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加工工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加工工艺
热加工工艺

李斌

半月刊

1001-3814

rjggy@vip.163.com

029-38316271 38316273

713102

陕西兴平市44信箱

热加工工艺/Journal Hot Working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铸造、锻压、焊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领域的试验研究论文和技术报告,介绍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的先进经验和实用热加工技术信息。本刊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是金属学及金属工艺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用刊,常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机械工程文摘、中国有色金属文献数据库、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 Page One数据库等10余种国内外检索系统收录。主要荣誉: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全国优秀国防科技期刊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石墨烯对TiZrCr合金储氢特性的影响

    王龙刚何旭阳康田田韦欣婷...
    69-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常温常压下Ti基储氢合金储氢量低、吸放氢迟滞效应以及吸放氢速率慢等问题,通过电弧熔炼制备TiZrCr合金块体,然后通过熔体快淬急冷得到纳米晶/非晶薄带,将其和石墨烯高能球磨得到复合粉体,分析了粉体的微观结构和储氢特性.结果表明,合金的物相由储氢前的TiCr2、ZrCr2 两种Laves相和Ti相,变成储氢后的TiH1.971、TiH1.924、Ti2ZrH4 和CrH2.添加石墨烯后,该粉体在 25℃、4 MPa 的储氢量从 1.2wt%提高到 1.3wt%,吸放氢速率从0.082wt%·min-1 提升到 0.381wt%·min-1,放氢活化能从 139 kJ/mol降低到 118 kJ/mol.石墨烯以混合在合金粉体中,增加了氢气扩散的通道而改善储氢性能.

    TiZrCr合金固态储氢石墨烯组织性能

    块体硅高效氮化制备高α相氮化硅陶瓷研究

    张萌春张菊梅张腾牛立斌...
    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直接氮化法结合高能球磨制备高α相氮化硅块体.以硅粉为原料,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α-Si3N4 稀释剂混合冷压制成不同厚度的块体,在 1350℃氮化不同时间制备了Si3N4 块体,研究了块体硅直接氮化反应合成氮化硅块体的工艺因素,借助XRD检测手段测定氮化产物的物相组成.结果表明:含 15%稀释剂(α-Si3N4)、厚度为 3 mm的块体硅在流动氮气气氛下,于 1350℃保温 3 h的氮化效果最佳,氮化产物由 3 种物相组成,各物相的质量分数为 88.7%α-Si3N4、10.2%β-Si3N4、1.1%Si,合成了含高α相的氮化硅块体.本研究结果可为块体高α相氮化硅的高效制备提供实验依据.

    直接氮化氮化硅稀释剂

    K465高压涡轮叶片短时超温组织损伤研究

    王继成邹伟全琼蕊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K465 高压涡轮叶片经(1150~1310)℃×15 min超温热处理的组织退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超温温度的升高,K465高压涡轮叶片宏观晶粒颜色从黄色逐渐变为暗黄色+淡蓝色到深蓝色.枝晶间和枝晶干的γ'相、碳化物γ'膜、晶界γ'膜依次在 1240℃、1250~1260℃、1270℃溶解;共晶相在 1280℃时发生初溶,随着温度升高至 1310℃,共晶相溶解,空冷后重新析出花篮状形貌.碳化物组织退化主要表现为γ'膜的溶解和M6C的回溶;晶界组织退化主要表现为γ'膜的溶解和初溶的发生.随着温度升高,枝晶干和枝晶间的γ'相发生合并-球化-溶解-重新析出细小球状相的演变,γ'相面积分数降低.

    K465高压涡轮叶片超温组织退化

    共晶硅对Al-Si-Cu铸造合金蠕变性能的影响

    吴翰丰马志军胥涛王云飞...
    86-9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铝合金以优异的性能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其高温抗蠕变性能不足限制了其高温环境的服役寿命.根据变质前后的 Al-12Si-4.5Cu 合金的金相照片构建了二维代表性体元有限元模型,进行蠕变行为的模拟仿真,并对Al-12Si-4.5Cu合金在 350℃、15~25 MPa条件下的蠕变性能进行了测试.蠕变有限元结果表明:棒状共晶硅比球状共晶硅有更好的抗蠕变作用,未变质模型的稳态蠕变速率在 15~25 MPa应力条件下比变质模型低 51.4%~54.4%.试验结果表明:未变质合金的蠕变性能相较于变质后更好,表现为更低的稳态蠕变速率、更长的蠕变寿命以及更大的蠕变应变量,并且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表明采用二维代表性体元有限元模型进行蠕变模拟仿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共晶硅蠕变性能稳态蠕变速率蠕变应变有限元模拟

    5059高镁铝合金热变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规律研究

    王经涛孙宁余浪李星辉...
    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Gleeble-3500 热模拟试验机对高镁 5059 铝合金进行等温热压缩试验,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X射线衍射仪等对不同热压缩条件下 5059 铝合金的组织进行表征,研究了合金热变形过程中的晶粒形态、第二相含量、位错分布、织构类型以及动态再结晶演变等规律.结果表明,热压变形后,5059 铝合金低温变形下呈连续网格状分布的粗大相随热压缩变形温度的升高而变得断续分布,且晶粒尺寸逐渐变大,大晶粒之间的细小亚晶粒数量逐渐减少,部分笔直的晶界发生弯曲并向锯齿状转变,晶粒由小角度晶界向大角度晶界转变;同时组织内位错缠结程度减轻,位错密度下降,组织再结晶程度不断变大.5059 铝合金在热压缩变形过程中主要存在Goss织构、R织构、P织构及Brass织构、S织构,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组织中的织构由形变织构向再结晶织构转变.

