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化工
山东化工

于泉德 张福田

月刊

1008-021X

sdhg@sdchem.net sdhgtg@163.com

0531-82663156,86399930,85885237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

山东化工/Journal Shandong Chemical Industry
查看更多>>依托化工大省 发行量大 受众广泛 广告效果好 《山东化工》月刊 *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期刊一等奖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山东省优秀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 欢迎订阅 欢迎投稿 欢迎投放广告 邮发代号24-109 ISSN:1008-021X  CN:37-1212/TQ 《山东化工》是全面反映山东省化工行业科技、生产、经济、管理等综合性的权威期刊杂志,国内外公开发行,客户遍及世界20多个国家的化工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机关团体、从事化工及相关行业的机构和个人,读者涉及决策人员、各级管理干部、技术人员、科研设计院所的专业人员以及高校师生。40年的出版发行中,《山东化工》在国内外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山东化工》已走进了化工行业的每一个角落,反映山东化学工业蓬勃发展,捕捉国内领先化工技术信息,追踪国内外化工经济热点,《山东化工》已成为企业树立形象、宣传产品的强势媒体。 《山东化工》月刊 240元/年,全国各地邮局(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4-109,也可向编辑部直接订阅, 邮编:250014,地址: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客服0531-86399990 13606405237。 树立企业形象、创立名牌产品的理想选择 ——《山东化工》月刊广告刊登规格及价目表 广告经营许可证:3700004000029 做广告 赠网络店铺 欢迎垂询《山东化工》 山东化工理事会电话:0531- 82663156 86399930 传真:0531-86399930 作者投稿电话:0531-86399196 86399780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醋酸乙烯酯与新癸酸乙烯酯的共聚及性能研究

    梁雅勤陈学刚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醋酸乙烯酯(VAc)为主单体,新癸酸乙烯酯(VV10)为改性单体,聚乙烯醇(PVA)为保护胶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为乳化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合成醋酸乙烯酯-新癸酸乙烯酯共聚物乳液。研究表明,随着种子单体量的提升,共聚物乳液粒径由 817 nm增加到1 752 nm。共聚物乳液粒径越小,硬挺整理效果越好。随着VV10 单体加入量增加,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由31。8℃下降到25。3℃。聚合物的接触角由 59。0°提升到 70。0°,呈增大趋势,共聚物表现出较好的拒水性。

    醋酸乙烯酯新癸酸乙烯酯粒径乳液聚合硬挺整理

    TiO2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李荡张杨
    48-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水热法成功地制备了厚度为 1 nm,直径为15 nm的TiO2 纳米管。利用差热-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及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TiO2 纳米管对甲基橙的降解效果对其光催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制备的TiO2 纳米管有锐钛矿和金红石两种晶型,反应时间对样品的组织结构和光催化活性有较大影响,金红石相比例随着反应时间的增长而减少。反应时间为 12h时,TiO2 纳米管具有更佳的晶型比例及形貌结构,光催化性能最好。通过对TiO2 纳米管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TiO2 前驱体先在强碱的作用下形成片状结构的碱金属钛盐,然后,该片状结构在表面静电作用和弹性形变等多因素诱导下转变成更稳定的纳米管状结构。

    水热法TiO2纳米管光催化活性形成机理

    四川某地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工艺研究

    马宏国汪凯郭玥张怡情...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页岩气压裂返排液是一种高盐、有机物成分复杂、水质变化范围宽的废水,难以采用单一生化工艺处理。采用"臭氧催化氧化/高铁酸盐氧化+双碱法软化+纳滤膜+反渗透膜"联合处理工艺对该废水进行处理,并研究2 种氧化工艺对TOC去除效果,软化和膜法脱盐的效果。结果表明,臭氧催化氧化和高铁酸盐氧化对TOC降解率分别为 60%,70%;双碱法软化对Ca2+、Mg2+硬度去除率分别为 90。5%,77。8%;膜法脱盐工艺中纳滤对硫酸根拦截率 95%,一、二级膜脱盐率分别为 99%,95%,工艺出水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地表水Ⅲ类水域标准。该联合处理工艺具有一定参考应用价值,可为页岩气压裂返排液达标处理提供参考。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联合处理工艺TOC降解软化工艺膜脱盐率

    铜对银催化二氧化碳电还原影响的研究

    毛俊鑫王礼泷王文郑文凤...
    55-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氧化碳的催化还原有望实现温室气体的转化和回收,同时也能生成一些如甲醇、乙醇等低相对分子质量的经济性产物。不仅如此,二氧化碳的催化还原也可以实现碳循环,以达成我国制定的 2030 年"碳达峰",2060 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相比于光催化以及光电混合催化而言,具有能耗低、不限场地、反应条件简单的优势,但同时其对催化剂的性能要求较高。本文比较了Cu-Ag合金与Ag单质催化性能上的差异,对相关催化剂的研究做了铺垫。

