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翟虎渠

双月刊

1674-8255

aqs@caas.net.cn

010-82106522,82106523

100081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Journal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o-Products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支持、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协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承办,是我国惟一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的综合指导性刊物。办刊宗旨是全力服务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业,竭诚为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农产品的消费与贸易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主要读者对象为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有关的各级行政管理、科研教学、检验监测、技术推广、生产企业等部门的相关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化发展的思考

    金发忠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品牌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和现代农业的重要引擎,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关键支撑.加快推进农业品牌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本文阐述了加快推进农业品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概括总结了当前农业品牌化发展的坚实基础和亮点成果,并提出加快推动农业品牌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农业品牌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中政府履职的研究——以江苏省高邮市为例

    陈彭徐静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当前农业品牌建设的重点.本文选取江苏省高邮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研究对象,全面介绍高邮鸭蛋(品牌成熟期)、高邮湖大闸蟹(品牌成长期)、高邮大虾(品牌初创期)3个处于不同创建时期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现状,系统分析高邮市政府部门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中的履职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对于其他地区开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政府履职高邮市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稿约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编辑部
    16页

    云南普洱有机茶供应链风险探析

    林翔孟凡乔李花粉董天武...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机农业是当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之一,近年来有机产品市场不断发展,但其市场份额仍需提升,如何提高有机产品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是增加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的信任度,进而扩大有机产品市场的关键所在.本文选择我国有机茶市场中具有代表性的云南普洱有机茶供应链进行分析,从有机茶茶园基本情况、组织模式、加工模式、信息化程度、销售情况入手,采用半结构访谈和实地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找出了制约有机茶市场发展的3大风险因素,包括有机合作社种植环节的组织管理困难,茶农违规操作风险较高;有机茶供应链加工环节中的原料采购引入第三方参与者,采购物的有机真实性存在较大风险;公司与合作社均缺乏规范的信息收集系统,无法在问题出现时明确责任归属.本文最后提出了建立普适性的信息追溯系统、充分利用新型追溯技术等对策建议,以期帮助改善和解决这些限制因素,从而促进有机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有机茶供应链信任限制因素追溯

    协作互动与路径分析:地理标志与乡村新质生产力的关系研究

    伽红凯姜知雨王智伟
    23-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乡村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关键路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迈入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立足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加快推动地理标志与乡村新质生产力实现协同互动,不仅有助于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而且还有助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本文着重梳理了地理标志与乡村新质生产力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实现双向互动的理论逻辑,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从供给端与需求端分析了发展面临的难题,提出地理标志赋能乡村新质生产力的路径有: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乡村特色资源优势、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和挖掘本土生态文化资源等.

    地理标志乡村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实践路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傅里叶变换质谱技术分析蚕豆花和叶炒制前后代谢物变化

    赵福素王瑾宫庆友王奥...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蚕豆是冬季轮作养地的优选作物,其分枝旺盛,花和叶作为副产物可提高其利用率,以延长'冬闲田+蚕豆'经济价值产业链,而目前热加工对蚕豆物质的影响尚不清晰.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傅里叶变换质谱技术(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fourier transform mass spectrometry,UPLC-FT-MS),结合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及代谢组学方法对蚕豆新鲜花朵(Fresh flower,Ff)和新鲜叶片(Fresh leaf,Fl)及蚕豆花、叶炒制后的花茶(Flower-tea,Ft)和叶茶(Leaf-tea,Lt)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评价蚕豆花、叶炒制前后代谢物差异和可能功效变化.结果表明,Ff、Fl、Ft、Lt中共检测到2 508种代谢物,主要为脂质、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碳水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萜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等.蚕豆花在炒制前后筛选出 218种显著差异代谢物,其中193种含量升高,25种含量降低;蚕豆叶炒制前后筛选出 247种显著差异代谢物,其中213种含量升高,34种含量降低,表明炒制后蚕豆花叶大部分差异代谢物存在含量升高趋势.通路分析表明,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到色氨酸代谢、各种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黄酮和黄酮醇的生物合成等与人体免疫、代谢密切相关通路上.该研究为揭示蚕豆加工过程中难挥发性化合物的组成特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为改善蚕豆加工风味品质提供了重要导向和理论依据.

