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教育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教育科学
当代教育科学

亓殿强

半月刊

1672-2221

0531-81758321 81758319

250011

济南市青年东路1号

当代教育科学/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由山东省教育厅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山东省教育学会联合主办的一份面向基础教育为主的综合性教育期刊。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小学教师、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和教育科研人员,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院校的师生,学会及其分支机构的干部和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教育人工智能伦理的困境及治理路径

    赵磊磊姜蓓佳李凯
    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人工智能伦理是教育人工智能发展不可忽视的现实议题.教育人工智能伦理是指教育人工智能开发、应用等方面所应遵循的道理及准则,其聚焦于教育人工智能的道德发展和部署,应以仁慈、安全、自治、正义、透明等为主要原则.教育人工智能伦理的现实困境主要涉及用户信息及通讯隐私权被侵犯、引发商业利益与教育公共利益的冲突、缺乏规范且专业的问责机制、用户对技术过度依赖致使独立性衰退、用户智能技术胜任力建设滞后于智能技术变革五个方面.教育人工智能伦理困境的治理路径涉及完善教育人工智能的隐私防护体系、合理调节教育人工智能的利益冲突、优化智能技术及数据的问责机制及注重师生智能教育素养的培育等.

    教育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伦理治理路径

    基于教育建构模式的卓越教师计划分析及拓展

    赵国瑞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建构论寻求开放、协作和对话的社会治理目标,但是对于如何实现这些目标,社会建构论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教育科学领域的建构主义研究发现,一般化的建构过程需要坚持指导者的导向性,支持主体的自主性以及复杂问题的组织性.采用一般化的教育建构模式来分析卓越教师计划这项社会治理活动,可以发现师范院校教师的双重身份、中小学生的主体性和教育事业的背景性等因素会对卓越教师的培养产生重要影响.综合看来,教育建构模式可以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提供一个有效的策略模型.

    社会治理社会建构论教育建构模式卓越教师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整合设计研究——IB跨学科课程的经验与反思

    李学书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课程发展的逻辑起点已从学科内容走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应的课程开发和实施必须强化课程整合模式的应用.IB跨学科课程框架视整合为一种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渗透到课程规划的各个环节和各类文本之中,要求各个成员学校和相关项目以整合的视角对学校课程进行顶层设计,从而架构起支撑具有国际情怀的终身学习者培养的整体课程体系.基于此,我国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应该强化核心素养与课程整合育人取向的对接;以课程的模块化和系列化设计形成整合性课程结构;通过跨学科主题活动设计和推进整合性学习;整合标准、工具和方案提高评估核心素养的培育成效.

    IB跨学科课程核心素养课程整合设计

    人工智能与教学的交集:历程检视与路向选择

    张海燕周海涛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历史的角度来检视,人工智能与教学的交集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相遇阶段:技术辅助教学的工具代理;相交阶段:人-机协作教学的伙伴分工;相融阶段:人-机交融教学的合作创造.在人工智能与教学相遇、相交和相融的历程中,教学面临因技术的高扬与迷恋致使教学目标培养人的文化价值的旁落,因教学空间界限的模糊导致真实生活世界感知的失真,因技术-智能的僭越产生教学内容的情感元素的弱化.对此,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学发展应在教学目标方面重视确立个体在智能技术环境中的文化素养的培育,在教学空间方面虚实结合、返璞归真地构建教学情境,在教学内容方面推动教师对审美情感教学内容重构能力的提升.

    人工智能教学虚拟现实文化育人

    理解作业:知识分类视角下作业的审思与启示

    刘辉李德显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不同的知识分类视角审视作业,有利于教育工作者认识作业的意义,也有助于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提升.知识分类视角下的作业,既要注重陈述性知识、结构良好领域知识以及显性知识的巩固,又要注重通过作业中的活动促进程序性知识、非良构领域知识以及隐性知识的生成.在作业设计中应该注重作业内容的基础性与拓展性、衔接性与综合性、活动性与开放性,在作业实施中应该注重典例示范、过程辅助与习惯养成,在作业评价中应该注重对作业表达、作业过程以及学习策略的评价.

    知识分类知识获得阶段作业设计作业实施作业评价

    角色理论视域下卓越教师形象研究——基于100位教书育人楷模事迹的内容分析

    王梅杨鑫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角色理论,通过对2010年-2019年100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文本的内容分析,发现卓越教师的角色形象主要分为8种,分别是家国使命践行者、立德树人引领者、教育情怀孕涵者、教育素养垂范者、教学创新示范者、学生品格影响者、科研事业排头兵、青年教师引路人,角色观念包括为国育才、科研报国等24个.据此,提出了健全政策保障制度、完善贯通式培养体系、构建协同育师机制、引领教师自我建构的卓越教师养成路径.

    教书育人楷模卓越教师角色特征内容分析

    论教师的教学定力及其实现

    施贵菊余萍杜尚荣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教学定力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控制自己欲望和行为的能力.教师教学定力具有自律与他律相统一、内在坚守与外抗干扰相统一、理性思考与智慧实践相统一等特征,教师教学定力类型主要有二元式类型、三元式类型和四元式类型.教师教学定力的形成逻辑可通过关键因素、基本结构、形成机理等方面的分析得以呈现,其实现策略主要有教师的自我约束、师生间的协商、相关制度的规训、舆论的合理导向等.

    教师教学定力教学意志

    新时期农村教师从教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东中西部6省18县的调查

    刘小强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东、中、西部六省18县的农村教师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发现农村教师从教意愿与前些年相比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生活条件与子女教育成为最显著的影响因素.其次是尊师重教、人际关系、工资待遇、学校管理等软环境因素.培训机会与工作任务这些前些年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表明国家农村教师政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教师的某些需求,但一些更高层次的需求性因素影响正在增强.应关注这些高层次的需求,为教师子女接受教育创造条件,丰富农村教师业余生活,改进学校内部治理.

    农村教育农村教师从教意愿

    家校合作制度化的困境与出路——基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

    张润田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家校合作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的当下,其有效运作离不开相关的制度保障.我国家校合作工作从实践经验化转向制度化之路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新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发现家校合作制度化存在规则困境、组织困境和文化-认知困境.破解家校合作困境的新制度主义之道在于,在重构制度逻辑上整合“强意义”与“弱意义”的家校合作思维;在均衡制度设计上平衡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家校合作结构;在平衡制度权力上协调强制度组织与弱制度组织的合作主体格局.

    家校合作制度化新制度主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教师应当如何批评学生——基于司法判例的实证分析

    欧阳硕
    52-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批评不同于教育惩戒等管理手段.对司法判例进行分析后发现,法院认可教师的批评行为但对具体的惩戒行为裁判尺度不一,提示立法部门应当对惩戒等管理行为而非批评等教育行为进行规制.教育机构责任纠纷案件的争议焦点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是否构成过错、教师批评学生与学生的损害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学校在特定时间、特定区域内是否尽到教育管理责任.为此,教师批评学生应当遵循平等、说理和适度原则.

    批评教育惩戒教育机构责任纠纷学生伤害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