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系统均衡性及影响因素多视角分析

    张文彬闫艺丹
    1-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扩展高质量发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完善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和研究范式,并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全面深化实施提供参考,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把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 5 个子系统,以 2010-2020 年为研究期、以黄河沿线62 个地级市为样本市,采用熵权法测算5 个子系统发展指数和高质量发展系统综合指数,进而采用均衡熵模型测算高质量发展各子系统的均衡水平,运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系统均衡水平的动态演化情况,采用地理探测器探测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系统均衡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各子系统均衡水平和比较优势向好转变,多数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系统均衡性较好、少数地级市存在系统性失衡问题,黄河中游地区高质量发展系统均衡水平最高、下游地区高质量发展系统均衡水平最低;2)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系统综合水平和各子系统均衡水平呈现错配状态,中上游大部分城市高质量发展系统综合水平较低而各子系统均衡水平较高即低水平均衡,下游大部分城市高质量发展系统综合水平较高而各子系统均衡水平较低即高水平失衡;3)黄河流域整体及上、中、下游地区高质量发展系统均衡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同时都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各区域内的极化现象逐渐弱化;4)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系统均衡水平的驱动作用具有空间分异性,且两两交互影响具有增强效应.提出了黄河流域"量""质"双优发展等建议.

    高质量发展均衡熵模型核密度估计地理探测器黄河流域

    数字经济赋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内在机理及其实证检验

    王军夏修燕车帅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数字经济赋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并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全面实施提供参考,在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关系理论分析基础上,分别构建高质量发展水平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基于黄河沿线 60 个城市 2011-2020 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度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而以高质量发展水平为被解释变量、以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为核心解释变量、以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技术创新为机制变量、以环境水平和就业水平等为控制变量,构建基准计量模型和机制检验模型,通过模型回归实证分析数字经济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并对实证分析结果进行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赋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性,其内在机理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技术创新;数字经济赋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存在空间异质性,其作用在黄河中游地区最明显、在上游地区和下游地区相对较小.提出了全面推动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并使其进一步赋能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实施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等政策建议.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绿色技术创新实证分析黄河流域

    沿黄城市群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耦合协调研究

    朱永明蒋威远
    14-1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间的关联性显著,城市群对推动区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了给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从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4 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根据2011-2020 年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变异系数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模型等,分析了沿黄 7 个城市群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耦合协调状况,并基于引力模型探究了各城市群之间耦合协调关联强度.结果显示:1)沿黄城市群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研究时段末耦合协调等级仍普遍较低,山东半岛城市群属初级协调、兰西城市群和宁夏沿黄城市群属濒临失调、其他城市群属勉强协调;2)各城市群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耦合协调度存在较大差异,呈现下游城市群>中游城市群>上游城市群的格局,且部分城市群呈现两极化或多极化态势;3)沿黄城市群多数城市间耦合协调关联性较弱,只有少数城市间存在轻度及以上关联,跨城市群城市间存在关联的多为轻度关联、少数为高度关联;4)山东半岛城市群耦合协调度相对较高但不足以带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各城市群中心城市耦合协调度也相对较高但不足以带动沿黄城市群协调发展.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各城市群根据自身发展优势错位发展、加强城市群之间的合作与联系、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优良港口优势和中原城市群的"中继站"作用等建议.

    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耦合协调高质量发展沿黄城市群

    黄河百年径流系列连续枯水段识别和用水特征分析

    尚文绣王煜郑小康李晓宇...
    20-2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连续枯水给黄河流域水资源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采用黄河干流兰州断面和花园口断面 1920-2019 水文年系列,通过距平法和标准化径流指数识别了百年系列连续枯水段,分析了枯水段的用水特征.结果显示:两断面均经历了 1922-1932 水文年和1990-2002 水文年连续枯水段,均表现出连续枯水段和极端枯水年叠加的特征;1990-2002 水文年连续枯水显著减少了入海水量;在 1990-2002 水文年连续枯水段初期,枯水对黄河流域及供水区用水量影响不明显,但在后期用水总量及农业用水量均大幅度减少;1990-2002 水文年连续枯水段后期遭遇短期极端枯水对用水造成重大影响;龙羊峡水库在连续枯水段发挥了多年调节作用,支撑了流域供水安全.但是龙羊峡水库年际补水能力有限,未来在国家水网建设背景下,应通过建设古贤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工程提升应对连续枯水的流域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连续枯水段极端枯水用水特征入海水量多年调节水库黄河

