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情报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情报科学
情报科学

靖继鹏

月刊

1007-7634

infosci@jlu.edu.cn

0431-85095200

130022

吉林长春市人民大街5988号

情报科学/Journal Information Science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情报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方面的学术刊物。旨在通过学术交流促进我国情报科学研究的发展,开展情报教育,普及情报知识。内容涉及高校图书馆网络化建设、现代信息业发展、多媒体技术、情报人员结构等方面。主要栏目有学术前沿、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综述、研究生园地、书评、简介及专题论文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学者学术话语权的关键影响因素识别与作用机理分析

    邱均平胡博徐中阳
    1-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学者是学术话语权的主要行为者,识别和分析学者学术话语权的关键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对于我国学术理论的创新、学术思想的传播以及国际学术话语权的增强均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文章结合定性综合集成方法和知识流动机制构建了涵盖学者学术生产力、学者学术传播力、学者学术影响力、学者学术引领力等4个维度共25项影响因素的学者学术话语权影响因素模型,并采用DEMATEL方法识别和分析了关键影响因素。[结论/结果]研究表明:①学者学术话语权的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共同作用,进而形成了 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②发表各类论文、立项课题基金等14项影响因素均为学者学术话语权的关键影响因素;③提升学者学术话语权应从继续加强科研产出、完善科教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创新/局限]文章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学者学术话语权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了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下一步将从专家样本选取和专家意见处理方式等方面做进一步探索优化。

    学者学术话语权关键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定性综合集成方法DEMATEL方法

    融合BERT和主题模型的谣言检测方法

    曾江峰程征黄泳潼高鹏钰...
    1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在谣言检测过程中,针对文本的上下文语义特征和主题语义特征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BERT和主题模型的谣言检测方法,提升谣言检测效果。[方法/过程]利用BERT模型挖掘文本动态上下文语义特征,利用主题模型挖掘文本主题语义特征;同时结合了微博影响力和用户可信度特征,并在微博影响力特征设计阶段考虑了时效性因素;将以上特征进行充分融合,构建谣言检测模型。[结果/结论]以微博真实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进行谣言检测任务时效果较好,准确率最高达到了 93。68%,相较于表现性能最好的传统机器学习方法、深度学习方法、融合特征方法分别提升了约9。92%、3。29%、7。75%,能够实现对谣言的有效检测。此外,在微博影响力特征设计阶段考虑时效性因素更有助于提升谣言检测效果。[创新/局限]谣言检测效果仍有一定提升空间,未来可尝试结合用户评论内容特征进一步提升谣言检测效果。

    谣言检测BERT主题模型社交网络微博语义融合

    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智慧社区政策特征分析与审思

    俞露露张洪艳胡广伟
    24-3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政策工具是政策目标实现的抓手,从政策工具视角探析智慧社区政策特征,以促进新时期智慧社区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的构建。[方法/过程]通过构建"政策结构-政策工具-政策主题"三维框架模型,运用文本计量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和LDA主题模型,对2012-2022年间106篇中央层面政策文本进行系统分析。[结果/结论]我国中央政策呈现发布量阶段性增长、发布主体多元化的特征;在政策工具的应用上,偏向于使用象征与劝诫型工具和能力建设型工具;政策工具与主题的适配性仍有待提升。建议进一步完善智慧社区政策体系、促进多元主体合作、优化政策工具的结构配置、强化政策工具与政策主题的契合度。[创新/局限]运用政策组合分析法,分别对政策结构属性和内容属性进行研究,为将来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理论参考,但并没有对央地政策差异、联系以及政策落实效能等内容进行研究,这些内容将作为后续努力的方向。

