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情报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情报杂志
陕西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情报杂志

陕西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薇子

月刊

1002-1965

qbzz@263.net

029-85529749

710054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路南段99号

情报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情报杂志》(月刊)是由陕西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我国情报学领域的学术性刊物,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及中文图书馆学情报学类核心期刊。目前已被国内万方、CNKI、维普三大权威数据库全文收录。《情报杂志》立足情报学领域,兼顾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以鼓励原创和培养新作者为已任;坚持严谨求实的办刊风格,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倡导学术争鸣,抵制学术造假。主要栏目:情报研究、评价研究、竞争情报、知识管理、信息资源、信息服务、信息技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SAO结构的颠覆性技术关联机会发现路径研究

    金可怡周立军杨静
    84-9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对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和关联进行识别及预测,有助于及时开展技术布局,在产业竞争中形成战略优势.[研究方法]以技术专利摘要为数据对象,提出了融合SAO结构抽取、LDA主题分析和链路预测的技术关联机会发现路径,并以脑机接口为例对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论]脑机接口在自身技术迭代、医疗健康领域、扩展应用领域及多模态集成控制系统领域具有广阔的关联机会,与论文、专利、课题、新闻报道等多源技术报告的对比评估说明了该路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颠覆性技术技术识别技术专利专利文本SAO结构LDA主题模型链路预测脑机接口

    基于动态主题网络的新兴技术主题识别——以氢燃料电池领域为例

    慎金花王薇张更平陈红艺...
    92-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新兴技术代表着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是抢占科技前沿制高点必须把握的关键技术,准确识别新兴技术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研究方法]综合专利文本信息和分类信息,构建SBERT-LDA-IPC模型,识别各时间段的技术主题;根据主题相似度矩阵绘制动态主题网络,识别具有创新性和连续性的主题为候选主题,评估候选主题的新颖性和影响力,确定新兴技术主题;以氢燃料电池领域为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研究表明,SBERT-LDA-IPC模型提高了主题聚类的连贯性和准确性,结合国家在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布的系列政策作为验证依据,识别出的三个新兴技术主题,与国家政策制定和产业发展方向一致.

    动态主题网络主题演化主题识别专利信息新兴技术SBERT-LDA-IPC模型氢燃料电池

    基于xDeepFM模型的关键核心技术识别及竞争态势分析——以通信设备制造产业为例

    胡川陈昊
    10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基于"逆变"情景,通过对通信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进行识别,以探寻逆变动力源及其竞争态势演化.[研究方法]梳理关键核心技术的定义、特征及识别方法,选取诺基亚、爱立信、华为及中兴4家通信设备企业自1984年起在全球申请的百万条专利为样本,构建基于因子分解机的深度预测神经网络模型(xDeepFM),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识别与竞争态势分析.[研究结论]基于xDeepFM构建的识别模型能够有效在浩繁的专利数据中完成关键核心技术识别.通过对识别后的关键核心技术进行主题分析,评估通信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竞争态势,为识别关键核心技术特征、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供情报支持.

    关键核心技术技术识别通信产业专利数据指标体系xDeepFM竞争态势分析

    MOA框架下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路径研究——以光刻技术领域为例

    陈钰芬黄俊杰王科平
    112-120,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识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路径,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对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方法]基于组织行为视角,通过MOA(动机-机会-能力)分析框架厘清7个变量作为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前因条件.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我国光刻技术领域的阶段性特征,选取35家光刻技术领域的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并采用NCA和fsQCA方法,分追赶、跟随和攻坚三阶段识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路径.[研究结论]机会感知能力是企业加快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必要条件,且政府支持发挥了普适作用.三阶段共存在7条突破路径,概括为四种驱动类型:追赶阶段的动机-政府-吸收能力驱动型、感知能力驱动型;跟随阶段的政府-吸收能力驱动型;攻坚阶段的政府-适应能力驱动型.突破路径在三阶段间存在演变现象,形成三种演变轨迹包括"缓冲主导轨迹""转折轨迹"和"主导轨迹".

    关键核心技术MOA框架fsQCA光刻技术突破路径演变轨迹

    生成式人工智能虚假信息协同共治研究

    郭海玲卫金金刘仲山
    121-129,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虚假信息泛滥严重阻碍了互联网行业健康发展,协同共治有助于抑制生成式人工智能虚假信息.[研究方法]本研究从信息生成视角入手,构建"政府—生成式AI服务提供者—生成式AI服务使用者"三方协同共治演化博弈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博弈主体协同共治策略受所有主体初始意愿影响;在成本支出方面,合理区间内降低技术治理成本和积极监管成本可促进生成式AI服务提供者和政府参与协同共治;在奖惩机制方面,政府奖励和惩罚措施可相互调节,且政府惩罚重心偏向生成式AI服务使用者时治理效果较好.同时,与政府惩罚相比,生成式AI服务使用者对提供者惩罚更加敏感,在合理区间内生成式AI服务提供者对政府奖励更为敏感;在社会形象方面,与公信力损失相比,政府对公信力提升更敏感.与声誉损失相比,生成式AI服务提供者对声誉提升更敏感.

