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含水率变化对黄河下游滩岸土体力学性质影响及稳定性分析

    胡庆王浩郭剑波吕芝莹...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下游滩区岸坡坍塌,压缩滩区人民的生产空间,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对万滩镇至柳园口段滩岸踏勘、取样以及室内土工试验的基础上,分析滩岸土体组成及结构特征,研究含水率变化对土体强度的影响,并利用Optum G2 研究土体强度变化对多层土滩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万滩镇至柳园口段滩岸土体由黏土和粉砂土组成,表现为交互分层结构;随着含水率的提高黏土和粉砂土黏聚力均先增大后减小,内摩擦角逐渐减小;含水率对岸坡土体强度产生显著影响,含水率从 18%增大到40%时黏土层黏聚力降低 80%、内摩擦角降低约 87%;滩岸组合边坡稳定性降低,岸坡稳定系数随着含水率提高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

    滩岸交互分层OptumG2含水率稳定性黄河下游滩岸

    基于HEC-HMS的黄土高塬沟壑区流域城市化对洪水情势的影响

    钟芳倩霍艾迪赵志欣陈建...
    67-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土高塬沟壑区城市化过程中下垫面硬化会影响暴雨水文情势,增大洪水模拟预报难度.为实现对流域城市洪水灾害的预警,基于HEC-HMS水文模型,分别率定砚瓦川流域城市化前后不同时期土地利用条件下的产汇流参数,开展极端暴雨洪水情景设计,揭示流域城市化对不同重现期洪水的水文效应.结果表明:建立的HEC-HMS降雨-径流模型适用于黄土高塬沟壑区洪水预报,其模拟综合合格率为81.25%,平均Nash效率系数为0.82;流域城市化对重现期短的洪水要素变化影响较大,且洪量变化幅度大于洪峰变化幅度,100 a一遇洪水的洪峰和洪量的增幅分别为 4.54%和 6.40%,5a一遇洪水的洪峰和洪量的增幅分别为 7.06%和9.49%;各子流域设计洪水对流域城市化的响应分布具有空间差异性,以西北部地区响应为最强,其次为南部地区,东北部地区最弱.

    HEC-HMS模型流域城市化洪水响应砚瓦川流域黄土高塬沟壑区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缺水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及应用

    李牧翰赵喜萍张志卓左其亭...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方案是实现北方缺水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系统梳理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北方缺水地区水资源特点和未来配置需求,提出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北方缺水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框架.从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参数设置、算法设计等方面开展系统建模,并从惯性权重与学习因子两个角度对传统粒子群算法进行改进和有效性检验.最后,将模型和算法应用于北方典型缺水城市阳泉市的水资源配置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阳泉市工业和生活用水具有较大节水潜力,平定县是最大用水户;规划水平年节水情景显著提升了缺水地区的需水满足程度和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和北方缺水地区关键约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具有可行性.

    高质量发展改进粒子群算法多目标模型水资源优化配置北方缺水地区阳泉市

    公示

    79页

    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脱钩效应分析

    孙建峰杨银科曹兴达袁卫宁...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缓解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明晰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脱钩驱动因子,基于Tapio脱钩指数模型和Kaya-LMDI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了 2001-2020 年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脱钩状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九省(区)总水足迹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农业生产用水是水足迹的主体.2)九省(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整体呈弱脱钩态势,脱钩状态较为良好;下游两省脱钩状态最好,其次为上游五省(区),中游两省脱钩状态最差.3)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为脱钩正向驱动因素,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则为脱钩负向驱动因素,各省(区)脱钩驱动因子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

