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带农业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带农业工程
热带农业工程

方佳

双月刊

Rngcrngc3@gmail.com

0898-66989829

571101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热带农业工程/Journal Tropical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主管、主办、科技信息研究所承办的农业技术类学术期刊(双月刊),1976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涉及农业机械工程、水土保持、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仿生科学与工程、农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生物工程(生物资源)、信息与电子工程、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农产品转化增值工程、经济与管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领域。 热切欢迎科研、教学、生产和管理人员惠赐稿件,洽谈合作事宜。 联系电话: (0898)23300439 电子信箱:rngcrngc3@gmail.co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数字化社会治理的困境及优化策略

    刘玉伟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是党和国家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乡村社会治理提供了新机遇.但数字化乡村社会治理过程中,存在乡村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落后、数字鸿沟大、民众参与度低、乡村数字化治理运营体制机制不健全、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问题,提出提升数字化人才支撑与保障水平、完善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缩小数字鸿沟,培育多元主体,提高公众参与度以推动乡村数字化社会治理高效发展.

    乡村振兴数字化社会治理

    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研究热点与前沿动态——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杨兴建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分析2001~2023年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样本数据.结果表明,中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时序发文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研究作者空间分布以零星分散为主,线状合作为辅;研究机构大多数处于游离分散状态;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逻辑阐释、转型建构、多重困境、实践路径等方面.未来乡村治理现代化研究应推动多元主体合作,加强研究力量;拓宽学科视角,创新研究方法;强化问题意识,深化研究内容.

    乡村治理现代化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种植密度对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系统玉米产量性状及品质的影响

    李润润卢培娜蔡雪梅罗珠珠...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陇东黄土高原玉米种植面积大,提高玉米产量和改善品质的适宜带状间作种植密度非常重要.本文以当地玉米单作(49 500 株/hm2)为对照,设玉米低密度(45 000 株/hm2)和高密度(54 000 株/hm2)两种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种植密度,研究带状间作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玉米单作处理相比:(1)间作处理玉米穗粗和穗行数略有降低,高密度种植时玉米穗长和行粒数最高,分别达到21.2 cm和40.5 粒/行;(2)高密度间作种植增加了玉米产量,显著增加了玉米地上部干物质量(20 949 kg/hm2);(3)高密度间作种植时,玉米籽粒蛋白、脂肪及纤维含量最高,较玉米单作处理分别提高10.9%、2.53%和2.91%.主成分分析可以解释不同处理结果79.6%的差异,高密度带状间作种植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更为显著.研究表明,该区域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种植中,玉米以54 000 株/hm2密度种植,可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适合在陇东黄土高原及类似地区推广应用.

    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种植密度产量性状品质

    不同施肥对旱地小扁豆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高雅郭凤霞陈垣崔林刚...
    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寻小扁豆合理安全施肥方案,在旱地基施不同量有机肥(O1:750 kg/hm2;O2:1500 kg/hm2;O3:2 250 kg/hm2;O4:3 000 kg/hm2;O5:3 750 kg/hm2)、化肥和有机肥混合(C+O:161.7 kg/hm2 +1 500 kg/hm2)、单施化肥(C:161.7 kg/hm2),以不施肥(CK)为对照.通过测定出苗率、生长发育指标并在采收期测定产量指标,最后对各处理进行综合因子评判.发现在纯有机肥O3栽培条件下小扁豆出苗率最高为87.85%,农艺性状明显优化,产量最高1 356.30 kg/hm2,较CK和C分别显著增产32.68%和33.04%.处理CK株幅、一级分枝数均最大,但结荚率较低,经济产量低.处理C小扁豆茎粗、一级分枝数、生物量和产量均较低.纯施有机肥对小扁豆具有显著增效作用,有机肥施用量以2 250 kg/hm2为宜,建议在小扁豆标准化栽培中推荐应用,以改变经济作物依赖化肥的生产现状,促进粮食绿色有机栽培.

    小扁豆农艺性状有机肥经济效益

    绿肥与化肥配施对辣椒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刘琛希车宗贤张久东吴科生...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研究总养分量相等的绿肥与不同比例化肥配施对辣椒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为绿肥化肥配施在实际生产中的高效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美国红'辣椒为研究对象,共设置7个处理:不施肥处理(CK)、单施绿肥(G)、单施化肥(NPK)、绿肥+20%化肥(G+20%NPK)、绿肥+25%化肥(G+25%NPK)、绿肥+30%化肥(G+30%NPK)、绿肥+35%化肥(G+35%NPK).通过盆栽试验,测定'美国红'辣椒的生长性状、植株养分含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结果发现,绿肥与不同比例化肥配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容重、均提高了辣椒植株长势与土壤养分的含量,其中G+25%NPK处理在植株生长性状,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较NPK处理的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提高了55.02%、26.90%、23.37%,有效增强了土壤肥力.因此G+25%NPK为最佳绿肥化肥配比.

