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带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余新炳

月刊

1672-3619

xulyw@tom.com

020-87333191

510080

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中山医学院

热带医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广东省寄生虫学会主办,中山大学中山医院寄生虫学研究所,第一军医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广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承办,编委会由全国及香港知名的寄生虫学,病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十余位专家组成,发行全国内各高校,研究机构及卫生医疗部门及港澳、台湾、英美地区。本刊专业论文起点高,质量优,印刷精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cy和CysC及Met水平与甲状腺结节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高新叶盛开
    551-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甲硫氨酸(Met)水平,分析其与甲状腺结节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七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T2DM患者116例,根据是否合并甲状腺结节分为甲状腺结节组(n=75)和非甲状腺结节组(n=41).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Hcy、Cys-C、Met水平,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甲状腺结节组Hcy、Cys-C水平均高于非甲状腺结节组,Met水平低于非甲状腺结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50、-1.973、-2.264,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Hcy、Cys-C与T2DM合并甲状腺结节均成正相关(r=0.238、0.184,P均<0.05),Met与T2DM合并甲状腺结节成负相关(r=-0.211,P<0.05),Hcy与Cys-C成正相关(r=0.420,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和Met分别是T2DM发生甲状腺结节患病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OR=1.247、0.896,P均<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Hcy、Met预测甲状腺结节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644(95%CI:0.543~0.745,P<0.05)、0.627(95%CI:0.520~0.735,P<0.05),Hcy、Met 预测诊断 T2DM 合并甲状腺结节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2.02、23.57 μmol/L,联合检测诊断T2DM合并甲状腺结节的预测价值最高,AUC为0.706(95%CI:0.609~0.803,P<0.01).结论 T2DM患者甲状腺结节的发生与Hcy、Cys-C、Met水平密切相关,Hcy、Met可能是T2DM发生甲状腺结节的独立预测因素,联合检测对T2DM发生甲状腺结节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甲硫氨酸2型糖尿病甲状腺结节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对血管活性物质和TCD参数及血清sCD40L、MMP-9、HMGB-1水平的影响

    袁明忠陈自强刘星袁秋...
    556-559,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管活性物质、TCD参数及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于荣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研究组(n=30),对照组患者行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研究组患者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1 d,术后1、7、21 d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ET)、血管升压素(AVP)]、TCD参数[收缩期峰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RI)]及血清sCD40L、MMP-9、HMGB-1水平.结果 术后 1、7及21 d,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ET(F=77.469、25.806,P均<0.001)、AVP(F=252.399、68.781,P均<0.001)、sCD40L(F=121.190、70.891,P 均<0.001)、MMP-9(F=140.814、265.522,P 均<0.001)、HMGB-1(F=224.247、27.162,P均<0.001)水平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以上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 1、7 及 21 d,研究组和对照组 Vs(F=5.314、5.535,P均<0.001)、Vd(F=15.620、15.357,P均<0.001)、Vm(F=8.053、8.640,P均<0.001)较术前明显升高,RI较术前明显降低(F=30.872、29.244,P均<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恢复患者血管舒缩功能,降低颅内压,减轻炎性反应,改善预后.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血管活性物质

    754例成人登革热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程宛乔许琪华胡卫维林路平...
    560-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广州市及西双版纳地区754例成人登革热住院患者临床特征,为登革热的临床诊治及人群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西双版纳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勐海县打洛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754例成人登革热住院病例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对登革热的临床特点和发病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754例患者中,219例合并基础疾病.发病年龄高峰为18~59岁,占比77.59%(585/754);发病时间高峰为8-11月,本土病例688例(91.25%),境外输入性病例66例(8.75%).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94.16%,710/754)、骨/关节/肌肉酸痛(60.21%,454/754)、头痛(50.80%,382/754),消化道症状和呼吸道症状也较常出现.329例病毒分型,Ⅰ型占68.69%(226/329),Ⅱ型占28.27%(93/329),Ⅲ型占3.98%(9/329),Ⅳ型占0.30%(1/329).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减少(63.12%,476/754),红细胞比容升高(30.2%,145/480),血小板计数减少(72.28%,545/754),乳酸脱氢酶升高(67.64%,510/754),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9.20%,371/754)、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74.14%,559/754)升高.经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积极防治并发症,678例(89.92%)好转或痊愈,转重症76例(10.08%).结论 2018-2019年广州市和西双版纳地区登革热住院患者临床表现符合登革热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以登革病毒Ⅰ型感染为主,经对症支持治疗和积极防治并发症后,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登革热临床特征流行病学广州西双版纳