    二氧化碳银基催化剂电催化还原

    一种水基钻井液用抗温润滑剂的研制与评价

    姚磊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地下浅层的油气储量不断减少,油气勘探逐渐转向深层,井下高温高压、高摩阻扭矩等情况都对钻井液润滑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长链脂肪酸和低分子多元醇等为原料,制备了一种高效耐温耐磨的复合润滑剂GWLUB-1,并对其进行了性能评价。评价结果表明:GWLUB-1 润滑性能优异,当1%加量时,其在淡水和盐水基浆中的润滑系数降低率分别达到90%和80%以上;加量为2%时,基浆抗磨性能良好,且磨痕低于 4 mm,抗磨效果显著;GWLUB-1 抗温达 180℃,环保无毒;与钻井液体系配伍性良好,应用前景较好。

    高摩阻高温钻井液润滑剂环保

    边底水稠油油藏降黏开采工艺数值模拟研究

    武杰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降黏剂辅助开采油层参数敏感性分析,确定不同地质开发参数下降黏剂辅助开采的适用性;基于某区块数值模拟模型,选取了降黏剂辅助开采的典型吞吐井,开展某区块降黏剂辅助开采工作制度优化,设计得到某区块应用降黏剂油藏方案,对方案的效果和经济性进行了评价,为油田具体实施提供依据。

    稠油降黏剂数值模拟冷采技术

    低温油井水泥早强剂BCL-NS的制备与研究

    刘雄王雪松
    65-6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深水、深海、极地等低温固井作业中,普通硅酸盐水泥浆固井时水泥浆存在早期强度发展缓慢、强度低、固井候凝时间长等难题,研制出一种低温油井水泥早强剂BCL-NS。BCL-NS由3%乳化剂SR-10 加 1。6%减水剂J112 为打底液,Na2SiO3·5H2O溶于水加0。2%减水剂J112 为硅质材料溶液,Ca(NO3)2·4H2 O加减0。2%水剂J112 为钙质材料溶液,20℃下滴加 4h后,加入 3%PVA1788 为保护胶体,经过喷雾干燥后加入0。5%白炭黑为抗结块剂制备而成。室内试验评价表明:在油井水泥浆中加入2%早强剂BCL-NS后,1 d抗压强度提高 82%,1 d抗折强度提高 15。2%,3 d抗折和抗压强度增加也超过 15%。

    低温早强剂油井水泥抗折抗压强度硅质材料

    Cu/Ni共掺杂氧化锌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王守玲何劲胡多杨昌杰...
    69-7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纳米氧化锌(ZnO)是一种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在太阳能电池、光催化剂等领域的应用引起了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但是ZnO的光催化性能被它的能带结构所影响。通过掺杂过渡金属离子的方法可以改变ZnO的能带结构,拓宽其对可见光谱的影响范围。本文通过低温水热和高温热解两步法,制备了铜、镍单掺杂和共掺杂纳米氧化锌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对产物的结构、形貌及对有机染料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改变水热反应温度,研究了反应温度对ZnO光催化降解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掺杂和反应温度均使得氧化锌对亚甲基蓝的降解性能有着显著影响,在 150℃的条件下用水热法制备的铜镍共掺杂氧化锌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效果最好,其光催化降解效率可达 99。1%。

    氧化锌掺杂光催化过渡金属

    唑尼沙胺的新合成方法

    曾宪烜刘伟锋刘地发
    73-7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1,2-苯并异噁唑-3-甲磺酸钠盐为起始物料,经过氯化亚砜酰氯化,叔丁胺酰胺化保护,并在盐酸条件下脱去叔丁基,粗品经过甲醇精制,最终得到目标化合物唑尼沙胺(Zonisamide)。产物经1 H NMR、13 C NMR、MS及XRD进行结构确证,该合成工艺条件温和、操作简便、三废量少,且产品质量好,适合工业化生产。

    唑尼沙胺叔丁胺脱保护癫痫合成

    天然有机质引发汞化学转化研究进展

    冯浩马旭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天然有机质(NOM)强烈影响汞的迁移转化行为。本文总结了NOM驱动下汞的氧化/还原、硫化/去硫化和甲基化/去甲基化过程及其可能发生的机制,旨在为汞地球化学循环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天然有机质汞甲基化硫化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