    智慧社区政策工具LDA主题模型政策结构社会网络分析

    基于信息可信度评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谣言识别研究

    钱旦敏郑建明王文敬马野青...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随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演变,人们对其认识有一个从模糊到精确的过程。笔者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信息可信度进行量化分级,为更细致化的谣言识别提供数据支持。[方法/过程]分析并选取信息文本关键词、情感、评论、信源和媒体五大静态特征,融合时间和当日新增确诊数两大动态特征,结合熵值法将其量化得到谣言指数RI,基于此引入"宽容区间",并借助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确定界限,将谣言识别结果的可信度分为低、中、高三类。[结果/结论]该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上表现良好,正确率分别为95%和90。20%,与决策树和SVM两个基线模型相比,模型各项性能指标均有显著提升。[创新/局限]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信息可信度评估的谣言识别模型,通过建立RI指数,并创新纳入有关疫情状况的动态指标,提高谣言识别的精准度;对谣言进行可信度分级,突破传统的谣言识别二分类检测方法的局限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谣言识别网络舆情可信度评估谣言指数熵值法

    面向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的政务微博舆情动态预警机制研究

    张宝生杨晓婷王晓红
    4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政务微博已成为政府部门发布自然灾害事件信息的重要平台,建立有效的政务微博舆情预警机制,有助于及时掌握舆情走势,为网络空间治理和调整应急救助救灾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研究建立了包含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中网民情绪状态预测模块和舆情警级识别模块的政务微博舆情预警系统,并对政府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等级与舆情风险等级进行了联合分析,划分了四种情况,提高了应急管理的操作性和针对性。通过"河南遭遇特大暴雨"案例验证了舆情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适用性。[结果/结论]检验结果表明:新陈代谢灰色马尔科夫动态预测模型显著提高了舆情预警的预测精度,结合灰色关联分析建立的警级识别方法结果可靠。研究有助于健全政府部门对突发自然灾害舆情风险的应急管理体系,建立预警与响应的联动机制,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创新/局限]研究以动态预测的理念引入了新陈代谢模型,并建立了自然灾害事件舆情预警与应急响应的联动机制,未来可进行多案例、多情景的验证。

    突发自然灾害事件政务微博舆情动态预警机制新陈代谢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应急响应

    大数据背景下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情感演化及舆情引导策略研究

    韩小伟张传洋张起超鲁强...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从舆情情感演化及各阶段主题方面为舆情引导人员提供思路,从而进一步完善舆情引导策略,保障网络社会的安全。[方法/过程]以危机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选择发生在2022年2月13日的"重庆星巴克驱赶民警"事件作为研究对象,本文选择使用Python爬虫方法获取微博评论数据源,使用TF-IDF结合SVM支持向量机构建网络舆情评论情感分类器,对"重庆星巴克驱赶民警"事件情感演化进行研究,最终结合实例分析并成功构建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引导模型。[结果/结论]舆情事件的情感演化受到多方影响,其中自媒体创作者、意见领袖以及权威组织是主要影响来源,同时舆情引导应注重在潜伏期加强舆情监测,在暴发期和扩散期应注重公众情绪的引导,信息公开透明化,在平复期应注重防范舆情事件复发和加强民众教育,提高公众信息素养。[创新/局限]仅以单案例为研究对象,未来会增加研究样本以更好地分析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

    大数据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情感演化引导策略

    社交媒体用户虚假信息从众传播行为的影响因素差异性分析

    莫祖英刘欢王垲烁赵悦名...
    6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从众行为是导致社交媒体虚假信息传播的重要原因,理清各类用户从众传播行为的差异,对虚假信息的针对性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选取群体一致性、群体凝聚力、个体声誉、情境模糊性四种因素作为观测变量,以性别、年龄、学历、使用时长、分享频率作为用户分类依据,综合采用方差分析、图形检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影响用户虚假信息从众传播行为的因素差异性,并实现用户群体划分。[结果/结论]不同社交媒体用户群体在传播虚假信息过程中具有普遍的差异性。随波逐流型用户从众传播虚假信息的受影响范围最大;信息茧房型用户受群体一致性和群体凝聚力因素的影响较大,对虚假信息的从众传播主要基于个体所处小圈子窄化的信息环境;失察传播型用户从众传播虚假信息的原因在于情境模糊状态下的盲目转发和分享;追名逐利型用户的从众传播动因是追求特定用户群体中个体声誉的提高。[创新/局限]本文充分利用聚类分析、象限分析、字母标记分析等方法,基于用户虚假信息从众传播行为影响因素的差异性实现了用户聚类和群体划分,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不足之处在于本文所选影响因素维度较少,后期研究可进一步扩充,丰富相关研究。