    CX3CL1和FIB及MPV/PLT表达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预后价值

    张滨陈碧珊黄旭明张明兴...
    564-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CX3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纤维蛋白原(FIB)、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MPV/PLT)表达,探讨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4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91例和死亡组23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AECOPD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分析CX3CL1、FIB、MPV/PLT对AECOPD患者的预后价值及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死亡组机械通气率、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计数(NEU)、CX3CL1、MPV、FIB水平高于存活组,PLT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t=7.992、5.542、3.240、5.762、3.188、4.545、4.309,P均<0.05).死亡组MPV/PLT水平为(0.07±0.01),高于存活组(0.04±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04,P<0.001).Logistic分析显示,机械通气、CRP、NEU、MPV、CX3CL1、MPV/PLT、FIB是AECOPD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LT为AECOPD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X3CL1、FIB、MPV/PLT单一及联合检测对AECOPD患者预后预测的AUC分别为0.870、0.754、0.832、0.957,联合预测优于单一预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X3CL1(Log-rank x2=34.872,P<0.001)、FIB(Log-rank x2=16.543,P<0.001)、MPV/PLT(Log-rank x2=28.750,P<0.001)高表达患者累计生存率均低于低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X3CL1、FIB、MPV/PLT联合检测对AECOPD患者预后情况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三者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期及生存率有关.

    CX3趋化因子配体1纤维蛋白原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sIL-2R和CGRP及sVCAM-1表达水平及其预后影响因素

    张卫东夏明栓黄志雄
    569-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表达水平,分析其对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6月-2023年1月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136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出院后均随访3个月,根据随访期间患儿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n=43)和预后良好组(n=93).分析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不良预后发生的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脑脊液sIL-2R、CGRP、sVCAM-1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脑脊液sIL-2R、CGRP、sVCAM-1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持续时间≥5 d、持续惊厥、应激性高血糖、磁共振成像(MRI)异常均为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3.501、1.960、2.643、2.743,P均<0.05).预后不良组脑脊液sIL-2R、CGRP、sVCAM-1表达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14、6.779、3.558,P均<0.05).脑脊液sIL-2R、CGRP、sVCAM-1联合预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及敏感度均高于三者单独检测,CGRP敏感度高于sIL-2R、sVCAM-1,sIL-2R、sVCAM-1特异度高于CGRP及联合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包括发热持续时间≥5 d、持续惊厥、应激性高血糖、MRI异常,不同预后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sIL-2R、CGRP、sVCAM-1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同时三者联合对患儿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较好.

    病毒性脑炎脑脊液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

    构建风险模型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的风险

    麦苗张园园李闰梅符惠丽...
    574-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的情况,构建logistic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2年3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65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652例病例中有123例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8.10%).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OR=1.586,95%CI:1.011~2.488)、心力衰竭控制超过3 d(0R=1.718,95%CI:1.042~2.834)、使用无创呼吸机>3 d(OR=1.613,95%CI:1.014~2.565)、合并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OR=1.634,95%CI:1.057~2.525)、合并吞咽功能障碍[OR=4.580,95%CI:2.467~8.499)]及住院时间>7 d(OR=1.853,95%CI:1.126~3.051)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回归模型拟合度良好(Hosmer-Leme-show检验,x2=9.755,P=0.203),预测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AUC=0.735,95%CI:0.687~0.782).结论 年龄、心力衰竭控制时间、使用无创呼吸机时间、胸腔积液、吞咽功能障碍及住院时间均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通过建立多因素logistic风险预测模型可较准确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进而指导临床干预工作.

