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任正隆

季刊

1000-2650

jsau@sicau.edu.cn

0835-2882295

625014

四川雅安市雨城区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反映植物生产、草业科学、森林资源、环境生态、畜牧兽医、水产养殖、经济动植物、农畜产品贮藏加工、农牧业经济管理和生物科学等农业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方面的成果。以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农业科学的最新科研成果和进展情况,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增强农业科技人员的创新意识,为全省和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已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开农系列高油酸花生种质育种价值分析

    殷君华任丽邓丽李阳...
    1005-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开农系列高油酸花生种质的利用情况,明确其育种价值,阐明其在品种改良中的作用。[方法]以7个开农系列高油酸花生种质及其衍生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衍生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通过亲缘系数计算7个种质材料的育种贡献值。[结果]截至2024年2月,以7个开农系列高油酸花生种质材料育成的品种一共120个,共被17个科研院校和26个育种企业引用,其中高油酸花生品种105个,占全国育成高油酸花生品种的30。35%;根据优质花生划分标准,高油酸高脂肪品种17个,高油酸高脂肪高蛋白品种1个。对120个衍生品种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分析显示,性状变异系数在4。27%~21。93%之间,其中结果枝数变异系数最高,其次是总分枝数,分别是21。93%和20。81%;变异系数最小的是出仁率,其次是生育期,均小于5%。亲缘系数结果显示,7个高油酸种质育种贡献值总和为58。25,其中以"0317-6"(开农61)育成的品种最多,总育种贡献值最高,分别是44个和21。75,其次是"0317-6A"(开农176),育成的品种和总育种贡献值分别为38和17。75。[结论]7个开农系列高油酸花生种质中,"0317-6"和"0317-6A"被广泛引用,已经成为核心高油酸花生骨干亲本;"0317-15"(开农1715)和"0317-27"(开农71)作为亲本利用也较多,也已成为重要的高油酸花生骨干亲本。

    开农系列高油酸花生种质育种价值变异系数亲缘系数

    基于R语言的BLUP值在大果花生品种分析中的应用

    于沐杨海棠胡延岭李盼...
    1013-1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BLUP值—分析剔除环境效益后的不同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为快速精准选育和推广河南省麦套大果高产花生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8年河南省联合体麦套组大果花生的多点区域试验数据为基础,对产量及其相关的10个农艺性状采用最佳线性无偏估计(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BLUP)法估算BLUP值,以BLUP值为基础进行遗传力和遗传变异性、相关性、通径和主成分分析。[结果]遗传力分析表明,百仁重、百果重、出仁率和第一侧枝长的遗传力较高,单株果重、单株果数、结果枝数和生育期的遗传力较低;遗传变异分析显示,变异系数范围生育期最小,百果重和第一侧枝长最大;相关性分析表明,与产量相关性较大的性状为百果重、百仁重、单株果重和出仁率(P>0。05);通径分析显示,百果重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为1。38,其次为百仁重和出仁率,分别为0。97、0。65;主成分分析显示,11个性状可提取出4个主成分因子,分别与荚果产量、株型、百果重、结果枝数相关,遗传贡献率分别为34。80%、24。02%、14。35%和9。76%,累计达82。93%。[结论]河南省麦套大果花生选育过程中,可在早期世代选择百仁重、百果重、出仁率和第一侧枝长,高世代选择单株果重、单株果数、结果枝数和生育期;注重出仁率、单株果重、百仁重性状的选择可提高选育效率。豫花102号、漯花15号、商花22号、商花34号和豫花120号具有较好的产量、株型、百果重和结果枝数因子,适宜在河南省麦套大果花生生产区推广种植。

    花生BLUP值通径分析遗传力主成分分析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大豆与玉米种子计数方法研究

    张洁杨诚阳邹佳琪鲁兆宏...
    1021-1027,1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作物种子的重量是产量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传统百粒重/千粒重计算过程耗时、费力,急需一种快速测定作物种子数量、计算重量的方法。[方法]以大豆和玉米为研究对象,首先针对种子计数环境复杂、目标小以及密度大等问题,采用Albumentations库对数据集进行增强处理;然后通过对比YOLOv8的5个子模型,筛选出表现最佳的YOLOv8n模型,在此基础上用Focal-IOU替代CIOU损失函数,得到改进后的模型;最后将改进后的模型与多种经典目标检测模型作对比。[结果]改进后的模型在大豆和玉米种子计数上的平均精度mAP50-95分别达到88。78%和86。89%,比原模型提高了1。29%和0。51%,且性能显著优于YOLOv5、SSD等目标检测模型。此外,改进后的模型在2种作物测试集上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分别为0。035%和0。045%,每秒帧率分别达到70。17和100。41。[结论]改进后的模型在大豆玉米种子计数上的结果与实际数量差异不显著,实时处理速度快,研究结果可以满足考种中百粒重和千粒重计算对种子的计数需求。

