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设计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设计研究
艺术设计研究

刘元风

季刊

1674-7518

bictxuebao@126.com

010-64288020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2号

艺术设计研究/Journal Art & Design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刊登国内外艺术设计学科领域的学术动态与教学、科研成果,坚持学术为本,精益求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主要面对从事艺术与设计相关专业的设计师、教师、学生、研究人员及艺术设计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情景感知的主动交互方法研究——智能座舱中控HMI设计

    鲁艺付佳怡任擎东
    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主动交互体验的相关概念和研究出发,提出一种以情景感知为基础的主动交互流程,分析构建了智能座舱主动交互模型.依据模型对"智能座舱中控HMI在用户通勤途中遇到交通拥堵"这一场景进行用户需求提取,采用模拟实验和问卷访谈收集数据,并用配对T检验法,对该场景下主动交互设计的有效性进行充分验证,论析了主动交互信息双向流动和反馈的闭环系统,并提供了具体的设计方案.本研究通过有效的HMI主动交互方式提升用户体验的满意度,增加驾驶安全性,为智能汽车中控HMI领域的用户体验优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视角和方法论,为推动智能汽车设计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主动交互智能座舱HMI情景感知

    基于联觉理论下的博物馆无障碍设计研究

    郑思宇荆雷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21世纪之后,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且其程度日益加深.我国无障碍设计的交互体验存在着逻辑断层、缺乏参与感等问题.本文以联觉理论作为思维逻辑的核心进行推导,根据受众群体的分类,从多感官维度解决博物馆参观中遇到的行动路径、信息传递等行为层的问题.深化认知经验的心理状态与人和计算机或机器之间的信息传递.通过多模态设备从感官刺激互补到感觉统合,在具有通用性和实验性的不同场域中唤醒无障碍设计受众者的文化记忆,从而形成重组印象并达到交互为目的的逻辑链条.最终以达到切实改善无障碍设计受众在博物馆空间中的交互体验的目的.

    无障碍设计联觉交互体验博物馆

    基于信息——物理——社会系统的适老化设计高质量发展策略构建研究

    山娜李杰
    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银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设计的支持.本文基于信息——物理——社会系统,使用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数据,从多个维度探讨构建适老化设计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模型.提出适老化设计应该以补短板、拉长版、打磨标准版、贴画板的"四板"策略为引导,即从产业、用户和产品三个角度补短板,以社会化、低使用成本、智能化、情感化作为特点构建中国特色设计风格,重点从安全性、易用性、可用性等角度提升产品设计力,以美观、自然、时尚替代老旧、冷漠、残疾等标签来提升设计质量,不断丰富老年用品市场,为银发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适老化设计高质量发展老年用品银发经济信息——物理——社会系统

    AIGC技术驱动下的高仿真虚拟数字人设计研究

    黄慎泽吕欣
    95-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的飞速进展已赋予其跨文本、图像、音视频以及三维模型等多模态内容自动生成的能力,成为推动高仿真虚拟数字人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本文通过深入分析AIGC在提升高仿真虚拟数字人的设计效率、逼真度和人机交互能力等方面的关键技术,以及智能体技术在有效提升用户沉浸感、交互自然性和虚拟环境真实度等方面的潜能优势,探讨了AIGC技术驱动下的高仿真虚拟数字人在概念设计、三维建模、动态动画制作、智能交互等关键环节中的创新方法.

    AIGC虚拟数字人智能体三维建模

    机巧、科技与现代中国——照相机、留声机与打字机

    赵津赵成清
    102-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19 世纪后半叶至 20 世纪初,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西学东渐思想的渗透,象征着机巧之物的西方照相机、留声机和打字机开始传入中国.中国人对此主要表现出两种态度:一方面,是对西方科技文明的迷惑和惊羡;另一方面,又心生保守与拒斥.在消费文化和近代工业发展的推动下,照相机、留声机和打字机演绎了审美现代性和社会现代性的双重变奏,它们从图像、声音和文字的知识生产及传播角度,塑造了现代中国的形象.

    照相机留声机打字机机巧现代性

    微妙的中间路线:20世纪60~70年代印度NID设计的"现代性"语境与探索

    王敏
    109-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 世纪 60~70 年代,印度NID根植于后殖民时期国家经济建设的现实需求,在设计中采取了走中间路线的策略.本研究结合冷战背景与印度语境,分析了这个时期NID设计在"现代性"语境下选择中间路线的三个主要原因,并解读其"好设计"思想的核心内容与价值体系.微妙的中间路线,指NID设计在冷战对抗与经济援助、农村手工艺与现代化目标、传统价值观与后殖民思想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采取折中、谨慎的选择与批判性.该路线清晰地表达了印度为避免陷入消费主义的"再殖民"境地,呈现由政府主导而不是由市场主导设计的现象,是设计服务于意识形态的实践.研究揭示了从传统的Lota到甘地的"手摇织机革命",再到NID设计教育的模式,均有以共同创造为基础的印度式印记.在NID设计中并存着两个原则:一个是被精心选择的微妙中间路线;另一个是从传统延续而来的共同创造,这两个原则奠定了印度式"好设计"的创新基础.最后指出,NID设计的共同创造转变为一种社会参与模式,能够缓解不同种姓之间的文化隔离并消除了传统手工艺与设计之间的界限.

    冷战印度语境NID设计中间路线现代性

    用户、技术及场景驱动的汽车智能设计方法现状与发展

    李勇齐璐莎郝瑞敏
    117-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设计方法在汽车设计中具有重要地位及时代意义,本文归纳了深刻影响汽车智能设计方法的三大要素,分别为用户、技术以及场景.首先,用户需求驱动汽车座舱智能设计方法更加多维化,分别从用户心理、用户生理以及用户习惯三个维度概括了当前汽车座舱的智能设计方法;其次,计算机技术驱动汽车造型智能设计方法更加体系化,从作用和优缺点的角度对比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智能算法生成设计两类方法;最后,场景要素驱动汽车智能设计方法更加系统化,通过对场景概念的梳理,归纳了"从机器向用户"及"从用户向机器"两种不同的研究视角.用户、技术和场景成为影响汽车智能设计方法发展的核心因素,研究将有助于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

    汽车设计用户需求计算机技术场景要素智能设计方法

    夏皮罗艺术符号学新探——以图像学与符号学比较为视域

    王弘远
    124-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夏皮罗认同图像学对艺术作品深层意义的发掘,但不满于图像学的认识论基础、对图像特殊性的忽视以及过窄的适用范围,因此尝试建构一种非文本中心与非语言中心的艺术符号学.他一方面分析图像符号非像似成分及其表意功能,指出图像符号的意义不仅依赖惯例而且根植于人类自然本性之中;另一方面探讨文本与文字向图像转化的具体方式,并强调转化过程中符号解释者的主体地位.这种以符号解释为重心的图像符号学,突破了图像学过度依赖文本、忽视观者视角等局限,为当代艺术符号学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迈耶·夏皮罗图像学艺术符号学图像表意符号解释

    "福禄寿喜"帽花

    翟文峰
    封2页

    八仙帽花

    翟文峰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