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加工工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加工工艺
热加工工艺

李斌

半月刊

1001-3814

rjggy@vip.163.com

029-38316271 38316273

713102

陕西兴平市44信箱

热加工工艺/Journal Hot Working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铸造、锻压、焊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领域的试验研究论文和技术报告,介绍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的先进经验和实用热加工技术信息。本刊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是金属学及金属工艺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用刊,常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机械工程文摘、中国有色金属文献数据库、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 Page One数据库等10余种国内外检索系统收录。主要荣誉: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全国优秀国防科技期刊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Fe含量对再生铝硅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于明轩范超张骏王太子...
    108-113,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万能拉伸试验机等研究了Fe含量对再生铝硅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对该合金中富铁相形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当Fe含量从 0.796%增加到 1.301%时,合金组织中二次枝晶臂间距先减小再增大再减小;富铁相形貌的演变过程为紧密汉字状→汉字状+鱼骨状→汉字状+鱼骨状+针状→针状+汉字状→针状;合金中的富铁相面积分数逐渐上涨,富铁相长度不断增长,尤其当Fe含量从 1.022%上升到 1.301%,针状β-Fe相长度显著增长,平均长度最长可达 119.5 μm;β-Fe相的出现导致合金力学性能的显著下降,当Fe含量增至1.301%时,合金抗拉强度和伸长率相比 0.796%Fe时分别下降 26.26%和 52.58%.

    Fe含量再生铝硅合金富铁相力学性能

    退火工艺对Mg-4.0Zn-0.8Zr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胡小静张占领徐彦伟
    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拉伸试验、浸泡腐蚀试验等手段,研究了不同温度退火对热轧态Mg-4.0Zn-0.8Zr合金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态Mg-4.0Zn-0.8Zr合金晶粒沿着轧制方向被拉长.320℃退火合金组织仍保持热轧态纤维状形貌,360℃退火合金再结晶完全,晶粒为均匀的等轴晶,退火温度再升高,合金晶粒均匀性变差.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合金的抗拉强度不断下降,伸长率先升高后降低,腐蚀速率先降低后升高.360℃退火的合金伸长率最高,为 22.1%,腐蚀速率最低,为 0.24 mm/a,其抗拉强度为 250.4 MPa.

    Mg-4.0Zn-0.8Zr合金退火温度组织力学性能腐蚀速率

    Ca、Sr微合金化对Mg-3Zn合金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那宇铎沙桂英刘腾董庚益...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坩埚式电阻炉制备了Mg-3Zn-xCa-ySr合金(x=0、0.1、0.3,y=0.1、0.3),采用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研究了Ca元素和Sr元素对Mg-3Zn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向Mg-3Zn-0.1Sr合金加入微量Ca时合金组织有小幅细化,大幅提高了合金力学性能;Ca元素含量达到 0.3%时,合金出现Mg2Ca相,连续分布在晶界上,对屈服强度影响不大,小幅降低了合金抗拉强度和塑性.在Ca含量为 0.1%时,随着Sr含量的增加,合金晶粒细化,第二相增多,在晶界上生成新相Mg17Sr2,抑制了细晶强化的效果,使合金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变化不大,但塑性显著提升,此时合金综合性能最优.

    Mg-Zn合金微合金化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温度对金属微互连结构界面微裂纹扩展连通过程的影响

    马文婧王进郭慧吕美妮...
    122-12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晶体相场方法在纳米尺度下对金属微互连结构界面微裂纹扩展连通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演化时间的增加,微裂纹扩展过程中主裂纹长度增大,二次微裂纹数量增多,微裂纹呈"一字形"和"树枝状"生长,微裂纹扩展过程中的连通行为逐渐增多.初始缺口形貌为圆形的微裂纹在扩展过程中主裂纹长度和二次微裂纹出现的时间均比初始缺口形貌为矩形的慢.微裂纹扩展长度随着演化时间和温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微裂纹扩展速率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大,但随着演化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温度并不改变原子波动周期,不同温度下微裂纹的扩展只取决于原子扩散速率,与原子间距无关.

    微裂纹扩展连通晶体相场方法微观组织演化

    热处理对Ti62A钛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杨晶任晓龙王涛崔林林...
    12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热处理是调整钛合金组织及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对Ti62A钛合金进行了 910~940℃/2 h、AC的热处理试验,对试样分别进行室温力学性能检测和金相组织观察,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制度对Ti62A钛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Ti62A合金的冲击功呈现升高趋势,冲击功由 26J提高到 34 J,提高比较明显,而抗拉强度变化不大,屈强差略有缩小.试样经 940℃/2 h、AC热处理后,其显微组织由球状初生α相和片层状次生相组成,这种组织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冲击功.因此,对Ti62A合金进行 940℃/2 h、AC热处理后,合金的强度和冲击韧性可以达到良好的匹配.

