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环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环境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
四川环境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

刘中正

双月刊

1001-3644

schj@scemc.cn

028-85511646、85530081

610041

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18号

四川环境/Journal Sichuan Environmen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四川省环境保护局主管,由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和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主办的一种综合环境科学技术期刊。其内容可供从事环境科研、监测、治理、和管理等科技人员交流学习;也可供大专院校环境系、科专业师生参阅及发表论文;亦可供科研院所及大中型企业的科技与环境管理人员工作时借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土空间规划情景下市域土地利用变化预测及碳效应研究——以达州市为例

    刘雅雅李欣欣任茜黄中杰...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土空间规划对于科学合理地规划利用有限的国土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对于国土空间格局、资源优化利用的调控作用,以达州市为例,通过应用CA-Markov模型和情景预测模型,设置两种土地利用变化情景,预测了 2030年达州市自然发展情景和国土空间规划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同时,分析了两种情景下达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碳效应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030年达州市自然发展情景总碳效应是国土空间规划情景的4。72倍,在国土空间规划情景下,建设用地面积得到有效控制,碳排放量明显降低。因此,国土空间规划对达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和碳效应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为达州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为我国同类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CA-Markov模型情景预测土地利用变化碳效应达州市

    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

    夏溶矫周丰张昱晨贾鑫睿...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域生态补偿是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一种重要手段,有助于促进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上下游协调发展。科学建立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难点在于合理确定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核算方法。系统总结了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研究和中国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实践进展,评述研究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我国深化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建设,有效支撑流域生态环境管理和绿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流域生态补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标准核算方法理论研究实践进展

    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门立法探析

    邱利平潘哲刘冬梅吕瑞斌...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加强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立足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现状,重点分析了四川省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认识不足、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有待加强、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机制有待健全、公众参与体系有待完善等方面存在不足,并从生物多样性专门立法必要性角度出发,提出从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主流化、明确管理机制和加强重点区域、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可持续利用等9个方面提出出台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法规,为推动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支撑。

    生物多样性必要性立法

    "双碳"背景下公众参与低碳行为的影响因素与生成机理——基于TPB-NAM整合模型的实证分析

    陈雯静
    9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活动产生的碳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双碳"目标下,探讨公众参与低碳行为的生成机理与影响因素,促进公众向更环保更绿色的生活方式转变,是缓解能源资源有限问题,实现节能减排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选取TPB-NAM整合模型,基于503份调查问卷对公众参与低碳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论证参与行为的生成机理。结果表明,TPB-NAM整合模型能够很好的解释和预测公众参与低碳行为的意愿。最后结合"双碳"目标下政策出台宣传的实际情况,从客观条件和主观效应两方面探讨公众参与低碳行为的生成机理。

    "双碳"目标公众参与低碳行为TPB-NAM模型

    基于AHP及模糊数学评价的特大城市应急地下水源地选址研究

    袁伟张芳云智汉张晓周...
    100-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极端气候频发对大型城市用水安全构成威胁,旨在通过改进应急水源地选取和评价方法,提高选址效率和适宜性,确保紧急情况下满足居民基本用水需求。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影响水源地选取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各因素权重;在此基础上对初步选取的应急水源地分区进行出口选址,并利用多指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选址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通过上述方法筛选出的3处应急水源地备选区显著提高了选址效率和适宜性,适合作为四川省特大城市的应急水源地。提出的方法克服了传统选址的主观性和低效率问题,显著提升了选址科学性和适宜性,对大型城市应急水源地选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有效保障城市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的用水安全。

    应急地下水源地应急供水城市供水实施保障

    基于不同数据库污水处理LCA碳核算对比及启示

    薛荣炜胡丁元
    11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污水处理厂的碳排放核算日益受到重视。基于LCA理论的核算软件,如SimaPro、GaBi和eBal-ance4。0,具备高度灵活性和可视化功能,能定制评价指标并准确分析数据。然而,这些软件在核算城市污水处理厂碳足迹时,因排放因子和数据库差异,导致结果不同。德国的GaBi核算软件的结果比荷兰的Simapro核算软件高出0。18kgCO2e/t,比中国的eFootprint核算软件高出1。65kgCO2e/t,主要因数据库参考标准和物料、能源排放因子不同。因此,选择适合污水处理工艺的软件和慎重选择排放因子至关重要。随着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简称CBAM)于2023年10月启动,如何为6大行业选择碳排放报告参考数据库成为新挑战。同时,加强全生命周期数据库标准化,为行业提供有力参考。

