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食品与发酵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食品与发酵科技
食品与发酵科技

陈功

双月刊

1674-506X

sfaf789@sina.com

028-82763572

611130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杨柳东路中段98号

食品与发酵科技/Journal Sichuan Food and Fermenta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食品与发酵行业新技术推广与信息交流的西南地区唯一期刊之一,及时报道行业动态及新的研究成果,为该行业的新技术推广服好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浓香型白酒相似度评价方法研究

    高紫瑶李丽刘根侨附俊杰...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色谱和感官数据建立了浓香型白酒相似度评价方法,选择了23种色谱指标数据和23种感官指标数据,并赋予其不同的权重,计算得到30个新酒样与3个标样的相似百分比,实现30个新酒样的分类,该方法可直接应用于浓香型白酒相似度评价、鉴别、分型分类和组合方案选择.

    浓香型白酒相似度评价鉴别

    预包装螺蛳粉感官评价体系的建立研究

    卿明义林琳钟璇兰盈...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对柳州预包装螺蛳粉进行客观有效的感官评价,本研究从预包装螺蛳粉的视觉、嗅觉、触觉和味觉四个方面对预包装螺蛳粉进行分析,通过调查问卷、二元对比等方法建立了柳州预包装螺蛳粉感官评价体系.该体系的感官评价指标及各指标最高得分分别为辣油色泽9分、酸味12分、咸度7分、辣度7分、米粉颜色6分、米粉软硬度9分、花生腐竹酥脆度8分、米粉光泽5分、米粉均匀度7分、花生颜色均匀度5分、汤底浓度20分、腐竹颜色5分,满分100分,一份预包装螺蛳粉的最终得分为各指标所得分之和.该研究建立的预包装螺蛳粉感官评价体系,可为预包装螺蛳粉新产品开发中感官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预包装螺蛳粉调查问卷感官评价体系

    模糊数学法优化低盐高呈味牛肝菌复合调味料配方及产品分析

    刘婧玮纪昌联罗兴饶睿捷...
    82-8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美味牛肝菌为原料,通过添加牛肝菌酶解液、菜籽油等开发一款低盐高呈味牛肝菌复合调味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并结合模糊数学法,以综合感官评分为指标,确定了牛肝菌复合调味料中牛肝菌酶解液、炒制牛肝菌和菜籽油的最佳添加量,即牛肝菌酶解液添加量为8%,炒制牛肝菌添加量为30%,菜籽油添加量为50%,其他辅料占12%.在最优条件下,牛肝菌复合调味料的综合感官评分为(84.44±0.25)分.挥发性风味成分检测结果表明,利用GC-MS共检测出风味物质68种,其中醛类20种,醇类10种,醚类2种,酯类6种,酸类5种,酮类7种,烯烃类4种,酚类4种,烷烃类4种,其他6种;理化分析结果表明,牛肝菌复合调味料的氯化物(以NaCl计)含量为3.30 g/100 g.本研究结果为低盐复合调味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酶解模糊数学法牛肝菌复合调味料感官评分风味品质

    基于斑马鱼模型的藿香紫苏饮免疫调节功能研究

    徐懿乔宋娟娟周彬冯洁...
    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藿香紫苏饮对由酒石酸长春瑞滨所诱导的免疫力低下斑马鱼的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通过给斑马鱼静脉注射0.2 mg/mL酒石酸长春瑞滨诱导建立免疫力低下模型,将斑马鱼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藿香紫苏饮低剂量组(500 μg/mL)、藿香紫苏饮中剂量组(1000 μg/mL)、藿香紫苏饮高剂量组(2000 μg/mL),每组30尾.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并分析各组斑马鱼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T细胞减少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藿香紫苏饮高剂量组(2000 μg/mL)斑马鱼体内剩余荧光微球数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藿香紫苏饮低、中、高剂量组斑马鱼T细胞荧光强度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藿香紫苏饮具有促进斑马鱼巨噬细胞吞噬、改善T细胞减少的功效.

