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加工工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加工工艺
热加工工艺

李斌

半月刊

1001-3814

rjggy@vip.163.com

029-38316271 38316273

713102

陕西兴平市44信箱

热加工工艺/Journal Hot Working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铸造、锻压、焊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领域的试验研究论文和技术报告,介绍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的先进经验和实用热加工技术信息。本刊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是金属学及金属工艺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用刊,常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机械工程文摘、中国有色金属文献数据库、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 Page One数据库等10余种国内外检索系统收录。主要荣誉: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全国优秀国防科技期刊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航空铝合金冷喷涂修理微观组织及其疲劳损伤特性研究

    彭智伟樊俊铃张伟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冷喷涂修理航空铝合金损伤试验件的微观组织及修理试验件再延寿疲劳试验的损伤特性,采用冷喷涂技术制备了冷喷涂修理损伤试验件,并进行了疲劳试验.采用光镜、扫描电镜对冷喷涂组织及断口进行了观察,在疲劳试验的同时对冷喷涂修理试验件的疲劳损伤进行了无损检测.结果表明,冷喷涂组织致密,气孔率低;冷喷涂层在疲劳过程中为脆性断裂.冷喷涂修理损伤试验件在疲劳试验过程中先后呈现出3种形式的损伤,基体与冷喷涂层之间的分层、基体裂纹扩展、冷喷涂层裂纹.研究工作将为航空铝合金冷喷涂修理技术的进一步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冷喷涂修理疲劳试验无损检测

    基于MIC和IPSO-RELM的带钢热镀锌板锌层厚度预测

    方军王兴东汪洋吴宗武...
    62-6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带钢热镀锌板锌层厚度偏差易受产线多变量强耦合和测厚仪滞后时间长等因素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大信息系数(MIC)以及改进的粒子群算法优化正则化极限学习机(IPSO-RELM)的带钢锌层厚度预测方法.首先,采集生产过程数据进行相关预处理;然后,利用MIC法对各参数变量进行重要性排序,确定影响锌层厚度的关键因素;最后,将筛选的变量作为输入项建立RELM预测模型,并通过IPSO算法优化模型的随机性参数,有效提高了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精度.结果表明:所建立模型预测结果的拟合决定系数R2为94.66%,预测误差在-4~4 g/m2的样本点命中率达到96%,且模型的3项评价指标均优于其他对比算法,证明了所提方法预测精度高,可为带钢热镀锌板产品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带钢热镀锌锌层厚度预测最大信息系数改进的粒子群算法正则化极限学习机

    钛含量对激光增材AlSi10Mg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金玉静陆皓周宏志
    69-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调整钛元素的添加量研究了钛含量对激光选区熔化成形AlSi10Mg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3wt%钛元素使得AlSi10Mg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提高15%和8.3%.这归因于钛在铝基体中的固溶强化以及形成纳米Al3Ti.快速凝固过程提高了钛在铝基体中的固溶极限,且显著降低了 Al3Ti的尺寸.在晶粒内部分布、与基体保持良好共格关系的纳米Al3Ti能够在提高强度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塑性.但是未完全熔化的钛合金粉末会导致材料的塑性下降.

    激光选区熔化AlSi10Mg合金钛含量纳米Al3Ti固溶极限

    等离子熔覆高耐磨WC-TiC复合增强涂层研究

    吴杰黄文天李志超迟静...
    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等离子熔覆技术制备WC和TiC复合增强的镍基涂层,通过XRD、SEM和EDS等分析测试方法对涂层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WC、TiC和Ni60的比重互补,可以获得碳化物增强颗粒在上下部弥散均匀分布的WC-TiC/Ni涂层;WC和TiC在等离子熔覆高温熔池中均发生部分溶解,分解产生的W、Ti和C原位反应生成(Ti,W)C,通过异质形核和自发形核两种析出长大方式,分别形成核壳状和规则颗粒状的结晶形貌.WC-TiC/Ni涂层能起到明显的降低摩擦、减少磨损的作用,但其摩擦磨损性能受WC与TiC配比的影响,在两者重量总和为40%、比例为1∶1时,涂层的耐磨损性能最佳,磨损体积仅为基材的13.2%.

    等离子涂层摩擦磨损WC-TiC

    高铬铸铁/低碳钢热变形行为和微观组织演变

    杨惠桢王效岗邢煜林程竑力...
    83-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高铬铸铁/低碳钢两金属进行碳钢包套约束,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上,在温度为1050~1150 ℃,分别以0.05、0.5、5 s-1的应变速率,采用热压缩连接工艺制备了以高铬铸铁(HCCI)为内层、低碳钢(LCS)为外层的层状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低碳钢包覆热压工艺对高铬铸铁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热压缩条件下两种材料实现了冶金结合,且不会影响基材原本的属性,高铬铸铁实现了良好的热塑性变形,材料韧性低的问题得到改善,提高了材料的可加工性.