    生成式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虚假信息协同共治演化博弈利益相关者

    多维视角下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公众感知研究

    聂思言杨江华
    130-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社交媒体评论是分析研判公众对新技术应用态度感知的重要对象,为突破传统文本主题挖掘技术的随机性弊端以及情感分析技术的单一性限制,提升文本数据量化分析的精准性以及实现更佳的可视化效果,亟需构建新的主题模型方法与情感分析手段.[研究方法]通过建立结构性融合的深度学习模型——BERT-LDA模型,以ChatGPT微博评论文本为研究对象,利用BERT和LDA分别提取文本的复杂语义信息和关键主题,实现了对深度隐藏主题特征的挖掘,并基于BERT情感分析,从整体、主题和态度多维度视角设计了情感演化的可视化分析.[研究结论]研究表明,BERT-LDA模型能够高效处理大规模、短文本、非结构的社交媒体评论数据,成功识别出公众对ChatGPT在就业教育、未来发展、产品开发、技术变革等不同领域带来影响的态度差异;与传统主题识别模型(LDA、TF-IDF、BERT)相比,BERT-LDA模型在主题识别效果和泛化能力上表现更优,尤其体现在对关键主题和重要词汇的精准挖掘能力上;公众对ChatGPT的认知态度并不统一,表现出赞誉与质疑并存的复杂情绪.

    人工智能ChatGPT微博评论文本主题挖掘情感分析公众感知BERT-LDA模型

    量化自我隐私顾虑的前因组态对隐私披露意愿的影响——权力-责任均衡视角

    张茜谢卫红王永健蔡静...
    139-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用户的隐私披露对以数据为驱动的量化自我企业而言十分重要,探究量化自我情境下隐私顾虑对隐私披露意愿的影响将为相关企业获取用户数据提供理论指导.[研究方法]基于权力与责任均衡理论,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使用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为研究对象,从量化自我主体视角分析导致隐私顾虑的前因组态,以及不同的隐私顾虑组态类型对隐私披露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结论]研究发现:量化自我隐私顾虑的3种组态类型,分别是内生型隐私顾虑、外生型隐私顾虑和混合型隐私顾虑,且会对隐私披露意愿产生差异性影响.短期使用中产生的内生型隐私顾虑和长期使用中产生的混合型隐私顾虑会导致量化自我隐私披露意愿的降低;而在短期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外生型隐私顾虑并不会降低隐私披露意愿,反而因为用户感知到政府的法律有效性,促进了在量化自我过程中的隐私披露.

    量化自我用户数据隐私顾虑隐私披露组态分析权力-责任均衡理论fsQCA

    卫星导航数据出境规制的国际模式与中国 因应研究

    龙杰李景鸿
    148-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分析借鉴典型国家的卫星导航数据出境制度,针对中国现行制度的不足提出完善方案.[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基于法律法规、官方公告等材料归纳总结美欧俄的卫星导航数据出境规制模式并提出中国的应对策略.[研究结论]研究发现,中国虽然已经初步构建起较为系统的卫星导航数据出境制度体系,但现行制度仍面临规制范围有限、规范程度模糊、国际影响力低等困境.对此,有必要平衡好数据安全保护与数据共享利用,以兼顾数据安全与便利流动为改革方向,从加快推进北斗系统法治建设、对相关规则予以澄清和解释、宣扬我国的数据治理理念等方面完善卫星导航数据出境规制的中国方案.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导航数据数据出境数据安全数据利用

    科技情报中的多源数据融合方法研究综述

    李芊芷朱相丽李伟伟
    157-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多源数据融合可通过交叉引证降低信息不一致和语义模糊等不确定因素,面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普及导致的海量多源异构数据急剧增加,如何对其进行有效融合成为了科技情报领域研究的重难点之一.[研究方法]首先根据现有定义对多源数据的概念特征进行阐释;其次按照对文本中数据融合的深入程度,对多源数据融合方法进行系统梳理;最后分析了多源数据融合在不同科技情报场景中的应用和发挥的作用.[研究结论]从概念来看,多源数据融合具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指向.从融合方法来看,现有常用方法主要包括三种:数据源的融合、结构关系融合以及语义融合,融合方法在实现从物理融合向化学融合转变的同时也在科技发展趋势研判、学术评价、需求探测等场景下得到广泛应用.未来研究需要通过实践操作细化异构加权的可行方法,以应用为导向加强对于融合方法的总结和归纳,探索形成可供复用的模型框架.

    科技情报多源数据多模态数据数据融合语义融合融合方法

    公共数据开放的安全风险及应对策略

    康京涛王砼
    166-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对公共数据开放面临的来自技术、组织、环境三个层面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并从当前治理现状与困局入手探索安全风险的治理对策.[研究方法]以文献研究、案例分析、政策实证等方法结合TOE理论框架对公共数据开放面临的安全风险、治理需求、应对策略等进行研究.[研究结论]应立足公共数据开放治理的主要问题,通过赋予利益相关主体的数据访问权,明确利益相关主体参与风险治理的路径;从引入区块链技术、建立数据资产台账、明确责任机制等方面增强治理工具的技术性和操作性.

    公共数据公共数据开放TOE理论框架数据安全安全风险数据访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