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情报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情报杂志
陕西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情报杂志

陕西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薇子

月刊

1002-1965

qbzz@263.net

029-85529749

710054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路南段99号

情报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情报杂志》(月刊)是由陕西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我国情报学领域的学术性刊物,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及中文图书馆学情报学类核心期刊。目前已被国内万方、CNKI、维普三大权威数据库全文收录。《情报杂志》立足情报学领域,兼顾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以鼓励原创和培养新作者为已任;坚持严谨求实的办刊风格,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倡导学术争鸣,抵制学术造假。主要栏目:情报研究、评价研究、竞争情报、知识管理、信息资源、信息服务、信息技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美国网络安全治理体系的现实困境

    孟令航刘帮成
    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信息时代,网络空间的稳定与发展问题已超越单纯的技术领域,日渐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美国作为最早构建国家层面网络安全治理体系的国家,对其开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该文基于多年来有关美国网络安全治理体系的相关官方文件、学术讨论、媒体报道等文本资料,以制度理论为基础搭建分析框架,分析了美国网络安全治理体系的现实困境.[研究结论]体制的自身特征、公私的立场差异、外部的环境形势共同构成了制约美国网络安全治理体系进一步发展的结构性因素,其深层矛盾短时间内仍难解决.

    网络安全网络空间网络安全治理网络安全治理体系信息技术制度理论美国

    美国网络安全信息公私共享模式转型及启示

    常宇豪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网络安全信息公私共享是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举措.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网络安全信息公私共享的国家,现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模式,可为我国网络安全信息公私共享制度完善提供借鉴.[研究方法]通过文本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系统研究了美国网络安全信息公私共享模式的演化历程、自愿共享模式的困境和强制共享模式的实现路径.[研究结论]自愿共享模式存在信息共享不足、情报质量不高、运行绩效不佳等局限,难以适应日趋复杂的网络安全环境,应通过强化政府监管,将自愿共享模式转变为强制共享模式.

    网络安全信息共享自愿共享强制共享美国

    跨界颠覆性创新的早期识别方法及实证检验

    田红云王铭瑟田丰
    87-96,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数字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跨界颠覆性创新.探讨跨界颠覆性创新的早期判断和识别方法,对于打破国外核心技术封锁,抢占科技制高点具有重大意义.[研究方法]根据跨界颠覆性创新的演进特点,从技术和市场两个方面提出识别跨界颠覆性创新的理论框架:首先,基于专利文本,利用LDA主题模型提取跨界技术主题;其次,从成长性、融合性、影响力和引用行业外新知识等四个特征考察技术主题跨界颠覆的技术潜力;最后,基于专利、用户和专家评论数据,借助LDA主题模型与情感分析方法,从易扩散性、需求贴合度与市场吸引力趋势等特征考察技术主题跨界颠覆的市场潜力.[研究结论]以手机定位与导航技术为例,通过考察其跨界颠覆的技术潜力特征和市场潜力特征,验证了跨界颠覆性技术早期识别方法的可用性与有效性,为企业跨界颠覆性创新实践提供借鉴.

    跨界颠覆性创新跨界技术主题市场颠覆性特征技术颠覆性特征专利文本手机导航LDA早期识别方法

    基于应用场景的未来技术识别

    谢俊杰孙希科王智琦韩盟...
    97-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未来技术作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动力及未来产业的形成基础,从技术的应用及其产业化视角出发,进行未来技术的识别与预测,对我国布局未来产业、增强发展优势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从技术单元与技术方案出发,构建基于应用场景的未来技术识别模型.首先,利用LDA主题模型对专利的用途进行主题聚类,识别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其次,利用KeyBERT算法从专利的标题和新颖性文本中提取技术方案关键词,从技术方案的新颖性、关联性和重要性出发,筛选前沿技术方案;最后,定义产生前沿技术方案的技术单元为潜在未来技术,构建"技术影响力-技术生长力"坐标图,进行未来技术识别.[研究结论]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领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识别出13项未来技术,主要为SOFC批量化制造、可控性运行和实际化应用的技术,揭示了识别方法的有效性.

    应用场景未来技术技术识别技术方案专利文本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KeyBERT算法LDA

    专利视域下"卡脖子"关键技术识别及突破策略——以OLED技木领域为例

    付振康朱庆华柳炳祥鄢春根...
    106-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建立科学高效的"卡脖子"技术识别框架,有效识别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卡脖子"技术,可以为中国实现"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该研究首先对"卡脖子"技术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剖析,明晰"卡脖子"技术的概念.其次采用改进PageRank算法和HITS算法对核心专利及关键核心技术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从技术差距、产业安全和战略竞争三个维度设计识别指标和研判标准筛选出"卡脖子"技术.最后,采用"卡脖子"技术突破策略矩阵,提出"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路径.[研究结论]以OLED技术领域为样本,共识别出3项优势技术、4项轻度"卡脖子"技术和23项重度"卡脖子"技术,结果表明识别结果与我国OLED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一致,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最后,论文也分别为重度"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提供了颠覆、攻坚、挖壕和卡位4种不同的技术突破策略.

