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带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余新炳

月刊

1672-3619

xulyw@tom.com

020-87333191

510080

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中山医学院

热带医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广东省寄生虫学会主办,中山大学中山医院寄生虫学研究所,第一军医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广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承办,编委会由全国及香港知名的寄生虫学,病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十余位专家组成,发行全国内各高校,研究机构及卫生医疗部门及港澳、台湾、英美地区。本刊专业论文起点高,质量优,印刷精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日本血吸虫感染对小鼠肝脏铁分布及铁蛋白表达的影响

    胡思琴曾雅伦盘星花李青...
    151-156,后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感染对小鼠肝脏铁分布及铁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感染6、8、10周组,每组6只.感染组经腹部皮肤接种尾蚴(20±2)只,待小鼠染虫6、8、10周时,处死小鼠留取肝脏,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马松(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变化,采用二氨基联苯胺(DAB)增强的普鲁士蓝(Perl's)铁染色观察肝组织铁分布,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脏铁蛋白的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小鼠肝脏铁蛋白轻链和重链mRNA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小鼠比较,血吸虫感染6、8、10周组小鼠肝脏颜色逐渐变深,质地逐渐变硬.HE和Masson染色显示,感染组小鼠肝组织内有虫卵沉积,围绕虫卵形成肉芽肿及纤维化,而对照组未出现虫卵肉芽肿.DAB增强的Perl's铁染色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感染6、8、10周组肝细胞铁染色强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4、7.72、9.67,P均<0.05),肝血窦内有铁色素沉积,且随感染时间延长逐渐增多(t=3.89、8.59、12.50,P均<0.05),虫卵壳铁染色较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感染6、8、10周组的肝脏铁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t=5.59、7.35、9.66,P均<0.05),且随着感染时间延长逐渐减少.RT-qPCR结果显示,感染6、8、10周组的铁蛋白轻链和重链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轻链=4.01、7.21、9.97,t重链=4.50、5.23、5.22,P均<0.05).铁蛋白轻链mRNA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与感染6周组比较,感染8周、10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0、5.96,P均<0.05).重链mRNA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无明显变化,感染6、8、10周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3、0.72、0.01,P均>0.05).结论 日本血吸虫感染可导致小鼠肝细胞铁含量减少,铁蛋白表达降低,这间接反映了血吸虫感染导致机体缺铁的状态,是血吸虫感染所致贫血的机制之一.

    日本血吸虫肝纤维化铁蛋白

    利拉鲁肽对急性肺损伤小鼠肺部炎症影响的实验研究

    谷萍姣唐兰芬敖当李承燕...
    157-161,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对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肺部炎症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72只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ALI组、地塞米松(DXM)组、利拉鲁肽(LRLT)_L组、LRLT_M组和LRLT_H组6组.ALI组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PS)(15mg/kg溶于PBS),Control组仅注射等体积PBS替代LPS,DXM组在建模后腹腔注射地塞米松(5 mg/kg溶于PBS)进行治疗,LRLT_L组、LRLT_M组和LRLT_H组在建模后分别用低(10 μg/kg)、中(100 μg/kg)、高剂量(800μg/kg)利拉鲁肽进行干预.采用ELISA测量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p65的水平.结果 6组TNF-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37,P<0.05);ALI组高于Control组、LRLT_L组、LRLT_M组、LRLT_H组和DX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6、5.61、4.44、6.38、3.35,P 均<0.01).6 组 IL-10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85,P<0.05);ALI 组高于Contr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4,P<0.01);ALI组低于LRLT_L组、LRLT_M组、LRLT_H组和DX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6、4.69、7.99、5.80,P均<0.01).6组间NF-κ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58,P<0.05);ALI组高于Contr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0,P<0.01);NF-κB的表达水平随着利拉鲁肽剂量增加而逐渐降低,LRLT_L组、LRLT_M组和LRLT_H组分别与AL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4、6.93、12.34,P均<0.01);与DXM组比较,LRLT_L组和LRLT_M组的NF-κB表达均显著性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0、5.01,P均<0.01),LRLT_H组无明显改变.结论 利拉鲁肽可促进ALI小鼠肺部的促炎因子TNF-α表达水平降低和抗炎因子IL-10表达水平升高,可能是通过下调NF-κB信号通路发挥保护作用.

