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产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产科学
水产科学

谭克非

月刊

1003-1111

shchkxbjb@yahoo.com.cn

0411-84679512

116023

大连市沙区黑石礁街50号

水产科学/Journal Fisheries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文水产、渔业类核心期刊和全国农业系统优秀期刊之一。杂志主要刊载渔业资源、海淡水捕捞、水产养殖与增殖、水产生物病害及防治、水产饲料与营养、水产品保鲜与加工综合利用等方面研究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等。设有研究与应用、综述与专论、建议与探讨等栏目。读者对象为水产科技工作者,大中专院校水产、生物、环保等专业师生,渔业行政、事业和企业单位有关管理和技术人员及广大知识渔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福建养殖皱纹盘鲍线粒体基因组全测序及分析

    王伟
    100-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鉴别鲍的种类,探讨其来源,通过高通量测序获得福建养殖皱纹盘鲍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比较其序列与GenBank中收录的3个皱纹盘鲍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或近全序列.试验结果显示,皱纹盘鲍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7 037 bp,具有37个编码基因,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和2个rRNA基因.除控制区存在碱基差异外,当前4个皱纹盘鲍线粒体全序列基本一致.基于鲍属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4个皱纹盘鲍聚为一支,再与红鲍、黑鲍及黑足鲍聚为一支,其中福建养殖皱纹盘鲍连江群体与韩国巨济群体关系较近.笔者分析了不同皱纹盘鲍群体间的线粒体碱基组成和鲍属贝类系统进化关系,试验结果丰富了皱纹盘鲍遗传信息库,可为东南沿海鲍种的鉴定和良种选育提供参考.

    皱纹盘鲍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高通量测序

    基于浸泡法的淞江鲈耳石锶标记技术研究

    杨祖长胡望娇冯广朋张辉...
    108-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耳石微化学标记技术在淞江鲈增殖放流中的应用,在水温(28.0±3)℃下,在三级过滤的养殖水体中添加SrCl2·H2O,将质量浓度分别调至0、12、18、36、72 mg/Ⅰ,标记7 d继续常规饲养,探究不同质量浓度的锶对体长(8.34±0.77)cm、体质量(7.89±2.57)g的淞江鲈耳石锶标记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锶标记对淞江鲈死亡率和生长影响不明显;外源锶质量浓度与耳石边缘的Sr/Ca值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随着锶质量浓度的增加,标记后的Sr/Ca值逐渐增高,标记效果显著增加;随着标记后时间的变化,肌肉和鳃中的锶元素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肌肉中的锶残留可在标记后30 d内代谢完全.锶标记原理和方法在淞江鲈的大规模放流群体标记中可靠和安全,建议选择36 mg/L作为外源锶的最佳标记质量浓度,标记持续时间为7 d.

    淞江鲈耳石锶标记锶残留

    元素形态、水温和体质量对仿刺参富集铁的影响研究

    赛吉卓玛杜泽华谷晶杨国军...
    115-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铁的元素形态、水温及仿刺参体质量对仿刺参富集铁的影响,选择氨基酸螯合铁和硫酸亚铁作为铁源,设定15 ℃和22 ℃两个温度梯度,通过室内半流水式试验法检测体质量分别为60 g和200 g两个规格的仿刺参对海水中铁的富集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当水中铁的质量浓度均设定为0.50 mg/L时,铁的元素形态会影响仿刺参对铁的富集.在22 ℃时,仿刺参在含铁海水中暴露8 d后,以氨基酸螯合铁为铁源的仿刺参体壁内铁的含量为12.72 mg/kg,而以硫酸亚铁为铁源的仿刺参体壁内铁的含量达到了48.27 mg/kg.可见,无机态的硫酸亚铁比有机态的氨基酸螯合铁更适合作为仿刺参富集的铁源.试验结果表明,水温为22 ℃时仿刺参对铁的富集量高于水温为15 ℃时,但仿刺参体质量的差异对其富集铁的能力无显著影响.试验结果可为富铁仿刺参养殖提供参考资料.

    仿刺参元素形态富集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大辽河刀鲚食性初步分析

    朱春月杨培民张伯序张健...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大辽河刀鲚的食物组成,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2022年6月20-22日利用挂网在辽河海城段水域(E 122°35′~122°36′,N 40°98′~40°99′)采集的洄游期刀鲚的食性.在刀鲚样品中,随机挑选29尾刀鲚,扩增胃含物线粒体基因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和18S rDNA V4区.经高通量测序技术在29个食性样品中共得到260 486条高质量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大辽河刀鲚食物来源于29种饵料生物,分属5纲9目14科,主要包括鱼类、虾类、桡足类、轮虫类和枝角类.浮游甲壳动物是大辽河刀鲚主要的摄食种类,包括桡足类、轮虫类、枝角类,占总种类数的62.07%;食物种类相对丰度和生物类群分析表明,鱼类占比最高(37.35%),虾类次之(31.90%),表明鱼类和虾类是大辽河刀鲚的重要食物组成.刀鲚随体长的增加,食性明显转变,转变前后分别以浮游甲壳类和鱼虾类为主要摄食种类.试验结果揭示了大辽河野生刀鲚的食物种类,为大辽河野生刀鲚资源保护、增殖及人工繁育提供数据参考.

