型行为起到引导作用,这是一个有趣且有意义的话题.本研究以推动农户化肥减量施用为落脚点,基于黑龙江省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OLS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等方法探究信息素养对农户水稻化肥施用的影响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信息素养水平对农户水稻化肥施用强度具有显著负向作用,这一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2)农户信息素养能够通过提升农户的经济收益感知和生态收益感知显著降低农户的水稻化肥施用强度.3)风险偏好在农户信息素养对农户水稻化肥施用的影响中起显著调节作用,强化了信息素养对农户水稻化肥施用强度的负向作用.据此,本文从完善信息素养培育体系、构建畅通的信息传递机制与发挥好典型案例的带头示范作用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信息素养化肥施用强度经济收益感知生态收益感知风险偏好

    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种粮积极性的影响研究——基于双季稻种植意愿的考察

    陈江华杨慧李秋生
    861-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农户种粮积极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基于江西省 24 县 1 337 户农户的调查数据,本研究以双季稻种植意愿衡量农户的种粮积极性,分析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种粮积极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种粮积极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能够提升农户双季稻种植意愿,并显著促进单季稻种植户改种双季稻以及双季稻种植户持续种植双季稻;2)不同环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种粮积极性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育秧、施肥和打药等环节的服务对农户种粮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机制分析表明,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减少单位农业劳动力投入、促进经营规模扩大和提高水稻单产,从而激发了农户的种粮积极性;4)异质性分析显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要促进了平原地区、土地细碎化程度较低和数字能力较强农户的种粮积极性.因此,建议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环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进一步降低土地细碎化程度,提高农户数字素养,从而促进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提升.

    农业社会化服务双季稻种植种粮积极性数字能力土地细碎化

    农地细碎化对农户节水技术采纳的影响

    张婷穆月英
    873-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节水技术作为一种典型的生态友好型技术,不仅能有效缓解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压力,还能促进农户提效增收,是推动我国乡村振兴进程和农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2022年450户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Oprobit模型和Biprobit模型分别对农地细碎化与农户节水技术的采纳程度和持续采纳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农地细碎化对农户节水技术采纳程度及采纳持续性均产生抑制作用,但对仅持续采纳农艺节水技术具有正向边际效应;2)农户在集体灌溉行动中产生的协同效应能够显著正向促进农户节水技术采纳程度的提高,且对农户工程节水技术采纳持续性的激励作用明显;3)政府支持可有效破除农户节水技术采纳过程中的禀赋约束,降低农地细碎化的不利影响;4)社会网络能够对农地细碎化抑制农户节水技术采纳的负向效应产生制约作用,农户节水技术采纳程度和采纳持续性随社会网络规模的扩大而提高.鉴于此,提出要完善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对农户进行节水技术系统培训以及发挥政府支持引导作用等若干建议.

    农地细碎化节水技术农户技术采纳程度技术采纳持续性

    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对农户收入水平与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吴伟光姚跃韬许骞骞谢芳婷...
    886-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促进集体林区农户增收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挑战.本研究基于 2019 年对浙江、江西、福建三省的调研数据,运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和工具变量方法,从微观层面实证分析了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对农户收入水平及收入差距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类型下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对农户收入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使用工具变量后结果更加显著.此外,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对中低收入组农户的收入回报率显著高于高收入组农户,其回报率是后者的1.55倍,能够有效缩小农户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分析揭示,林业企业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最为显著,而林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的影响则较低;同时,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对低收入农户的林业收入影响也更为显著.基于这些发现,本研究建议在积极推进集体林区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建设的同时,特别关注其对中低收入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对不同类型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应采取"因地制宜"的扶持政策,以提升农户收入水平.

    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农户收入水平收入差距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工具变量

    有机物料颗粒化高量深施对旱稻产量和剖面土壤肥力的影响

    李露高威周建利郭晓彬...
    897-9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秸秆高量还田难、瘠薄土壤肥力提升缓慢等问题,针对我国亚热带典型瘠薄型稻田,采用常量有机肥(CK:10 t/hm2)和高量颗粒有机肥(POF:40 t/hm2)两种施肥模式,研究有机物料颗粒化高量深施对旱稻产量和剖面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 2 年的田间试验,高量颗粒有机肥深施提高了旱稻产量,POF处理旱稻产量较CK处理增加了24.1%.两种施肥模式土壤容重均随土层深度递增.然而,与CK相比,POF处理仅改善了0~20 cm耕层土壤结构,其他土层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均随土层深度递减,POF处理仅增加了1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其增幅分别为 28.2%、70.8%和 76.1%,其他土层差异不显著(P>0.05).三种酶包括纤维二糖水解酶、β-葡萄糖苷酶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均在10~20 cm土层增幅最大.随机森林模型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和纤维二糖水解酶活性是影响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重要因子,其贡献度分别为 10.7%和 10.0%.有机物料颗粒化高量深施通过改善剖面土壤结构、增加剖面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进而对瘠薄稻田耕层拓深、土壤快速培肥和作物增产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有机物料颗粒化深施剖面土壤肥力土壤有机碳旱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