    急性肺损伤利拉鲁肽核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0

    疟原虫感染小鼠肺脏CD4+T细胞中PD-1的表达及功能研究

    蔡琛陈静农秀雨谢安琪...
    162-16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宿主感染疟原虫后肺脏CD4+T细胞中程序性细胞死亡1蛋白(PD-1)的表达情况及功能.方法 将5~6周雌性C57BU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感染组,每组6只.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疟原虫感染前后小鼠肺脏CD4+T细胞中PD-1的表达情况,并用流式检测肺脏PD-1+CD4+T细胞表型和细胞因子的分泌能力,之后采用qRT-PCR技术检测可能参与PD-1表达的相关转录因子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Blimp-1)、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c1)、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3、STAT4、干扰素刺激基因因子3(ISGF3)、激活蛋白1(AP-1)、缺口基因Notch、叉头转录因子1(FoxO1)、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 疟原虫感染后,小鼠肺脏表达PD-1的CD4+T细胞的比例显著升高,由原来的11.66%升高到5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92,P<0.01).感染组小鼠肺脏中PD-1+CD4+T细胞表达CD69分子高于PD-1CD4+T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56,P<0.01).在感染组,与PD-1-CD4+T细胞相比,更多的PD-1+CD4+T细胞分泌IFN-γ、白细胞介素(IL)-2和IL-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01、4.876、7.607,P均<0.05).qRT-PCR检测结果发现与正常组相比,感染组脾脏中多种转录因子的表达量均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疟原虫感染后,小鼠肺脏中表达PD-1的CD4+T细胞参与了免疫应答,并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疟原虫肺脏CD4+T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1蛋白

    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对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的影响

    李志强颜明智刘辉陈蓓...
    167-170,289,封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MNPs-Fe3O4)对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的影响.方法 选取18只细粒棘球蚴感染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9只,分为对照组和MNPs-Fe304组.对照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MNPs-Fe3O4组小鼠尾静脉注射10 mg/kg MNPs-Fe3O4,每周连续给药5 d,给药5周后,对小鼠麻醉解剖,收集小鼠病灶和组织,分析比较对照组与MNPs-Fe3O4组小鼠囊湿重和囊泡数量,对小鼠肝、肾、脑、脾和肺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结构变化.结果 MNPs-Fe3O4粒径在150~160 nm.对照组与MNPs-Fe3O4组小鼠囊湿重和囊泡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11、-0.406,P均>0.05).HE染色结果显示MNPs-Fe3O4以磁微粒的形式在肝、肺、脾和肾等脏器产生蓄积,但无炎症反应.结论 MNPs-Fe3O4对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无治疗作用,但可作为一种潜在的囊型棘球蚴病(CE)治疗药物载体,本研究为MNPs-Fe3O4负载CE治疗药物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囊型棘球蚴病细粒棘球蚴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囊湿重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呼吸系统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吴瑞珊刘婉婷龙天娣包秉弘...
    171-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在呼吸系统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就诊的48例呼吸系统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比较痰mNGS检测和痰培养检出病原体的分布、阳性率、符合率、混合感染率,对检出的部分特殊病原体采用PCR、质谱技术进行验证,分析痰mNGS检测的优势和可行性.结果 痰mNGS检出75株病原体,其中细菌20株,真菌24株,病毒16株,特殊病原体15株;痰培养检出20株病原体,其中细菌8株,真菌11株,特殊病原体1株.痰mNGS与痰培养检测病原体总符合率为35.42%(17例),阳性符合率为22.92%(11例).痰mNGS检测病原体阳性率87.50%(42例)和混合感染率60.42%(29例)均显著高于痰培养的阳性率29.17%(14例)和混合感染率8.33%(4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2.685、28.860,P均<0.05).特殊病原体鹦鹉热衣原体、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B)和诺卡菌,验证结果与痰mNGS检测符合率均为100.00%(各2例).鹦鹉热衣原体患者根据痰mNGS结果确诊,使用敏感性药物后好转率100.00%(2例).结论 痰mNGS检测病原体的阳性率高,在真菌、病毒、特殊病原体及混合感染检测优势明显,能为呼吸系统感染的诊治提供依据.

