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环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环境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
四川环境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

刘中正

双月刊

1001-3644

schj@scemc.cn

028-85511646、85530081

610041

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18号

四川环境/Journal Sichuan Environmen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四川省环境保护局主管,由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和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主办的一种综合环境科学技术期刊。其内容可供从事环境科研、监测、治理、和管理等科技人员交流学习;也可供大专院校环境系、科专业师生参阅及发表论文;亦可供科研院所及大中型企业的科技与环境管理人员工作时借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四川省烟草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分析和对策建议——以烟叶烘烤、卷烟生产环节为例

    周鑫陈明扬贺光艳
    147-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和碳达峰碳中和两大战略任务,环境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高度的同根、同源、同过程特性,化石能源消费、工业生产等领域既是环境污染物排放的主要环节,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为积极探索构建符合四川实际、满足发展要求的典型特色行业减污降碳路径,以烟草行业烟叶烘烤和卷烟生产环节为例开展减污降碳协同控制研究,通过分析四川省烟草行业烟叶烘烤和卷烟生产环节能源消费、污染物和碳排放现状,识别在"双碳"政策背景下减污降碳面临的形势与挑战、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提出减污降碳协同对策建议。

    减污降碳协同烟叶烘烤卷烟生产

    突发水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及污染趋势分析——以沱江三氯甲烷浓度异常事件为例

    刘强张璐涛何吉明曹阳...
    153-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急监测是处理突发水环境事件的关键环节。为分析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监测过程开展的重要性及污染变化趋势,以"2。19"沱江下游段三氯甲烷浓度异常事件为例,详细阐述了开展应急监测的全过程。通过实例分析了应急监测响应、特征污染因子确定、监测方案编制、监测方案调整、监测结果研判等内容,总结了各阶段发挥的作用。通过监测数据分析了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评估了污染对饮用水源地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整个应急监测工作开展紧凑有序,科学高效,各阶段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预警点、监控点1、监控点2污染物浓度先上升后下降,水源地点污染物浓度持续未检出,四个监测点位污染物浓度峰值呈下降趋势,污染未对饮用水源地产生影响。该实例可为相关突发水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工作提供经验借鉴和技术参考。

    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监测三氯甲烷

    零价钨活化高碘酸盐降解水中双酚A的研究

    侯耀杨莹熊仁萱
    159-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酚A(BPA)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每年产量巨大,但即使以痕量水平进入水体,也可通过生物积累对人体造成危害,故减少双酚A造成的污染迫在眉睫。采用高级氧化技术降解BPA,零价钨(W0)作为催化剂活化高碘酸盐(PI),建立W0/PI高效催化氧化体系,探究体系降解BPA的影响因素,明确其催化剂稳定性以及反应机制。结果表明,体系温度为25±1℃,PI浓度为1。0mM、WO浓度为0。3g/L、BPA浓度为20 μM,反应60 min后BPA去除率可达97。66%,W0稳定性较好,该体系中超氧自由基(O2·-)和单线态氧(1O2)是主要活性物种,且溶解氧对W0/PI体系降解BPA起到促进作用。由此,丰富了金属催化剂活化高碘酸盐催化剂种类,为W0/PI体系在环境中难降解污染物治理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为实际工业废水处理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高级氧化高碘酸盐零价钨双酚A

    磁性樟树叶生物炭对水体中亚甲基蓝的吸附研究

    夏宇凡吴仪袁迪李云亮...
    167-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园林植物樟树落叶为原料,制备磁性生物炭,并以此作为吸附剂,来去除水体中的亚甲基蓝。应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吸附剂的投加量、溶液的初始浓度、吸附时间、pH、共存离子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炭投加量的增加,吸附量逐渐降低,去除率逐渐增加并趋于平衡,最大去除率为99。69%。磁性樟树叶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量随着pH的下降而降低,共存离子HPO42-对吸附有一定抑制作用。磁性樟树叶生物炭可以作为一种新型高效、易回收的吸附剂用于印染废水处理,为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手段。

