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王培韧

双月刊

1673-1565

xb2005@sdpc.edu.cn

0531-82606042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54号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Police College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一份综合性公安学术理论期刊,立足公安学术前沿,着眼公安实践,加强公安理论探索,属于全国公安学术名刊,在政法类期刊中享有较高的声誉,积聚了一批学术名家作者群,本刊很多论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和摘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精准监管背景下虚拟货币的刑事没收

    贾健武奥然
    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虚拟货币在我国严格监管的政策下,对其进行刑事没收出现了诸多困境,根本缘由在于虚拟货币本身种类繁多,特性错综复杂."货币说""虚拟财产说""支付手段说"等学说对虚拟货币的定性分析,以及其他国家及地区将虚拟货币予以不同定性的监管策略,为我国对虚拟货币的精准监管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在此背景下,应根据性质,将虚拟货币分为"网络虚拟财产"和"证券",并根据不同的特性分别建构不同的刑事没收制度.

    虚拟货币刑事没收精准监管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适用范围研究

    童德华赵莹莹
    1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轻微罪套用重罪的犯罪附随后果,易造成轻微罪与重罪犯罪记录附随后果的无差别处遇,并由此诱发"刑罚体量轻而附随后果苛重"的倒挂现象.尽管理论界针对轻微犯罪建立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进行了讨论,但具体如何构建尚存诸多不明之处,明确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适用范围成为目前建立该制度亟待解决的首要前提.在明确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适用范围时,需以实现轻微罪与重罪区分治理为原则.秉承这一原则,确定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适用范围的最大外延宜采取有罪宣告说,即犯罪记录的形成围绕着罪展开,而是否被科刑、所科之刑是否执行均在所不问.为实现轻微罪与重罪犯罪记录的区分治理,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适用范围应在犯罪记录范围内进一步予以限制.在进一步限制上,应采取轻微罪混合标准说,对宣告刑在 1 年有期徒刑以下且不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以及累犯的犯罪分子,才可考虑适用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犯罪记录封存适用范围犯罪结构轻微犯罪

    终身监禁制度的中国实践与改革前瞻——刑法"再法典化"背景下的思考

    敦宁栾思远
    2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严惩腐败犯罪与限制死刑适用的双重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为贪污、受贿犯罪增设了终身监禁制度.其目的是通过强化生刑、杜绝刑罚变更制度之滥用,以达到减少死刑立即执行适用之效果.在制度定位上,终身监禁属于死缓的一种执行方式,且在适用中重点关注的是犯罪本身的危害程度,具有明显的报应性倾向.从实践效果来看,终身监禁的运用,确实起到了减少死刑立即执行适用、更新死刑适用观念等客观作用.但是,由于终身监禁本身的不可分割性、非人道性等固有缺陷,其不仅造成了司法适用中的逻辑悖论,也不符合现代自由刑的整体发展方向.考虑到这些问题,终身监禁只能作为一种过渡性的、有限的死刑替代措施,而不能长期化和扩大化.在未来的刑法"再法典化"过程中,对无期徒刑及相关联的死缓制度进行系统性完善,才是解决我国"死刑过重、生刑过轻"之刑罚结构缺陷的根本举措.

    终身监禁立法背景司法适用功能与问题无期徒刑改革

    关于条件说之缺陷的反思

    陈建清刘炳岩
    3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条件说与相当因果关系说、客观归责理论的区别在于,条件关系能否直接作为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根据相当因果关系说和客观归责理论的基本立场,条件说并不存在扩大原因范围的缺陷.借助实行行为理论和主观限制理论避免条件关系说扩大处罚范围,是条件说与相当因果关系说、客观归责理论的共同主张.关于因果关系判断的争论是围绕介入因素型因果关系而展开的."无前者即无后者"公式意指必要条件因果关系,而假定的因果关系、可替代的充分条件和二重的因果关系属于充分条件因果关系,在这些因果关系中对条件说的批评缺乏逻辑前提.重叠的因果关系与合义务的择一举动属于必要条件因果联系,根据条件公式判断因果关系并不会产生缘于学说差异的争议.

    条件公式相当性法律原因客观归责介入因素必要条件

    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治理中的法治路径及其展开

    刘康磊秦祥博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立足中国实际,具有中国愿景和中国路径的现代化,乡村治理现代化是题中应有之义.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之下,"三治融合"是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选择.自治、德治和法治是处于不同层面的范畴,需要在现实的治理层面实现优势互补,并发挥出治理的效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三治融合"的方向性要求,而它们由历史发展阶段的现代性要求内在的规定."三治融合"要求在治理中坚持自主性、中国性和地方性以及可预期性和程序规范性,促进乡村治理的多元善治的机制的有效运行,本土治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权责的协同统一,从而在"三治融合"的模式下,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乡村治理的现代化.

