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汽车实用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汽车实用技术
汽车实用技术

刘大鹏

月刊

1671-7988

aenchina@126.com

029-83388574

710043

西安市幸福北路39号

汽车实用技术/Journal Automobile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汽车实用技术》杂志创刊于2003年,是面向汽车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及科研院所广大师生专门刊登各类学术论文的科技期刊,杂志全面报道国内外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设计、研究、试验、材料、工艺装备以及生产制造等方面的应用技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增程式电动汽车高寒能耗道路试验研究

    何俊南崔晓川梁睿张广秀...
    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增程式电动汽车依靠独特的技术优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用户关注度持续上升。同时,增程式电动汽车在高寒环境下的能耗性能引发强烈关注。针对此,文章基于《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GB/T 19753-2021),结合高寒地区的实际道路和气象条件,初步开发了一套增程式电动汽车高寒能耗道路试验方法,并选取某款增程式电动汽车开展试验研究和结果分析。经试验验证,该方法具备较好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该款车型在高寒环境下的全电里程保持率为 30。3%,电量保持模式油耗增长率为 21。6%。文章的研究结果将为整车企业的高寒研发工作以及行业内相关机构的测评活动提供有效指导。

    增程式电动汽车高寒能耗道路试验全电里程电量保持模式油耗

    压缩比对混动专用汽油机进气特性的影响

    马百坦陈俊翔莫正旅姚克甫...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 1。5 L自然吸气混动专用汽油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压缩比对进气量、缸内湍流动能、滚流比和缸内流动的影响。采用某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软件,在其余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设计六种不同压缩比(13。1-16。9)进行研究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缸内进气量随压缩比增加而先上升后下降且变化程度很小,仅为 0。5%以内,可以忽略不计;但压缩比增加对缸内湍流动能有较大的影响,在压缩上止点时,缸内湍流动能最大降低幅度,相较最小压缩比降低了近 24%,不利于缸内火焰传播,通过缸内速度云图也可以得到相同结果。此外,压缩比变化也会导致缸内滚流比产生一定程度的波动。

    混动专用内燃机压缩比进气特性

    基于改进粒子滤波的锂电池健康状态估计

    王保德郭来功李小龙韩剑秋...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准确估计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SOH),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滤波算法的SOH评估方法。针对传统粒子滤波算法中粒子权重趋于零、导致粒子多样性丧失的问题,引入残差重采样算法,通过分离粒子权重的整数和小数部分,以替代传统的重采样方法,从而减轻粒子退化现象,保持粒子集的多样性。同时,结合无迹卡尔曼滤波(UKF)算法生成基于状态均值和协方差的 Sigma 点,以更精确地捕捉系统状态的不确定性,避免局部线性化近似的截断误差。采用NASA实验室公布的试验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粒子滤波算法相比,该方法将平均误差降低至 2%以内,显著提升了SOH估计的精度和鲁棒性。

    锂电池残差重采样无迹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健康状态

    新能源电动汽车综合故障诊断策略研究

    王仁群李海霞李清德
    15-2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根据新能源电动汽车维修保养典型工作任务和维修人员特点,总结了新能源电动汽车安全防护、作业安全规范要求。以秦 EV 为例研究了电动汽车控制策略,设计各系统工作流程图。根据车辆控制策略及典型现象将故障分为防盗故障、ON挡上电故障、高压上电故障、车辆可以启动但无法正常行驶故障及其他系统故障,并对各类故障设计了详细的故障诊断流程图。最后通过故障案例对系统工作流程图及故障诊断流程图进行验证总结,给出分析过程及测量方法。该研究结果逻辑严谨、直观易懂,可帮助维修人员快速掌握新能源电动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要点,提升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电动汽车秦EV控制策略故障诊断

    新能源汽车热泵室外吸放热方式的对比分析

    过于成吕苏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室外制冷剂直接吸放热系统和室外冷却液间接吸放热系统是两种典型的新能源汽车热泵系统架构,前者有直接高效的特点,后者成本低、制冷剂适应性更好。针对两种不同架构,通过建立AMESim仿真模型,分析了两者在典型运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得到以下结论,冷却液间接吸放热系统与制冷剂直接吸放热系统相比,在冷却条件下制冷性能的下降比制热性能的下降更为明显;在温度较低时制热需要正温度系数(PTC)热敏电阻提前补充热量,但综合性能系数(COP)仍在可比的水平;制冷时受到电驱散热的影响,COP 会进一步降低。改进的措施有增大散热器的面积,或者为乘客舱和电驱配置各自独立的散热器。上述分析过程和结果为系统方案选择和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新能源汽车间接热泵吸放热系统二次回路

