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彭熙

月刊

2096-2304

scbgxb@126.com

023-68852703

400042

重庆市九龙坡区重庆理工大学杨家坪校区图书馆大楼16楼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Ordnance Equipment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自1980年创刊以来,积极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经常登载著名高校和行业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约稿,对推动兵器行业科技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关心、支持和信赖,得到了不断发展和进步,已成为国家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是广大科技人员、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和大专院校师生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薄壁球壳在平头弹冲击作用下的变形预测模型

    范升阳栗建桥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薄壁球壳在局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变形规律,开展了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分析.利用气枪开展弹丸冲击实验,通过stereo-DIC技术获取球壳动态变形过程,得到了扁球壳在不同弹丸初始冲击速度下的全局变形形态以及凹陷变形特征.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各项弹体尺寸参数和壳体尺寸参数对中心凹陷深度和凹陷半径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规律,通过量纲分析给出了影响无量纲变形特征的主要无量纲参量,建立起能够描述不同尺寸及不同冲击速度的球壳冲击响应面模型,并提出描述全局凹陷变形与中心凹陷深度、凹陷半径之间的公式,所建立的模型对径厚比在1/250~1/50、无量纲冲击动能在132~1 190范围内的全局凹陷变形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为工程中大尺寸曲面薄壳冲击载荷防护设计提供参考.

    薄壁球壳冲击载荷三维DIC量纲分析预测模型

    基于LS-DYNA二次开发的AlNi合金弹丸对单层靶的撞击特性研究

    于陆然郭香华张庆明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塑性功温升原理对Johnson Cook材料模型中的温度项进行了简化,并加入了冲击反应材料化学反应模型,基于LS-DYNA平台下的二次开发功能编写得到适用于冲击反应材料的本构模型.建立了弹丸撞击单层防护结构的仿真模型并分别研究了普通材料和冲击反应材料的毁伤特性.得到了不同撞击参数下冲击反应材料和普通金属弹丸对单层靶板的毁伤规律.

    LS-DYNA二次开发冲击反应材料本构模型单层靶毁伤数值计算

    铝合金/UHMWPE组合靶板高弹速撞击防护特性研究

    刘振皓宋俊柏李志强孔凡金...
    19-2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对某种圆柱形铝合金弹丸1.8~2.0 km/s高弹速撞击进行防护,使用了一种包含两层铝合金板和防护板的组合靶板结构.分别以面密度同为20 kg/m2的氧化铝(Al2O3)/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板、碳化硼(B4C)/UHMWPE板和单一 UHMWPE板作为防护板,开展了二级轻气炮高速撞击实验.在AUTODYN软件中,针对UHMWPE板建立了一种分层式数值模型,对该弹丸1.92 km/s撞击单一 UHMWPE板作为防护板的组合靶板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组合靶板中,以单一 UHMWPE板作为防护板,其性能好于同等面密度下的Al2O3/UHMWPE防护板,对后续二次撞击的防护能力好于同等面密度下的B4C/UHMWPE防护板.所建立的UHMWPE板分层式数值模型可以获得与实验状态较为一致的仿真结果.

    高弹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靶板撞击防护

    冲击荷载下氧化石墨烯改性珊瑚砂浆破碎分形特征研究

    陈宾袁洋胡杰铭张召...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冲击荷载作用下不同掺量氧化石墨烯(GO)改性珊瑚砂浆的破坏模式及形成机制,采用φ50 mm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开展了3种应变率下的冲击压缩试验,通过扫描电镜得到了微观特征变化.结果表明:与普通珊瑚砂浆整体破坏模式不同,改性珊瑚砂浆由于GO的模板效应减少了砂浆内部的初始缺陷,使其破坏模式由局部剥落破坏、留芯破坏逐渐向整体破坏过渡,同应变率水平下平均粒径更大;与普通珊瑚砂浆类似,改性珊瑚砂浆碎块分形特征明显且分形维数与应变率正相关,同时动态抗压强度、冲击韧性和能耗值与分形维数正相关;GO掺量超过0.03%时会抑制珊瑚砂浆的水化反应,造成分形维数随GO掺量增加先下降后上升.

    氧化石墨烯珊瑚砂浆SHPB分形维数破坏模式能量耗散

    冲击波在高原隧道中传播的试验与数值模拟

    刘倡江王振李胡军张国凯...
    3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海拔效应对爆炸冲击波在隧道内传播规律的影响,开展了4 500 m高原靶场的隧道口外爆炸试验,基于空气学理论提出的大气压强、空气密度、内能与海拔的关联性公式,建立了海平面、海拔1 000、2 500、4 500 m条件下隧道数值计算模型,通过试验数据与仿真结果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有效性,分析了海拔条件对隧道内冲击波的超压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增加,隧道内相同测点处冲击波的超压峰值降低,冲击波的正压冲量减小,超压持续时间增加.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初步建立了隧道内冲击波超压和冲量预测方法.