    高铬铸铁热压缩层状复合材料微观组织显微硬度

    压缩比对2205/Q345C复合板界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张永健陈俊宏雷鸣崔友久...
    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真空对称组坯+热轧法制备2205/Q345C(不锈钢/低合金钢)复合板,研究了压缩比对其界面微观组织、元素扩散、硬度分布及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压缩比下2205/Q345C复合板界面均结合良好;在基层Q345C和复层2205界面附近分别存在脱碳层和渗碳层,随压缩比的增加脱碳层深度减小,渗碳层深度增加;脱碳层和渗碳层深度占总板厚的比例均随压缩比的增加而增加;复合板界面附近发生了 Cr、Ni元素的连续扩散,且原子扩散距离随压缩比增大而减小;界面附近,不锈钢硬度升高而碳钢硬度降低;随压缩比的增加,复合板的硬度和界面剪切强度均提高,塑性先升高后降低;3种压缩比的2205/Q345C复合板界面剪切强度均符合GB/T 8165-2008中剪切强度≥210 MPa的要求.

    2205/Q345C复合板压缩比微观组织元素扩散力学性能

    挤压出口高度对7075/6061复合铸锭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郑小平谢文杰曹通肖广耀...
    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挤压复合铸造工艺制备出具有半固态组织/枝晶组织的7075/6061双金属复合铸锭.研究了 7075铝合金半固态坯料的不同挤压出口高度对复合铸锭界面组织形貌及硬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挤压高度减小,界面瞬时结合温度升高,导致复合界面宽度显著增加;界面处组织较细小,且存在合金元素对流扩散行为,致使其硬度高于两侧金属.但当挤压高度较小时,界面组织受热影响剧烈,晶粒严重粗化,导致界面强度整体下降.因此,挤压高度为250 mm时,复合铸锭界面组织形貌较好,为细小等轴晶与α-Al固相颗粒较均匀分布,界面硬度较高且过渡平滑.

    固/液复合铸造半固态界面组织元素偏析

    变形温度对Nb521合金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的影响

    刘辉王峰夏明星蔡小梅...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超高温力学测试系统对Nb521合金进行了高温拉伸实验,分析了变形温度(1100~1500 ℃)对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Nb521合金流变应力呈下降的趋势,表现为强度降低,而伸长率随之增大.当变形温度为1300 ℃时,力学性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是由于合金发生了动态再结晶,其形核方式为晶界凸出形核.随着变形温度的持续升高,微观组织由原始扁平状组织转变为等轴组织,当温度达到1500 ℃时发生了完全再结晶.Nb521合金在高温断口表面出现大量等轴状韧窝,表现为韧性断裂机制.

    Nb521合金力学性能微观组织再结晶

    汽车用Al-10Si-4Cu-0.7Mg合金热处理工艺研究

    曹义张莉
    102-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Al-10Si-4Cu-0.7Mg合金进行了 500 ℃x5h固溶+不同时间深冷+170℃x8h时效处理.采用SEM、拉伸试验、硬度测试、摩擦磨损试验等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Al-10Si-4Cu-0.7Mg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10h深冷+时效态的Al-10Si-4Cu-0.7Mg合金的抗拉强度和硬度分别为358 MPa和158 HV,比T6态合金的分别提高了 17.4%和27.4%,另外高、低载荷下耐摩擦磨损性能也比T6态合金的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T6态Al-10Si-4Cu-0.7Mg合金相比,固溶+10h深冷+时效态的合金组织中Si相数量明显增多,更为细小均匀,未溶的第二相也明显细化.

    Al-10Si-4Cu-0.7Mg合金热处理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低温退火中保温时间对QT500球墨铸铁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温长浩修俊杰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铁素体-珠光体混合基体球墨铸铁(QT500)进行740 ℃低温退火,分别保温2、4、6h,用金相显微镜和维氏显微硬度计检测保温时间对球墨铸铁试样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保温时间的增长,球墨铸铁试件出现脱碳现象,基体组织从铁素体-珠光体混合基体逐渐向铁素体基体转变,并且出现铁素体晶粒粗化现象.保温时间2 h,球墨铸铁的试件硬度值最大为197 HV.保温时间加长,硬度开始逐渐下降,在保温时间6 h的时候,球墨铸铁试件的硬度为138 HV低于原始球墨铸铁试件的硬度148 HV.因此,通过对低温退火热处理中保温时间的改变,可以得到所需性能的球墨铸铁材料.

    球墨铸铁低温退火石墨球基体组织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