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带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带农业科学
热带农业科学

刘恩平

月刊

1009-2196

rdnk@chinajournal.net.cn

0890-66989829

571101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热带农业科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AgricultureCSTPCD
查看更多>> 《热带农业科学》是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主办、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下属单位科技信息研究所承办的农业综合期刊。该刊于1980年创刊,1993年由国家科委[1993]015国科发信字批准设立,经中国科协宣发出字[1998]028号文批准;自1998年起,由《热带作物研究》更名为《热带农业科学》,并由季刊改为双月刊;2009年由双月刊变更为月刊。1999年由国内发行改为国内外发行;2000年刊号由CN46-1027/S变更为CN46-1038/S。 《热带农业科学》以热带南亚热带农业科技工作者、管理干部,全国农林院校师生,农业基层生产技术者为主要读者对象。它的办刊方针是:立足海南,面向全国热带农业,为我国热带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报道的范围是:国内外热带农业科学研究与生产技术动态,如新成果、新理论、新经验、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有关热带可持续农业理论和实践研究论文,动植物品种选育、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现代集约化种养技术、农业生物灾害防治、农产品储运保鲜加工等科学试验报告;农业经济管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研究,新技术开发、应用和推广,图书信息情报学,科研体制改革和管理等原始论文,以及考察报告、综述、人物介绍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施氮量对间作体系木薯、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张志华林洪鑫袁展汽肖运萍...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木薯不同施氮量对间作体系木薯、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木薯品种'华南 8 号'、花生品种'粤油 256'为试验材料,在木薯间作花生种植模式下,设置 5 个木薯施氮水平(0、90、135、180、225 kg/hm2),共 5 个处理,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间作体系木薯、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木薯间作花生模式下,随着木薯施氮量的增加,木薯和花生的产量均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且均以木薯施氮量 135 kg/hm2(N135)产量最高,分别为木薯鲜薯 23.86 t/hm2 和花生荚果 2 027.5 kg/hm2,较N0 分别增加了 17.9%和 23.9%,所有处理间产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N0 相比,N135 处理下木薯单株生物产量、株高、茎粗、薯数均表现为增加,花生单穴生物产量、百果重、百仁重也均表现为增加趋势;木薯间作花生模式下,木薯增施氮肥,花生饱果期的叶面积指数在 3.72~4.64,表现为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透光率在 7.09%~11.73%,其变化趋势与叶面积指数相反,表现为随施氮量增加呈下降趋势;木薯与花生间作的总产值和经济效益均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且均以木薯施氮量 135 kg/hm2最高,与木薯不施氮肥相比,二者间作总产值和经济效益分别增加了 4 514.9 元/hm2 和 3 634.4 元/hm2,产投比表现为N135 最高,达 3.80,较N0 增加了 0.19,其余处理则表现为下降,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木薯间作花生模式下,木薯增施氮肥可增加木薯、花生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同时改善木薯、花生的农艺性状,且在木薯施氮量为 135 kg/hm2 时,木薯和花生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均达到最高.

    木薯间作花生氮肥产量经济效益

    海南两系杂交稻制种适宜区域与时段选择

    杜关车秀芬张吉贞李伟光...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掌握两系杂交稻在海南制种的气象灾害风险,是科学合理安排两系杂交稻制种生长期的重要依据.针对两系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的 3 个关键阶段(育性敏感安全期、抽穗扬花授粉安全期和灌浆安全期)的气象灾害概率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和实例验证得出各地区制种的安全时段,以及需重点考虑的气象灾害.海南两系杂交水稻育性敏感安全期可安排在 3 月上旬至 4 月中旬,三亚、陵水地区从 3 月上旬开始;乐东、东方、昌江从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开始;临高在 4 月中旬至下旬左右,不同界限温度变化略有先后.各地花期的阴雨天气较为随机且概率较小;临高、昌江地区制种重点关注灌浆安全期干热风等危害,提早播种.目前海南水稻制种区域和时段合理,可根据不育系材料不育起点温度阈值和耐受低温时间长短,适当调整播种时段.

