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设计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设计研究
艺术设计研究

刘元风

季刊

1674-7518

bictxuebao@126.com

010-64288020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2号

艺术设计研究/Journal Art & Design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刊登国内外艺术设计学科领域的学术动态与教学、科研成果,坚持学术为本,精益求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主要面对从事艺术与设计相关专业的设计师、教师、学生、研究人员及艺术设计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手工艺研究的三个维度:基于"身体感"的视角

    胡玉福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手工艺的生产消费实践充满感官经验与身体感受,并深受社会文化的形塑.针对手工艺传承中的多重感官经验,从身体感的视角,本文尝试提出感知(习得技艺)、体悟(实践技艺)、转化(体验技艺)三个维度作为分析框架.首先,在感知层面,是手艺人通过身体力行感知身体技艺的过程,体现了在人与物的互动中身体技艺的养成;其次,在体悟层面,艺人获得与同行艺人感同身受的劳作经验,是在物的生产实践语境中以身体物的过程;最后,在转化层面,在技艺体验中,基于亲身体验形成经验的连结与转化.借此三个维度,本文尝试为过往手工艺研究中常被切割讨论的身体经验与意义系统提出一个重新整合的架构.

    手工艺身体感身体体验

    面向文化遗产教育的严肃游戏设计研究

    胥恒龚禹萌张爱莉
    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严肃游戏(Serious Games)由于同时具备教育性和娱乐性的双重特质,在文化遗产领域的运用正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引人入胜的游戏体验,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复兴.本研究基于著名的媒体学者、作家和游戏设计师伊恩·博格斯特(Ian Bogost)的程序修辞理论,结合丹尼尔·卡穆尼亚斯·加西亚(Daniel Camuñas-García)等人的文化遗产教育游戏设计框架,提出了适用于文化遗产德育、智育和美育多重教育目的的严肃游戏设计方法双螺旋模型.以北京先农坛文化遗产教育为例,基于该模型设计了《先农幻境》严肃游戏原型,并验证了本研究提出的模型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有效性,从而进一步证实了严肃游戏作为有影响力的教育工具的潜力.

    文化遗产严肃游戏程序修辞游戏化教育设计模型

    设计与农林业的共生:日本水上町(Minakami)乡村设计文化建设的内生模式

    幸雪屈萍
    95-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乡村设计文化的建设具有显著的内生特色.研究通过梳理"工匠之乡"水上町(Minakami)手工工坊的设计思想、设计行为及设计产业链在农林生态管理下的组织模式,分析内生理论下其土地艺术设计观的生成机制、家族观与生态观并行的工坊运作机制、微型产业链组织结构及生态互动机制.水上町设计文化建设的内生模式,实现了当地农林资源与设计产业之间的价值转化,同时充分调动了当地居民及"关系人口"的能动性,对我国乡村设计文化的同质化改造具有启示意义.

    内生发展模式农林资源土地设计观家庭品牌生态循环产业链

    从弗朗西斯·培根到芝加哥波普——身体形象语言的隐喻

    杨舒文
    103-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芝加哥波普中的身体形象为研究切入点,以"表现"艺术观念下的绘画语言发展为主要线索,系统梳理了其身体形象在弗朗西斯·培根作品基础上做出的创作理念.这一阶段芝加哥波普对身体形象的展现脱离了 60 年代经典波普对大众传媒的直接挪用,重新回归到了对绘画本体语言和形式的探索.艺术家们从自身情感表达和文化角色出发,在这些抽象性的具象形象背后将个体普遍存在的焦虑意识和压抑情绪揭示出来,借身体形象引导观者挖掘人类自然生存状态下的情感迸发,更深层次的隐喻则是掩藏于道德诉求和情感诉求之下的严肃社会问题.

    芝加哥波普弗朗西斯·培根身体形象绘画语言

    "五彩锦簇——中华服饰文化展"对"服装学"新兴交叉学科平台建设的探索

    胡小妹高丹丹田辉
    112-11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五彩锦簇——中华服饰文化展"的策划理念入手,从"服装学"新兴交叉学科平台建设的视角,集中展示"物质文化抢救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通过介绍展览中民族服饰、服饰保护、服饰复原、服饰创新四个单元的内容,从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非遗技艺的传承与保护、现代科技与传统技艺的结合、跨学科的研究视角、传统与时尚的对话五个方面剖析了展览如何展现中华服饰文化的多样性与共通性,进一步展现了物质文化抢救研究的多维度视角和跨学科方法论的实践应用,为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华服饰文化物质文化抢救服装学新兴交叉学科

    编纂世界:威廉·弗卢塞尔的设计哲学

    汤雪灏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西籍犹太裔哲学家威廉·弗卢塞尔曾提出建构一种"设计哲学"的设想,它存在着日用品设计与纯粹"设计"两个阶段与面向.在日用品设计层面,弗卢塞尔使用现象学方法去还原日常生活用品,使其展露出其本来面貌.而在纯粹"设计"理念层面,他考察了从柏拉图到数字时代的设计概念,认为设计正在走向非物质性与"形式"本身,这预示着设计"极权主义社会"的到来.

    设计弗卢塞尔设计哲学数字设计

    从家族、师徒、学院到多元传承——中国当代陶瓷艺术教育发展的变迁

    周志雯宁钢
    1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中国陶瓷艺术教育,在历经了千年的积淀与传承之后,如今正以其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日新月异,陶瓷艺术教育已不再囿于传统的家族传承、师徒相传,而是形成了多元化、立体化的教育体系,为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国当代陶瓷艺术教育的传承主流模式发展状况及具体分析其变迁的特点,涵盖了传统传承式教育、学校式陶瓷艺术教育、科研院所式的特殊陶瓷技艺教育、企业和社会团体中的陶瓷艺术教育等显性教育及社会上的隐性陶瓷艺术教育,总结得出当代中国陶瓷艺术教育以学校教育模式为绝对主体地位,其他教育模式遍地开花,正呈现出多元化、立体化的发展趋势,各种教育方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当今陶瓷艺术教育体系.

    陶瓷艺术教育当代多元

    五彩锦簇——中华服饰文化展

    李晓璐周成飞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