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海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海科技
青海科技

解源

双月刊

1005-9393

green_link@sina.com

8610-87751310

810001

青海省西宁市五四大街2号

青海科技/Journal Qi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以科技强省为己任,围绕全省科技工作重点,及时 采撷报道省内外、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传播交流青海省科研成果,研讨科技热点问题,探讨科技管理经验,推动全省科技进步,特色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兴领域科技伦理的技术治理路径:内容框架与政策建议

    李春成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包括人工智能、合成生物等新兴领域的伦理治理既需要传统治理方式,也需要探索"以技治技"等新的治理方式.文章探索了包括建构重点新兴领域可信技术体系、大力发展新兴领域网络监测等线上适时治理技术、加强新兴领域的安全保障技术开发与应用等技术治理路径,并提出了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促进新兴领域伦理治理技术的进步等政策建议.

    新兴领域科技伦理治理路径"以技治技"

    "一带一路"倡议科技创新合作发展思考——以泰国工业4.0战略背景下中泰科技创新合作为例

    许鸿申意
    6-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3月开启的中泰两国互免签证政策将大大有利于促进中泰各领域交流合作.文章聚焦泰国工业4.0战略,结合中泰科技合作基础,作了有益探索和思考,并提出几点建议.

    泰国工业4.0战略中泰科技合作科技创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2.5米大视场巡天望远镜(墨子巡天望远镜)

    孔旭杨戟郑宪忠王坚...
    1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2.5 米大视场巡天望远镜(即墨子巡天望远镜,WFST)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双一流"学科平台建设项目,双方于 2018 年 3 月 1 日召开望远镜项目预研启动会,2019年 7 月正式开展望远镜建设,2023 年 8 月望远镜建成并开展调试观测,2023 年 9 月 17 日望远镜首光仪式暨科学战略研讨会召开,并成功发布仙女座星系图片,标志着望远镜设备基本达到设计标准,已经可以开展天文观测研究.墨子巡天望远镜口径 2.5 米,采用国际先进的主焦光学系统设计和主镜主动光学矫正技术,可实现 3度视场范围内均匀高像质和极低像场畸变成像,配备 7.65 亿像素大靶面主焦相机,具备大视场、高像质、宽波段的特点.墨子巡天望远镜安置于青海省海西州茫崖市冷湖镇赛什腾山海拔 4 200 米的天文台址,是冷湖天文观测基地首个投入运行并开展天文观测研究的大型设备.墨子巡天望远镜通过获取天体高精度位置和多波段亮度观测数据,监测移动天体和光变天体,高效搜寻和监测天文动态事件,可以在高能时域天文、太阳系天体普查、银河系结构和近场宇宙学等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原始创新成果.同时,墨子巡天望远镜将面向国家航天强国战略,开展太阳系近地天体等搜寻与监测研究,服务航天安全和深空探测战略需求.

    光学望远镜图像巡天时域天文近地天体冷湖赛什腾山

    西宁湟水河人工湿地对水体氮、磷污染物负荷削减的研究

    张莉刘玮张瑞周华坤...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湿地建设是我国北方城镇化进程中重要的生态优化措施,其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在净化水体、调节水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为了探明高原城市人工湿地建设后对水体的水质改善、氮磷等污染物负荷削减的生态效应,在 6 月-11 月重点监测了青海西宁火烧沟湿地、海湖湿地、北川湿地三处水体不同断面氮、磷污染物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火烧沟湿地污染物浓度峰值出现在枯水期,而丰水期浓度普遍较低,海湖湿地和北川湿地丰水期污染物浓度较高.(2)湿地对水体主要污染物负荷有一定的削减作用,主要体现在海湖湿地和北川湿地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化学需氧量(CODCr)、高锰酸盐指数(CODMn)的去除效果,海湖湿地对其削减率分别为 11.74%、29.32%、41%和25.19%,北川湿地中削减率分别为 25.02%、54.71%、32.03%和 1.91%.且三处湿地来水的TN、TP、CODCr、CODMn含量均值普遍达到Ⅱ类水标准.其中,火烧沟湿地和北川湿地CODCr浓度达到Ⅰ类水标准,而海湖湿地CODMn含量较高,属Ⅲ类水标准.(3)通过对水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水体TP与pH、降水量、温度的相关性较高,TN与CODCr的相关性较高.

    高原城市湟水国家湿地公园水污染水体净化湿地修复

    贫困与脆弱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研究——基于青藏高原高寒农业区14个县(市)的分析

    郭婧周华坤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青藏高原高寒农业区 14 个县(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经济贫困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研究区经济贫困与脆弱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高寒农业区脆弱生态环境和贫困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状态,受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失调衰退贫困轻度滞后、失调衰退生态环境轻度滞后、过度调和贫困轻度滞后、过度调和生态环境轻度滞后四个不同阶段.(2)2011-2018 年青藏高原高寒农业区的生态环境-贫困耦合协调度D从0.312 0增加到0.642 9,协调类型从失调衰退类转化为协调发展类.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区域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经济贫困脆弱生态环境耦合

    人才贡献率视角下的青海创新驱动发展研究

    史丹丹韩生贵李雪琳冶宗祥...
    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梳理人才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和测算方法,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Douglas)构建了人才贡献率、科技人员贡献率、技术增值率三个模型.根据青海省 2000-2022 年相关数据,计算得出2022 年青海省人才贡献率为 13.3%、青海省科技人员贡献率为 44.42%,并发现青海省技术增值率从 2007 年到 2018 年表现为正增长,且 2018 年创新人才贡献率高达 78.21%,2019 年开始迅速下降后转为正增长.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青海省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创新驱动作用和资本贡献,为青海省人才政策调整,实现多元化、科学化应用创新人才提供了决策依据.

