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食品与发酵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食品与发酵科技
食品与发酵科技

陈功

双月刊

1674-506X

sfaf789@sina.com

028-82763572

611130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杨柳东路中段98号

食品与发酵科技/Journal Sichuan Food and Fermenta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食品与发酵行业新技术推广与信息交流的西南地区唯一期刊之一,及时报道行业动态及新的研究成果,为该行业的新技术推广服好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法测定膨化食品中苯并(a)芘的不确定度评定

    郭良起靳艳军汤苗苗吴昊...
    137-141,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建立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法测定膨化食品中苯并(a)芘的不确定度分析方法.样品使用正己烷提取,经分子印迹柱净化,浓缩定容后采用液相色谱荧光法进行定量分析,参照不确定度评定的相应准则,对膨化食品检测过程中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确定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检测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对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不确定度苯并(a)芘分子印迹膨化食品

    建立一种气相色谱法检测6种醇类物质的方法

    李政何浩朱礼方群...
    14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通过气相色谱法检测6种醇类物质.样品经丙酮振荡提取,气相色谱-外标法定量,6种目标物质在40 min内实现分离,分离度均大于1.5,线性范围为5~500 μg/mL,相关系数(r2)为0.999 0~0.999 9,方法检出限为0.001~0.002 g/kg,方法定量限为0.003~0.006 g/kg,加标回收率为98.0%~109.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8%~7.43%.

    气相色谱法醇类物质检测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新工科人才多元化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刘绪陈婷石海川辛可启...
    145-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代的发展对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更多的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针对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需求,立足该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创新创业实践现状,从师资团队、教学方式及实践条件等方面探索适合新建本科应用型高校发展,符合行业需求,利于创新思维建设的新工科人才多元化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提高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度与竞争力.通过理论总结形成一套可复制、能推广的创新培养教育模式,以期提供有效参考.

    新工科创新能力多元化教育模式

    "食品+X"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食品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与探索

    杨立娜崔士坤曹雪慧宋虹...
    149-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主体,但其教育模式依旧属于典型的科研应试型传统模式,学生在知识融合、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食品学科与理、工、农、医、文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不仅可以提升传统学科的建设层次和发展水平,也能催生新的学科领域及创新型人才.该文重点介绍了"食品+X"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相应的课程体系建设举措,以期增强我国食品学科研究生在世界竞争性发展中的知识储备能力与创新能力.

    食品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生课程体系

    食品专业类课程实验中基于虚拟仿真技术提高参与度的探索与实践

    朱明明牛志远焦凌霞
    153-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食品专业类课程实验学生的参与度,基于虚拟仿真技术构建"虚拟仿真+"多元化实验教学模式,包括互动式虚拟仿真、案例+虚拟仿真、虚实结合、线上线下+虚拟仿真等,学生可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进行预习、复习等.这种教学模式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思维,提高课堂参与度,得到了任课教师、学生、督导和实习单位的高度认可,对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培养食品行业创新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新思路.

    食品专业实验教学虚拟仿真技术"虚拟仿真+"多元化教学模式参与度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岗位需求为导向的"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何靖柳张清董赟林上...
    159-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食品微生物检验"是面向食品类专业专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实践操作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已经学习了"食品微生物学"课程,能从宏观方面认识当今食品微生物学研究的方向,并已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该课程打破理论与实践的壁垒,将原课程内容重组开发新型活页式教材,教学时将岗位中真实案例再现课堂,建立形成性综合评价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及综合素养,同时也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食品微生物检验思维导图岗位需求形成性评价

    《食品与发酵科技》稿约

    后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