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彭熙

月刊

2096-2304

scbgxb@126.com

023-68852703

400042

重庆市九龙坡区重庆理工大学杨家坪校区图书馆大楼16楼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Ordnance Equipment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自1980年创刊以来,积极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经常登载著名高校和行业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约稿,对推动兵器行业科技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关心、支持和信赖,得到了不断发展和进步,已成为国家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是广大科技人员、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和大专院校师生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翼型/平板湍流边界层脉动压力波数-频率谱声学风洞阵列实验研究

    陈宝凯刘婷婷李冯杰李士伟...
    7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声学风洞中利用嵌入式齐平安装的脉动压力传感器表面线阵列,对光滑平板和不同迎角翼型的湍流边界层脉动压力波数-频率谱进行了测量和分析,从而比较波数-频率谱以及评估Chase Ⅰ模型的预测性能.实验结果揭示了线阵列在测量平板和翼型的波数-频率谱方面的测量能力和准确性.平板的实测数据与Chase Ⅰ模型预测较为吻合,而翼型的预测结果则显示出一定偏差,说明表面压力梯度对波数-频率谱有影响.此外,风速和迎角变化也显著影响翼型的波数-频率谱,说明Chase Ⅰ模型在翼型预测上存在局限性.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流激振动与噪声工程应用与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波数-频率谱翼型平板脉动压力传感器表面阵列ChaseⅠ模型

    7.62毫米口径狙击枪不同结构消声器性能数值分析

    董金龙陈宇霄郭若飞杨轲宇...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膛口噪声严重危害射手生理健康,且在战斗中极易暴露射手位置,为降低膛口噪声的不利影响,亟需设计性能优异的消声设备.通过CFD-CAA耦合算法计算了一款7.62 mm狙击枪的膛口噪声声压级,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计算模型的准确性;探究了消声器的不同结构对膛口流场速度、压力分布的影响,结构相近但消声碗顶部与底部直径不同时,消声效果相差5~8 dB;分析了不同结构消声器性能产生差异的原因;通过进一步对比其噪声指向性差异,得出了消声器对膛口噪声分布的影响规律,所得结论对消声器的结构优化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狙击枪消声器CFD-CAA膛口流场噪声指向性

    考虑涂层硬度影响的碰摩力模型建立与验证

    慕琴琴燕群畅佳琪
    92-98,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转静子碰摩力快速有效预测,采用经试验修正的碰摩力模型为表征模型,并通过模块化程序设计达到快速求解.以经典Hertz接触碰摩力模型和刮削功碰摩力模型为基础,结合碰摩力试验数据,对两类碰摩力模型进行修正.用Matlab语言开发转静子碰摩力快速求解软件,能够快速完成转静子碰摩动力学方程的计算,获得转子系统的动力学响应以及在碰摩载荷作用下的碰摩力.研究表明,未经修正的经典碰摩力模型由于没有考虑涂层硬度的影响,与试验结果偏差较大,经修正后的碰摩力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更为接近,尤其修正后的刮削功碰摩力模型预测碰摩力准确度较高,径向碰摩力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偏差在6%之内,切向碰摩力偏差在1%以内.且自主开发的碰摩力计算软件求解效率较商用软件有大幅度提升,解决了商用软件显式动力学分析求解速度较低的问题.所提出的碰摩力修正与计算方法,以及所开发的碰摩力快速计算软件,可为转静子系统的间隙设计提供支撑.

    Hertz接触碰摩力模型刮削功碰摩力模型涂层硬度影响碰摩力修正碰摩力快速计算

    水下目标检测前跟踪算法研究综述

    王学敏孙明明刘贤忠
    99-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海洋环境复杂性和水下目标低可探测性现状,水下目标检测和跟踪成为水下攻防作战中亟待解决问题.检测前跟踪算法采用基于跟踪思想的航迹搜索,避免复杂的数据关联;利用多帧数据积累决策,提高正确检测概率,在低可探测性目标检测和跟踪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阐述了检测前跟踪算法的原理,分析了水下目标低可探测性对现有检测方法的挑战;分析了基于动态规划、Hough变换、粒子滤波、有限集、直方图概率多假设跟踪等5种典型的检测前跟踪算法,重点分析对比了 5种算法的原理、特点、适用范围及改进算法;通过探究水下目标检测前跟踪新方法,提升现有算法的鲁棒性、精度和实时性,开展多目标、机动目标和多传感器融合检测和跟踪研究对水下目标检测跟踪算法进行讨论和展望.

