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中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中医
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四川省针灸学会,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四川中医

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四川省针灸学会,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杨殿兴

月刊

1000-3649

schzhy@sina.com

028-85228345,028-85213152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4段51号

四川中医/Journal Journal of Sichu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期刊,长期坚持“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提高与普及并重,注重中医特色,着重临床,突出实用”的办刊宗旨,具有“内容丰富,新颖实用,信息量大”的显著特色,在全国中医药期刊中有较高学术地位,受到中医药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发刊量始终居于同类期刊前列,连续被评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是四川省优秀期刊、质量一级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十一脏取决于胆"论治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

    丁帆王玉玲崔向宁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一脏取决于胆"首见于《素问》,强调胆在人体生命活动及临床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冠心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需长期服药等特点,加之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常易伴发焦虑抑郁.笔者在临床跟师过程中,发现导师从胆论治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疗效显著,"十一脏取决于胆"的理论在临床中得到验证.导师认为,一者,肝胆相合,共主疏泄,与气机疏泄密切相关;二者,胆寄情志,疏调气机,精神活动,决断于胆;三者,胆蕴相火,通行气血,君相安位,则气血和调;因此,本病的病机主要在于气机失调,相火妄动,导致脏腑经络失和,神机失用.基于此病机,本文结合案例介绍从胆论治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之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治疗思路.

    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从胆论治治法方药

    从气化受阻论探析活用猪苓汤之心法

    郭若涵于洋洪伟栋余秋平...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代医家常将猪苓汤病机解释为"膀胱水热互结"或"阳明误下后余热结于膀胱",但无法深刻诠释本方用阿胶及四味渗利水湿药之深意,更无法解释阳明病篇与少阴病篇条文的内在联系.余秋平教授认为,猪苓汤证的核心在于气化受阻.气化受阻之根本原因,为肾阴亏虚、膀胱虚热内生、水热外排不利而稽留、阻滞气化功能.猪苓汤证所见之口渴,也并非阳明热耗伤阴津,口渴甚常为水停表现突出、气化受阻甚的表现,故原方中利水与养阴药用量比例为4:1;又因其有肾阴不足之根本病机,若口渴不甚、水液内停不重者,当注意减小渗利之品的用量,以防伤阴、更损气化.

    猪苓汤证气化受阻津不上承阿胶

    刍议颈椎病六经开阖枢诊疗模型构建

    李科赏陈沁涛龚智超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症状体征多样化,病证关乎全身,临床治疗方法多样,辨证治疗时大多根据中医内科辨证或经络辨证.本文以"开阖枢"理论体系为根据,尝试构建以主症为依据的颈椎病六经开阖枢诊疗模型,以期为颈椎病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提高临床疗效.

    颈椎病六经开阖枢理论探讨

    从气化论探讨"中气"

    钱舒乐于露李晓凤王润英...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学理论源于先人对自然气候及万物的认识与总结,"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万物都有其"中气".天地之气的上下交互,中气以气交主之;人身之中的升降相因,中气以脾土令之.本文从气化论的角度探讨"中气",认为天地万物的阴阳之变,本质上都是在中气的斡旋下所发生的气化之变.中气因其"外合六象"的特性于天地间上下交互、于人身中枢转气机.

    气化中气气交阴阳

    基于兰茂"气不运痰"理论辨治支气管扩张症

    吴梅邓祥丽杨梅邵梅...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兰茂"气不运痰"理论探讨支气管扩张症的病机及治法,认为正虚其内、痰浊内壅为病机核心.治疗上强调"见痰休治痰,气盛痰自化",以补"虚"贯穿始终,以治"痰"为中心环节,并以地方本草名著指导临床研究,不拘泥古方,三因制宜的多靶点、个体化论治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扩张症兰茂气不运痰

    基于"玄府-通道-孔隙"理论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诊治

    袁镯孙亚楠徐文蕙尹国富...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玄府是一种遍布人体周身的至微结构,有行气机、通津液、渗气津、运神机的作用,具有"通道"和"孔隙"的属性,功能上以"通利""开阖"为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为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属于中医学"燥痹"范畴,该病因腺体受损常出现口眼干燥症状,亦会出现脏腑的病变,中医药对于该病具有独到的治疗优势.本文从玄府的角度探讨该病的诊治,认为阴津亏、燥毒侵、瘀血阻、气机滞导致玄府病变,丧失"通利性"与"开阖性",导致津液无法循形敷布,无法濡养脏腑诸窍进而发病.故治疗当以恢复玄府的生理功能为要,以期为燥痹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玄府道路孔隙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从三焦次第疗法看扶阳学派的发展现状

    李建铮胡跃强邓丽斌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扶阳学派创立至今,形成了独特的"阳主阴从"自然观、"生命以火立极"生命观、"阳虚发病"疾病观与"扶阳抑阴"治疗观.并以此为指导,总结归纳出了"三焦次第"疗法,即先以桂枝法宣通中、上二焦,使阳气运行畅通;再以四逆法温通中、下二焦,温扶阳气.当代扶阳研究者利用现代研究方法,通过动物实验、临床疗效观察等方法,以实验室检查、统计学方法等找到了"三焦次第"疗法治疗部分疾病的干预通路,并证明其在临床治疗上的确行之有效.本文整理、归纳扶阳学派理论体系,通过综述"三焦次第"疗法的临床应用成果阐述扶阳学派的发展现况,旨在为三焦次第疗法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扶阳学术思想扶阳学派三焦次第疗法中医药治疗发展现况

