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加工工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加工工艺
热加工工艺

李斌

半月刊

1001-3814

rjggy@vip.163.com

029-38316271 38316273

713102

陕西兴平市44信箱

热加工工艺/Journal Hot Working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铸造、锻压、焊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领域的试验研究论文和技术报告,介绍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的先进经验和实用热加工技术信息。本刊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是金属学及金属工艺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用刊,常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机械工程文摘、中国有色金属文献数据库、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 Page One数据库等10余种国内外检索系统收录。主要荣誉: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全国优秀国防科技期刊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金属超声点焊工艺优化研究进展

    孙卓彬梁永梅王立伟汪殿龙...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声点焊(ultrasonic spot welding,USW)作为一种低温、低能耗和高效率的固相连接技术,能够实现传统焊接方法难以完成的Al、Cu、Ti等同种及异种金属的连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接头强度是评估USW焊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影响因素众多且相互之间的作用较为复杂.本文围绕USW工艺设计和接头强度的内在联系,从声级尖端设计、材料预处理、焊接参数、中间层金属添加和复合焊接等五方面介绍了优化接头强度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研究方向,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接头强度提供可行思路.

    超声点焊声级尖端预处理中间层金属复合焊

    均匀化对Al-Zn-Mg-Cu合金第二相与晶粒尺寸的影响

    黄元春严积珺赵永兴聂昌昌...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研究了均匀化过程中Al-Zn-Mg-Cu合金的微观组织演变.结果表明,铸态合金晶界中存在大量难溶相Al7Cu2Fe及非平衡共晶相Mg(Zn,Cu,Al)2、Al2CuMg相,在经过 420℃/8 h的单级均匀化处理后,部分难溶相和非平衡共晶相回溶到基体中,但还存在大量枝晶偏析,继续进行 470℃/36 h第二级均匀化后,非平衡共晶组织和枝晶偏析完全消除.合金的平均晶粒尺寸在两个阶段的均匀化中呈现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基体中残留相及共晶组织的面积分数随保温时长增加而减小,第二级均匀化达到 36 h时,相面积分数仅为 0.34%,表明均匀化已经非常充分.经过均匀化动力学分析,得出在第二级均匀化温度为 470℃时,第二相充分回溶所需保温时间约为 37 h,与均匀化的实验结果吻合.

    Al-Zn-Mg-Cu合金均匀化第二相晶粒尺寸微观组织

    透平机械新型叶片材料表面强化处理研究

    汪小淞郑继鹏宋巍雷超...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比较新型双金属、渗氮、喷涂Al2O3、喷涂Ni-Al、SERMETEL-W涂层等 5 种表面处理强化方法的强化效果,分别对 1Cr11Ni3W2MoVNb、1Cr11Ni2W2MoV、2Cr13 等材质叶片试样采用上述 5 种强化方式进行处理,然后进行吹砂试验及盐雾试验,研究透平机械新型叶片材料的耐腐蚀性及耐冲蚀性能.结果表明,1Cr11Ni3W2MoVNb新型叶片材料与传统的 2Cr13、1Cr11Ni2W2MoV叶片材料相比,具有更优的耐冲蚀性及耐腐蚀性能.采用新型双金属强化工艺处理的叶片,具有最佳的耐腐蚀性以及较好的抗冲刷能力.

    透平机叶片表面强化新型双金属耐腐蚀性抗冲刷能力

    超声处理对Al-2Sn合金凝固组织及除气效果的影响

    徐海鹏路林贾征陈杼鑫...
    19-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超声处理对Al-2Sn合金凝固组织及除气的影响,除气效果用密度法来表征.结果表明,超声处理对铸锭凝固组织的细化和除气有极佳的效果.使用 2000 W超声功率处理 30 s的晶粒细化效果最好,铸锭断面组织主要为等轴晶;使用 2000 W超声处理 60 s具有最佳的除气效果,此时铸锭的密度和除气率最高,分别为 2.7224 g/cm3 和67%.最后对高强超声的细化和除气机理也进行了分析.

    超声处理Al-2Sn合金晶粒细化密度

    铜及黄铜与模具钢界面稳态接触换热行为的研究

    国林磊张驰张立文陈仁朝...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接触换热系数直接决定金属热加工过程的温度分布,进而影响零件的微观组织及使役性能.本文采用自主开发的稳态接触换热设备和测量系统,系统研究了纯铜及H62 黄铜与H13 模具钢在接触面温度为 200~600℃、压力为 1.56~12.56 MPa下的接触换热行为.结果表明,载荷加载的历程对接触换热系数有较大影响,相比于从低载荷加载到目标压力时,从高载荷卸载到同一目标压力测得的接触换热系数更高;在相同加载历程下,接触换热系数随着界面温差的升高而增加,且界面温度高于 400℃时接触换热系数增速变快;接触换热系数与压力呈幂指数关系增长,随着压力的增大,接触换热系数增长逐渐变得缓慢;在相同条件下,黄铜/H13 传热时的温度梯度更大,导致黄铜/H13 的接触换热系数更大.

