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带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余新炳

月刊

1672-3619

xulyw@tom.com

020-87333191

510080

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中山医学院

热带医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广东省寄生虫学会主办,中山大学中山医院寄生虫学研究所,第一军医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广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承办,编委会由全国及香港知名的寄生虫学,病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十余位专家组成,发行全国内各高校,研究机构及卫生医疗部门及港澳、台湾、英美地区。本刊专业论文起点高,质量优,印刷精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百日咳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研究

    唐丽彭晓康李瑞娜舒畅...
    360-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百日咳患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探讨25(OH)D水平与百日咳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1年1-12月于西安市儿童医院确诊的255例百日咳患者(百日咳组),同期健康体检的765名儿童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百日咳患者根据是否重症分为普通百日咳组(n=244)和重症百日咳组(n=11),检测各组血清25(OH)D水平,进一步按照性别、年龄、季节分析百日咳与血清25(OH)D的相关性.结果 百日咳组与健康对照组在性别、年龄以及季节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百日咳组25(OH)D水平[20.73(10.96,35.62)ng/mL]低于健康对照组[29.00(20.09,45.6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643,P<0.05).不同性别、年龄段百日咳组25(OH)D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秋季、冬季百日咳组25(OH)D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8.273、-8.904,P均<0.05));春季、夏季百日咳组与健康对照组25(OH)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868、-0.292,P均>0.05).百日咳组与健康对照组疫苗接种剂次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489,P<0.05).百日咳发病年龄呈双高峰,分别为<1岁、6~8岁.重症百日咳组年龄低于普通百日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72,P<0.05);两组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83,P>0.05)).结论 百日咳患者维生素D水平普遍较低,而维生素D水平降低可能导致百日咳杆菌暴露后的机体易感性增加.

    百日咳25-羟维生素D儿童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肝硬化患者的影响

    周妮王源媛郭思琪麦平...
    365-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对肝硬化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2年10月31日-2023年3月10日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15例肝硬化患者,根据是否合并COVID-19分为肝硬化伴COVID-19组(n=31)及单纯肝硬化组(n=84).比较两组患者生化、凝血、血常规等相关指标及肝硬化失代偿相关并发症,通过肝功能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终末期肝病血清钠模型(MELD-Na)评分、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及慢性肝衰竭-序贯器官衰竭(CLIF-SOFA)评分评估两组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及肝外合并症情况;利用COX回归分析与肝硬化伴COVID-19患者30 d死亡相关的因素.结果 与单纯肝硬化组比较,肝硬化伴COVID-19组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48.00(31.00~104.00)U/L vs.35.50(24.00~55.75)U/L]、白蛋白(ALB)下降[(27.26± 5.84)g/L vs.(31.67±5.81)g/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升高[1.56(1.20~1.83)vs.1.26(1.14~1.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t=1 622.00、3.56、1 758.50,P均<0.05);肝硬化伴COVID-19组患者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较高(19.35% vs.2.38%),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0.02±15.19)%vs.(62.21±13.00)%]及白细胞介素-6(IL-6)[67.64(28.28~167.60)μg/mL vs.30.25(8.85~59.19)μg/mL]等炎症指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U/t=10.08、-2.73、254.50,P均<0.05);肝硬化伴COVID-19组患者中CTP分级为C的比例更高(61.23%vs.28.57%),且具有更高的CLIF-SOFA评分[6(4~9)分 vs.4(2~5)分]、MELD-Na 评分[(18.42±8.01)分 vs.(14.60±6.21)分]、CCI[7(6~9)vs.6(5~7)]及死亡率(25.81%vs.4.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U/t=10.36、1 095.50、-2.42、1 855.50、10.73,P均<0.05).经 COX 回归分析,CCI(HR=2.77,95%CI:1.09~7.03,P=0.03)及CLIF-SOFA评分(HR=4.24,95%CI:1.33~13.50,P=0.01)可作为肝硬化伴COVID-19患者死亡的预测因子.结论 COVID-19可引起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恶化及肝外器官衰竭的进展,增加30 d死亡风险,呼吸衰竭是其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肝硬化COVID-19CTP分级CCIMELD-Na评分CLIF-SOFA评分