    针灸脑效应的影像学基础与临床研究现状

    王影柳万郭迪席中原...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灸学作为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带领中医走向国际化的历史使命.传统针刺腧穴理论,由于其自身的历史条件限制,以及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其理论停滞于抽象、模糊、宏观的层面,未能更好的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也不利于现代医学对于传统针刺腧穴理论的理解与发展.针灸影像学作为一项基础性研究学科,它的价值在于对传统针刺腧穴理论的可视化观测的评估与验证,正好能够弥补传统针灸学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关于理论输出方面的短板.本文将从腧穴效应特异性、针灸效应影响因素等针灸脑效应的影像学基础研究现状,以及临床上神经系统疾病、疼痛类疾病、内分泌生殖系统疾病及小儿疾病等治疗作用机制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促进针灸影像学更好的服务于传统中医药理论体系建设.

    针灸影像学脑效应经穴效应机制fMRI

    四妙勇安汤加味方对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的影响

    刘峰张彩虹王毅盟刘星...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给药量和给药频次条件下,四妙勇安汤加味方提取物对THP-1源性巨噬细胞泡沫化模型细胞因子水平和泡沫细胞数量及形态的影响.方法:把建模成功的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分成整方组和精细化组,并把四妙勇安汤加味方提取物加入到细胞培养基中,调节至药材浓度相当于0.1g·µL-1,刺激体外培养的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48小时,取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水平,观察泡沫细胞数量和形态变化.整方组,每日给药1次,给药量分别为1~10、12和16μL,共12个剂量组;精细化组每日给药3次,单次给药量分别是1、3和4μL共3个剂量组.结果:整方组中,除IL-8和TNF-α水平超过检测上限外,随着给药量的增加,小于12μL·d-1时,IL-1β和IL-10水平快速下降,其他细胞因子水平大致保持平稳,大于12μL·d-1时,IFN-α和IL-5水平快速降低,IL-1β、IL-2、IL-6、IL-17水平快速上升.泡沫细胞数量方面,在给药小于6µL·d-1区间内,呈现增加趋势,6~12µL·d-1区间,呈现下降趋势,给药16µL·d-1时,泡沫细胞数量显著增加.整方组和精细化组间比较,IL-1β(给药3、9和12µL·d-1)、IL-6(给药9μL·d-1)和IL-10(给药12μL·d-1)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细胞因子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泡沫细胞数量方面,给药3µL·d-1时,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9μL·d-1和12μL·d-1时,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四妙勇安汤加味方存在量效关系,当给药量超过剂量阈值时,日给药量和给药频次都会对泡沫细胞数量、形态和细胞因子水平产生影响,因此,中药的给药量和给药频次都是影响临床效果的重要因素,改变给药模式可能是提高临床效果的有效途径.

    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四妙勇安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改善睡眠剥夺大鼠失眠及伴发不良情绪的研究

    陈雨菲李飞李晓路朱胜杰...
    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睡眠剥夺大鼠失眠及伴发不良情绪的疗效和对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0只健康SD雄性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地西泮组、艾司西酞普兰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空白组不进行睡眠剥夺,对其他6组使用改良的多平台水环境法行为期21天的睡眠剥夺.造模成功后灌胃14天,空白组与模型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地西泮组、艾司西酞普兰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根据给药量灌胃.观察指标包括大鼠的一般情况变化、戊巴比妥钠睡眠协同实验检测大鼠睡眠潜伏期及睡眠持续时间、旷场实验、蔗糖水偏好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差异、免疫酶联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5-HT、NE含量.结果:睡眠剥夺大鼠毛发色泽暗淡,对周围环境刺激的警觉性、反应性增强、易激惹、攻击性增强.睡眠剥夺大鼠睡眠潜伏时间显著大于空白组(P<0.05)、睡眠持续时间显著小于空白组(P<0.05),提示睡眠剥夺模型造模成功.干预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睡眠潜伏时间显著小于模型组(P<0.05),中药中、高剂量组睡眠持续时间大于模型组(P<0.05).中药中、高剂量组旷场实验得分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中药低、中、高剂量组蔗糖水偏好率高于模型组,但无统计学差异.中药中剂量组血清5-HT、NE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能缩短睡眠剥夺模型大鼠的睡眠潜伏时间、延长睡眠持续时间,具有改善大鼠失眠的作用,能够提升大鼠旷场实验得分与蔗糖水偏好率,对大鼠快感缺失与不良情绪有改善作用,能够上调睡眠剥夺大鼠血清中5-HT及NE含量.以上说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改善睡眠剥夺大鼠失眠及伴发不良情绪方面效果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升血清5-HT及NE含量有关.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失眠睡眠剥夺抑郁5-HTNE少阳胆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