    黄铜热加工工艺接触换热系数界面温差压力

    异种材料不锈钢和铝合金焊接技术研究及应用

    杨林杰邹建军祁小娟张婷...
    27-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急放试验工装采用异种材料 304 不锈钢和 6061 铝合金焊接而成.在采用熔钎焊工艺焊接时,由于这两种材料的化学成分不同以及熔点的差异,在焊缝中形成多种Fe-Al脆性金属间化合物以及共晶体混合组织,导致出现严重的裂纹和气孔缺陷.本文进行了 304 不锈钢/6061 铝合金对接和T形结构的焊接工艺研究.首先在 304 不锈钢侧采用铝铁青铜材料焊接制作中间过渡层,然后采用ER5356 焊丝对 6061 铝合金和过渡层进行焊接,从而使钢和铝之间相互熔合.采用交流方波TIG焊和合适的焊接参数,控制钢和铝异种材料焊接过程中脆性金属间化合物及共晶体混合组织的形成,解决了不锈钢和铝合金异种材料无法熔融焊接的问题.所得到的焊缝力学性能优良,该工艺已成功用于应急放试验工装的焊接加工制造中.

    304不锈钢6061铝合金铝铁青铜脆性金属间化合物

    6061铝合金FSW接头组织与耐蚀性能的研究

    王淼李天景黄婷婷曾一达...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 4 mm厚的 6061-T6 铝合金板进行了搅拌摩擦焊接,通过浸泡腐蚀试验和电化学腐蚀试验研究焊缝腐蚀性能,采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等观察接头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6061 铝合金FSW焊核区晶粒显著细化,晶界第二相较少;焊核区的耐剥落腐蚀和晶间腐蚀性能优于热影响区的;焊核区比热影响区的腐蚀电位较高,腐蚀电流密度较小,焊核区表现出更好的耐腐蚀性能.

    6061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焊核区耐蚀性能

    基于Deform 3D的AZ31镁合金不对称挤压变形工艺模拟

    刘洁赵训茶卢秋霞王志鹏...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Deform 3D软件模拟了AZ31 镁合金不对称挤压变形工艺过程.结果表明,设置不同水平长度流动距离促使材料不对称地流入挤压通道,进而形成不对称剪切变形,出现应变及应力集中分布的不对称性,促使材料晶粒沿着剪切面偏转,获得细晶、弱织构的高性能镁合金坯料.

    AZ31镁合金模拟不对称挤压剪切变形

    AZ31镁合金板的热冲压成形研究

    郭晓明张晓蕾王子健项重辰...
    39-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改善AZ31 镁合金板的成形性,对其 2 mm厚的挤压板分别在 25(室温)、250、300、350、400℃五个温度进行热冲压成形.通过回弹角测量、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冲压成形温度对其回弹性能和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冲压成形时,冲压件底部弯角处有细微的裂纹,且回弹现象较明显;随着冲压成形温度升高,AZ31 镁合金板的成形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回弹现象减弱.镁合金冲压板材的显微组织在室温下无孪晶产生,随着温度升高开始产生孪晶,在 250、300、350℃中均有大量孪晶生成,到达 400℃后孪晶开始减少至消失,材料发生再结晶现象,晶粒细化.

    AZ31镁合金热冲压成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Cu-Sn、Ni-Cr、Co烧结助剂对Ni3Al基金刚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卢家锋张凤林陈晓昀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真空热压法制备了Ni3Al基金刚石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烧结助剂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并对Ni3Al基金刚石钻头的钻孔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添加 0~30vol%的Cu-Sn、Ni-Cr、Co烧结助剂后,Ni3Al基金刚石刀头的致密度、抗弯强度、硬度得到提高.Ni3Al基金刚石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随着Ni-Cr、Co烧结助剂含量的增加而提高.Cu-Sn、Ni-Cr烧结助剂中的Cr元素在金刚石的表面出现了富集现象.将添加Cu-Sn、Ni-Cr烧结助剂的Ni3Al基金刚石复合材料制备成工具进行钻削测试,发现Ni3Al基金刚石复合材料的失效形式可以分为微破碎、磨耗、宏观破碎 3 种形式,钻削试验中并没有发现整颗金刚石脱落的现象,表明Ni3Al基对金刚石的把持力较大,强度较高.

    Ni3AlCu-SnNi-Cr金刚石复合材料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