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蔬菜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蔬菜
蔬菜

王永健

月刊

1001-8336

sc5634@sohu.com

010-51503567

100097

北京市海淀区板井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所

蔬菜/Journal Vegetables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全国蔬菜从业者的技术类刊物。致力于"为决策提供参考、为生产提供技术、为经营提供信息--全面服务蔬菜产业"的宗旨,定期给读者送上最新行业发展动态信息、品种信息,最及时的生产技术指导、蔬菜营销指导,还有杂志社全体同仁精心策划、忠诚奉献的涉及行业观察与思考、经营方法点拨和优化、市场态势分析与决策等方面的丰富内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食物观下中国非耕地设施农业建设与发展

    张晓文杨晓霞刘艳鹏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人多地少,85%以上的土地资源为非耕地资源,开发利用非耕地资源,发展非耕地设施农业,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缓解农业用地矛盾等问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从政策支持、土地资源、产业现状、设施类型、设施设备、高效技术、适宜品种、开发模式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非耕地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在借鉴以色列、埃及、西班牙、日本、海湾国家等非耕地设施农业的先进经验基础之上,指出了我国非耕地设施农业在品种、设施、人才、技术、成本、效益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最后对非耕地设施农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为有效促进非耕地设施农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非耕地设施农业现状问题展望

    新型肥料微量元素螯合肥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张海艳刘金梅范继锋焦永康...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肥料因具有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符合"高效环保、低碳节能"的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等优点,近年来市场发展迅猛,其中螯合剂越来越多被应用于新型肥料生产.为此,从我国肥料应用现状出发,结合对不同类型微量元素的分类及对比,将螯合剂从来源方面分为合成法螯合剂、天然法螯合剂、生物化学法螯合剂和其他法螯合剂,并对其在肥料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最终得出了螯合肥料的选择要通过高通量检测技术结合应用环境进行选择,走"有机无机相结合—速效持效相互补—螯合态部分替代"的综合路线,微量元素之间应该"速效型—持效型—螯合态型"相互配合才是微量元素肥料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等结论.

    螯合剂新型肥料分类应用进展

    胚培养在辣椒育种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李嘉琪董亚静杜培粉刘荣云...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使胚培养技术在辣椒育种中得到很好的应用,促进辣椒品种选育工作,总结了胚培养技术在辣椒中的应用现状,包括挽救辣椒胚败育、缩短育种周期、快速鉴定种子活力、为分子育种提供优良外植体等方面;并综述了影响辣椒胚培养技术应用效果的胚龄、基因型、基础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皮处理及其他添加物等关键因素的研究进展,发现目前在辣椒选育中采用胚培养技术解决远缘杂交胚败育问题的应用较少,建议加强胚培养技术在辣椒胚败育及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研究中的应用,进而加速培育优良的辣椒品种.

    辣椒胚培养育种研究进展

    不同浓度矮壮素处理对高温环境黄瓜幼苗徒长及定植后生长的影响

    周昕徐浴力徐强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秋季黄瓜育苗正值高温季节,容易导致幼苗徒长,为明确高温环境下抑制黄瓜幼苗徒长的适宜矮壮素浓度及其对移栽后黄瓜生长的影响,以黄瓜康秀4号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200、300、400、500 mg/L)的矮壮素,在昼夜温度为33℃/23℃环境下对黄瓜幼苗进行喷施处理,分析比较黄瓜幼苗植株性状、壮苗指数及移栽后的株高及产量相关指标.喷施200、300 mg/L矮壮素处理均具有较好的抑制幼苗徒长的效果,喷施200 mg/L矮壮素处理黄瓜株高和下胚轴长均最小,分别较对照显著降低34.9%和24.1%,下胚轴粗、叶面积、根干质量、叶片干质量、壮苗指数均最大,分别较对照提高9.8%、1.3%、6.7%、12.4%、46.7%,且下胚轴粗和壮苗指数与对照间均达显著差异水平;喷施300 mg/L矮壮素处理可较好促进植株干、鲜质量的形成,移栽后的株高较对照显著降低8.4%,前期产量较对照显著提高14.5%;喷施500 mg/L矮壮素则对幼苗及移栽后的生长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200mg/L矮壮素溶液适用于育苗,300 mg/L矮壮素溶液更有利于移栽后早期黄瓜植株生长和产量增加,可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选择.

    黄瓜矮壮素(CCC)高温徒长

    新型包装材料对甜玉米贮藏品质的影响

    王福东赵立群晋彭辉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甜玉米采后代谢旺盛,品质极易发生劣变,包装保鲜为最简单的解决方式.为明确包装材料对甜玉米贮藏品质的影响,以"BM380"甜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采用7种材料包装的甜玉米在2~5℃贮藏条件下的失重率、感官品质、可溶性糖含量和VC含量的变化,并以感官品质为最主要指标判断包装材料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7种包装材料中,欧乐甜玉米保鲜袋在降低甜玉米失重率方面表现最优,在贮藏14 d时失重率仅0.746%;生物气调保鲜包装袋包装的甜玉米在超市冷链销售保鲜期最长,可达7 d,比对照超市聚乙烯包装袋延长4 d,贮藏16 d时感官指数为3.01,仍具食用价值,其次是欧乐甜玉米保鲜袋包装,甜玉米超市冷链销售保鲜期为6 d,贮藏13 d时感官指数为4.33,仍具食用价值;复命锁鲜袋可以维持甜玉米的VC含量,贮藏12 d的VC含量较对照显著提高46.8%,其次是欧乐甜玉米保鲜袋包装,贮藏12、15 d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38.03%、11.32%;加厚(抗菌/保鲜)膜自制包装袋包装的甜玉米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最缓慢,贮藏15 d的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显著提高73.11%,欧乐甜玉米保鲜袋包装较对照显著提高49.09%.可见,欧乐甜玉米保鲜袋可减缓甜玉米失重,生物气调保鲜包装袋的冷链保鲜期较长,复命锁鲜袋可维持甜玉米的VC含量,加厚(抗菌/保鲜)膜自制包装袋可保持甜玉米的可溶性糖含量.综合考虑失重率、感官指数及营养成分损失情况,建议选择欧乐甜玉米保鲜袋.