    磁性生物炭园林废弃物樟树叶吸附亚甲基蓝

    水体中典型抗生素磺胺甲恶唑对生物脱氮的影响及机制解析

    李德军吴八一李梅秀
    173-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磺胺类抗生素对污水生物脱氮的影响及相关机制,采用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BR)工艺运行模式,投加不同剂量磺胺甲恶唑(SMX),评估了 SMX对全程生物脱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0。1mg/L)SMX对生物脱氮性能污泥特征影响不显著,而高浓度SMX(>0。5 mg/L)降低了生物脱氮效率,提高了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含量、降低污泥浓度、抑制了生物硝化和反硝化过程。SMX在生物脱氮系统内去除受初始SMX浓度影响,且初始SMX浓度越高,SMX的去除效率越低。当SMX为2。0 mg/L时,化学需氧量(COD)、氨氮和总氮(TN)去除效率分别下降至76。5%~79。2%,80。6%~84。6%和71。6%~73。4%,EPS含量提高至89。8~91。3 mg/g,污泥蛋白质与多糖比值提高至2。91~2。97,污泥浓度降低至3。41~3。52 g/L。高浓度SMX显著抑制了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从而导致生物脱氮效率下降。研究结果丰富了 SMX在水体内全程生物脱氮系统内影响行为,为SMX风险管控提供一定借鉴。

    生物脱氮磺胺甲恶唑胞外聚合物硝化反硝化

    塔式喷淋与活性焦组合工艺在污泥好氧发酵废气领域的应用研究

    彭辉辉张倩倩高爱华黄克毅...
    180-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污泥好氧发酵产生的废气具有成分复杂、臭气浓度高等特点,难以被传统的生物除臭法所去除,除臭问题成为制约污泥好氧发酵的瓶颈问题。郑州某污泥处理厂采用化学吸收、火山岩除湿和活性焦吸附等组合新技术解决这一难题。结果表明:化学吸收法可以将空间和堆体氨气浓度降低至15mg/m3和20mg/m3以下,去除率高达85%,喷淋方式可以将堆体气体温度从62℃降低至40℃,臭气浓度在此阶段也得到了大幅度减少。经过火山岩除湿系统,可以将气体相对湿度从80%降低至50%左右,可延长活性焦的使用寿命。而活性焦吸附则主要去除好氧发酵气体废气中的非极性气体,将臭气浓度控制在1000以下,使气体稳定达标排放。

    污泥好氧发酵挥发性气体活性焦非极性气体

    煤矸石动态淋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释放规律研究

    黄蕾刘伟殷良俊黄剑峰...
    185-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煤矸石在雨水冲刷作用下重金属元素的释放规律及特征,以新疆某采矿区煤矸石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模拟淋滤实验,研究煤矸石中Fe、Mn、Zn和Cu元素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Fe、Mn、Zn和Cu元素在淋滤前期溶出速率较快,淋出浓度较高,之后随着淋滤时间的延长,各金属元素溶出速率降低,淋出浓度减小,最后趋于稳定,释放达到平衡,整体表现为快速-慢速-平稳释放特征。结合地下水质量标准的要求和各重金属元素在淋滤期内的最大淋滤浓度,该矸石所在地的地下水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金属元素在淋滤期内(8d)的淋出值大小表现为Fe>Mn>Zn>Cu的顺序,Fe元素有相对较强的淋出活性,有向土壤和地下水迁移的潜在风险;矸石中重金属元素的淋滤释放呈指数曲线规律衰减,根据衰减模型可定量预测矸石中重金属在动态淋滤时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强度。本次实验结果为建立煤矸石堆放条件提供了数据支撑,并为煤矸石堆放场周围水体和土壤的污染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煤矸石重金属动态淋滤淋滤浓度衰减模型污染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