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张士强

双月刊

1672-3767

sdky@chinajournal.net.cn

0532-86057918

266590

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前湾港路579号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综合性理论刊物,以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培育科技人才、服务于两个文明建设为办刊宗旨。创刊20多年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多次获奖,并被国内外10个重要检索系统和数据库收录。本刊已参加“全国非邮发报刊联合征订”、联订服务部的欢迎上网查阅本刊和订阅本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锚杆岩体界面载荷传递规律及锚固长度设计

    赵同彬李龙飞邢明录张玉宝...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巷道围岩锚固界面脱粘失效机理,量化锚杆支护设计参数,采用三线性粘结滑移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对轴向载荷作用下锚固脱粘失效全过程中,锚固段界面剪应力、锚杆轴力分布演化规律以及界面极限锚固力进行研究,根据锚固段长度不同,得到两种界面剪应力分布演化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当锚固长度较短时,界面剪应力存在全长软化阶段;当锚固长度较长时,界面剪应力存在弹性-软化-滑移三段共存阶段.锚固粘结界面弹性段、软化段、摩擦段内的剪应力分别呈现双曲余弦函数衰减分布、余弦函数上升分布、均匀分布规律,锚杆轴力随界面剪应力分布演化呈现多种形态的衰减分布规律.根据锚固界面模型解析计算获得极限锚固力,当不考虑脱粘摩擦力时,极限锚固力随锚固长度的增加趋近于某一固定值;当考虑脱粘摩擦力时,增加锚固长度能够持续提高锚固界面安全系数.研究成果可为锚固机制分析、锚杆支护参数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锚固界面粘结滑移模型剪应力分布极限锚固力锚固长度

    不同角度充填节理花岗岩剪切裂纹扩展规律及断裂机制研究

    韩学贤张士川沈宝堂柴顺杰...
    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增强型地热系统储层中岩体节理通常含有充填物,充填节理的剪切力学行为直接影响储层渗透性及连通性.基于不同角度充填节理花岗岩直剪试验,研究了充填节理花岗岩剪切破坏的力学特性、损伤变量演化及裂纹扩展规律.结果表明:充填物及节理角度影响花岗岩抗剪强度,表现为充填物改变裂纹扩展介质,节理角度影响花岗岩剪切时节理面的受力状态;充填节理花岗岩损伤破坏过程分为裂纹闭合、裂纹萌生发育、裂纹扩展破坏3个阶段,损伤变量随着损伤过程进行呈不断增大趋势;节理花岗岩剪切裂纹扩展方向可分为水平方向及平行节理方向,0°与90°节理试件剪切裂纹沿水平方向扩展直至贯通试件,30°、45°与60°节理试件剪切裂纹扩展方向与自身节理角度一致.

    岩石力学充填节理节理倾角断裂机制损伤演化

    层间非均质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力学性质数值模拟研究

    叶瑞杰蒋宇静张瑞琪公彬...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含天然气水合物夹层的砂岩储层的力学性质及剪切破坏机理,采用离散元法制备含天然气水合物夹层的砂岩储层试样,进行了一系列双轴剪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天然气水合物夹层的饱和度低于15%,且夹层厚度小于1/5时,砂岩储层整体强度降低;当水合物夹层的饱和度超过35%,含水合物夹层厚度超过1/2时,水合物夹层才能增强整个试样的强度.含水合物夹层的失效形式与上覆层和下伏层的失效形式不同,含水合物夹层的破坏主要归因于水合物颗粒与周围颗粒的胶结作用的破坏.