    蚕豆非靶向代谢组学差异代谢物资源利用

    基于主成分和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弋阳大禾谷营养品质的综合评价

    费丹周瑶敏谢敏广业兰...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弋阳大禾谷是制作弋阳年糕专用水稻品种.为对弋阳大禾谷营养品质进行评价分析,本研究在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收集了 3个品种共40份弋阳大禾谷,测定10项营养成分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品质指标进行了简化,选定直链淀粉、蛋白质、钠(Na)、硒(Se)为弋阳大禾谷品质评价关键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弋阳大禾谷营养品质评价函数.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不同品种弋阳大禾谷品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品种麻壳大的综合品质较高,符合实际生产及市场调研结果.两种方法在进行综合评价时能相互佐证,较为客观地反映弋阳大禾谷的品质,可作为筛选弋阳年糕品质优异原材料的依据,对弋阳大禾谷和弋阳年糕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弋阳大禾谷营养品质评价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

    萝卜芽苗菜营养功能成分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李永华吴鹏陈静高瑞...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萝卜芽苗菜是利用萝卜种子在弱光或者黑暗的条件下生长出来的微型蔬菜,因其营养价值丰富,口感较好,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癌和消炎等功效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本文主要对萝卜芽苗菜的特征营养功能组分种类进行总结梳理,分析萝卜芽苗菜营养功能组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对影响萝卜芽苗菜产量和品质的内因和光环境、矿物质营养元素等外因进行分析,为萝卜芽苗菜品质评价与控制提供思路,同时为萝卜芽苗菜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萝卜芽苗菜营养功能成分变化规律调控规律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评估科技创新路径思考

    张铁亮赵玉杰刘文婧张艳伟...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监测评估是研判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基础手段,科技则是监测评估的支撑利器.多年来,我国借助监测评估科技手段,及时发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隐患、加强风险预警防范,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本文在梳理国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评估科技发展现状与特点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评估面临的形势与问题,提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评估科技创新的方向、路径与对策建议,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评估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参考.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评估科技创新路径

    地西泮在鱼体和养殖水体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规律研究

    范学臻仲建锋卢飞高美静...
    53-5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地西泮(Diazepam,DZP)在鲫鱼和鳊鱼及其养殖水体中的消解规律,将鲫鱼和鳊鱼暴露在含有100.0μg/L的DZP模拟养殖鱼塘中,并在4.5℃和15.7℃两种气温条件下,分别在暴露后2 h(0d)及1、3、5、7、10、14、21、28、35、42d采集其鱼头、鱼肉、鱼内脏及水样,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其各组织中DZP的残留,分析DZP在其各组织中的残留消解规律,并确定封塘时间.结果显示,在气温4.5℃和15.7℃时,DZP在水中的半衰期分别为8.66和7.30 d.两种温度条件下DZP在鲫鱼中的初始残留量都比鳊鱼中低,且鱼头和鱼肉中DZP的残留量均在第1天达到最高,气温4.5℃时,鲫鱼鱼头和鱼肉中DZP分别为25.23和28.22 μg/kg,鳊鱼中则分别为27.23和32.34 μg/kg;气温15.7℃时,鲫鱼鱼头和鱼肉中DZP分别为28.71和37.74 μg/kg,鳊鱼中则分别为40.23和46.35 μg/kg,此后残留量均显示出不同速率的消解;鱼内脏中DZP则在第3天达到最高,气温4.5℃时,鲫鱼和鳊鱼内脏中DZP分别为22.75和34.84 μg/kg,15.7℃时则分别为39.56和51.81 μg/kg,之后也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使用WT1.4软件拟合计算两种温度条件下鲫鱼和鳊鱼各组织中DZP含量降至检出限以下所需时间,确定气温4.5℃时封塘时间为107.45 d,15.7℃时封塘时间为80.85 d.本研究为水产养殖风险评估和监管措施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地西泮鲫鱼鳊鱼消解规律封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