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于金明

半月刊

1673-5269

zgzlx@public.jn.sd.cn

0531-67626604,531-67626704

250117

山东省济南市济兖路440号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隶属于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以防为主(三级预防),防治并举”为本杂志的办刊宗旨。主要栏目有流行病学与预防医学、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与讲座、技术革新与经验交流、论著摘要与病案报道、域外肿瘤研究信息转载、简讯等。为活跃学术气氛,增加著、读、编者间的交流,本刊还将不定期的设置“学术争鸣”栏目。本刊以从事肿瘤基础研究与临床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师生为主要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990-2019年中国鼻咽癌发病和死亡年龄-时期-队列分析及预测

    梁冠盈苗大壮范宁宁张爱岐...
    391-398,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鼻咽癌的发病和死亡变化,为制定相关防治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从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GBD2019)获取中国鼻咽癌发病和死亡数据,利用Joinpoint回归分析1990-2019年中国发病和死亡的趋势变化,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和内生因子法估计鼻咽癌发病和死亡风险的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并使用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2020-2035年中国鼻咽癌的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结果 2019年中国鼻咽癌发病率和标化发病率较1990年分别升高186.35%和70.69%,2019年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较1990年分别降低10.27%和50.69%,其中男性发病的相关指标均高于女性.1990-2019年鼻咽癌标化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为1.9%,其中男性AAPC为2.5%,女性AAPC为0.7%;鼻咽癌标化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AAPC为-2.5%,其中男性AAPC为-2.0%,女性AAPC为-3.7%.发病率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结果显示,55~59岁年龄组发病风险最高,RR值为3.00,1990-2019年发病效应系数逐年升高,但随出生年份的后移逐渐降低.死亡率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结果显示,死亡效应系数在5~89岁呈升高趋势,在85~89岁年龄组达到最高,死亡风险RR值为3.49,1990-2019年死亡效应呈下降趋势并随出生队列的推移逐渐下降.2020-2035年中国鼻咽癌的标化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中国鼻咽癌归因于行为危险因素占比最高,其次为酒精和吸烟.结论 1990-2019年中国鼻咽癌的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预测未来15年发病率仍将持续上升,根据我国人群鼻咽癌发病和死亡的相关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期降低我国鼻咽癌造成的重大疾病负担.

    鼻咽癌发病死亡Joinpoint回归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2020-2022年湖南省326 824名宫颈癌筛查和健康体检者HPV感染率及亚型分布

    陈少强吴颖谢艳郭俊龙...
    399-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湖南省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以及HPV亚型与宫颈上皮细胞和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为当地HPV流行病学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集2020-2022年湖南省326 824名参加宫颈癌筛查和健康体检人群的宫颈脱落上皮细胞,采用荧光PCR技术检测其HPV分型,统计分析不同年龄、地区各HPV分型感染状况;其中9 940例进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检查或病理学检查,分析其HPV感染情况与细胞病理学阳性结局的关系.结果 HPV总体感染率为10.9%(35 646/326 824),其中单一型感染占81.9%(29 201/35 646),多重型感染占18.1%(6 445/35 646);单一型占比前 6 位型别依次为 HPV52(20.5%)、HPV58(16.0%)、HPV16(12.9%)、HPV53(11.9%)、HPV81(8.7%)和HPV70(8.6%).≥60岁组感染率最高,为15.7%(3 672/23 315),HPV感染阳性人群中,不同年龄组多重型感染占比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5.910,P<0.001.按病例来源划分,感染率最高的地区为张家界市[13.1%(2 089/15 982)],最低的地区为永州市[8.7%(3 219/37 058)].单一型感染者组织和细胞学阳性率为47.1%(3 618/7 683),多重型感染者阳性率为 58.8%(1 326/2 257),x2=94.867,P<0.001.在 7 683 例单一型 HPV 感染者中,HPV39、HPV66、HPV16、HPV6、HPV33、HPV42、HPV59 和 HPV58 组织和细胞学阳性率均超过 50%.结论 ≥60 岁人群HPV感染率最高,应加强对这一人群HPV感染的防治力度;HPV52和HPV58是全部人群中最为常见的型别;多重型HPV感染更可能导致宫颈疾病的发生.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宫颈肿瘤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湖南省