    辣椒绿肥化肥生长养分

    铁锰锌对黄芪抗氧化酶及产量质量的影响

    刘鑫钰晋小军毛耀杰张迎芳...
    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铁、锰、锌配施对黄芪抗氧化酶及产量质量的影响,应用三因素四水平"3414"试验,测定并记录黄芪抗氧化酶活性及产量品质.结果发现,铁、锰、锌肥各5 g/m2的1 000倍液对黄芪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产量及品质影响最佳.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最强,分别为457.04 U/g、4870.34 U/g、1616.24 U/g;叶绿素a、叶绿素b及内胡萝卜素含量最多分别为2.80 mg/g、24.61 mg/g、5.07 mg/g;产量为6 280.49 kg/hm2,增产率达64.63%;总灰分含量最少为2.09%,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最多分别为0.115 3%、0.038 9%,浸出物含量排第3位为34.32%.铁锰锌配施黄芪抗氧化酶活性及产量质量结果均优于对照.铁锰互作对其抗氧化酶及产量质量作用最佳;单独施用锌肥对其抗氧化酶及产量质量影响最佳.铁锰锌配施对其抗氧化酶及产量质量具有促进作用,但施肥浓度过高或过低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

    铁锰锌蒙古黄芪抗氧化酶产量质量

    土壤处理对连作党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宋世杰邱黛玉郭建陈袁菲菲...
    9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缓解党参连作障碍的措施,以连作党参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土壤处理方式,分析不同土壤处理对党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党参连作障碍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克克宝+菌益多联用处理的党参根际土壤AWCD值显著高于对照处理,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McIntosh指数均为最高,土壤各类碳源的利用能力也最优.表明克克宝+菌益多联用处理能显著提高连作党参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微生物代谢能力及群落功能,平衡微生物群落结构,从而有效缓解党参的连作障碍.

    党参连作土壤处理土壤微生物

    剑麻专用肥对石漠化山区剑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陈河龙何如刘萍黄兆雪...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漠化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剑麻具备耐瘠薄、耐旱、综合利用价值高、发展前景广阔等特点,成为石漠化山区产业扶贫的较好选择.试验结果表明,剑麻新增叶片数、叶长和鲜叶产量随专用肥施入量增加而增加,每株剑麻施用专用肥量为200 g时,鲜叶产量、经济效益最高.该结论为石漠化山区剑麻高产栽培技术提供技术参考.

    石漠化山区剑麻专用肥生长鲜叶产量栽培技术

    不同杀青干燥处理对兰州百合质量的影响

    毛耀杰柳文军晋小军王霞...
    10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不同杀青干燥处理后兰州百合的外观品质和主要质量指标为依据,研究适宜的杀青干燥方式.分别采用沸水、110、120℃杀青处理后60℃烘干,冷浸法提取浸出物,HPLC测定王百合苷A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百合多糖、总黄酮含量,TOPSIS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120℃杀青2 min处理的兰州百合外观品质综合评分最高,为92.77分;110℃杀青2 min浸出物含量及百合多糖含量最高,分别为66.97%、21.13%,120℃杀青2 min的王百合苷A含量和120℃杀青4 min的总黄酮含量是CK处理的1.39倍和1.99倍,杀青处理的折干率、浸出物、百合多糖、王百合苷A和总黄酮含量均高于直接烘干.综合考虑,120℃杀青2 min后60℃干燥处理效果最优.说明不同杀青处理对兰州百合外观及内在质量影响较大,120℃杀青2 min后60℃烘干可作为兰州百合生产加工中的干燥方法.

    兰州百合杀青方法外观质量内在质量综合评价

    基于OLS+GWR模型的非粮化利用方式对耕地质量的影响

    徐飞
    11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非粮化利用方式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基于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OLS)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ER)模型对海南省儋州市部分地区非粮化耕地影响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采用景观苗木种植方式时,对中西部土壤有机质含量、东南和西南土壤pH值、东南地区面积加权形状指数影响较大,景观苗木种植方式是这3项指标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区采用果树种植方式时,对于东部和西部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西部地区土壤破碎指数、东南和西南部分地区面积加权形状指数影响较大,果树种植方式是这3项指标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区采用草坪种植方式时,对研究区东部地区破碎化指数和种植规模的影响较大,草坪种植是这2项指标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区采用挖塘养殖方式时,对中部、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土壤pH值、东南部分地区种植规模影响较大,挖塘养殖是这2项指标的关键影响因素.

    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非粮化耕地质量关键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