    呼吸系统感染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痰培养

    三种甲型流感病毒抗原POCT的应用比较

    丁信刘勇黄文靖吴秋保...
    176-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即时检验(POCT)免疫荧光法、乳胶免疫层析法和免疫胶体金法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 以qRT-PCR为诊断标准,比较3种甲型流感病毒抗原POCT对甲型流感病毒的检出限、分析特异性和在临床样本检测中的诊断灵敏度和诊断特异性.结果 免疫荧光法、乳胶免疫层析法和免疫胶体金法对H1N1pdm09 的检出限分别为 1∶10000、1∶1 000 和 1∶100,对季节性流感 H1N1、H1N1(PR8 株)、H3N2(Aichi 株)、禽流感病毒H6N2和H7N3的检出限分别为1∶100 000、1∶10 000和1∶1 000.检出限从低到高依次为免疫荧光法、乳胶免疫层析法和免疫胶体金法.3种甲型流感病毒抗原POCT对除甲流外的25种临床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均无交叉反应.与qRT-PCR相比,免疫荧光法、乳胶免疫层析法、免疫胶体金法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4.63%、56.72%和40.30%,免疫荧光法的诊断灵敏度高于乳胶免疫层析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13,P<0.05),免疫荧光法的诊断灵敏度高于免疫胶体金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94,P<0.05),乳胶免疫层析法的诊断灵敏度高于免疫胶体金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54,P<0.05).免疫荧光法、乳胶免疫层析法、免疫胶体金法的诊断特异性分别为96.41%、100.00%、100.00%,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0.78和0.70.结论 免疫荧光法在3种甲型流感病毒抗原POCT中表现最佳,具有最低的检出限、最高的诊断灵敏度和AUC,以及较好的分析特异性和诊断特异性,可满足临床对甲型流感病毒抗原的快速检测需求.

    甲型流感病毒即时检验免疫荧光法乳胶免疫层析法

    不同核酸检测试剂盒检测环境样本禽流感病毒H5亚型的效果比较

    林金思杨淑欢冯志锋师舞阳...
    181-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3种厂家检测禽流感病毒H5亚型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试剂对环境标本的检测效果.方法 采用3个不同厂家的核酸检测试剂盒检测活禽市场环境样本中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比较不同试剂检测结果检出率的差异,使用TA克隆技术,将扩增产物连接到克隆载体上并测序分析,获得反应产物的序列.结果 3种检测试剂中,试剂盒C检测H5的检出率比A高(18.3%vs.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40,P=0.039).对扩增产物片段序列进行分析发现,试剂A对标本核酸的H5扩增产物与KU042758.1序列的相似度最高,为100.00%,试剂C对标本核酸的H5扩增产物与CY091635.1序列的相似度最高,为97.92%,两者无明显的相似区域.结论 试剂C比试剂A对该批临床样本中H5的检出率更高,检出率的差异可能与不同试剂靶序列不一致以及试剂引物与样本核酸的匹配度有关.

    禽流感病毒H5亚型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当飞利肝宁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网络药理学机制预测

