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齐鲁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齐鲁医学杂志
齐鲁医学杂志

双月刊

1008-0341

qdyxqk@vip.163.com

0532-82991350;82991320;13808966339

266021

青岛市登州路38号

齐鲁医学杂志/Journal Medical Journal of Qilu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由青岛大学医学院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联合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报道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和祖国医学等学科领域的先进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青岛和广州地区人群鼻咽癌组织EBNA2基因多态性比较

    张超吴国才晁艳刘颂...
    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青岛和广州地区EB病毒(EBV)阳性鼻咽癌(NPC)组织中EBV核抗原2(EBNA2)基因多态性,并探讨EBV基因亚型与NPC发生的关联性.方法 选择广州地区32例EBV阳性NPC组织及39例EBV阳性健康成人咽漱液(TW),采用PCR技术对其EBNA2基因编码aa331-487片段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分析.结果 E2-A亚型为广州地区EBNA2的主要型别,NPC组织中EBNA2基因亚型的分布明显高于健康成人TW,差异有显著性(x 2=12.2,P<0.01);E2-A亚型也为青岛地区主要亚型,但广州地区NPC组织中E2-A亚型检出率明显高于青岛地区(x 2=18.4,P<0.01);B95-8样亚型为TW的优势亚型.结论 E2-A在EBV阳性NPC中高频出现提示该亚型可能与NPC的发生相关;B95-8样亚型为正常健康人群的优势亚型;EBNA2基因变异具有肿瘤相关性而非仅仅地域相关性.

    疱疹病毒4型,人鼻咽肿瘤抗原,核多态性,单核苷酸

    多房囊性肾癌与肾癌囊性变CT值和BOSNIAK分级比较

    吴强蒋刚陈静静郑园园...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多房囊性肾细胞癌(MCRCC)与肾细胞癌囊性变(CDRCC)的增强CT值和BOSNIAK分级差异,提高两种病变术前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2008-2013年,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囊性恶性病变病人28例,其中MCRCC 11例,CDRCC 17例,比较两种病变在增强各期的CT值及BOSNIAK分级差异性.结果 MCRCC皮质期、实质期CT值与CDRCC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77、2.679,P<0.05);排泄期CT值与CDRCC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MCRCC中BOSNIAKⅢ级9例(82%),ⅡF级2例(18%),CDRCC中BOSNIAKⅢ级1例(6%),Ⅳ级16例(94%).结论 BOSNIAK分级及三期增强CT值有助于术前更准确地鉴别MCRCC和CDRCC.

    肾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诊断,鉴别

    骨膜三角及针状骨膜反应征象与骨病变良恶性的关系

    刘树宁徐文坚陈海松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影像学检查骨膜三角、针状骨膜反应征象与骨病变良恶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行影像学检查并经病理检查证实有骨膜反应的病人897例,根据病理结果分成恶性病变组85例、良性病变组812例,比较两组骨膜三角、针状骨膜反应征象的出现情况.结果 恶性病变组影像学表现为骨膜三角征象43例(50.6%),良性病变组6例(0.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 =360.6,P<0.01).恶性病变组影像学表现为针状骨膜反应30例(35.3%),良性病变组4例(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246.1,P<0.01).结论 骨膜三角、针状骨膜反应征象在良恶性骨病变中均可出现,但多见于恶性骨肿瘤,少数情况下也可见于快速进展的多种良性骨病变.

    骨疾病放射摄影术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磁共振成像骨膜三角征象针状骨膜反应

    食管鳞癌组织内皮素-1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

    尹辉姜长青沈毅矫文捷...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内皮素-1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之间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8例食管鳞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食管组织内皮素-1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内皮素-1和E-钙黏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浸润深度、周围淋巴结转移与否、分化程度有关(Z=6.908~14.973,P<0.05);食管鳞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内皮素-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07%(7/58)和77.59%(45/58),E-钙黏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76%(48/58)和41.38%(24/58),两组两种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Z=-7.161、-5.593,P<0.01).食管鳞癌组织内皮素-1和E-钙黏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525,P<0.01).结论 食管鳞癌组织中内皮素-1呈高表达、E-钙黏蛋白呈低表达,二者对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反向调节作用.

    内皮素1钙黏蛋白食管鳞癌免疫组织化学

    固定野静态及动态调强和容积旋转调强在宫颈癌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

    童远和罗东平张玮婷李樟...
    14-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Dmlc-IMRT)以及静态调强放疗(Step&shoot IMRT)3种技术在宫颈癌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和适用性.方法 选取20例宫颈癌术后病人,分别进行VMAT、Dmlc-IMRT和Step&shoot-IMRT计划设计,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3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适形度、均匀性、低剂量受照体积、危及器官剂量分布,记录并比较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结果 VMAT和Dmlc-IMRT在靶区的适形度和均匀性上均优于Step&shoot-IMR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34、31.64,P<0.05).VMAT的低剂量受照体积较Dmlc-IMRT和Step&shoot-IMRT略有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小肠和膀胱等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Dmlc-IMRT总体低于VMAT和Step&shoot-IMRT,计划质量较高.VMAT计划的治疗时间较Step&shoot-IMRT计划减少了49%,较Dmlc-IMRT计划减少了35%.结论 VMAT计划质量可以达到或优于Step&shoot-IMRT计划质量,较另两种计划极大缩短了治疗时间,适用于长时间放疗过程中控制力差的病人和繁忙的放疗中心.当采用Step&shoot-IMRT技术难以确保计划质量时,换用Dmlc-IMRT技术,基本可以优化所有剂量评价参数.