    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核心专利技术差距产业安全国家战略OLED

    众包情报的四象限模型在科技安全风险预警中的应用

    王君李品李璟致
    116-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自维基百科产生以来,美国情报界开始重视众包情报,并运用众包情报开展情报搜集和技术创新.分析美国近年来众包情报运用案例,为众包情报运用于我国科技安全风险预警提供新视角和新启发.[研究方法]该文运用众包四象限理论构建科技安全风险预警模型,剖析典型众包情报案例,归纳总结其在情报搜集、技术创新和助推共同体文化方面的价值和挑战,分析科技安全风险预警中的众包情报需求.[研究结论]基于我国科技情报预警情境,构建众包情报任务场景,并从维护科技安全的情报保障、国产软硬件使用的数据支持、前沿科技治理的情报感知以及科技文化认同的情报赋能等四方面提出众包情报在科技安全风险预警中的应用路径.

    科技情报情报搜集众包情报科技安全风险预警

    基于双粒度语义特征与异质性网络的知识共创价值识别

    王松骆莹刘新民
    123-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旨在优化虚拟社区中知识共创价值的识别方法,缓解因信息过载和关联复杂性等导致的高价值性知识资源识别效果不佳的问题.[研究方法]从知识共创的动态协同过程入手,构建集成双粒度语义与异质性网络的知识共创价值识别模型(DGSHAN).首先利用BERT、Sentence-BERT并行获取词、句双粒度知识单元的语义信息,继而引入CNN、BiLSTM差异化提炼协同知识的局部内核特征与动态时序特征;同时采用HAN处理异质性关联网络,挖掘用户交互下多类型实体与拓扑结构中的关联规律,最后融合知识资源组合和用户行为互动双链路特征,实现知识共创价值的有效识别.[研究结论]经魅族社区Flyme数据验证,该模型的识别准确度、宏F1、加权F1分别为82.16%、73.56%、81.39%,相较于其他基线模型,各评估指标都有显著提高,可以有效提升知识共创价值的识别效果.

    知识共创动态协同双粒度语义异质性网络价值识别识别模型BERTSentence-BERT

    引爆点理论视角下俄乌舆论战的虚假信息传播分析——以"蛇岛事件"为例

    沈霄郭沛豪
    132-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俄乌冲突期间社交媒体上的虚假信息严重破坏了信息生态系统的平衡,分析其虚假信息的传播能为我国社交媒体虚假信息的治理提供重要参考.[研究方法]以"蛇岛事件"为例,通过python爬取2022年2月24日至2023年2月24日期间推特平台上的271条推文、70 384条转推关系、3 579条评论文本,基于引爆点理论的三大黄金法则,从内容、用户和情感三维度构建俄乌舆论战的虚假信息传播分析模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文本情感分析等方法,基于python的NLTK、TextBlob、spaCy与NRC情感词典等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分析虚假推文引爆的特性、用户转推关系及情感动员效果.[研究结论]在内容维度上,虚假推文的形式主要以缺乏实际证据支持的多模态呈现、内容涉及双方多个关键参与主体;在用户维度上,虚假推文的转推网络以个人用户的单链传播为主、网络中各个模块区域的独立性较强、传播速度快但覆盖范围有限;在情感维度上,虚假推文的情感主观性强、受众更关注偏向乌克兰立场的推文且不同立场的推文对受众具有个性化的情感动员效应.为应对国际冲突中的虚假信息泛滥,本文提出建立国际虚假信息共治平台、提高公民甄别虚假信息的能力、打造基于事实的网络舆论场等治理措施.

    社交媒体虚假信息"蛇岛事件"俄乌舆论战引爆点理论

    情感分歧对社交媒体中信息再传播的影响——以微博为例

    朱茂然马小懿高松王洪伟...
    143-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社交媒体中信息的再传播是目前主流传播方式之一,研究情感特征对社交媒体中信息再传播的作用,揭示情感信息影响社交媒体中信息再传播的机制,对于科学引导网络舆论、维持健康网络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基于认知失调理论,引入情感分歧特征进行情感分析,以社交媒体中帖子的转发数与评论数作为信息再传播效果的衡量指标,构建了情感分歧与情感倾向影响信息再传播的理论模型,并使用微博平台上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论]通过对回归模型结果分析,情感分歧能够显著正向影响社交媒体信息再传播,促进帖子的转发与评论;正面情感倾向性能够显著促进帖子的转发效果,对帖子的评论数影响效果并不显著;帖子内容的情感倾向性能够调节帖子内容中的情感分歧对帖子转发的影响,而评论情感倾向能够调节评论内容中的情感分歧对帖子评论数的影响.

    社交媒体情感分歧微博信息再传播情感分析情感倾向认知失调

    区块模态耦合视角下突发事件多源感知关联对舆论向度反转的影响

    阳长征
    152-15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探索区块模态耦合视角下突发事件多源感知关联对舆论向度反转的影响机制,以便有效地对突发事件舆情进行监控及治理.[研究方法]以符号具身性、语态情景性、意象离散性及构件流动性为自变量,舆论语义向度反转与情感向度反转为因变量,后摄性抑制与元认知调控为中介变量构建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相关数据,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研究结论]研究发现:a.符号具身性、语态情景性、意象离散性及构件流动性通过后摄性抑制与元认知调控两个中介变量,对舆论语义向度反转与情感向度反转产生显著正向影响;b.对向度反转与情感向度反转总影响效应大小顺序依次均为:语态情景性、符号具身性、构件流动性、意象离散性;c.后摄性抑制对语义向度反转的影响效应大于对情感向度反转的影响效应,元认知调控对语义向度反转的影响效应大于对情感向度反转的影响效应;d.后摄性抑制的中介效应大于元认知调控的中介效应.

    突发事件网络舆论舆论反转多源感知区块模态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