    两系杂交水稻制种风险气象灾害海南

    热研四号王草在张掖地区的引种栽培试验

    祁红全张保军张生伟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热研 4 号王草已在海南、广东、广西、江西、福建、四川、湖南、云南、贵州等省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在山东胶南市、上海崇明县、新疆石河子 133 团均有种植.季节性栽培也获成功,是重要的刈割型禾本科牧草.热研 4号王草经济效益显著,并在畜牧业发展、退耕还林还草、海滨沙地改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从甘肃张掖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地的经济情况和农业结构,就热研四号王草在张掖地区的引种栽培试验情况展开探讨,进而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热研 4 号王草能够很好地适应张掖地区生长环境,适宜在当地进行推广种植.热研 4 号王草凭借其高产量、生长速度快、蕴含丰富营养和用途广泛的优势,表现出极佳的生态适应性和经济价值,在养畜、养鱼、养殖场污染治理以及荒山生态恢复等项目具有很高的种植价值.

    热研四号王草张掖地区引种栽培

    不同油茶品系叶片C、N、P生态化学计量及其重吸收效率研究

    陈昱宇余振东吴方圆谢伟东...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不同油茶(Camellia oleifera)品系叶片C、N、P养分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重吸收效率进行分析,旨在阐明不同油茶品系的养分利用策略.以岑软 2 号、岑软 3 号和香花 1 号 3 个不同油茶品系为研究对象,分析成熟叶、衰老叶、凋落叶C、N、P含量、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养分重吸收效率.结果表明,3 个品系中,香花 1 号的 3 种叶片的C、N、P含量、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表现为最高,各品系间的成熟叶养分含量和老叶、凋落叶的N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岑软 2 号 3 种叶片的C∶N均表现为较高,成熟叶以岑软 3 号最低,老叶和凋落叶均为香花 1 号最低;3 个品系成熟叶的N∶P、凋落叶的各化学计量比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老叶的C∶N和N∶P各品系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N、P重吸收率均表现为岑软 2 号>岑软 3 号>香花 1 号,P的重吸收率在 3 个品系间均有显著性差异.总体上 3 个品系成熟叶片的N∶P均介于 14~16,其生长受到N、P双重限制;从 3 种叶片的养分含量和重吸收率来看,尽管不同油茶品系具有不同的养分吸收策略,但均表现出养分主要来源于土壤,在抚育管理中应注重N、P的施用量;岑软 2 号更能适应所在地区的低N、P限制.

    油茶叶片养分生态化学计量养分重吸收率

    不同基质配比对艾纳香幼苗生长的影响

    郑良豹李忠保陈卫明范会云...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适宜艾纳香幼苗生长的基质及组成,以黄土、泥炭土、珍珠岩和椰糠为原料,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艾纳香幼苗成活率、地上部生长、根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比对艾纳香幼苗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以黄土、珍珠岩、椰糠为基质的 T10 处理幼苗存活率、株高、茎粗、植株干重、壮苗指数、主根长和平均根长等指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较适宜的基质组成为T3(黄土、泥炭土、珍珠岩)和T4(黄土、泥炭土、椰糠)处理,基质为黄土的处理艾纳香幼苗生长最差.营养钵种植条件下,最适宜艾纳香幼苗生长的基质配比为黄土∶珍珠岩∶椰糠=46∶27∶27.

    艾纳香基质配比幼苗成活率

    广西盾翅藤不同地理种源生长情况调查及南宁市引种表现初探

    田湘廖醒黄松殿吕钦杨...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盾翅藤在广西的种质资源分布概况、原生地概况,并探究不同种源引种至南宁市后的生长表现,实地走访调查广西 6 个盾翅藤地理种源(靖西、龙州、崇左、大新、大化、平果),记录并测定各种源伴生植物及土壤性质,而后将各种源引种至南宁市进行繁殖、栽培,对比各种源植株生长及食用产量.结果表明:盾翅藤主要伴生植物有 23科 31 种,以桑科(Moraceae)为主,灌木、藤本植物居多;平果种源原生地土壤碳、氮含量最高,分别达 69.00 和 4.62 g/kg;大化种源全磷含量最高,达 3.18 g/kg;崇左种源土壤肥力较差,地理分布上越靠北土壤养分含量越高.不同种源盾翅藤引种至南宁市后植株枝条数量差异显著,而枝条总长度、食用产量则差异不显著,以龙州种源生长最好,3 项指标分别达 21.10 个、5.13 m和 90.12 g;其次是东部、北部种源,西部种源生长最差.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养分含量部分指标与植株生长指标之间相关关系显著或极显著,原生地土壤尚未对盾翅藤本身性质造成较大影响.隶属度分析表明,龙州种源引种至南宁市后生长表现最佳,最适宜南宁市推广种植;平果种源次之,靖西、崇左种源不推荐在南宁市引种栽培.