    Ti62A钛合金组织力学性能

    Ce-La添加量对汽车用Al-Si-Cu-Mg-Ni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刘强庞小兰
    130-132,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Al-Si-Cu-Mg-Ni合金中添加了不同量的Ce-La复合稀土,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Ce-La复合稀土添加量对铸态Al-Si-Cu-Mg-Ni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添加稀土的Al-Si-Cu-Mg-Ni合金中有大量块状的初生Si相和针状共晶Si相存在.随着Ce-La复合稀土添加量的增加,合金中的初生Si相直径和共晶Si相尺寸先减小后增加.Ce-La稀土添加量为 0.4wt%时,合金中的初生Si相直径和共晶Si相尺寸最小.随着Ce-La 复合稀土添加量的增加,Al-Si-Cu-Mg-Ni 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先升高后降低,Ce-La 复合稀土添加量为0.4wt%时,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 296.5 MPa和 2.9%.

    Al-Si-Cu-Mg-Ni合金稀土Ce-La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相场法研究温度对非晶一次晶化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化及生长动力学的影响

    王进马文婧刘玉周龚平...
    13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尽管有大量的实验对非晶一次晶化进行研究,但是由于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很难对非晶一次晶化过程进行实时跟踪观察.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相场方法充分考虑了非晶前驱体在转变过程中随成分变化的局部扩散特性,并能实时反映非晶一次晶化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化过程,从而得到广泛应用.采用相场方法模拟研究温度对非晶一次晶化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化和生长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情况下,非晶一次晶化后期出现晶粒合并生长,随着演化时间的增加晶粒数量逐渐减少,晶粒尺寸逐渐增大.晶化分数随着演化时间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温度越高,相同演化时间内的晶化分数越高.不同温度情况下所对应的生长指数均小于 1,这表明非晶晶化方式为一次晶化,说明温度对非晶晶化方式无影响.

    一次晶化相场方法微观组织演化生长动力学温度

    升温速率对Micro-FAST制备锰锌铁氧体磁芯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冯卫东屈立王维杨刚...
    138-141,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多物理场耦合烧结技术(Micro-FAST)烧结制备了MnZn铁氧体U型磁芯零件,研究了升温速率对MnZn铁氧体磁芯的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升温速率 30℃/s、压力 75 kg、烧结温度 900℃、保温时间360 s的条件下,烧结制备磁芯的密度 4.87 g/cm3、饱和磁化强度 55.78 emu/g、剩磁 1.59 emu/g、矫顽力 14.83 Oe、电阻率3.88 Ω·m.适当提高升温速率,可增大磁芯的密度、减少孔隙、促进尖晶石相晶粒的形核与生长以及微观组织均匀完整,从而有利于提高MnZn铁氧体磁芯的磁性能.

    MnZn铁氧体多物理场耦合烧结升温速率显微组织性能

    ZTC4钛合金铸件在人工海水中的电偶腐蚀行为

    韩云飞乔海滨孙宏喆侯佩华...
    142-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钛合金铸件在铸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夹渣、气孔和缩孔等内部缺陷,在缺陷挖除后采用TIG焊修复,形成与母材相异的焊接和热影响区组织.从ZTC4 钛合金铸件的母材、焊接和热影响区等部位切取偶联试样和对比试样,在人工海水中进行电偶腐蚀和全浸腐蚀试验,测量电偶电流、腐蚀电位以及失重和腐蚀速率,同时进行金相组织和表面氧化层检测.结果表明,ZTC4 钛合金铸件母材、焊接及热影响区的组织和表面氧化层厚度有较大差异,腐蚀电位相近,电偶电流接近 0,失重和腐蚀速率很小,相互之间无明显电偶腐蚀倾向,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表面粗糙度不影响腐蚀电位和腐蚀速率;表面氧化层具有较强钝化和自愈能力,遭破坏后可迅速修复,无明显腐蚀迹象.

    ZTC4钛合金铸件电偶腐蚀人工海水焊接组织

    南马庄油田地面集输管线腐蚀机理研究

    焦凯杨婧姚佳杉盛楠...
    147-150,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南马庄油田地面集输管线腐蚀穿孔严重的问题,对 4 条集输管线输送的采出水组成进行分析,通过失重法测定 20 碳钢在其中的平均腐蚀速率,并对腐蚀产物膜和点蚀坑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南马庄油田采出水呈中性或弱碱性,Cl-和HCO3-含量高,可能造成腐蚀和碳酸盐结垢;采出水对 20 钢的平均腐蚀速率较低(<0.076 mm/a),但存在严重的点蚀,最大点蚀深度在 66~97 μm,点蚀系数>50;造成点蚀的主要原因为腐蚀产物膜不完整、Cl-和CO2 腐蚀.结合地面管线腐蚀形貌,建立了南马庄油田地面集输管线腐蚀机理模型,并阐述了其机理.

    南马庄油田集输管线腐蚀20碳钢机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