    现代化现代性三治融合法治

    我国轻罪刑事立法扩张的问题与应对

    闻志强范欣
    5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罪名的增多,我国轻罪刑事立法呈现扩张化趋势.关于轻罪刑事立法扩张,依循积极刑法观与消极刑法观相应地存在支持与反对两种不同立场.积极刑法观主张积极扩大轻罪的范围以应对社会的发展变化,消极刑法观则反对轻罪刑事立法扩张,主张限缩法定犯的数量,对于新的社会现象不应当一味纳入刑法规制的范围,避免应对式立法.比较而言,消极刑法观更为合理.从消极刑法观立场出发,轻罪刑事立法扩张存在不少问题:于刑法内部而言,冲击了刑法的基本原则,导致一般预防效果降低,法益保护过于前置引发过度犯罪化,刑罚与罪行不匹配有悖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于刑法外部而言,不当压缩了其他部门法的范围,造成部门法之间的规制界限模糊与冲突;于司法实践而言,轻罪刑事立法扩张导致办案压力增大、案件质量难以保障、监禁刑居高等问题.对此,需要从两个方面予以应对:对于已经立法的情形,通过设立《轻罪法》与完善出罪两大路径予以解决;对于未立法的情形,则应当保持克制与谨慎,其他部门法能够规制的行为且无刑事立法必要性的,则不立法.

    轻罪刑事立法法益保护前置积极刑法观消极刑法观

    农村外嫁女集体收益分配争议的裁判逻辑

    余文清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院一般对农村外嫁女参与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持支持态度,前提是认定其具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不同的法院有不同的裁判逻辑:户籍逻辑、事实逻辑或"户籍+事实"逻辑.外嫁女集体收益分配争议的内核是村民自治与外嫁女平等权益保护的法权博弈.法院应以平等保护原则和基本生存保障原则为基础,对于事实问题,综合户籍、对土地的依赖程度、村民义务履行等实际情况进行考量;对于法律问题,以国家法规范排除对外嫁女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益的不当限制,保护农村外嫁女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权益.

    农村外嫁女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平等

    物业服务合同业主的抗辩权行使界限研究

    韦冉周子元
    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业主抗辩权的行使是物业服务合同履行中业主自我救济的主要途径,但是现行法律规范并未明确勾勒出其行使的界限.业主抗辩权的行使主体不应拘泥于某一主体,而应在二元抗辩主体的模式下划定界限.业主抗辩权的类型是多元化的,对业主抗辩权行使典型事由的正当性认定也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具体分析.具体而言,应明确业主在不同抗辩情形下的权利范围和行使条件,避免因标准不一而产生的争议;同时,应在法理和实践中建立更为完善的制度,如引入更严格的责任认定标准、采用二元主体抗辩模式等,以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平衡.

    物业服务合同业主抗辩权界限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治理困境与突破路径:专案侦查的有效实现与策略

    李双其
    8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猖獗,尽管采取了宣传预防、技术反制、境外劝返、跨国打击、断卡断流和打击黑灰产等多种措施,但其效果有限,仍有大量民众被骗,大量案件无法破获.随着诈骗窝点的外移,传统治理手段面临巨大挑战.专案侦查作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基本手段,在治理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其有效性受到专业人才短缺、技术手段不足、跨境侦查难度大和并案处理复杂等因素的制约.为此,需要深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案侦查的学术与实务研究,并促进研究成果向实战能力的有效转化;构建并优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的综合支撑平台与专属技术工具体系;强化法律体系,破除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案侦查的法律瓶颈;强化跨境侦查能力建设的专项培训策略;优化案件信息共享机制,确保电信网络诈骗侦查并案高效与精准管辖;全方位优化关涉专案侦查的要素及其关系,从而构建良性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案侦查运行机制.

    电信网络诈骗治理困境专案侦查运行机制

    认罪认罚案件中侦诉关系的重塑

    兰跃军蒋雨涵
    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全面实施,推动侦查、起诉、审判、辩护关系的重新定位.而侦查和审查起诉是认罪认罚案件的关键阶段,受我国"流水作业式"诉讼构造的影响,认罪认罚案件侦诉关系仍然呈现以侦查为主的诉讼样态,侦诉机关存在权力失范风险.因此,应当重塑认罪认罚案件的侦诉关系,在审前阶段实现侦查和起诉的有机配合,构建侦诉协作的审前"大控方"格局.同时,应完善刑事指控的证据标准体系,激活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实现认罪认罚案件侦诉关系的良性互动.

    认罪认罚侦诉关系公诉主导侦查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