    局部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城市水文过程的影响研究

    李欣怡侯精明潘占鹏景静...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城市下垫面局部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城市水文过程的影响,采用高效高精度城市雨洪模型(GAST)耦合管网模型(SWMM),模拟不同降雨重现期下动态改变土地利用类型(单块无下渗土地C1、多块组合无下渗土地C2、单块裸土地C3、单块草地C4和单块林地C5)对城市地表积水、管网排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局部原始土地利用类型(B1)在小降雨重现期下降低了城市积水量,而在大降雨重现期下改变土地下渗面积和区域位置无法进一步减少积水,此时则需考虑非工程措施的极端暴雨应对模式.不同动态规划区域下渗强度导致管网排口流量增幅不同(C2>C1>C3>C4>C5),隔渗能力越强对管网排口流量增幅影响越大,而管网径流控制率则呈相反趋势.结合对积水量的影响可知,增加下垫面下渗能力并结合排水系统可进一步降低城市内涝风险和管网排水负荷,且管网径流控制率同样可以作为评估动态规划可行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耦合模型动态规划地表积涝管网流量径流控制率

    黄河河口治理战略实践及其研究综述

    王开荣杜小康王广州冯浩...
    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战略"一词的概念定义,将黄河河口的综合治理归纳为防洪减灾安全、流路科学运用、泥沙调控处理、河流供给均衡、生态系统健康、人地系统协调发展等六大战略;系统梳理了各战略在河口治理中的实践历程和研究进展,总结分析各战略研究的适应性与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开展黄河河口治理战略研究的主导方向.

    治理战略进展方向黄河河口

    黄河下游滩区安全建设的思路对策研究

    周智伟张洪星崔萌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下游滩区既是滞洪沉沙的场所,也是滩区群众赖以生存的家园,防洪运用和经济发展矛盾长期存在,是黄河治理和保护的重点和难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既要牢牢把握滩区滞洪沉沙功能定位,又要切实维护好滩区群众利益,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优化调整滩区安全建设的总体思路,把实施外迁为主作为战略方向,将工作重心由"房"和"地"调整为"人",构建"2+N+X"的规划政策框架体系,统筹推进"安居"和"乐业",更加重视教育和就业的引导作用,扎实推动滩区安全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滩区安全建设黄河下游

    不连续界面渗流的堤防防渗膜防渗效果模拟研究

    刘志文王媛董琪高山...
    48-5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垂直防渗膜在堤防工程渗流控制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在防渗膜周围水力梯度场的渗流计算方面仍然存在计算精度低等问题.为研究含材料、防渗体、防渗膜等不连续界面的渗流场分布规律,引入节点连续型权函数的数值流形方法,通过对比有限元法和数值流形法针对含不连续界面渗流水头和水力梯度分布规律的模拟结果,验证了数值流形法求解含不连续界面渗流问题的优势,与有限元法相比,数值流形法前处理更为简单且改进后的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计算不连续界面处的水力梯度.以分淮入沂整治工程为例,采用节点连续型权函数的数值流形方法,研究有无垂直铺膜、铺膜长度、铺膜缺陷位置对堤防渗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防渗膜插入黏土层后,防渗效果明显增强;膜破损后对渗流场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破损位置所在地层,应当采取合理措施避免易渗地层中铺膜的破损.

    数值流形法改进权函数垂直防渗影响因素数值模拟

    陕西省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水平及潜力评估

    寇嘉玮刘永刚苟耀峰牛明慧...
    54-5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动黄河流域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提升陕西省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探讨了深度节水的定义,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FAHP)建立了深度节水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对陕西省黄河流域各地级市深度节水水平进行了评估,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并根据深度节水目标计算了深度节水潜力,结果表明:现状年西安市、咸阳市、延安市、铜川市、宝鸡市、韩城市、杨凌区、榆林市、商洛市、西咸新区深度节水水平为较强,渭南市深度节水水平为一般.陕西省黄河流域"十四五"期间深度节水潜力为 3.239 亿m3,较一般节水可新增 0.827 亿m3的节水潜力.

    深度节水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黄河流域陕西省

    黄河流域关中平原城市群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公平性评价

    杨屹郭一丹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公平性,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例,在采用水足迹与水行星边界方法分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基础上,运用超效率SBM模型与GML指数探讨了城市群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并利用基尼系数与贡献系数评价了用水公平程度对城市群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2019 年,关中平原城市群水足迹、水赤字和灰水足迹分别下降了 4.52%、3.62%和 59.79%,水资源的不可持续性和水污染状况得到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且未呈现增长趋势,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之间未实现良性互动;水资源占用相对公平,但水污染同城市发展及水资源承载能力之间的公平程度均有明显下降.

    水足迹灰水足迹超效率SBM模型GML指数基尼系数关中平原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