    5059铝合金热压缩组织演变动态再结晶

    基于特征加权融合的热轧带钢表面缺陷识别

    周亚罗张健刘文广张瑞成...
    98-10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带钢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原材料,其表面缺陷严重影响了最终产品的性能.为实现热轧带钢表面缺陷的准确识别分类,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加权融合的带钢表面缺陷识别方法.针对 6 种类间差异小、类内差异大的热轧带钢表面缺陷,分别从特征提取、特征融合、特征降维三个方面改进机器学习算法,获取低维度、高信息度的缺陷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SVM)训练特征,实现缺陷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融合特征较单一特征具有更强的表征能力,本文方法的缺陷识别率达到了 98.33%,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金属带钢缺陷识别图像处理特征融合主成分分析法

    6082铝合金型材不同厚度处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

    王大臣张航马琳娜杨健...
    108-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不同厚度处试样的表征与测试,研究了 80 mm厚的 6082-T6 铝合金型材典型厚度处(表层、1/4 厚度层和 1/2 厚度层)的组织与拉伸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型材在不同厚度层存在显著的拉伸性能差异,相同厚度层的不同方向(纵向、横向和 45°)的拉伸性能也有较大差异.1/2 厚度层具有最高的纵向拉伸强度.这主要与型材的组织分布及织构组分共同作用有关.

    6082铝合金时效织构拉伸性能

    海上生产水回注管材腐蚀与缓蚀剂评价研究——以南海西部油田为例

    秦立峰
    115-121,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海上油田生产水回注开发过程中管道腐蚀程度难以定量描述、腐蚀严重难以控制等问题,以南海西部油田为例,基于油田工况参数,使用高温高压反应釜开展腐蚀实验,分析了 3 种井筒管柱钢的腐蚀情况,并合成了一种季铵盐缓蚀剂,进行了缓蚀效果评价.然后通过电化学测试、等温吸附模型和SEM等手段确定了钢材腐蚀类型并研究了缓蚀剂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井筒管柱钢钢在生产水回注时产生严重腐蚀,且点蚀速率较高.在加入合成的缓蚀剂后所有钢材的均匀腐蚀速率均小于 0.12 mm/a,有效减缓了钢材腐蚀.生产水对钢材的腐蚀为CO2/H2S腐蚀,合成的季铵盐缓蚀剂为抑制阴极反应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其在钢表面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吉布斯自由能为负值,表明该吸附过程为自发过程.该缓蚀剂通过在钢材表面形成保护膜而隔绝了腐蚀介质与钢材的接触,从而有效抑制了腐蚀,可保障海上油田注水开发时管柱的安全.

    海上油田生产水回注腐蚀缓蚀

    结构突变壳体构件倾转铸造充型模拟研究

    茄菊红宋和谦纪旭辉曹福洋...
    12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铝合金油泵壳体铸件深井位置的充型过程为研究对象,运用流体计算软件Fluent,采用自定义程序的方法,研究不同形状参数下倾转浇注过程中合金液流前沿的形态,揭示规律性氧化膜缺陷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增大铸件深井结构与浇口杯之间的距离造成金属液流速增大,形成涡流,造成卷气和氧化膜缺陷;结构设计时应保证深井前流道长度与深井深度呈反比关系,减小切割角,增大深井后流道高度,从而抑制紊流,减轻卷气和氧化膜缺陷的产生.该结论通过水模拟实验得到充分验证.

    薄壁铸件倾转铸造数值模拟流场分析

    基于MAGMA的旁通阀铸件熔模铸造工艺数值模拟及验证

    匡锐杨国超杨小建马敏静...
    130-134,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MAGMA数值模拟软件对旁通阀铸件的熔模铸造工艺进行数值模拟及优化,通过分析金属液进入型腔时的流动,预判了可能因卷气、断流等造成的气孔、冷隔等缺陷.并在此基础上重新优化了浇口杯位置,对优化后工艺的充型、凝固过程进行模拟,预测了可能出现缩孔、缩松风险的位置.结果显示:工艺优化后,充型过程中金属液流动比较稳定,实现了铸件的顺序凝固,没有出现孤立液相区,仅有发生微小缩孔缩松的风险.在实际试制时,在浇道和内浇口等位置采用包保温棉来解决可能出现的缩孔、缩松风险.对试制生产的铸件进行X射线探伤及解剖验证,未发现缩松、缩孔、裂纹等缺陷.随炉试样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等均满足技术要求,这说明优化后的旁通阀铸件熔模铸造工艺合理.

    旁通阀铸件熔模铸造MAGMA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