    大豆玉米种子计数YOLOv8Focal-IOU数据增强

    玉米-大豆带状套作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马智鸣潘增柔杨欢宿雅涵...
    1028-1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玉米大豆带状套作对土壤肥力、酶活性、团聚体含量的影响以及作物产量的变化。[方法]以"登海605"为供试玉米品种,以"南豆12"为供试大豆品种,设置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玉米单作和大豆单作3个处理,系统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pH、容重,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硝酸还原酶活性、团聚体含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显著提高了玉米和大豆带土壤的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其中玉米带增幅分别为18。1%、14。9%和21。8%,大豆带有机质和速效钾增幅分别为17。7%和34。9%,而有效磷增幅较小且不显著,并保持了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和pH的稳定。玉米带土壤容重显著下降3。3%,大豆带则显著增加4。7%。带状套作显著提高了土壤蔗糖酶和脲酶的活性,玉米带增幅为16。3%和20。5%,大豆带增幅为133。7%和66。2%,酸性磷酸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保持稳定。带状套作促进了大粒径团聚体的形成,套作玉米和大豆带>2 mm团聚体分别显著提高18。8%和22。2%,其他各粒级的小团聚体不同程度下降。带状套作玉米较单作千粒重、穗粒数、有效株数和产量均无显著差异。带状套作大豆有效株数、单株粒数分别较单作显著下降12。9%、26。5%,百粒重无显著差异,最终使大豆产量达到单作的60。9%。[结论]玉米-大豆套作模式提高了土壤肥力,显著增加了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等的含量,维持了土壤中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和pH的稳定,并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从而有利于土壤养分转化和植物吸收利用。带状套作还促进微小团聚体向稳定的大团聚体转化,从而提高了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保肥能力,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的化学性质,满足了玉米和大豆生长需要。因此,玉米-大豆带状套作可以改善土壤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保持与单作相当的玉米产量,并能额外收获相当于单作产量60。9%的大豆。

    玉米-大豆带状套作土壤肥力土壤酶团聚体玉米和大豆产量

    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构成相关性分析

    戴祥来赵继献向阳胡权...
    1036-1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建立甘蓝型油菜理想株型,系统分析了油菜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方法]2017-2019年度连续2年试验种植600份来源于主要生态区域的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材料,采集主要农艺性状指标,分析各性状与实收产量间的相关性。[结果]油菜一次分枝数、主序角果数、单株产量与实收产量间呈直线回归关系,其余性状与实收产量间呈一元二次回归关系,且各性状与产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角粒数对单株产量和实收产量的贡献最大。[结论]依据各性状与实收产量间的回归关系求极值,得出其理想株型,理想单株产量约为24。21 g,理论产量可达314。73 kg/667 m2。

    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理想株型

    干旱胁迫对不同木薯苗期生理特性及气孔形态的影响

    陈默陈璐李双江谢海弘...
    1049-1056,1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探究干旱胁迫下木薯苗期光合特性及生理响应,比较木薯品种间耐旱性。[方法]选择5个木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正常供水(CK)和重度干旱胁迫(D)处理,研究干旱胁迫及复水后木薯苗期光合、渗透调节物质、膜脂过氧化物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以及气孔形态的变化。[结果]①干旱胁迫后各品种木薯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与对照相比均降低;②干旱胁迫后,木薯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积累,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升高,丙二醛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复水后上述指标都有所降低或恢复到对照水平;③相较于其他品种,干旱胁迫后1-3-4的气孔密度增大,开度明显减小。[结论]干旱胁迫下木薯通过改变自身的渗透调节能力、酶促抗氧化活力以及叶片保水能力来抵抗干旱,其中木薯品种1-3-4的光合性能、生理特性和抗旱能力优于其他品种,并且在恢复水分供应后能迅速恢复植物生长势,从而表现出较强抗旱能力。