    甜玉米包装品质货架期

    不同整枝方式对贝贝南瓜生长、果实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张莹陈艳利马超徐进...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贝贝南瓜的种植水平和种植效益,筛选适宜的整枝方式,以不整枝栽培为对照,研究了单蔓、双蔓、三蔓整枝方式对贝贝南瓜的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双蔓整枝、三蔓整枝方式比对照分别提早采收4、3 d,叶片浓绿,长势较好,病虫害发生较少,第1雌花节位低,分别在7.3、7.4节,坐果率分别为97.00%、95.83%,果型大小均匀,平均单果质量分别为0.40、0.38 kg.双蔓整枝方式667 m2产量可达2 502.06 kg,三蔓整枝方式次之,为2 467.5 kg,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58.2%、44.1%.生产中建议贝贝南瓜选择双蔓整枝方式为最佳,可促进南瓜早熟,提高坐果率,降低畸形果率,提高产量;三蔓枝可备选.

    贝贝南瓜整枝方式品质产量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日光温室秋茬西瓜品质评价

    梁朴田淑霞张翔赵玮...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适宜日光温室秋茬种植的小果型西瓜品种,为西瓜优质高效栽培及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选择14个小果型西瓜品种,开展生长势、果实品质、产量对比试验,对果实外观及品质进行人工品鉴,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品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西瓜品质排名前3的品种为锦霞八号、京彩2号和京彩3号,人工品鉴前3位的品种为锦霞八号、京彩1号、京彩3号;改良京彩3号产量最高,667 m2产量3 294.5 kg;锦霞八号和京彩3号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13.7%、12.1%),糖酸比适中(41.26、48.93),粗纤维含量低(0.03%、0.03%),可溶性蛋白含量高(0.63%、0.54%)、VC含量丰富(0.776、0.897 m g/k g).改良京彩3号、橙肉4k和冰淇淋皇后3个品种产量较高,可为温室秋冬茬高产种植提供参考,锦霞八号、京彩3号2个品种外观性状、口感风味、果实营养品质等综合性状优良,可在温室秋冬茬栽培中作为高品质礼品西瓜大面积推广种植.

    日光温室西瓜小果型品种果实品质

    胡萝卜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品种抗病性评价

    王葆生张艳萍刘晓蕊狄洁增...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腐病是内蒙古胡萝卜主产区的一种严重病害,为鉴定病原菌和筛选抗病品种,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了病原菌,用肉质根接种法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对20个主产区常用品种进行了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区胡萝卜根腐病的病原菌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从供试品种中筛选到1个高抗品种(华耐七号),促进了胡萝卜根腐病抗病基因挖掘和抗病品种的选育.

    胡萝卜根腐病镰刀菌抗病性评价

    6种杀菌剂对生姜炭疽病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

    王佩圣孟爱芝胡孝艳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高效防治生姜炭疽病的药剂,通过室内活性测定和田间药效评价2种方法比较了6种杀菌剂对生姜炭疽病的毒力及防治效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和咪鲜胺抑菌活性较高,EC50分别为4.058 7 μg/mL和4.418 0 μg/mL,吡唑醚菌酯抑菌活性较低,EC50>40 μg/mL,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抑菌活性最差,两者均表现EC50>100 μ g/m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67 m2有效成分6.0 g)、45%咪鲜胺水乳剂(667 m2有效成分30.0 g)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667 m2有效成分7.5 g)处理有比较好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3.48%、87.71%和89.01%,均显著高于对照,而25%嘧菌酯悬浮剂、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处理的防治效果较差.因此,综合室内毒力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推荐轮换使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67 m2有效成分6.0 g)、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667 m2有效成分7.5 g)和45%咪鲜胺水乳剂(667 m2有效成分30.0 g)防治生姜炭疽病.

    生姜炭疽病杀菌剂防治效果

    苦瓜新品种"衡蔬181"的选育

    余席茂刘小安肖昌华唐锷...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衡蔬181"苦瓜新品种是以自交系J3-1为母本,以自交系B02-1-1为父本,通过杂交选育而成.其品种果实为长圆筒形,瓜色为白色且有光泽,果实表面具有大圆瘤突起,果实纵径24~30 c m、横径5.8~6.0 cm,果肉厚1.0~1.1 cm,单果质量370 g左右.果实风味好,质地脆嫩,苦味适中.一般每667 m2产量3 800 kg左右.田间表现较抗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适宜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进行温室大棚或露地早熟栽培.

    苦瓜衡蔬181新品种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