    芹菜素与曲妥珠单抗联用对HER2阳性乳腺癌协同抗肿瘤作用

    张梦瑶雷碧黠解伟梁蓓蓓...
    405-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芹菜素与曲妥珠单抗联合应用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系BT474及SK-BR-3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曲妥珠单抗与人乳腺癌细胞的结合活性;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芹菜素、曲妥珠单抗单药及联合应用对BT474和SK-BR-3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EdU染色法检测芹菜素、曲妥珠单抗单药及联合应用对BT474和SK-BR-3细胞DNA复制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芹菜素、曲妥珠单抗单药及联合应用对BT474和SK-BR-3细胞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HER2、HER3、Akt等蛋白及其各自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设置芹菜素组、曲妥珠单抗组、芹菜素+曲妥珠单抗联合用药组、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结果 生长抑制实验结果显示,芹菜素抑制BT474和SK-BR-3细胞生长的半数抑制浓度值分别为25.70和29.34 μmol/L.EdU染色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芹菜素(16、32、64 μmol/L)单药作用于SK-BR-3和BT474细胞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99.25和309.10,均P<0.001.芹菜素(16、32、64 μmol/L)与曲妥珠单抗(16.67 nmol/L)联合处理SK-BR-3和BT474细胞后,与芹菜素组EdU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5.60和110.10,均P<0.001;芹菜素+曲妥珠单抗联合用药组与曲妥珠单抗组EdU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8.38和66.46,均P<0.001.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芹菜素组、曲妥珠单抗组和芹菜素+曲妥珠单抗联合用药组p-EGFR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81.75±1.08)%、(45.84±1.71)%和(17.06±1.06)%,F=2 093.00,P<0.001;p-HER2 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5.09±6.23)%、(41.33±2.48)%和(8.87±0.20)%,F=604.60,P<0.001;p-HER3 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67.78±1.94)%、(17.89±0.84)%和(12.06±0.81)%,F=2 749.00,P<0.001;p-Akt 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6.85±13.96)%、(42.35±2.71)%和(23.41±0.24)%,F=85.73,P<0.001.结论 芹菜素与曲妥珠单抗可协同抑制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kt信号通路有关.

    乳腺癌曲妥珠单抗芹菜素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sFlt-1基因阻断VEGF抑制小鼠骨肉瘤生长的机制研究

    宋文真杨福俊李宏达王鹏...
    414-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Flt-1(sFlt-1)与小鼠骨肉瘤生长的关系及其相关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将sFlt-1和LacZ基因转导至人骨肉瘤G-292细胞,将其与未转导的G-292细胞分别移植到重度联合免疫缺陷小鼠胫骨近端建立骨肉瘤模型,实验分为G-292组、LacZ转导组、sFlt-1转导组和假手术组.第2、4、6和8周使用microCT监测肿瘤的发展,并在8周时收集肿瘤标本检测VEGF、sFlt-1、CD34、Ki-67、c-myc、c-fos、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c-myc和c-fos mRNA表达.结果 8周时sFlt-1 转导组肿瘤大小为(7.56±2.00)mm3,小于 LacZ 转导组[(28.28±6.85)mm3]和 G-292 组[(32.76± 10.06)mm3],F=17.789,P<0.001.肿瘤组织中sFlt-1转导组CD34阳性微血管密度为13.60±3.27,低于LacZ转导组(24.50±6.88)和 G-292 组(22.50±4.74),F=12.532,P<0.001.sFlt-1 转导组 c-myc 水平为 399.35±72.14,低于LacZ 转导组(672.35±108.74)及 G-292 组(640.11±91.43),F=115.623,P<0.001;sFlt-1 转导组 Ki-67 水平为 416.35± 37.92,低于 LacZ 转导组(872.25±87.75)及 G-292 组(896.15±80.61),F=412.285,P<0.001;sFlt-1 转导组 CXCR4水平为 400.57±13.38,低于 LacZ 转导组(1 024.75±63.60)及 G-292 组(960.34±60.20),F=1 033.337,P<0.001.sFlt-1 转导组 c-myc mRNA 表达水平为 5.42±0.74,低于 LacZ 转导组(7.60±1.14)及 G-292 组(8.06±1.26),F=17.380,P<0.001;c-fos mRNA 表达水平为 3.96±1.09,低于 LacZ 转导组(4.83±1.11)及 G-292 组(4.73±0.96),F=2.034,P=0.150.结论 sFlt-1基因转导抑制了小鼠骨肉瘤的生长.sFlt-1过表达可能通过抑制肿瘤内微血管发育和下调c-myc、Ki-67和CXCR4表达抑制VEGF功能.