    污水处理生命周期评价软件差异分析碳足迹

    连续流动分析仪改造六价铬通道测定淡水中亚硝酸盐氮的探讨

    朱吉东李会兰李亚魏冬梅...
    118-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德国seal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六价铬模块进行改造,用于测定水中亚硝酸盐氮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标准曲线线性较好;检出限低,能满足环境质量标准限值检测要求;精密度高、重复性好,相对标准偏差为0。056%~0。25%;准确度高,有证标准物质均保证值范围,且相对误差为-0。70%~-2。81%;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9。0%~104%;另外,与传统手工分光光度法相比,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因此,本次研究方法测定淡水中亚硝酸盐氮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检出限低、仪器稳定性好、试剂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其在大批量样品分析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亚硝酸盐氮连续流动分析法

    2015-2020年眉山市大气降水变化趋势及化学组成研究

    王智祥张念华
    124-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了解大气降水特征及其对眉山市生态环境的影响,根据2015-2020年眉山市大气降水监测中3个降水监测点位的数据,通过对大气降水pH、降雨量、导电率、各无机离子浓度变化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探究了眉山市大气降水质量及其污染情况。结果表明,2015-2020年眉山市大气降水pH范围为5。67~8。26,无酸雨现象。大气降水的降雨量与电导率整体皆呈降低趋势,其中2016年降水的电导率最高,相比之下,2019年电导率显著降低了49。12%。大气降水中总离子浓度呈降低趋势,分别为33。08、33。04、32。87、29。20、17。48和19。60 mg/L,说明已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化学组成中各离子浓度大小排序为SO42->NO3->Ca2+>NH4+>Cl->Na+>K+>Mg2+>F-。SO4-/NO3-比值为0。80~2。92,依据污染物的排放源分类,为混合型降水。2020年大气降水SO42-与Ca2+之间,NO3-、F-和Cl-三者之间相关性极显著,说明其污染来源相同。

    大气降水离子组成眉山市

    金沙江大型水库溶解气体过饱和监测与预测研究

    汪杰王浩百刘科高阳阳...
    130-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坝泄水引起总溶解气体(Total dissolved gas,TDG)过饱和,导致下游河段鱼类患气泡病甚至死亡,可能引起局部水体恶化,已成为与高坝泄水运行伴生的环境与生态风险。乌东德、白鹤滩先后运行形成金沙江高坝大库格局,本文通过对乌东德蓄水期至运行期,包括白鹤滩蓄水前后泄水气体过饱和生成和释放过程原型观测,并根据实测成果率定建立数学模型,开展不同泄水运行情景下的乌东德至白鹤滩段的TDG影响模拟研究。原型观测结果表明,乌东德不同泄水情景均造成坝下水体TDG过饱和现象,过饱和气体生成水平总体随泄水流量的增加而增加;过饱和TDG沿程降低,乌东德库区和白鹤滩库区的TDG释放降低过程接近,均显著缓于白鹤滩未成库前的天然河道。白鹤滩水库立面二维TDG模拟结果表明,当白鹤滩采用机组与表孔过流时,乌东德泄水生成的高TDG水流主要在表层运行,释放速率较蓄水前降低,底部水体受来流影响较少,在垂向上形成显著的不均匀分布。乌东德泄水时坝前水位越低坝下TDG水平越低,可从源头上降低下游河段TDG不利影响。研究成果为梯级高坝大库过饱和TDG生成和释放规律的认识,以及优化调度措施的研究制定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气体过饱和泄水原型观测模型金沙江

    C/N对颗粒污泥形成特性及污染物去除规律的影响

    段学华郑洪领
    139-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考察进水碳/氮(C/N)对颗粒污泥反应器的启动及污染物去除特征的影响,以絮状污泥为接种物,在中温条件下构建了小试规模的厌氧/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研究了不同进水C/N(5/1~11/1)对GS的形成特征及污染物去除规律的影响,分析了 GS胞内聚合物含量对进水C/N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高C/N易导致污泥体积指数(SVI)升高,泥水分离效果差,GS不易形成,而当C/N为9/1时,污泥悬浮固体(TSS)浓度为5。15~5。31 g/L,沉降性能良好,SVI低至62。6~65。8 mL/go C/N提高增加了胞外聚合物(EPS)含量,并且当C/N为11/1时,EPS最大值为58。6 mg/g,C/N提高了 EPS内多糖的含量。C/N还影响GS对COD、TN和TP的去除规律,当C/N为9/1,TN、TP和COD的去除效率分别高达74。5%~78。6%,81。6%~83。5%和91。5%~93。5%,均高于其他阶段。C/N能影响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合成但对糖原质含量影响不明显。本结果对GS处理不同进水C/N的污水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撑与理论依据。

    碳/氮颗粒污泥污泥特征胞外聚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