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教育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教育科学
当代教育科学

亓殿强

半月刊

1672-2221

0531-81758321 81758319

250011

济南市青年东路1号

当代教育科学/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由山东省教育厅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山东省教育学会联合主办的一份面向基础教育为主的综合性教育期刊。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小学教师、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和教育科研人员,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院校的师生,学会及其分支机构的干部和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教师的教学想象力

    伍红林
    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的教学想象力是指教师通过情感投射,设身处地地为情境所涉及的每个利益相关者(学生和自己)的处境着想,即"假如是我,我会怎样";设想教学情境中自己所能采取的所有可能行为,并对这些行为的结果进行评估,从中做出最佳行为选择,即"这样和那样,有何不同";如果自己所能预想的教学行为仍不能解决情境涉及的问题,则继续寻求其他教学行为可能性,即"除了这样,还能怎样".它能促进教师超越诸多教学规则的束缚和自我局限,为师生营造持续生成的教学生活.然而由于教学的功利化、应试化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局限,教师教学想象力普遍没有引起重视,这一方面的研究也正处于起步阶段.为改变这种局面,需要着力培育教师教学想象力.这需要理论适度先行和开展研究性变革实践,并形成专门的制度安排.

    教师教学想象力教学想象力

    回归与超越:大类培养背景下自由教育的省思

    胡科包雪莲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自由教育与通识教育的争议一直存在,研究发现两者的教育理念都发端于古希腊自由教育思想,且旨在培养自由人格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相比较下通识教育更注重以课程体系为载体,自由教育则更为宏大,既包括了通识教育也囊括了专业教育.为弥补专业教育对全面培养人才的不足,我国部分院校实行了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的教育政策,在此背景下不同院校通识教育的发展大致可以分成组合型发展、整合型发展和融合型发展三种模式,但仍多限于课程体系之内,忽略了课程之外的教育活动.因此我国通识教育改革要回归到自由教育关于培养自由人及其非功利性的初衷,超越传统的通识教育中的课程载体,建立通专融合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并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的作用,转向真正的自由教育.

    大类培养专业教育通识教育高影响力教育活动

    学术资本主义的本质、挑战及大学的应对

    陈小尘胡弼成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在各国展现出相似的发展趋势.学术资本主义作为当代大学一种新兴的关系形态,在本质上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正面的牵引作用,也存在着负面影响.面对冲击与争议,组织跨国的产学研活动,更好地体现知识的价值,保持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动态平衡,是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学术资本主义的出现让以市场为导向的价值理念逐渐成为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大学的管理模式、研究趋向、课程设置、学术研究评价、教师专业自主性和招生政策等方面带来了挑战.面对学术资本主义的兴起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冲击与风险,大学可以通过采取培育全球视野,形成合理的资源依赖关系,保障办学自主权以及追求卓越发展等举措来积极应对.

    大学学术资本主义市场全球化

    论生态人格的内涵及其培育

    徐洁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文明社会的占有式人格造成了人与自身本性的疏离、人与他人关系的冷漠以及人与自然的紧张对峙.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对这一人格图式进行变革,继而确立起一种与其相适应、相匹配的新型人格,即生态人格.生态人格要求作为德性主体的人类在检视与批判占有式人格的基础上,对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的道德伦理关系进行创造性的更新,并将道德伦理范围从人类自己延伸至整个自然界,进而实现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培育生态人格需要高度重视教育的价值.为此,我们需要对学校教育的价值理念、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作出整体性变革.

    生态危机生态文明教育生态人格占有式人格

    教学理性视域下非理性向度的遮蔽、浮现和彰显——兼论教学理性与非理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陈歆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真实的人是整全的存在体,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合体,是认知与情感合二为一的"整全的人".教学只有从人的整全发展来理解和教育学生而不是寄望于外在目的的实现,教学才能走向真正的理性教学,也才能实现教学的理性.教学的这一价值立场和文化品格要求教育者在教学实践中要跳脱出理性与非理性冲突性假设的框架,重新协调理性与感性、认知与情感、具体与抽象、身体与精神等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而打造出一个理性丰腴而非理性又不断提升的现代教学理性的理想构型.教学理性也只有在"浪漫的感性与严谨的理性之间达到绝佳的平衡",教学过程才能体现出人的本质力量,也更能彰显教育本色,从而使教与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之旅.

    教学理性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后理性主义时代

    我国课程哲学研究三十年:特点、问题与展望

    夏永庚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过三十年的研究和发展,我国课程哲学已经在研究主题的多元化、学科体系的建构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哲学概念使用的望文生义、研究广度和深度不足、研究方法单一片面的问题.为使课程哲学在将来获得进一步完整而深入的发展,需要构建科学的课程哲学学科体系、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课程伦理和课程美学问题的研究、构建合理而适用的方法论体系.

    课程哲学课程哲学研究课程

    教学改革中的教师观念冲突及境遇分析

    陈思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改革中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存在若干冲突,主要表现为观念与制度冲突中的主体缺位,不同主体观念冲突中的思想激荡和自身观念冲突下的知行矛盾,这些观念及行为的冲突,造成了教师在教学观念改革中的不同境遇,这些境遇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生存质量和改革的整体进程.造成这些观念冲突的原因有教学制度的偏废,教学主体间的博弈和个体的社会性行动逻辑等.针对这些冲突及其现实原因,应进一步推进观念的制度化建设,努力达成主体的利益共赢,并加强教师的自我调整与自我规范,以提高教师的生存境界,推进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教学改革教师观念冲突教师境遇

    中西部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危机与发展路径

    符太胜王培芳丘苑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是实现农村教育质量提升和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保障.调查研究表明,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正陷入多重危机:多重社会生活压力恶化教师职业价值感;繁重的教学与管理任务加剧教师职业倦怠;对新课程改革和教师培训模式的不适应使教师丧失专业自尊;教育环境的复杂趋势降低教师的教育效能感;工具理性主义强化农村教师离职意向.从根本上化解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危机的路径有:深度转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逻辑;加强公平与有质量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农村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构建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本土取向.

    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农村教师

    课程整合视角下的小学全科教师及其培养

    刘艳伍远岳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础教育课程综合化建设要求小学全科教师必须以课程整合为理念依托,以实现教师的卓越发展.课程整合视角下的全科教师应具备复杂性课程思维、跨学科课程知识和实践性课程能力,着眼于课程知识观以实现课程知识与学习者的意义关联,定位于课程设计层面处理好学科知识和学习经验的关系,以及落脚于课程实施以达成学生经验与意义系统的统整.小学卓越全科教师的培养要求转向主体论知识观,建立全科教学思维;确认课程主体地位,走向课程自主创生;践行课程资源统整,提升课程实践能力.

    课程整合小学全科教师卓越教师

    品德纳入升学成绩的风险与德育评价的回归——基于康德"人是目的"的人学向度

    昌成明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的中高考改革中,综合素质评价有从此前的"软挂钩"(仅供参考)走向"硬挂钩"(评价结果与升学直接挂钩)的趋势.思想品德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将其纳入升学成绩的合法性因道德评价的特殊性、评价的操作行为主义路线以及道德基于自由意志等原因而存在学理疑义.在品德评价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违背评价伦理,程序正义难以保障,产生应试道德等风险.品德评价异化的根源在于对德育本身的偏离.品德评价不再以学生德性的发展为根本目的,而是成为升学招生的附庸.德育评价的开展理应回到育德本身,并最终指向个体的成人.

    德育评价综合素质评价高考育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