    骨肉瘤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

    血浆代谢相关生物标志物检测在转移性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

    尤铂文单军奇姚瑶任冰冰...
    420-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靶向代谢组学探讨非转移性结直肠癌(nmCRC)和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的新生物标志物和治疗策略.方法 选取2022-01-01-2023-01-01山东省肿瘤医院招募的30例nmCRC患者和30例年龄和性别与之匹配的mCRC患者.采集nmCRC和mCRC患者血浆样本,使用液相色谱法-串联质谱法检测氨基酸、胆汁酸和脂肪酸的血浆代谢物,并分析其相关性及诊断价值.结果 共检测到27种氨基酸、16种脂肪酸和9种胆汁酸,其中乙醇胺(P=0.017)、牛磺酸(P=0.003)和色氨酸(P=0.013)、甘氨胆酸(P=0.015)、C15∶0(P=0.001)、C17∶1(P=0.005)、C17∶0(P=0.037)、C18∶3(P=0.021)、C18∶2(P=0.007)、C20∶3(P=0.024)、C20∶1(P=0.011)、C22∶5(P=0.028)、C24∶1(P=0.017)表达下降.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13种代谢标志物诊断mCRC的曲线下面积(AUC)范围为0.668~0.809,可以很好地区分nmCRC和mCRC.其中GCA和CA19-9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736,P=0.036.nmCRC 和 mCRC 患者平均 CA19-9 值分别为 25.25±35.67 和 1 020.56±2 545.23,t=-2.142,P=0.036.CA19-9或GCA单独分析CRC肝转移患者AUC值分别为0.768和0.677,CA19-9和GCA联合分析时AUC值为0.828.结论 代谢组学呈现了一种针对CRC的新颖无创识别方法,有望成为一种用于诊断mCRC的有效方法.

    血浆代谢相关生物标志物结直肠癌代谢组学液相色谱法-串联质谱法

    宫颈癌近距离治疗施源器位移差异性研究

    王倩孟英涛李振王微丽...
    426-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宫颈癌近距离治疗患者施源器位置的差异性,为精准近距离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山东省肿瘤医院2022-01-01-2023-03-31行二维近距离治疗的5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施源器位置在患者身体左右、头脚、腹背三个方向进行重复评价.结果 50例宫颈癌患者221分次近距离治疗中,仅有15例患者各分次宫腔施源器置入深度一致,一致率为30.00%,置入深度3~8 cm,平均置入深度(5.79±0.72)cm.ab、bc、ac和od平均值分别为(15.2±4.19)、(15.16±3.97)、(30.37±5.68)和(5.78±0.72)mm;角 1 和角 2 平均值分别为(1.27±1.15)°和(228.56± 4.48)°;距离1和距离2平均值分别为(4.56±3.78)和(1.8±1.75)mm.施源器在不同方向均有位移,左右方向位移发生率为34.84%,Z=-12.111,P<0.001.头脚方向:角1和距离1的位移发生率分别为36.65%(Z=-0.467,P=0.640)和 37.56%(Z=-7.945,P<0.001).腹背方向:角 2 和距离 2 位移发生率分别为 18.10%(Z=-3.968,P<0.001)和4.07%(Z=-8.898,P<0.001).结论 宫颈癌近距离放疗中,不同分次间施源器位置有较大差异,从而影响肿瘤及正常组织剂量分布,对患者治疗造成一定影响,是保证近距离治疗质量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宫颈癌施源器位移近距离治疗

