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年与社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与社会
青年与社会

雷邦怀

月刊

1006-9682

qnyshzzs@163.com

0871-4137076

650200

云南省昆明市西坝路29号青年大厦5楼

青年与社会/Journal Young&Worl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未遂犯处罚依据的若干思考

    张旭旭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同犯罪既遂一样,犯罪未遂也是犯罪的一种基本形态。同时,犯罪未遂作为国家刑罚权实施的一种对象,直接关系到国家对犯罪的惩治范围,体现出国家对于个人权利和公共秩序价值的取舍。若要合理地控制犯罪的范围,平衡国家刑罚权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就要认清未遂犯处罚的依据。总体来说,未遂犯处罚依据主要包括主观的未遂论、客观的未遂论和折衷的未遂论。然而对未遂犯处罚依据的研究已经学说林立,却始终未形成通说,而这些争议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各学者对犯罪本质的认识不同。文章从国家刑罚价值理论和目的角度,结合犯罪的本质,并最终联系中国现行的法律和现实情况,主张应该坚持以二元的行为无价值理论为基础的折衷说,并在其内部实现从强调规范价值的折衷说向强调法益保护的折衷说转变。

    未遂犯处罚历史未遂犯处罚理论刑罚目的犯罪的本质

    试论证据法学的发展

    桂舒舒
    106-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新证据学”为代表的法学理论成为了一项主要的国际运动,引领英美法系证据理论由证据可采性规则转向证明过程。我国的证据理论一度以证据为中心,但随着以“事实信息理论”等为代表的证据法学理论的提出,我国未来的证据法学研究重心的转移,基本趋势是从“证据法学”走向“证明法学”。

    新证据学事实信息理论研究趋势

    互联网企业对电子数据举证的协助义务

    韩坤
    108-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2年修改的《民诉法》和《刑诉法》一锤定音,将电子数据列为独立证据类型,在法律上确定了电子数据独立证据地位。电子数据地位得到确认,但面对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电子数据取证的困难没有解决,我国相应的司法相应配套措施仍未跟进。而互联网企业有可能也有必要发挥对电子数据举证的协助义务。

    电子数据协助义务互联网企业保全

    论契约公证的效力--以信用为视角

    张钦昱
    110-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用作为契约的物化形式,在契约的订立和履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公证制度所具有的信用属性,使公证制度本身的法律规范以及公证制度的操作中的“诚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契约公证的效力指对契约所作的公证证明在法律上能产生何种效能和约束力,契约公证的效力可以分为两类,即程序法上的效力和实体法上的效力。

    契约公证信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库区留置村民经济影响探讨--以淅川县为例

    刘哲
    112-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兴建,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对库区留置村民的经济等方面造成诸多影响,其中主要是土地资源的减少、土地质量的下降、社会资本断裂、基础设施的破坏和经济发展限制因素的增多等,而如何将这些影响降至最低,使留置村民逐步走上富裕之路应引起高度重视。笔者认为主要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留置村民经济问题、做好村民经济规划、制定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发挥村民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和将当地村民纳入对口支援范围等方面着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留置村民社会资本经济影响

    社会保障性住房的土地供应问题及对策分析

    张慧艳
    114-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切实保证保障性住房的供应以满足广大中低收入者的需求,已经成为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城市土地供应作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其供给总量、供给结构以及供给方式等都与保障性住房的供应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尝试探讨我国城市土地供应制度与保障性住房之间的关系,分析土地供应制度建设与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

    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政策建议

    税收的公平与效率--以重庆市房产税试点为例

    刘婉平
    116-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税收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合理利用税收工具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愈积愈深,国家开始通过税收手段进行调控。房产税古来有之,但是国家针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尚属首次。因此,在税收设计方面需要谨慎而行。文章以重庆市的房产税政策为例,分析了税收政策的效率与公平。

    房产税税收原则效率公平

    我国分税制改革的成效及问题探讨

    肖婷玉
    118-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1994年以来,分税制已经实施10年。在建立新的财政体制要求下,对分税制实施以来的成效与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十分必要。分税制解决了中央财政与调控能力不足的问题,但是也导致了地方财政事权财权不匹配的问题。在改革关键时期,财政体制的改革也刻不容缓。

    分税制财政改革

    程序正义视阈下的地方行政问责研究

    黄怡茵
    120-120,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罗尔斯的程序正义论为视角,在对行政问责制进行概念界定、对程序正义进行理论阐释后,承认目前我国地方行政问责制发展取得的成就,通过举例指出地方行政问责程序上存在参与不足、不对等、不公开、不中立等问题,并从三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地方行政问责制的对策,达到保障行政程序正义,进而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目的。

    程序正义地方政府行政问责政府公信力

    浅谈法律与自由的关系

    王世友
    12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则,无疑会在无形当中给人们的言行举止增加一种限制和束缚。但是,法律是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生的呢?显然不是。我们都知道法律在限制一些自由的情况下保护另外一些自由。换言之,法律对自由的限制源于更好的保护自由的初衷。而自由正是在法律的限制和保护下更好的实现。法律与自由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法律在限制自由的前提下保证自由更好地行使。自由也在自身的发展中催生了法律。法律与自由是辩证统一的。

    法律自由权利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