    水资源利用经济发展脱钩LMDI黄河流域

    城市化与水资源耦合协调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

    蔡振华耿冉王海军刘薇...
    87-9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城市化与水资源关系协调高效发展,推动城市可持续性建设及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计算并分析了 2006-2015 年马颊河流域城市化系统与水资源系统的综合指数变化,并利用耦合协调及灰色关联度模型,探析流域城市化与水资源系统耦合关系变化的时空特征及主要交互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流域城市化、水资源指数均呈总体增长态势,城市化指数由 0.001 增长至0.940,水资源指数由 0.368 增长至 0.598.其中,人口城市化及水资源利用一级指标对各系统综合指数的作用最大.2)从时间上看,流域城市化与水资源耦合度呈波动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及耦合协调等级显著提升,由严重失调发展为良好协调;从空间上看,城市化与水资源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性地区差异,各市耦合协调度高低表现为邯郸>德州>滨州>聊城>濮阳,跨省流域城市化与水资源系统的综合协调性存在较大上升空间.3)流域城市化与水资源系统表现出中高度关联的交互关系.其中,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和城市排水管道长度是各系统的最高关联影响因素,城市人口密度和水压力指数为最低关联影响因素.

    城市化水资源耦合协调灰色关联度马颊河流域

    基于水足迹的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甘容李旖旎郭林唐辉...
    93-99,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估黄河流域九省(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改善水资源状况,实现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基于水足迹模型提出适合黄河流域九省(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并且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0-2020 年黄河流域九省(区)的水资源足迹呈现先增后减的小幅度变化,水环境足迹呈现减小的趋势,水资源足迹和水环境足迹空间分布极不均匀;黄河流域九省(区)整体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上游省(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较高,而中下游省份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较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主要驱动因素为人口密度和第二产业占比,其次为人均用水量、废水处理率和化肥施用强度.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足迹Spearma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黄河流域

    邯郸山前平原地下水流场演变及其驱动力

    左雪峰侯新伟李向全王振兴...
    100-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 世纪 60 年代初邯郸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地下水降落漏斗逐渐形成,地下水流场剧烈演变,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相关分析、水均衡等方法,分析了邯郸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流场的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力,并计算了 1981-2019 年各影响因素对地下水流场演变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960 年以前邯郸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流场演变主要受自然因素驱动,1960 年以后地下水流场演变的驱动力由自然因素演化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地下水源汇项逐渐发生变化;邯郸山前平原排泄项对地下水流场演变的贡献率大于补给项,降水入渗和地下水开采始终是浅层地下水流场演变的主要驱动力;1981-2000 年降水入渗补给量和开采量对浅层地下水流场演变的贡献率为80.82%,2001-2019 年降水入渗补给量和开采量对浅层地下水流场演变的贡献率为75.79%,浅层地下水流场演变的驱动力趋于多元化.

    邯郸山前平原地下水流场演变驱动力贡献率

    黄河流域生态安全评估与影响因素分析

    田雨欣田美荣冯朝阳
    107-11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受人类高强度开发建设影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为评估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水平,明确生态安全影响因素,根据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特点,选取22 个指标构建压力-承载力-维护力(PCM)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分析黄河流域除四川省外各省(区)生态安全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整体生态安全指数从 2000年的 0.295 上升为 2020 年的 0.343,各省(区)生态安全指数青海>内蒙古>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宁夏;人均水资源量、投入矿山修复资金占比、自然保护区面积占比是影响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水平的主要因素;黄河流域各省(区)生态安全水平具有空间差异性.

    生态安全评估时空变化黄河流域

    基于PSR模型的准格尔旗生态安全评估研究

    刘晓民阿木古楞杨耀天王文光...
    11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格尔旗地形地貌复杂,受气候干旱、过度放牧、过度开发矿产资源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准格尔旗生态环境脆弱,是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典型生态脆弱区.利用准格尔旗 2000-2019 年的社会统计数据、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数据,采用PSR模型建立准格尔旗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筛选出影响准格尔旗生态安全的主要驱动因素,并进行了准格尔旗生态安全预测.结果表明:准格尔旗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增大趋势,生态安全程度为临界安全,说明生态安全状况得到改善;生态安全状况变化与区域第二产业占比、年均气温、城市面积、人口规模及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密切相关;准格尔旗生态安全预测显示2020-2029 年生态安全状况将有所改善.

    生态安全评价PSR模型驱动因素准格尔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