    刀鲚食性高通量测序

    鸭绿江口脊尾白虾生长和繁殖特征及异质性分析

    王小林刘修泽吉光王爱勇...
    129-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鸭绿江口脊尾白虾生长和繁殖情况,基于2015-2017年在鸭绿江口开展的资源调查,利用方差分析、幂函数、逻辑斯蒂曲线和电子体长频率分析等方法对鸭绿江口水域脊尾白虾的生长和繁殖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鸭绿江口脊尾白虾表现为雌雄异型,雌虾的体长、体质量均值高于雄虾(P<0.05).雌虾的极限体长为91.88 mm,生长系数为0.65;雄虾的极限体长为86.63 mm,生长系数为0.46.雌虾的体长、体质量均存在显著季节差异(P<0.05),而雄虾的体长、体质量季节间的差异不显著.脊尾白虾体长-体质量关系中的条件因子a的季节变化为3.20×10-5~3.49×10-4,雌虾和雄虾的a均为春季和秋季相对较大(>1.0×10-4).雌虾和雄虾的体长-体质量关系中的异速生长因子b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夏季和冬季(雌性和雄性的b分别为2.87、2.96和2.81、2.86)接近等速生长,春季和秋季(雌性和雄性的b分别为2.41、2.18和2.50、2.21)表现为负异速生长(b<3,P<0.05),春季的b最小.抱卵雌虾的体长为38~80 mm,其平均抱卵体长(L50)为52.06 mm.本研究结果补充了鸭绿江口脊尾白虾的生长和抱卵特征,其生长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和季节差异,为该重要种类的生活史特征和种群动态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鸭绿江口脊尾白虾生长繁殖异质性

    三叶唇鱼和横带唇鱼肌肉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邢铖高进王永波韩丽娜...
    136-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阐明三叶唇鱼和横带唇鱼肌肉主要营养成分特征,采用生化方法测定了体质量分别为(166.8±13.6)g和(316.1±43.7)g的三叶唇鱼和横带唇鱼肌肉组织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及部分矿物质元素的含量.试验结果显示:三叶唇鱼肌肉组织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分别为(79.01±0.35)%、(18.42±0.86)%、(1.11±0.20)%和(1.11±0.25)%;共检测出 16 种氨基酸,占干样组织总含量的79.05%,人体必需氨基酸占32.81%,鲜味氨基酸占30.47%,主要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和蛋氨酸+胱氨酸;共检测到15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5种(43.9%),单不饱和脂肪酸3种(17.1%),多不饱和脂肪酸7种(39.0%);常量元素钾和微量元素锌含量分别为4.10×103mg/kg和4.30 mg/kg.横带唇鱼肌肉组织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分别为(80.42±0.65)%、(18.20±0.52)%、(0.72±0.49)%和(1.19±0.18)%;共检测出16种氨基酸,占干样组织总含量的84.18%,人体必需氨基酸占34.22%,鲜味氨基酸占32.55%,主要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和缬氨酸;共检测到16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5种(41.1%),单不饱和脂肪酸4种(13.0%),多不饱和脂肪酸7种(45.9%);常量元素钾和微量元素锌含量分别为3.53× 103mg/kg和6.80 mg/kg.试验结果表明,三叶唇鱼和横带唇鱼肌肉中必需氨基酸构成、含量均衡合理,脂肪酸较丰富,矿物质含量高,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本试验结果可为三叶唇鱼及横带唇鱼的养殖推广和多元化加工利用提供营养学理论基础和参考数据.

    三叶唇鱼横带唇鱼肌肉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

    硅藻抑制剂二氧化锗在海带体细胞诱导体系中的影响

    田萍萍刘延岭陈书秀王伟伟...
    145-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硅藻抑制剂二氧化锗在诱导体系中对硅藻的抑制作用及对诱导体系的影响,以海带幼孢子体为外植体,在2%PESI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质量浓度为0、1.00、2.00、2.50、3.00、3.50 mg/L和4.00 mg/L的二氧化锗,探讨不同质量浓度二氧化锗对诱导体系中海带透明细丝发生率及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不同质量浓度二氧化锗对海带体细胞诱导体系的影响极显著(P<0.01);体系诱导至第60天时,随二氧化锗质量浓度的提高,透明细丝的细胞组成数及分支逐渐减少,3.50 mg/L及以上组几乎不出现透明细丝;透明细丝发生率在低质量浓度组(0~2.50 mg/L)差异不显著,均超过80%,显著高于高质量浓度组(P<0.05);第80天时,愈伤组织诱导率在1.00、2.00 mg/L低质量浓度组差异不显著,分别为83.33%、73.61%,显著高于高质量浓度组(P<0.05);应用1.00 mg/L的二氧化锗对已污染硅藻的诱导体系进行初步治疗,抑制硅藻污染效果显著.综上所述,在海带体细胞诱导体系中加入二氧化锗的最佳质量浓度为1.00 mg/L,在不影响海带体细胞诱导体系的前提下,可有效抑制硅藻污染.

    海带体细胞诱导外植体硅藻二氧化锗愈伤组织透明细丝

    鱼类对高温胁迫响应及机制研究进展

    靳纪明路晶晶李小勇刘文珍...
    151-161页

    鱼类高温胁迫生理代谢免疫能力生殖性能

    果寡糖的作用机理及其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张春暖袁小玉王路蒋冬雪...
    162-170页

    果寡糖生理功能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