    人才贡献率生产函数青海省创新驱动发展

    西宁地区主要平菇菌株秋冬两季农艺性状和产量比较试验

    沈宁东祁鹤兴朱莉华张丽萍...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不同平菇菌株的农艺性状及产量,为西宁地区平菇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以西宁地区栽培的 10 个平菇菌株为试验材料,通过熟料袋栽方式,观测其发菌出菇情况、子实体性状及产量.结果 从发菌出菇速度来看,8105 和小黑平吃料快、菌丝生长速率快,过肩时间、满袋时间和出菇时间均较短,菌丝生长表现优异.从各菌株子实体的农艺性状来看,8105 和抗病 3 号的菌盖厚度、单袋产量和单朵鲜重最高,显著优于其他菌株,同时 8105 的菌盖直径亦最高,农艺性状表现最好.从单袋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来看,抗病 3 号和 8105 的菌株最高,两者无显著差异,且均极显著高于其他菌株;其次是小黑平的单袋产量和总生物学效率较高.结论 从发菌出菇速度、农艺性状和产量 3 方面综合对比可知,8105 和抗病 3 号可作为西宁地区平菇推广栽培的首选菌株,小黑平可作为备选菌株.

    西宁地区平菇菌株比较试验

    青海浅山地区油菜豌豆混作模式研究

    黄莺
    5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青海省浅山地区因受到生产环境限制导致合理轮作无法推行,文章针对该地区作物生产布局单一、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土壤肥力下降等现实问题,通过研究寻求提升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和提高耕地质量、土壤肥力的油菜豌豆混作模式.方法 以 6 个油菜和 1 个豌豆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分别设置 6 个油菜与 1 个豌豆混作和单作共 13 个处理、1 个油菜与 6 个豌豆不同播量混作和单作共 7 个处理、6 个不同混作方式处理,探讨不同处理下两物种农艺性状、混作生产性能和籽粒营养品质等的差异,以期筛选出适宜合理的油菜豌豆混作模式.结果"清油杂 62"和"草原 224"为较合理的混作组合,且当两物种混作播量分别为 0.4 kg/亩和 2.5 kg/亩、同行混作时,生产性能最优,总产量达 266.44~272.24 kg/亩,比单作增产 30%~40%,油菜籽含油量 42.54%、芥酸含量 0.8%、硫苷含量 38.90 μmol/g,属于优质油菜中的单低油菜.结论"清油杂62"和"草原224"为较合理的油菜豌豆混作组合,为浅山地区推广的较为优良的油豆混作组合,在适宜混作比例和混作方式下,可最大程度发挥其优越生产性能和优良营养品质,可为青海浅山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青海省浅山地区油菜豌豆混作生产性能营养品质

    决明子在藏药经方中的配伍规律及常见药组"三黄水"治疗瘙痒症作用机制研究

    南杰加周太才让藏吉万代草...
    6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决明子在藏族医学中的配伍规律及常见药物组治疗"黄水"性皮肤病"瘙痒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藏药方剂宝库》中含决明子的藏药方剂信息.在R语言中应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层次聚类等方法分析主治疾病、用药频次、常见药物组合;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常见药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和通路.结果 共收集 201 首含决明子藏药方剂,涉及主治疾病 128 种,频次最高的依次为皮肤病(66 种)、风湿(47 种)、痛风(44 种)等.涉及药材 647 味,使用频率≥40%的有 10 味,依次为决明子、黄葵、琥珀、诃子等,其中决明子主要与黄葵、琥珀配伍.对决明子主治皮肤病的方剂进行关联规则和层次聚类分析,发现"决明子-琥珀-黄葵"组合为常见药组,藏医学称之为"三黄水药",并与"六良药""三果"等高度关联.进而对常见药组"决明子-琥珀-黄葵"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三黄水"中槲皮素、β-谷甾醇和芦荟素等主要成分可能通过EGFR、STAT3 和TP53 等靶点作用于PI3K-Akt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对黄水性皮肤瘙痒症起到治疗作用.结论 初步探析了决明子在藏药经典方剂中的配伍规律,发现决明子常与琥珀、黄葵等具有干涸黄水、消炎止痒功效的药物联用,形成了"决明子-琥珀-黄葵"为主的固定搭配药物组,体现了同效药物联用的增效减毒配伍理念.这种常用药组兼具模块化的规范性和个性化的辨证灵活性组方特点.同时,藏医对决明子的独特用法,有助于人们更加全面、立体地认识此药.通过进一步药理学研究,有望拓展其临床应用.

    决明子配伍规律常见药组三黄水药网络药理

    磁性粒子Fe3O4@SiO2掺杂铝基锂吸附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石成龙胡真榕曾玲李昌文...
    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Fe3O4@SiO2 磁性粒子和铝基吸附剂复合制备一种层状磁性铝基吸附剂(MLDHs),利用XRD、SEM等对MLDHs的结构形貌进行表征.考察了MLDHs对溶液中锂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了吸附过程的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以及循环稳定性.结果表明:MLDHs适合在pH为 3~5 的溶液中进行锂吸附,其吸附容量最高达到 12.42 mg/g.在混合离子溶液中,MLDHs对锂离子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和优先吸附.经过 5 次吸附-解吸循环后,MLDHs的吸附容量未发生明显变化.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分别符合Langmuir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吸附磁分离铝基吸附剂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