    木薯品种比较干旱胁迫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系统气孔形态

    外源GABA对"脆红李"果实采后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李雅蔓朱玲瑶杨昳玥王矞璐...
    1057-1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外源γ-氨基丁酸(GABA)处理对脆红李采后果实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脆红李'为材料,分别用0、0。1、0。5和1。0 mmol/L GABA溶液浸果,晾干后置于室温(28±1)℃贮藏6 d。在贮藏期(0~6 d)每天测定贮藏期间脆红李硬度、失重率、可溶性糖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外源GABA处理能有效降低果实失重率,保持可溶性糖和硬度处于较高水平,同时,显著提高了CAT、SOD、POD活性及延迟了MDA含量的增加,贮藏效果为1。0 mmol/L>0。5 mmol/L>0。1 mmol/L>0 mmol/L。[结论]GABA通过维持果实硬度、可溶性糖含量和增强抗氧化活性以维持'脆红李'果实采后贮藏品质。其中,1。0 mmol/LGABA处理对采后脆红李果实品质的保持效果较好,应用前景广阔。

    脆红李GABA贮藏品质抗氧化活性

    丝瓜根结线虫抗感品种的根际微生物群落比较分析

    李文文穆蓉王鹤冰向华丰...
    1062-1067,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丝瓜根结线虫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之间的关系,为探讨根结线虫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方法]首先对2个品种渝瓜砧(YGZ)和感病14(GB14)进行室内外抗性鉴定,然后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2个品种在根结线虫田间侵染发病初期的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和结构组成。[结果]YGZ为高抗品种、GB14为感病品种,且与感病品种GB14相比,抗病品种YGZ根际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较低、而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更高;在属水平上YGZ与GB14微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存在显著差异,例如镰刀菌属Fusarium丰富度YGZ较GB14低10。00%,芽孢杆菌属Bacillus YGZ较GB14高4。69%;2个品种的微生物物种组成也存在较大差异,YGZ和GB14独有的细菌物种分别为93个和245个、独有的真菌物种分别为91和70个。[结论]丝瓜根结线虫侵染危害对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种类组成和数量水平均有较大影响。

    丝瓜根结线虫微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度群落结构

    化肥减施与外源MeJA对连作草莓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张瑞范志伟徐胜光肖秋芸...
    1068-1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土壤微生物角度理解化肥减施和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消减作物连作障碍的机理。[方法]以连作4年草莓的土壤和红颜草莓为材料,通过分析草莓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和草莓产量,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探讨化肥减施与外源MeJA对连作草莓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①NMDS分析显示,不同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②化肥减施和外源MeJA,可以显著提高草莓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shannon指数、chao1指数和ACE指数;③RDA分析显示,土壤有效钾解释了土壤细菌群落34。5%和土壤真菌群落35。3%的变化;④化肥减施降低了草莓根际土壤的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和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的相对丰度(P<0。1),外源MeJA显著降低了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的相对丰度;⑤化肥减施并未导致草莓经济产量和生物量显著下降,外源MeJA则显著提高草莓经济产量和生物量。[结论]化肥减施和外源MeJA可以提高连作草莓根际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降低土壤氮磷钾元素含量,因此提高了连作草莓根际土壤的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但并未明显影响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化肥减施和外源MeJA所带来的高肥"细菌型"土壤,可以缓解连作导致的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真菌化,从而消减草莓连作障碍。

    高通量测序RDA分析相关分析土壤细菌土壤真菌

    濒危植物峨眉含笑种子发育的形态解剖研究

    陈小红陈俐洁龚志鸿赵安玖...
    1077-1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峨眉含笑种子发育过程中的形态解剖特征变化,解析其种子繁殖的生物学机制和濒危原因,为濒危植物的生态保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发育阶段的峨眉含笑种子为实验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在显微镜下观测形态学变化和解剖结构特征,并用植物生理学方法对营养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种子发育初期为黄绿色圆球形,成熟后圆形子弹头状。外种皮红色革质,由3~4层表皮细胞构成;中种皮为橘红色肉质,由薄壁组织构成,细胞内后含物丰富,油脂感显著;内种皮中的扁平细胞分化成厚壁细胞,逐渐坚硬木质化,颜色由白色变为黑色。胚乳由薄壁细胞组成,胞内染成红色的后含物越来越多,形态从透明液态逐渐发育为坚实凝固态。种胚经历了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和子叶形胚4个阶段,种子掉落时子叶形胚已发育完全。可溶性糖含量随种子发育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初期缓慢上升,中后期逐渐稳定;粗脂肪含量前期快速上升、后期积累放缓。[结论]种子发育过程中出现外种皮色彩鲜艳、中种皮油脂含量高、内种皮通透性差、种子早期停止生长、中后期胚乳发育异常和含胚率低等问题,导致峨眉含笑种子质量低下,限制了种子自然萌发和天然更新进程,是种群衰退甚至濒危的重要原因之一。

    种子发育形态解剖营养物质峨眉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