    脑转移瘤质子治疗现状与展望

    张玉娇魏玉春袁双虎
    432-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综述质子治疗脑转移瘤的现状以及发展前景.方法 使用PubMed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系统,以"肿瘤、放射治疗、质子放疗、脑转移瘤"为中文关键词,"tumor、radiation therapy、proton radiation therapyA brain metastasis tumor"为英文关键词,检索2001-04-01-2023-04-30发表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脑转移的质子治疗;(2)脑转移的放射治疗;(3)颅脑肿瘤的质子治疗.排除标准:(1)数据陈旧文献;(2)内容相似或重复.最终共纳入45篇文献.结果 质子治疗脑转移可降低治疗毒性,更好地保护危及器官及正常组织,改善远期生存,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大分割质子治疗肿瘤控制效果与光子治疗效果相当.创新质子治疗方式,例如质子迷你束放疗和质子FLASH治疗可进一步降低毒性.目前质子治疗脑转移瘤研究较少,需要大量的高水平临床研究验证其效果.结论 未来质子治疗可能会成为新型有效治疗脑转移瘤的方法,但需要加强综合应用及对新技术开发的研究.

    脑转移瘤放疗质子放疗综述文献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结直肠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耐受中的研究进展

    秦飞宇黄朝晖殷媛
    437-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在结直肠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中所涉及的相关机制,探讨其在逆转ICIs治疗耐受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结直肠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耐药"为中 文检索 词,以"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colorectal cancer、immunotherapy、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drug resistance"为英文检索词,检索PubMed、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和万方数据库2000-01-01-2023-04-01发表的相关中英文论著.纳入标准:(1)TAMs与ICIs治疗;(2)结直肠癌与ICIs耐药;(3)靶向TAMs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排除标准:会议摘要、中文学位论文等非正式发表文献.最终纳入符合条件文献37篇.结果 ICIs作为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肿瘤免疫治疗的药物,可作用于细胞上起抑制作用的调节分子——免疫检查点,通过激活免疫系统中多种免疫细胞,以免疫应答的形式杀灭肿瘤.不同类型的结直肠癌患者对ICIs治疗的敏感性差异很大.结直肠癌肿瘤微环境中TAMs的表型及功能与ICIs的疗效密切相关,ICIs能调控TAMs的表型功能,TAMs也能影响结直肠癌对ICIs治疗的耐受.结论 TAMs在ICIs耐药中起重要作用,充分利用此靶点作为治疗策略,有望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免疫治疗效果和预后.

    结直肠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耐药肿瘤微环境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综述文献

    结直肠癌筛查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进展

    湛浩然苏宇张溪竹孙宇馨...
    442-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梳理结直肠癌筛查经济学评估证据和最新研究进展,为优化结直肠癌筛查提供经济学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04-01发表的相关文章,中文数据库以卫生经济学评价、卫生经济学评估、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最小成本分析、成本分析与结直肠癌,结直肠肿瘤与筛查为关键词进行组合;英文数据库以economic eval-uation、economics analysis、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cost-utility analysis、cost-benefit analysis、cost-minimization、cost a-nalysis、colorectal cancer、colorectal neoplasms、colorectal tumor 与 screening,early detection of cancer 进行组合.纳入标准:(1)研究主体为结直肠癌筛查策略;(2)研究设计为完整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3)样本人群为一般风险人群.排除标准:(1)综述、文献评价等非原始研究;(2)重复发表、非英文和中文语种、会议摘要、无法获取全文等研究;(3)基于医院、高风险人群等机会性筛查的研究.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80篇结直肠癌筛查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FIT)、结肠镜(COL)以及乙状结肠镜(FS)在成本和健康改善结果上相对于其他筛查方法更有优势,其中FIT能以更低的成本带来更大的健康改善结果,因而最具有成本效益.其次已有研究结果显示缩短筛查间隔和扩大年龄覆盖面也均能在可接受的成本下带来更高的健康改善结果,具有更好的卫生经济学效果.结论 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建议在考虑资源可及性和人群依从性的情况下选择FIT作为筛查方法,缩短结直肠癌筛查间隔并适当扩大筛查年龄起止范围.同时,在进行针对我国适宜筛查策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以及引用其他地区的研究时也需重视研究规范以及参数相关结论可推广性,从而为我国结直肠癌防控提供有效经济学证据.

    结直肠癌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卫生经济学评价筛查间隔综述文献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稿约

    后插1-后插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