    虚假信息传播从众传播行为影响因素差异性分析社交媒体

    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图书馆"一带一路"智库建设影响因素研究

    刘健陈竣
    75-82,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进程中,智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与高校图书馆"一带一路"智库相关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研究成果较少,涉及范围较小,且相关的研究体系尚未成熟。[方法/过程]本文结合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扎根访谈收集整理数据进而获得原始资料,使用程序化三级编码及饱和度检验,提出影响高校图书馆"一带一路"智库建设的影响因素,并对于其影响因素进行机理阐述。[结果/结论]研究得出影响高校图书馆"一带一路"智库建设的主要因素包括内外部环境因素、组织管理因素、资源因素三大方面,可通过这三大因素对未来高校图书馆"一带一路"智库的建设前景进行展望。[创新/局限]为了更加深入地探究高校图书馆"一带一路"智库建设方向,笔者将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对该模型及机理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探究更为深刻的研究内容。

    高校图书馆"一带一路"智库扎根理论影响因素编码体系

    复杂网络视角下在线健康平台科普文章知识社团发现研究

    周欢刘嘉王欢芳张培颖...
    8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持续蔓延,人们通过在线健康平台推送的科普文章获取健康知识的需求急剧增加,如何从海量文章中高效发现健康知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方法/过程]本文在复杂网络视角下,构建健康科普文章文本关联网络,提出知识发现方法并获得知识社团,实现了在线健康平台科普文章的健康知识发现。然后,借助主题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及情感倾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健康科普文章的语义特征、多尺度结构特征和情感特征,并讨论了健康科普文章内容结构、有用性和健康知识的表达模式等。[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知识社团发现方法能够有效发现健康科普文章知识内容,对主题词项的有序组织能够有效表达健康知识,不同尺度上文章的文本结构特征、知识表达等存在差异,且健康科普文章的情感倾向集中在中性偏积极的范围。[创新/局限]在复杂网络的视角下实现健康科普文章的知识发现与知识内容分析,后续可根据病症类型等对健康科普文章进行细分,进一步揭示健康科普文章知识特征。

    在线健康平台知识发现健康科普文章复杂网络分析知识社团

    面向特定病症的中医医案语料库构建——以睡眠障碍病症为例

    王晗马捷易曾顾英驰...
    97-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针对医案不规范、不统一用语影响文本挖掘的效率和准确性的问题,以中医睡眠障碍医案为例进行术语规范化研究,提出构建中医医案语料库的方法,为机器理解医案提供规范的数据基础,进而提高中医知识挖掘的效率,推动中医隐性知识显性化。[方法/过程]收集大量睡眠障碍医案,参考国家标准从遣词用语的角度控制内容质量,选取科学、权威的医案作为研究基础;提取医案核心词语语料,对核心语料进行词形、词义和词间关系控制,确定并统计每一个语义下的首选术语和同义表述;最后,提出以中医诊疗逻辑为基础的医案语料库结构,将语料融入中医知识体系,构建了睡眠障碍医案语料库。[结果/结论]提出了中医专病医案的术语规范化的原则与流程,构建了中医睡眠障碍诊疗医案规范术语的对应语料库,为中医医案知识挖掘提供辅助,为新时代中医智慧化贡献力量。[创新/局限]提出在已有中医基础术语研究成果基础上,深入细分领域,对特定病症进行术语规范化和语料库构建的方法;本研究筛选出的医案数量有一定局限,望能够在未来研究中进一步丰富语料库内容。

    中医医案语料库睡眠障碍术语规范隐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