    慢性心力衰竭院内获得性肺炎风险预测模型

    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进展为重症肺炎的临床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明杰欣刘锦于洪伟梁霄...
    579-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影响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进展为重症肺炎(SP)的危险因素,构建成人CAP进展为SP的临床预测模型并验证,为临床早期识别并预测重症肺炎及指导临床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2年6月-2023年9月在锦州市中心医院住院诊断为成人CAP患者376例的临床资料,并根据人院时间顺序将入组病例分为训练集301例和验证集75例.将训练集CAP患者以出院诊断分为重症组和非重症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因子,构建CAP进展为重症肺炎的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模型的验证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正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适用度.结果 训练集的重症肺炎患者107例,非重症肺炎患者194例.对训练集各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意识障碍、肺部浸润>50%、呼吸频率、中性粒细胞(Neu)、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血沉(ESR)、乳酸(Lac)这8个临床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呼吸频率(0R=1.528,95%CI:1.220~1.913),Neu(OR=1.179,95%CI:1.087~1.278),CRP(OR=1.012,95%CI:1.005~1.019),LDH(OR=1.008,95%CI:1.004~1.011),ESR(OR=1.020,95%CI:1.004~1.037),最终模型纳入了这5个变量作为预测因子构建模型,并绘制CAP进展为重症肺炎的风险列线图.训练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7,95%CI:0.804~0.729(P<0.05),验证集的AUC为0.861,95%CI:0.958~0.704.校正曲线显示,进展为重症肺炎的预测概率与观察概率一致性较好,临床决策曲线表明列线图具有临床价值.结论 呼吸频率、Neu、CRP、LDH、ESR与成人CAP患者进展为重症肺炎相关,基于上述因素建立的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成人CAP进展为重症肺炎的风险,可早期识别并预测重症肺炎,为指导临床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重症肺炎风险预测模型内外部验证

    信迪利单抗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

    王馨焱刘娟杨牡丹刘晓玲...
    585-589,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信迪利单抗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一线方案(铂类联合氟尿嘧啶类)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23例,给予信迪利单抗联合多西他赛治疗.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为总生存期(OS)、疾病控制率(DCR)、客观缓解率(ORR)及不良反应.结果 23例患者中部分缓解6例,疾病稳定13例,疾病进展4例,ORR为26.1%,DCR为82.6%.中位PFS为4.5个月,中位OS为9.8个月.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腹膜转移(HR=0.067,95%CI:0.006~0.696,P=0.024)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多为1~2级,常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恶心、呕吐、脱发、外周神经毒性、肝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结论 信迪利单抗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胃癌患者有明显获益,安全性良好.

    信迪利单抗多西他赛晚期胃癌

    EGRIS评分联合CONUT评分对GBS患者需要机械通气的预测价值

    张威姚倩屈小莹王钰乔...
    590-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Erasmus GBS呼吸功能不全评分(EGRIS)、营养控制状况(CONUT)评分对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需要机械通气的预测价值,为临床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并及时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23年8月期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92例GBS患者,根据是否需要行机械通气将患者分为机械通气组(n=27)和非机械通气组(n=165).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EGRIS评分、CONUT评分,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可能影响GBS患者机械通气的危险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EGRIS评分及CONUT评分对GBS患者需要机械通气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非机械通气组相比,机械通气组EGRIS评分及CONUT评分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35、-5.778,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GRIS评分与CONUT评分均为GBS患者需要机械通气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EGRIS评分、CONUT评分及两者联合预测GBS患者需要机械通气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6、0.841、0.909,灵敏度分别为88.89%、70.37%、77.78%,特异性分别为67.88%、87.88%、86.06%.结论 EGRIS评分、CONUT评分对GBS机械通气风险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两者联合比单独指标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吉兰-巴雷综合征ErasmusGBS呼吸功能不全评分营养控制状况评分机械通气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六字诀联合吞咽训练的疗效及对ALB、Hb、VEGF、Fibulin-5水平的影响

    刘淑芬李辉萍赵婷尹鸿智...
    596-6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六字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对患者吞咽功能、体重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衰老关键蛋白抗原-5(Fibulin-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湖南省人民医院2023年1-10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六字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和对照组(n=30,吞咽训练治疗),疗程4周.对比两组疗效、并发症情况,治疗前、治疗4周通过藤岛一郎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分、洼田饮水试验(WST)分级、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评价患者吞咽功能,并测定对比营养相关指标及血清Fibulin-5、VEGF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0,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藤岛一郎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分、VF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WST分级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52、6.306、5.777,P均<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BMI、ALB、Hb、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ibulin-5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39、4.686、3.760、8.134、6.685,P均<0.05).治疗4周后,两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健侧上臂中部肌围及治疗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六字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安全有效,在调控机体吞咽功能、营养状况及血清Fibulin-5、VEGF水平上有优势.

    脑卒中吞咽障碍六字诀吞咽训练吞咽功能衰老关键蛋白抗原-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