    宫颈肿瘤放射疗法,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剂量

    大剂量阿糖胞苷强化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人的效果

    勾禄孟繁军
    17-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病人缓解后强化治疗阶段应用大剂量阿糖胞苷和多药交替化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AML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强化治疗阶段方案不同分为HD-Ara-C组(27例)和多药交替化疗组(30例),两组均以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诱导至完全缓解,HD-Ara-C组采用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4疗程,多药交替组采用柔红霉素+标准剂量阿糖胞苷、高三尖杉酯碱+标准剂量阿糖胞苷或米托蒽醌+标准剂量阿糖胞苷等方案交替治疗4疗程,比较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白血病细胞微小残留病变(MRD)及1年、3年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结果 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D-Ara-C组MRD阴性病人占81.5%(22/27),多药交替组为40.0%(12/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10.159,P<0.05).HD-Ara-C组病人1年及3年的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均高于多药交替组,差异均有显著性(x 2=4.657~9.156 P<0.05).结论 大剂量阿糖胞苷强化治疗能显著降低白血病细胞残留,提高病人1年和3年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可作为AML病人诱导缓解后的优先治疗方案.

    白血病,髓样,急性阿糖胞苷治疗结果

    我院20年间2187例涎腺肿瘤临床分析

    毛广文袁荣涛贾暮云尚伟...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涎腺肿瘤的发病情况、病理类型等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口腔颌面外科1995年1月-2014年12月因涎腺肿瘤住院手术病人的相关资料,分析其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良恶性构成比等.结果 20年间共收治涎腺肿瘤手术病人2 187例.男女之比为1∶1.01(1089/1098);年龄10~93岁,中位年龄55岁,50~59岁最多见(22.45%).良恶性之比为2.42∶ 1(1548/639).构成比前3位的肿瘤分别是多形性腺瘤(45.50%)、沃辛瘤(18.93%)、腺样囊性癌(7.86%),占全部病人的72.29%.65岁以上病人中,沃辛瘤(36.90%)、多形性腺瘤(23.66%)分别居前2位;恶性肿瘤中以腺样囊性癌(7.61%)、腺泡细胞癌(7.61%)最常见,良恶性之比为2.32∶1.结论 涎腺肿瘤手术病人逐年增加,男女比例相当,其中以多形性腺瘤、沃辛瘤、腺样囊性癌最常见,良性肿瘤约占70%.65岁以上老年病人中沃辛瘤最常见,恶性比例较高.

    涎腺肿瘤病理学,口腔数据收集

    乳癌新辅助化疗后Ki-67变化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李文金
    23-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癌病人新辅助化疗后Ki-67的表达变化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Ⅱ~Ⅲ期的女性乳癌病人112例,术前均接受新辅助化疗.采用万科真空辅助旋切系统取样,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新辅助化疗前后Ki-67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变化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 乳癌病人新辅助化疗前Ki-67的高表达率为80.4%,低表达率为19.6%;新辅助化疗后Ki-67的高表达率为26.8%,低表达率为73.2%,新辅助化疗前后Ki-67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62,P<0.05).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有效率为45.5%,临床获益率为84.8%.Ki-67高表达的病人对新辅助化疗敏感性较高,化疗后Ki-67的表达由高转为低的病人临床疗效较好,化疗后Ki-67的表达没有变化或者由低转为高的病人临床疗效较差,Ki-67的表达变化与临床疗效有关(x 2=25.153,P<0.05).结论 Ki-67表达很可能成为评估乳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生物学指标,对化疗预后有提示作用.

    乳房肿瘤放化疗,辅助Ki-67抗原治疗结果

    奥沙利铂并不同分割模式放疗对大鼠肾上腺近期生物学效应的影响

    宗蕊安永恒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并不同分割模式照射对大鼠肾上腺近期生物学效应的影响.方法 将1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单纯化疗组(B组)、奥沙利铂+常规分割(12 Gy/5次/1周)组(C组)、奥沙利铂+低分割(12 Gy/2次/1周)组(D组)和奥沙利铂+大分割(12 Gy/1次/1周)组(E组).其中C、D、E组先给予腹腔注射奥沙利铂15 mg/kg,后给予6 MV的X线照射,总照射剂量为12Gy.于照射前和完成照射后第3、7、14、30天8:00在深度麻醉下每组处死6只大鼠,测定血皮质醇水平,观察肾上腺组织学改变.结果 B、C、D、E组大鼠照射后第3天血皮质醇分泌增多,肾上腺髓质内毛细血管网出现扩张充血;第7天血皮质醇分泌较前下降,肾上腺皮质体积呈现不同程度缩小;第14天血皮质醇下降至基础水平,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代偿性增生;第30天血皮质醇分泌轻度上升,肾上腺形态结构恢复.照射后第3天大鼠血皮质醇水平与照射剂量之间存在明显剂量效应关系(F=25.340,P<0.01).结论 同步放化疗可引起大鼠肾上腺的急性损伤,不同分割方式照射后皮质醇分泌量和肾上腺形态结构发生阶段性的适应性改变,并且与照射剂量有关.

    辐射效应化放疗放射剂量分次奥沙利铂肾上腺大鼠析因设计方差分析

    前列腺良性增生及其癌组织微小RNA-19b-1-5p表达

    黄振穆克飞杜建伟刘勇...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和前列腺癌组织中微小RNA(miR)-19b-1-5p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6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和77例前列腺癌组织中miR-19b-1-5p的表达,分析miR-19b-1-5p的相对表达量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miR-19b-1-5p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高表达,而在前列腺癌组织内低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4.87,P<0.05);miR-19b-1-5p的相对表达量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有关(t=13.08、7.55,P<0.05).结论 miR-19b-1-5p可能作为一种潜在的肿瘤标志物用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

    前列腺肿瘤前列腺增生微小RNA-19b-1-5p病理学,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