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李维

双月刊

1008-2638

tel2738210@163.com

0452-2738210

161006

齐齐哈尔市文化大街42号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持原有特色,大胆探索学术难点和理论热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意蕴

    何强刘畅
    1-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以繁荣发展的文化事业带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阐明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着力点,进一步指明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准确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品格,深入探究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基础,进而深刻揭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意义,对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品格实践基础实践意义

    从《之江新语》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与用"

    赫牧寰朱信良
    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之江新语》是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的务实的工作作风的思想必然.是新闻舆论工作的优秀实践,学习《之江新语》可以使我们新闻舆论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方向的重大意义,通过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舆论保证和文化保证.

    之江新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重要论述的深刻意蕴

    江晓晖林倩茹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求我国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我国对外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条件.习近平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为何要加强国家传播能力建设、建设新要求以及如何建设的重大时代课题.从重大意义、着力点以及基本路径三个方面深入探究习近平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重要论述的深刻意蕴.

    习近平国际传播能力深刻意蕴

    唯物史观视野中历史主动精神的四重维度

    张晶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带领中国人民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历史.在唯物史观视野中,历史主动精神展现出四重维度,即以尊重历史规律为必要前提的科学之维;以激发主体自觉为思想内核的主体之维;以实践创造为重要支撑的实践之维;以追求人民利益为价值归旨的理想之维.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诠释了人民创造历史、推动历史进程的精神真谛,共同展现了共产党人主动向前、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历史主动精神必将在发展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中发挥更为有力的推动作用.

    唯物史观历史主动精神主体实践人民

    中国共产党人民观守正与创新的话语表达

    张楠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人民观守正与创新的话语表达,彰显着党始终坚守着人民立场、原则、方法之正.随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逐步深入,人民观守正与创新的话语表达更加凸显了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丰富性拓展、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性原则的创新性运用,以及马克思主义群众工作方法的原创性叙事,在新时代具有新的话语呈现.

    中国共产党人民观守正创新话语

    新时代主题写作的"人民性"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张元陈凌妤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主题写作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创作导向,增强人民性与主体性.当下存在着创作内容重复化、创作资源空泛化、偏离人民立场、遮蔽群众诉求等问题.艺术作品只有满足群众需求,才能实现价值.作家只有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才能增强主题写作的主体性.在价值逻辑方面,促进作家端正品行,提升创作水平,提高作品质量,增强作品影响力,传递真善美,立足现实启示未来.在实践逻辑方面,制定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机制,创新文艺作品的话语表达方式.引导作者深入基层,关注人民生活.善用网络的交流沟通功能,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整合网站平台资源,建立创作素材库.关注群众反馈,多样化创作,满足群众阅读需求.

    新时代主题写作人民性主体性

    "梗文化"的生成与传播机理研究

    郎文静王宗双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梗文化"在本质上属于一种亚文化,它已深深影响大众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社交的重要表达方式."梗文化"通过符号重构实现语义变更而产生,在情感认同、迷因传播、技术赋权和资本裹挟的多重推动下得以广泛传播,是在网络文化中形成的独特语言表达风尚,是新媒体语境下的一种传播现象.

    "梗文化"符号传播

    职场"异化奋斗观"的解析与应对策略

    李由黄可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职场中出现了一种由奋斗观异化而产生的"异化奋斗观".在资本"自我增殖"本能的驱动下,它以更多地占有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为目的,假借奋斗之名对劳动者进行支配和统治.在"异化奋斗观"的阴霾之下,劳动的异化程度愈发加剧,劳动者的奋斗前景呈现出一副"贫困"的景象.面对这一后果,有必要以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为武器,对"异化奋斗观"内在机理,外在呈现和劳动者的反抗实践进行分析,推动"异化奋斗观"向"科学奋斗观"复归.

    职场异化奋斗观科学奋斗观

    马尔库塞对弗洛伊德文明观的继承与发展

    王勇刚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弗洛伊德看来,以寻求本能的最大满足为核心的"快乐原则",是人类获取幸福的首选.更多的满足也就意味着更多的幸福,因此"快乐原则"要求的是一种无压抑的满足.但这种满足只能存在于前文明的自然状态中,文明的存续要求其必须向"现实原则"转变.文明通过对本能的"三重压抑",以有限的满足取代了无压抑的满足,也就标志着人类文明的确立.马尔库塞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操作原则"的概念,操作原则作为现实原则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形,以"额外压抑"取代"基本压抑",来换取特权阶层的额外满足,这也正是资本主义文明中异化的根源.

    马尔库塞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文明观异化

    重要声明

    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