    PLR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对疟疾早期感染的临床价值

    吴美慧时小淋刘登科
    371-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外周血小板相关参数对疟疾早期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1-4月马里共和国43例疟疾患者(疟疾组)和43名健康者(健康对照组),进行血常规和外周血涂片等项目的检测,比较两组淋巴细胞绝对值(LYM)、血小板(PLT)、PLR、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疟疾的危险因素,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PLR、PDW对疟疾的预测价值.结果 疟疾组PLR、PLT水平[(64.69±4.73)、(181.70±9.90)×109/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34.50± 13.03)、(285.50±11.87)×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33、36.716,P均<0.001);而 PD)W、MPV 水平[(13.55± 0.35)、(11.12±0.19)fL]高于健康对照组[(12.32±0.31)、(10.55±0.16)f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32、2.289,P均<0.05).PLR 降低(OR=0.949,95%CI:0.949~0.984)、PDW增高(OR=1.362,95%CI:1.048~1.771)是疟疾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LR、PDW预测疟疾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8、0.657,二者联合预测时AUC为0.852,其诊断效能比单一指标高.结论 PLR的降低及PDW和MPV的增加对于判断早期疟疾感染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有利于在疟疾流行且医疗条件不发达的地区进行疟疾的初筛.

    PLR血小板参数疟疾

    老年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李友堂陈盛文赖燕琴梁荣章...
    374-377,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采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诊断的14例老年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诊治过程,记录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和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14例患者平均年龄(68.9±5.9)岁,7例有明确禽类接触史;临床主要表现包括发热(100.0%,14/14)、乏力(71.4%,10/14)、Ⅰ型呼吸衰竭(50.0%,7/1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WBC)有6例高于9.9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NR)多数增高,13例NR高于75%.所有病例均表现为C反应蛋白(CRP)明显增高.最常见的影像改变是实变,表现为大叶性肺炎,下叶及单肺叶大叶性肺炎常见(57.1%,8/14),常伴胸腔积液(71.4%,10/14).治疗过程中,用药方案主要为单用莫西沙星、多西环素联合莫西沙星或者多西环素联合其他用药.最终出现休克2例,给予呼吸支持治疗2例,仅有1例死亡,其他均好转.结论 老年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较易出现低氧血症,甚至呼吸衰竭,经恰当的治疗,总体预后良好,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老年鹦鹉热衣原体社区获得性肺炎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血清miR-218-5p和miR-124-3p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表达水平及诊断价值

    童娟徐宇浩徐建慧李晓艳...
    378-382,后插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miR-218-5p、miR-124-3p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5-12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2例初诊AD患者(AD组),另选取同期23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评估AD患者的认知功能,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中miR-218-5p、miR-124-3p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与MMSE、MoCA评分的相关性,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血清miR-218-5p、miR-124-3p在AD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AD组MMSE、MoCA评分[(16.50±5.22)、(14.50±4.10)分]低于对照组[(28.67±1.12)、(27.61±1.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39、-19.18;P均<0.01).AD 组血清 miR-218-5p 表达水平[1.91(1.04~3.18)]高于对照组[1.00(1.00~2.00)],血清miR-124-3p表达水平(0.67±0.36)低于对照组(1.08±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68,t=-5.40;P均<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iR-218-5p表达水平与MMSE、MoCA评分均成负相关(r=-0.72、-0.61,P均<0.01);血清miR-124-3p表达水平与MMSE、MoCA评分均成正相关(r=0.42、0.59,P均<0.01).ROC曲线结果显示,miR-218-5p诊断 AD 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777(95%CI:0.657~0.898),miR-124-3p诊断 AD 的 AUC 为 0.810(95%CI:0.705~0.914);两者联合诊断 AD 时,AUC 为 0.884(95%CI:0.804~0.964),敏感度为 76.19%,特异度为 86.96%.结论 血清miR-218-5p、miR-124-3p有望成为AD临床辅助诊断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阿尔茨海默病miR-218-5pmiR-124-3pmiRNA认知功能诊断价值

    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PBMCs中Wnt和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及其与并发出血的关系