    藿香紫苏饮斑马鱼巨噬细胞T细胞吞噬

    人参养生酒对小鼠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

    周洁心敬璞舒邦金兰余...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研究了以红参/白参为主要原料的养生酒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红/白参养生酒对小鼠免疫器官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迟发型变态反应没有显著影响(P>0.05).而白参高浓度养生酒和红参低浓度养生酒组的NK杀伤能力均显著高于基酒组(P<0.05);红参养生酒组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均显著高于基酒组(P<0.05).在体液免疫实验中,红参高浓度养生酒组的抗体生成和血清溶血素水平均低于红参低浓度组的.红参低浓度(45 mg/mL)养生酒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人参养生酒免疫调节

    鲜花椒膏的开发及其杀菌工艺研究

    张艳吴银明盛家武温铿...
    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鲜花椒为原料制备半固态调味料鲜花椒膏,进行配方优化、杀菌工艺研究.通过感官评分,确定最佳配方为增稠剂(结冷胶与CMC以3∶7复配)质量分数1.0%、γ-环糊精质量分数0.8%、食用盐质量分数5.0%.以菌落总数、感官评分、麻味物质含量、香味物质含量为指标,确定超高压杀菌500 MPa保压15~20 min为鲜花椒膏的最佳杀菌方式.对花椒膏进行高温保藏试验,确定鲜花椒膏在(37±1)℃条件下储藏20d时品质好.

    鲜花椒调味料配方杀菌货架期

    不同提取方法对沙棘籽油脂肪酸成分及元素迁移的影响

    李慕春阿不力孜·艾力邵佳丽田和...
    105-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沙棘籽油作为功能性油脂,其加工方式多样,但是不同加工方式是否影响油脂构成和无机元素的含量,尚不清晰.以2种不同产地沙棘籽作为原料,采用索氏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回流提取法提取沙棘籽油,分析不同原料不同方法提取沙棘籽油的提取率、脂肪酸种类及相对含量、24种无机元素在油脂和残渣中的含量.结果表明,超声提取法油脂得率最高,受原料特性限制小;同种原料不同提取方法所得脂肪酸相对含量相近(P>0.05),2种原料中亚油酸、α-亚麻酸、油酸相对含量差异大(P<0.01).Be、B、Al、Ti、V、Cr、Fe、Ga、As、Sn、Sb、Ba、Pb更容易从原料迁移到油脂中,索氏提取法更容易在油脂中富集这些元素.本研究结果可为沙棘籽油加工方法和原料选择提供借鉴,为油脂风险因子的筛选提供依据.

    沙棘籽油提取方法脂肪酸元素迁移

    不同条件下粉碎度及大曲品质研究

    赵亮亮贺策邱枫时晓...
    113-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曲原料粉碎后的物料包含大皮、颗粒、细粉三个部分,本实验从钢辊物理特征、使用周期、原料润粮时间等方面探讨其对原料粉碎度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钢辊拉丝角度与深度对物料大皮、颗粒影响较大.随着钢辊使用周期延长,呈现物料大皮偏大、颗粒减少趋势.原料润粮时间以浸润6~9 h为宜.结合季节特性设计粉碎度与水分梯度实验,得出理化指标均衡、感官品质优异的大曲.本实验结果可为中高温制曲生产提供参考.

    粉碎度物理特征使用周期润粮时间梯度实验

    盐渍海蜇脱铝的研究

    顾亚芳吴舒珺徐秋生吴爱红...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测海蜇中铝残留量来判断不同脱铝剂、脱铝剂浓度、浸泡时间、浸泡温度和料液比下盐渍海蜇的脱铝效果.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优的脱铝条件参数,经实验验证,采用0.10 mol/L醋酸溶液,1∶6的料液比浸泡2.0 h可降低盐渍海蜇中铝的含量,同时保持海蜇良好的口感与品质.

    盐渍海蜇铝的残留量脱铝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餐厨垃圾生物减量技术研究进展

    邵毅恒杨宁王芷李保国...
    122-126,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餐厨垃圾占城市生活垃圾比重日益增高,其成分特性非常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若处理不当则极易腐败污染环境.目前市面上存在多种针对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处理技术,各有优劣.通过介绍生物减量技术原理并将其与同为好氧处理中的好氧堆肥与生物干化对比,体现出生物减量技术能更好实现减量化的优势,更适用于餐厨垃圾前端处理.重点从减量菌、餐厨垃圾预处理、填充剂选择与复配三角度介绍了餐厨垃圾生物减量的强化策略,并列举部分生物减量技术规模化的应用,为进一步提高生物减量效率提供参考.

    餐厨垃圾好氧发酵生物减量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