    冲击波传播海拔效应超压衰减机理数值模拟

    典型加筋壁板近爆距冲击波-破片毁伤研究

    周佳煜王彬文张宇李达诚...
    4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Ω型加筋壁板在近距离爆炸冲击下的毁伤特性和破片—冲击波联合作用规律,通过爆炸冲击实验及数值仿真,研究了冲击波和破片单独作用、联合作用和不同先后顺序作用下靶板的损伤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近距爆炸产生联合作用时,冲击波和破片互为干扰,破片动能相比破片单一作用时最大降幅可达10.1%,靶板最大挠度相比冲击波单一作用时可降低25.8%;对于Ω型加筋板,仅有破片打击作用时形变量较小,但破片造成的穿孔损伤将极大降低靶板抵抗冲击波作用的能力.当冲击波作用于穿孔损伤后的靶板时,靶板最大挠度相比冲击波单一作用时可增大96.5%.研究结果可为防护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破片冲击爆炸冲击波壁板结构数值模拟

    水下爆炸作用下高桩码头损伤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刘靖晗唐廷韦灼彬高屹...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下爆炸是战时威胁高桩码头保障能力的主要打击手段,为研究高桩码头外侧水下爆炸作用下的毁伤效应,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高桩码头水下爆炸全耦合模型,分析了码头外侧水下接触爆炸和不同爆距爆炸下高桩码头的破坏过程和毁伤现象,探讨了爆炸距离对高桩码头的毁伤效应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外侧水下爆炸作用下,高桩码头桩基的顶部和炸深区域为主要毁伤部位,爆距直接影响桩基的破坏模式和高桩码头的毁伤程度.当炸药接触桩基爆炸时,临近桩基中部接触炸药区域冲切破坏,桩顶剪切破坏,横梁以及梁板连接区域轻微毁伤,比例爆距小于0.82时,由于桩基的桩顶或桩中断裂而失去承载能力,随着爆距的增加,临近桩基中部由冲切破坏转变为弯曲破坏,桩基顶部由剪切破坏转变为弯剪破坏;当比例爆距大于1.23时,仅临近桩基中部和顶部出现混凝土保护层破碎或塑性变形,横梁与桩基连接区域轻微损伤,不同爆距下桩顶和桩基炸深区域均为易损伤部位.

    高桩码头水下爆炸爆炸距离接触爆炸数值仿真

    球形破片侵彻弹道明胶实验研究

    李红莲康华荣李运良吴祖堂...
    61-6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破片对人体的力学损伤机理,采用弹道明胶作为人体软组织替代物,开展了球形破片侵彻明胶实验研究.球形破片驱动装置为57/10二级轻气炮,利用超高速摄像机记录了Φ4 mm、Φ5 mm、Φ6 mm球形钢质破片,以600~1 150 m/s速度侵彻明胶过程,并采用图像处理方式获取了明胶瞬时空腔数据.实验结果表明:瞬时空腔直径随着时间推移形成两个膨缩阶段,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基于实测球形破片速度-位移衰减关系,定量描述了3种直径球形破片侵彻明胶的运动规律;根据球形钢质破片的存速系数比29.90 mm-1,可快速预测该类破片侵彻弹道明胶过程中侵彻深度与侵彻速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为深入分析生物致伤机理提供参考.

    球形破片弹道明胶瞬时空腔损伤机理运动规律

    陶瓷/钛合金复合装甲抗侵彻性能优化设计研究

    邹有纯熊超殷军辉范朝阳...
    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碳化硅陶瓷/钛合金复合装甲的防护性能的优化研究,提出基于Florence模型对复合装甲的抗侵彻性能进行优化设计.基于Florence模型推导4种优化问题相应的隐函数关系式,并给出了解析式求解方法.最后,通过数值法绘制出了面密度和总厚度与弹道极限速度之间的最优解曲线,能够准确预测面密度和总厚度与弹道极限速度之间的最优解.

    复合装甲侵彻Florence模型优化

    高性能纤维叠层的抗破片冲击性能研究

    张宏伟唐剑兰朱满康
    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获得高性能纤维叠层防护材料的抗破片冲击性能,设计并开展了弹道冲击试验,对芳纶Ⅲ纤维无纬布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无纬布在不同叠层方式下的复合材料靶片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芳纶Ⅲ纤维无纬布在破片冲击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抗剪切性能,UHMWPE纤维无纬布则在破片冲击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抗拉伸性能;2种无纬布2∶2层数交替叠层方式的复合材料靶片抗破片冲击性能优于3∶3、1∶1、4∶4层数交替叠层方式;芳纶Ⅲ纤维无纬布和UHMWPE纤维无纬布的质量比为1∶2时,其复合材料靶片抗破片冲击性能最佳;迎弹面为芳纶Ⅲ纤维无纬布的靶片比迎弹面为UHMWPE纤维无纬布的靶片具有更好的抗破片冲击性能.研究结果可为个人防弹、防爆等防护装备的结构设计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芳纶Ⅲ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复合材料抗破片冲击性能叠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