    王林傅向阳魏梅
    383-386,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PU)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mRNA表达情况及与并发出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Hp阳性PU患者80例为研究组,同期选取Hp阴性PU患者4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PBMCs中Wnt、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Hp阳性PU并发出血影响因素,并分析Hp分型Ⅰ型及Wnt、β-Catenin mRNA参与促出血形成的交互作用.结果 研究组PBMCs中WntmRNA(0.78±0.19)、β-Catenin mRNA(0.71±0.20)表达高于对照组[(0.49±0.16)、(0.50±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54、6.232,P均<0.001).logistic 回归模型显示,Hp分型 Ⅰ型(OR=0.333,95%CI:0.191~0.582)及PBMCs 中 Wnt mRNA(OR=4.690,95%CI:2.961~7.429)、β-Catenin mRNA(OR=4.892,95%CI:3.154~7.587)高表达均为Hp阳性PU并发出血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Hp分型Ⅰ型、Wnt mRNA高表达时出血风险是Hp分型Ⅱ型、Wnt mRNA低表达时的58.125倍,是其他未知因子(OR=1)的36.312倍(RERI=36.312),协同效应为二者单独存在产生效应之和的2.745倍(SI=2.745),在二者共存的出血风险中有62.47%(AP=62.47%)是由两者协同作用引起的;Hp分型Ⅰ型、β-Catenin mRNA高表达时出血风险是Hp分型Ⅱ型、β-Catenin mRNA低表达时的51.200倍,是其他未知因子(OR=1)的30.933倍(RERI=30.933),协同效应为二者单独存在产生效应之和的2.748倍(SI=2.748),在二者共存的出血风险中有60.42%(AP=60.42%)是由两者协同作用引起的.结论 Hp阳性PU患者PBMCs中Wnt、β-CateninmRNA异常高表达,与并发出血有关,且Hp分型Ⅰ型与Wnt、β-Catenin mRNA对Hp阳性PU出血形成存在正向交互作用.

    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Wntβ-连环蛋白出血

    CSMD1和GPC3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预后意义

    陈易华罗艳田强曾冬梅...
    387-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UB和Sushi多结构域基因1(CSMD1)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表达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预后意义.方法 收集2017年8月-2020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的108例NSCLC患者癌组织标本(NSCLC组,n=108)及对应癌旁组织标本(癌旁组,n=108).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SMD1和GPC3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NSCLC组CSMD1阳性表达率(29.63%)低于癌旁组(69.44%)、GPC3阳性表达率(65.74%)高于癌旁组(26.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4.244、32.847,P均<0.001).NSCLC组织不同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CSMD1 和 GPC3 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352、9.635、8.227,12.874、6.382、4.675,P 均<0.05);TNM分期Ⅲ期、低分化程度和有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NSCLC组织CSMD1蛋白阳性表达率较低,GPC3蛋白阳性表达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08例NSCLC患者出院后连续随访3年,83例患者存活,总生存率为76.85%(83/108).CSMD1阴性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68.42%)低于CSMD1阳性患者(96.88%)、GPC3阴性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94.59%)高于GPC3阳性患者(67.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248、9.996,P均<0.05).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HR=2.208,95%CI:1.390~3.506)、CSMD1 阴性(HR=3.691,95%CI:1.834~7.431)、GPC3阳性(HR=3.043,95%CI:1.890~4.900)是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CSMD1 阴性、GPC3阳性、低分化程度、TNM Ⅲ期和淋巴结转移是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NSCLC组织中CSMD1阳性表达降低和GPC3阴性表达降低会促进肿瘤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CUB和Sushi多结构域基因1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预后

    慢性胰腺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和肠道微生态及血清炎性指标水平的相关性

    刘莹莹王青青魏芳李立文...
    392-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和慢性胰腺炎(CP)患者肠道微生态及血清炎性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5月沧州市中心医院178例CP患者,根据是否伴有外分泌功能不全将其分为无外分泌功能不全组[粪弹力蛋白酶1(FE1)≥200 μg/g,n=40]、轻中度外分泌功能不全组(100 μg/g≤FE1<200 μg/g,n=60),重度外分泌功能不全组(FE1<100 μg/g,n=78),比较各组患者的肠道菌群、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差异情况以及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差异;Spearman相关分析肠道菌群、炎性因子与FE1的相关性.结果 重度外分泌功能不全组患者肠道杆菌科、肠道球菌科相对丰度[(0.032±0.004)、(0.049±0.011)]明显高于轻中度外分泌功能不全组[(0.024±0.003)、(0.036±0.008)]和无外分泌功能不全组[(0.011±0.001)、(0.020±0.005)],双歧杆菌科、乳酸杆菌科相对丰度[(0.012±0.002)、(0.015±0.002)]明显低于轻中度外分泌功能不全组[(0.025±0.006)、(0.020±0.004)]和无外分泌功能不全组[(0.046±0.009)、(0.031±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轻中度外分泌功能不全组患者肠道杆菌科、肠道球菌科相对丰度明显高于无外分泌功能不全组,双歧杆菌科、乳酸杆菌科相对丰度明显低于无外分泌功能不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度外分泌功能不全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阳性率(64.1%)高于轻中度外分泌功能不全组(30.0%)和无外分泌功能不全组(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轻中度外分泌功能不全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阳性率高于无外分泌功能不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外分泌功能不全组PCT、CRP、TNF-α水平[(5.8± 0.9)ng/L、(245.8±15.0)mg/L、(593.1±41.9)μg/mL]高于轻中度外分泌功能不全组[(4.3±0.6)ng/L、(201.0±13.8)mg/L、(512.5±35.6)μg/mL]和无外分泌功能不全组[(3.1±0.4)ng/L、(183.4±11.2)mg/L、(462.5±28.9)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轻中度外分泌功能不全组PCT、CRP、TNF-α水平高于无外分泌功能不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CT、CRP、TNF-α、肠道杆菌科、肠道球菌科及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阳性率均与FE1成负相关(r=-0.425、-0.518、-0.503、-0.619、-0.507、-0.511,P均<0.05),而双歧杆菌科、乳酸杆菌科与FE1 成正相关(r=0.592、0.628,P均<0.05).结论 CP外分泌功能不全患者的小肠细菌出现过度生长,且肠道益生菌减少,而有害菌增加,同时机体的炎性指标升高,此可能为CP外分泌功能不全患者的诊治提供有利依据.