    刘媛马志强李杰陈洁...
    185-191,后插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当飞利肝宁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预测其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019年8月-2020年12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98例CHB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当飞利肝宁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疗程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如总胆红素(TBI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乙肝e抗原(HBeAg)转阴率、HBV DNA载量及肝脏硬度值(LSM)值的变化;再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当飞利肝宁胶囊治疗CHB的作用进行理论论证.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TBIL、ALT、AST和GGT分别为(20.61±10.17)μmol/L、(53.28±17.90)U/L、(49.32±15.24)U/L和(41.97±13.34)U/L,HBeAg转阴率为 24.49%,HBV DNA 载量为(3.34±1.25)log10copies/mL,LSM 值为(8.95±1.14)kPa;观察组 TBIL、ALT、AST 和 GGT 分别为(18.75± 9.76)μmol/L、(49.74±18.25)U/L、(46.19±17.63)U/L和(39.28±14.11)U/L,HBeAg转阴率为30.61%,HBV DNA载量为(2.07±1.18)log10 copies/mL,LSM值为(7.43±1.06)kPa;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肝功能指标TBIL、ALT、AST和GGT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24、0.969、0.940、0.970,P均>0.05).观察组HBV DNA载量和LSM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72、6.835,P均<0.05).当飞利肝宁胶囊筛选得到40个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转录因子JUN、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l(MAPK1)等靶点调控CHB相关通路而发挥临床疗效.结论 当飞利肝宁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HBV DNA载量,还可以明显降低LSM值,改善肝脏纤维化程度,这可能是其起效的作用机制.

    当飞利肝宁胶囊慢性乙型肝炎HBVDNA肝脏硬度值网络药理学

    血清PCT和HBP及pro-ADM水平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并发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熊玮余乐兰唐淑亚
    192-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肝素结合蛋白(HBP)、肾上腺髓质素前体(pro-ADM)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并发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和预后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贵州航天医院收治的163例HBV-ACLF患者,根据是否并发细菌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组92例和非细菌感染组71例,根据90 d预后将细菌感染组分为死亡亚组49例和存活亚组4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检测血清PCT、HBP、pro-ADM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项指标和HBV-ACLF并发细菌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T、HBP、pro-ADM水平诊断HBV-ACLF并发细菌感染的价值,及对HBV-ACLF并发细菌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 细菌感染组血清PCT、HBP、pro-ADM水平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413、3.723、2.878,P均<0.05).死亡亚组血清PCT、HBP、pro-ADM水平高于存活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665、3.595、3.788,P均<0.05).血清PCT、HBP、pro-ADM和HBV-ACLF并发细菌感染患者预后不良密切关联(P<0.05).血清PCT、HBP、pro-ADM水平联合诊断HBV-ACLF并发细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各指标单独诊断;血清PCT、HBP、pro-ADM水平联合预测HBV-ACLF并发细菌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和Child-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预测.结论 血清PCT、HBP、pro-ADM水平升高和HBV-ACLF并发细菌感染患者预后不良密切关联,血清PCT、HBP、pro-ADM水平联合检测对HBV-ACLF并发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和预后预测效能较高.

    乙型肝炎病毒慢加急性肝衰竭细菌感染降钙素原肝素结合蛋白肾上腺髓质素前体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miR-6867-5p表达水平及诊断价值研究

    李元媛徐宇浩童娟李晓燕...
    198-202,293,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miR-6867-5p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诊断价值,分析其参与AD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6月就诊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52例AD患者作为AD组,另选取同期在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常规体检的28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收集两组血清标本及临床基本资料.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AD组在治疗前及盐酸多奈哌齐治疗6个月后的血清miR-6867-5p表达水平,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价AD患者的认知功能,分析血清miR-6867-5p与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iR-6867-5p在AD中的诊断效能.利用在线预测工具预测miR-6867-5p的靶基因,通过R语言分析包对其进行功能及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AD组在治疗前血清miR-6867-5p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Z=-4.65),治疗后血清miR-6867-5p低于治疗前(Z=-5.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清miR-6867-5p的表达水平与MMSE和MoCA评分成负相关(r=-0.72、-0.69,P均<0.01).ROC曲线显示,血清miR-6867-5p曲线下面积为0.82(95%CI:0.73~0.91,P<0.01),灵敏度为80.77%,特异度为71.43%.在线预测工具共取得1 277个相同靶基因,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表明miR-6867-5p靶基因可能参与轴突发育、化学突触传递的调节、学习与记忆等生物学过程,主要位于突触上,具有DNA结合转录抑制因子活性等分子功能.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表明,miR-6867-5p与Wnt等信号通路以及谷氨酸能突触有关.结论 AD患者血清miR-6867-5p表达上调,有望成为AD早期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阿尔茨海默病miR-6867-5p靶基因基因本体富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