    盾翅藤广西种源伴生植物原生地土壤生长指标引种后评价

    山茶属12种植物的功能性状差异性及聚类分析

    张皖姜冬冬蒙检李嘉亮...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南宁市金花茶公园人工种植的 12 种山茶属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叶和小枝的功能性状,并进行变异系数、差异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柠檬黄金花茶的 9 个功能性状变异系数小于其余植物,最为稳定;越南抱茎茶的 6 个功能性状变异系数大于其余植物,性状可塑性高;黄抱茎金花茶功能性状变异程度与其他 10 种金花茶接近.主成分分析表明,可以利用"总叶面积、总叶片鲜重、总叶片干重、茎鲜重"性状组合进行山茶属植物分类.聚类分析显示,12 种植物可分为两大类:黄抱茎金花茶 1 种为一类,其余 11 种植物为一类;显脉金花茶与越南抱茎茶聚为一类,其余9 种金花茶植物为一类;崇左金花茶和柠檬黄金花茶为一类,余下的 7 种金花茶中,小花金花茶、凹脉金花茶、毛籽金花茶最易聚为一类.越南特有种黄抱茎金花茶与中国特有种、中越都有分布的共有种在功能性状上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表型性状上,在叶干物质含量、茎干物质含量、茎组织密度、出叶强度、比叶面积性状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金花茶功能性状聚类分析

    弄岗金花茶与金花茶种间杂交F1代表型性状遗传分析

    廖美兰杜铃王华新龙定建...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金花茶观赏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特性,以弄岗金花茶(Camellia longgangensis)和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杂交获得的 F1 代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亲本和 F1 代植株花径、花冠高度、花瓣数量、株高、地径等 9 个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杂交 F1 代表型变异系数的变异范围为 4.09%~32.01%;F1 代植株在亲本花色遗传上,倾向于双亲中间色;在花期遗传上,更倾向于母本;杂交子代的花径、花瓣长、花瓣宽、株高、地径、叶长、叶宽平均值均大于中亲值,具中亲值优势;花瓣长、地径、叶宽平均值均超过高亲,具高亲值优势.相关性分析发现,花径与叶长呈极显著负相关;花冠高度、花瓣宽、叶宽与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花瓣长与花瓣宽呈极显著正相关.这些遗传趋势和特点,对金花茶的进一步育种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金花茶杂交F1代表型性状遗传分析

    珍稀濒危物种狭叶坡垒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何巧萍罗应华姜冬冬零雅茗...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狭叶坡垒(Hopea chinensis)所在群落物种多样性,完善物种数据,提高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力度,通过野外样方设置,调查分析了该群落物种组成,计算其重要值与物种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1)4 个样地的群落物种丰富,群落内共有 87 个树种,隶属于 38 个科 63 属,以壳斗科、樟科、茜草科、山茶科、紫金牛科、藤黄科为主;(2)乔木树种主要以假鹊肾树、狭叶坡垒、石栎、大叶栎、黄杞和广西血桐为主,灌木主要以罗伞树、杜鹃、草鞋木和柏拉木为主;(3)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灌木层,1、2 号样地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 3、4 号样地.综上所述,狭叶坡垒所在群落物种组成丰富,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人为因素对群落多样性造成一定影响.本研究为野生狭叶坡垒种群的保护及其恢复和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持提供科学依据.

    狭叶坡垒重要值物种多样性物种组成

    大花序桉树皮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费晓云韦柳明黎明慧符韵林...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MS)法快速分析大花序桉树皮抽提物的化学成分,同时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为其树皮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 色谱柱(2.1 mm×50 mm×1.7 μm),以 0.1%甲酸水(A)-甲醇(B)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 0.3 mL/min;采用ESI离子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扫描,根据高分辨质谱提供的准分子离子峰和二级离子碎片的精确分子质量信息,结合数据库和相关文献材料,从大花序桉树皮中鉴定出化学成分共 26 种,其中黄酮类 2 种、机酸类 15 种、三萜类 1种、生物碱类 2 种、脂肪酸酰胺类 6 种;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大花序桉树皮抽提物对DPPH、ABTS均有较好的清除能力,其IC50 分别为 60.02、76.94 μg/mL.本研究建立的UPLC-Q-EXACTIVE-MS法能快速、准确、较全面地鉴定大花序桉树皮化学成分,所得的裂解规律可为其他同类化学成分鉴定提供参考;大花序桉树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天然抗氧化活性物质来源.

    大花序桉树皮液相色谱-质谱法化学成分抗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