    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慢性胰腺炎肠道微生态血清炎性指标相关性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甲状旁腺激素与临床指标的关系

    张敏马卫国李蓉张玉荣...
    397-400,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体质指数(BMI)、25-羟基维生素D[25(OH)D]、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脂代谢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85例和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80例,T2DM患者经散瞳眼底照相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后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均为NPDR,n=87)和非DR组(n=98).采集研究对象的年龄、体重,同时采集空腹外周血,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PTH水平,同时测25(OH)D、FBG、餐后2h血糖(PBG)、HAb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hFINS)、空腹C肽(FCP)、餐后2hC肽(2hC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统计分析组间各指标的变化,分析PTH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及与DR的关系.结果 非DR组及DR组PTH水平[(57.98±2.79)、(39.33±2.03)ng/L]均较对照组[(84.73±4.82)ng/L]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R组PTH较非DR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DR组FBG、PBG、HbA1c、TG、25(OH)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hFINS、2hC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R组FBG、PBG、HbA1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CP、2 hCP、TC、L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R组患者PTH水平与HAb1c、25(OH)D水平成负相关(r=-0.703、-0.784,P均<0.05),与TC、LDL成正相关(r=0.526、0.423,P均<0.05).逐步回归分析后发现,HAb1c、25(OH)D水平与血清PTH水平显著相关(P=0.049、0.016).结论 DR组患者血清PTH水平明显降低;且PTH与HAb1c、25(OH)D显著负相关,低水平PTH可能是预测NPDR的早期指标,对NPDR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5(OH)D甲状旁腺激素糖化血红蛋白

    血清TNF-α、IL-6、IFN-γ及CD3+、CD4+、CD8+在川崎病合并流感病毒感染患儿中的检测价值

    石和丝康伟莉马忠正殷站茹...
    401-404,后插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及CD3+、CD4+、CD8+在川崎病合并流感病毒感染患儿中的检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20年3月在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进行治疗的30例川崎病合并流感病毒感染患儿为川崎病合并流感组,100例未感染流感病毒患儿为单纯川崎病组,100例流感病毒患儿为单纯流感组,分析血清TNF-α、IL-6、IFN-γ及CD3+、CD4+、CD8+、CD4+/CD8+水平变化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NF-α、IL-6、IFN-γ及CD3+、CD4+、CD8+、CD4+/CD8+在川崎病合并流感病毒感染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川崎病合并流感组血清TNF-α、IL-6、IFN-γ、CD3+、CD4+、CD8+、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川崎病组、单纯流感组,单纯川崎病组血清TNF-α、IL-6、IFN-γ、CD3+、CD4+、CD8+、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流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5.714、546.752、110.467、254.770、300.654、22.686、37.603,P均<0.05).川崎病合并流感组患者冠脉损害比例、发热持续时间[46.67%、(11.35±4.31)d]均显著高于单纯川崎病组[19.00%、(6.25±2.1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26,x2=8.819;P 均<0.05).ROC 结果显示,血清 TNF-α、IL-6、IFN-γ、CD3+、CD4+、CD8+、CD4+/CD8+预测川崎病合并流感病毒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9、0.993、0.819、0.769、0.634、0.831、0.964,截断值分别为 11.43 µg/L、50.89 μg/L、16.26 μg/L、79.72%、38.74%、3.75%、4.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川崎病合并流感病毒感染中血清TNF-α、IL-6、IFN-γ及T细胞免疫表达异常,对川崎病合并流感病毒感染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临床应用价值高.

    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γ-干扰素T细胞免疫川崎病流感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