    燃料电池汽车侧柱碰撞安全性研究及应用

    王武新胡召阔曾繁波王振华...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燃料电池汽车因其具备燃料系统的特殊性,区别于传统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故其在碰撞安全性研究方面也多了新的课题。文章针对某款燃料电池汽车,实车验证其在当前不同的碰撞安全标准工况,即在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50 km/h侧面碰撞、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50 km/h侧面碰撞和 32 km/h侧面柱碰撞工况下的表现,通过假人伤害值和车门的最大变形量对比,从而确认在侧面柱碰工况下对于该款燃料电池汽车考查更为严苛。又通过仿真对比分析了该车在侧面柱碰工况下不同风险点的损伤程度,从而确定了在氢泄漏安全方面最严苛的风险位置,即前氢阀的位置。基于该风险位置进行了碰撞试验,确认了其气体泄漏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结构优化,通过仿真分析和实车侧柱碰撞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为燃料电池汽车碰撞安全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碰撞安全性侧柱碰撞氢泄漏

    高压缩比甲醇发动机稀薄燃烧与排放仿真研究

    李家宝田仪鄢仁彬杨涵惠...
    35-40,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高压缩比甲醇发动机在稀薄燃烧条件下的性能和排放特性,文章选取一款经过改造的柴油机作为研究对象,搭建了相关一维和三维 CONVERGE 仿真模型。通过模拟发动机的实际工作过程,系统地分析了不同当量比、压缩比以及点火时刻对发动机燃烧效率和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标准混合气燃烧,稀薄燃烧模式能够使用更少的甲醇燃料来满足发动机性能需求,在节约了燃料的同时减少了 CO2 排放。若在最佳点火时刻点火或增大压缩比,能够保持较低CO2 排放的同时,增大缸压可满足发动机动力性能,但会导致NOX排放升高。该研究为甲醇发动机的性能优化和排放控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甲醇CONVERGE软件稀薄燃烧排放燃烧特性

    基于道路模型与场景判断的目标筛选算法

    王焕捷黎梓健李友浩姚浪...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转弯、车道线缺失、超宽车道等场景下自适应巡航控制(ACC)跟车目标筛选的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道路模型与场景判断的目标筛选算法。通过 Ceres 优化库建立优化问题,充分考虑自车历史轨迹、目标车历史轨迹、自车方向盘转角、车速、车道线、路沿等因素,分别配与不同权重,生成一条可用于ACC目标筛选基础的自车预行驶参考线。针对不同场景,以自车预行驶参考线为基准建立风险区,通过几何关系判断各目标位置点与危险区的相对位置关系,判断为跟车目标、切入、切出目标,尽早响应,提高驾乘体验及安全性。

    参考线目标筛选Ceres优化危险区驾驶场景

    基于车道信息的巡航目标选择方法

    张民郭子明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巡航目标选择是自适应巡航功能执行车辆控制的重要前提。文章提出一种基于车道信息的巡航目标选择方法。首先,利用多条参考轨迹对自车运行轨迹特征点进行融合滤波,基于最小二乘曲线拟合生成自车运行轨迹;其次,判断自车变道状态,并据此确定目标选择区域;最后,根据设置的目标选择策略,完成巡航目标选择。实验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方法能够准确选择巡航目标,并在自车变道时更灵敏地实现巡航目标切换。

    自适应巡航控制车道线卡尔曼滤波目标选择

    商用车推力杆螺栓失效原因分析与改进

    刘建林席治国邹波邹纪操...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竖销型V型推力杆球头位置为典型的球座-法兰连接结构,其中螺栓作为重要的连接部件,对于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为解决某款重型卡车用V型推力杆球头位置的螺栓失效问题,文章从螺栓的初始设计、螺栓松动的可能原因入手,结合理论计算,振动的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分析等,确定失效的主要原因为初始扭矩设计不足以及螺栓在振动工况下的自松动行为。基于此,文章针对性制定了改进措施,并通过横向振动试验对比选定了优化方案,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与耐久性能,也对后续螺栓连接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指导。

    V型推力杆扭矩螺栓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