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王培韧

双月刊

1673-1565

xb2005@sdpc.edu.cn

0531-82606042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54号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Police College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一份综合性公安学术理论期刊,立足公安学术前沿,着眼公安实践,加强公安理论探索,属于全国公安学术名刊,在政法类期刊中享有较高的声誉,积聚了一批学术名家作者群,本刊很多论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和摘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诱惑侦查的合法性认定及其司法裁量——以《昆明会议纪要》为视角

    梅传强刘祈岩
    98-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诱惑侦查是破获毒品犯罪案件的重要侦查手段之一.从认定标准和法律后果两方面检视,可以发现毒品犯罪中的诱惑侦查情节存在认定界限模糊、司法裁量混乱的问题.面对这些实践难题,应当以《昆明会议纪要》的规定为依据,重构诱惑侦查合法性审查标准:其一,根据犯意强弱程度区分不同犯意情节;其二,根据引诱强弱程度划分不同引诱情形;其三,在前述分类的基础上搭建犯罪意图与引诱手段的函数关系.最后,根据函数关系,明确不同情形下诱惑侦查情节的裁量路径,为正确理解和适用《昆明会议纪要》提供参考.

    《昆明会议纪要》诱惑侦查数量引诱犯意引诱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非接触式毒品犯罪侦查的场域、风险及疏解

    王彬王恺瑶
    106-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毒品犯罪案件的发案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非接触式毒品犯罪的发案率却有所上升.非接触式毒品犯罪多发生于网络空间,其犯罪手段网络化给公安机关的毒品犯罪侦查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数字时代的新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应用于非接触式毒品犯罪预测性侦查、分析研判案件线索、侦查讯问和毒品检验与鉴定的优势.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以上场域的应用容易威胁国家安全和数字主权、导致侦查决策失误和量刑失衡在内的风险.针对以上风险,有必要从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保障国家安全和数据安全、从"事前审批、事中监督、事后救济"角度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侦查决策的解释机制与审查模式、审慎对待毒品鉴定的边缘值入手疏解,为公安机关全面提升数字化侦查能力、加快构建数字化侦查模式提供有力支撑.

    生成式人工智能非接触式毒品犯罪数字化侦查风险疏解

    跨境新型网络犯罪治理对策研究

    张辉王慧
    114-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数字科技的迅速发展,以跨境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犯罪呈现出组织结构复杂化、产业布局链条化、犯罪形态融合化和危害后果全球化的特点,成为当前发案率高、经济损失大、群众反响强烈的突出犯罪形式之一.跨境新型网络犯罪治理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立法机制的缺失制约有效开展犯罪打击,突出表现在国际上缺乏统一的全球性法律公约,国内涉外法律法规建设尚不健全;在办案实践中,犯罪的跨境性使得公安机关在立案、管辖和电子数据取证技术应用中存在瓶颈;国内多部门在实名认证、风险评估、内部管理等方面存在漏洞;同时,国际警务司法互助机制不够健全,这些都导致跨境网络犯罪团伙逍遥法外.面对跨境网络犯罪的新形势,在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的基础上,公安机关需要树立国际化执法理念,深化警务合作,提高打击能力,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全视角、高站位"提高网络犯罪的治理能力,才能有效控制跨境新型网络犯罪的蔓延.

    新型网络犯罪跨境国际合作电子数据取证

    生物安全视野下动物次生品犯罪问题防治研究

    李涛赵慧洁
    123-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生物安全视角对动物次生品安全进行研究发现,在动物次生品防治的过程中存在认识不清、防范意识缺失、管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从而存在引发危害公共安全、资源泄露和恐怖主义犯罪等风险.为此,应当纠正认识偏差,确定风险防范原则,建立动物次生品流通管理机制,设定证据审查程序,切实有效地防范动物次生品犯罪的发生.

    动物次生品生物安全犯罪预防公共安全

    论安防管理中人脸识别监控的行政许可规制路径

    焦俊峰叶鑫海
    133-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脸识别监控技术具有的直观性、非接触性和大规模适用性特点使其被广泛运用于安防管理领域,但其产生的技术滥用、信息泄露、算法歧视、干涉公民自由等潜在技术风险已成为无法忽视的现实问题.为此,在技术风险治理的法律路径选择上,我国可运用公力救济的手段,依据《行政许可法》第 12 条设立行政许可法律规范来事前降低人脸识别监控的技术风险,并且在《行政许可法》第 18 条的基础上,从设立行政许可的法律内容、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以及行政许可的程序三个方面出发,依据"告知—同意"原则,设立一套不同主体和不同场景的差异化人脸识别监控技术的行政许可法律体系,最终形成兼顾人脸识别监控技术发展和保障人脸信息安全的行政许可法律规制路径,以完善我国在安防管理领域中人脸识别监控的行政许可立法空白.

    人脸识别监控技术安防管理技术风险行政许可

    关于完善我国警务用枪法律制度的思考

    刘海萍
    143-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枪支的超强杀伤力及其双刃剑性质,使得我国在警务用枪政策上一直在"限制"与"扩张"之间切换徘徊,造成相当一部分警察不会用枪、不敢用枪,给公安民警的执法活动造成不利影响.其主要原因,一是用行政法规来调控警察用枪权位阶较低;二是对开枪情形的列举式规定脱离实际,影响警察在紧急状态下的准确判断;三是开枪前的警告程序规定没有进行具体的细分;四是开枪的合法性调查制度在调查主体、调查方式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应提高立法位阶,制定《人民警察枪械使用法》;明确警察开枪的条件,采取"概括式+肯定+排除式"的综合立法模式,以"生命威胁""必要性"和"最小损失"原则作为开枪的基本遵循;细化完善用枪程序,确立人民检察院作为开枪后合法性调查的第三方主体,并确立"合理性"调查原则;完善枪支使用流程制度,建立系统的枪支训练机制、严格的持枪证制度和枪支认证制度,以及必要的媒体应对机制和强制性心理疏导机制等,减少枪支使用的审批环节,实现安全与效率的平衡.

    警务用枪法律制度完善

    数字化公安队伍管理的碎片化风险研究

    谭羚雁张冰馨
    153-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推进数字化转型已是公安工作中的重要命题.公安队伍管理在数字化建设中产生变革,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不断推动公安机关队伍管理模式向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而开展数字化公安队伍管理建设之初,旨在整合传统管理的碎片化现象.但由于数字化公安队伍管理的理念、机制、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反而衍生出新的碎片化风险.基于存在的风险提出了树立整体性治理理念、加强数字治理、强化顶层设计和精简考核指标等对策,以期推进数字化公安队伍管理建设,实现扁平高效、整体闭环的公安队伍管理,最终提升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数字化转型公安队伍管理碎片化整体性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