    水下目标检测前跟踪检测跟踪声纳

    非致命动能弹测试靶标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张昭晖汪送陈颖
    10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追踪非致命动能弹测试靶标发展现状,预测其发展趋势,进而为国内测试靶标的构建提供支撑,通过对比分析动能判据、比动能判据、钝性判据、粘性判据、最大颅内压/最大头部冲击力判据5类非致命动能弹损伤判据,梳理生物靶标、物理靶标、仿生靶标、数字靶标4类终点效应测试靶标的研究进展和国外3种损伤评估标准关于靶标构建与验证的方法,结合非致命动能弹致伤关键因素,从开发复合型人体躯干靶标、开发科学综合损伤评估标准、突出与人工智能交叉融合3个方面对靶标发展进行趋势预测,提出意见建议,为下一步非致命动能弹终点效应测试靶标制备和损伤评估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非致命动能弹终点效应测试靶标损伤判据研究综述

    战斗部破片场飞散分布测试技术研究综述

    任杰蒋海燕姬建荣苏健军...
    122-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破片场飞散分布测试是重构杀爆战斗部破片群威力场的重要方式,国内外提出了很多战斗部破片场飞散分布的快速测试技术,与传统的人工查靶法相比获取破片分布测试数据的效率有很大提升,并且部分技术实现了破片场飞散分布的逆向三维重构.梳理分析了近年来关于战斗部破片场飞散分布的各种测试技术,分析其各自特点与不足,并对破片场飞散分布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结合破片场飞散分布、速度等统计数据进行三维重构,可支撑破片场毁伤威力全面高效评估的研究前景.

    破片分布测试高速成像技术靶板图像分析激光点云处理

    机器学习在空空导弹攻击区解算中的应用及展望

    弋滨周航魏蓝夏群利...
    132-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机器学习在空空导弹攻击区快速解算上的应用,对国内外的攻击区解算方法进行概述总结,重点介绍基于深度学习攻击区解算法的研究现状,对比分析各种空空导弹攻击区解算方法的特点,提出结合强化学习的空空导弹攻击区解算方法;运用对比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虑实际工程水平,基于深度学习攻击区解算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空空导弹攻击区快速解算优化策略;与传统空空导弹攻击区解算方法相比BP神经网络拟合法解算速度快、解算精度高,但无法自主决策参数寻优,需要结合强化学习的自主决策能力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基于深度Q网络(DQN)和基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DPG)算法的攻击区解算策略能够分别对离散型和连续型网络参数实现自主决策优化;综合来看,利用DQN算法对迭代次数和利用DDPG算法对攻击参数的优化可以提高系统对复杂战场环境和不确定性因素的适应能力,从而改善导弹攻击的精度和有效性.

    空空导弹攻击区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强化学习深度强化学习

    爆炸载荷累积作用下圆形薄板结构变形特征分析

    毛伯永魏巍赵伟成翟红波...
    143-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薄板结构在爆炸载荷累积作用下的变形特征,以周边固支圆形薄板结构为研究对象,开展了 9组不同装药量、炸高组合的炸药爆炸薄板结构累积变形试验,分析了结构在单次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变形模式,研究了单次不同变形模式状态下结构的累积变形特征,并对比分析了单次爆炸与多次爆炸累积作用下结构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周边固支圆形薄板结构在单次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变形模式包括反直观变形、塑性变形和边界拉伸撕裂,在首次反直观变形状态下结构的累积变形模式包括局部塑性变形、塑性变形、边界拉伸撕裂,在首次塑性变形状态下结构的累积变形模式包括塑性变形和边界拉伸撕裂;在炸药总装药量相等、炸高接近时,单装药爆炸作用下结构的最大塑性变形幅值可达到2次装药量爆炸累积作用的1.65倍;在低幅值爆炸载荷的多次累积作用,薄板结构可在边界约束处发生拉伸撕裂破坏.

    薄板结构累积变形塑性变形变形模式失效破坏

    直列装药浅层水中爆炸冲击波荷载分布

    张磊谢兴博钟明寿马华原...
    149-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浅水港口使用直列装药打捞沉船及集装箱问题,采用LS-DYNA软件建立直列装药水下爆炸模型,开展了直列装药水下爆炸压力场分布特征研究,获取了沉深、装药直径对压力场的影响规律以及直列与集团装药径向压力场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直列装药与常见柱形装药压力场不同,径向压力最高、装药末端次之,起爆端最低;冲击波在传播过程中由水滴型向椭球形转变同时径向高压区会向装药末端移动;3 kg装药在沉深0.425-4.525 m范围内可认为深水爆炸,当装药距水底或水面距离小于42.5 cm时,装药径向压力在30倍装药半径以外时冲击波会受到削波作用,且削波的范围随着距离的增加而扩大.当装药长径比高于30时径向压力出现"直线区",增大装药直径会线性降低"直线区"长度.3 kg装药相同距离处直列装药压力均高于集团装药17%以上,且两者压力差值与药量、距离均有关.

    直列装药水下爆炸自由面影响直线区压力径向轴向压力

    高射速转管炮多功能膛口装置分析

    林会峰王惠源李一民汪前进...
    161-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新型高射速转管炮发射时后坐力高、外能源驱动功耗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多功能膛口装置,利用膛口火药气体能量为高射速转管炮提供制退及助旋作用.利用Fluent软件对膛口装置进行了三维仿真模拟.基于仿真得到的膛口流场,分析膛口火药气体的分布及激波的形成过程.仿真过程中监测膛口装置受力和侧孔射流参数,计算其制退效率为53.03%,同时可提供助旋平均力矩1 442.17 N·m.建立转管武器后坐运动简化模型,计算连发状态下转管武器后坐运动特性,结果显示添加膛口装置后,最大后坐阻力从191 kN减小到127 kN,最大后坐位移从10 mm 减小到 4.3 mm.

    转管炮膛口装置制退助旋CFD内弹道后坐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