    天然气水合物含水合物夹层层间非均质数值模拟力学性质失效模式

    循环荷载下深海能源含气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王滢李朋飞孔祥霄
    3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往对深海能源含气土的研究多以静荷载作用为主,且含气土的气泡尺寸多为不可控的离散小气泡.本研究提出一种能够控制含气量及气泡大小的制样方法,并对含有离散大气泡的深海能源含气土开展固结不排水循环加载动三轴试验,分析深海能源含气土在不同循环应力比(cyclic stress ratio,CSR)、有效围压、饱和度和黏土含量条件下的累积塑性应变、滞回曲线、动孔压和动强度发展规律.结果表明:累积塑性应变分为"稳定增长型"和"失稳破坏型"两类,累积塑性应变增长速率随着CSR增大、饱和度下降、围压增大和黏土含量增加而加快.含气土的滞回圈随振次增加、饱和度下降、围压增大及黏土含量增加,呈现出回弹模量降低、阻尼比增大的现象.含气土动孔压发展模式分为"缓慢增长型"和"孔压骤增型",孔压增长速率随饱和度下降、CSR增大及黏土含量增加而加快,且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动孔压均未达到有效应力水平,即在轴向应变达到5%前,试样未现液化破坏现象.动强度随饱和度降低而下降,且下降幅度随饱和度的降低,呈现出增大的趋势.

    深海能源土含气土动力特性动三轴试验位移判别标准

    基于迁移学习的GOCI超分辨率重建与海洋漂浮藻类探测

    朱红春朱国灿李金宇张怡宁...
    4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遥感技术是进行海洋漂浮藻类目标识别与变化监测的重要手段.GOCI遥感卫星影像具有高时间分辨率、低空间分辨率的特点,其低空间分辨率影响了海洋漂浮藻类遥感探测的效果.本研究通过对具有较高空间分辨率的Sentinel-2遥感卫星影像结构特征的迁移学习,应用ESRGAN超分辨率重建技术,将GOCI影像的空间分辨率提升至125 m;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超分辨率重建GOCI遥感影像的U-Net深度学习语义分割网络,实现了海洋漂浮藻类的较高精度探测.实验结果表明:超分辨率重建的GOCI影像显著提升了影像的空间细节清晰度,基于此实现的海洋漂浮藻类探测结果取得了较高的精度,其中面积相对误差下降了51.87%,F1 值提高了2.41%.本研究是应用GOCI遥感影像进行海洋漂浮藻类高精度探测的一次成功实践,为实现海洋目标的动态精细化监测提供有益的参考.

    GOCI影像数据融合超分辨率重建海洋漂浮藻探测深度学习

    基于特征点位置约束的三维激光移动测量位姿改正方法

    王鑫林辛明真于孝林孔锁财...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的导航定位信息是激光移动测量系统获取高精度点云的基础,但导航定位系统在短时段失效情况下会导致观测点位置信息不准确,从而无法获得准确的点云数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特征点位置约束的激光移动测量位姿改正方法,利用导航定位系统失效时段前后测量得到的少量特征点位置信息,构建基于不同时刻特征点配准的位姿改正模型,将导航定位系统失效时刻的观测点位置和姿态作为待估参数进行最小二乘解算,实现位姿参数恢复和点云重构.结果表明,采用基于特征点位置约束的位姿改正方法,导航定位系统短时段失效情况下的点云坐标中误差从米级改正到了分米级,对于提升组合导航系统稳定性和点云移动测量精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维激光移动测量特征点约束位姿改正坐标转换最小二乘

    基于相位恢复的SBAS-InSAR技术与光学影像结合的攀枝花地区滑坡早期识别

    仲鹏宇张王菲戴可人郭世鹏...
    5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克服传统SBAS-InSAR技术存在的相干性高估以及高相干点密度、质量低的问题,将相位恢复引入SBAS-InSAR中,采用改进的高相干点选取方法提高形变速率反演精度;同时利用GF-1号高分辨率光学影像辅助InSAR形变监测结果,以提高研究区滑坡体早期识别准确性及全面性.研究发现,经过相位恢复后,选取的高相干点密度及质量明显提高;共识别出隐患点28处,其中11处与已知隐患点完全匹配,新识别出17个滑坡隐患点,在随机选取的隐患点现场调查验证时均存在地表裂缝等滑坡隐患特征.因此,将相位恢复的思想引入SBAS-InSAR中,可以有效提高高相干点选取的密度和质量,使得相干性得到有效校正,从而提高形变监测的精度;此外,光学影像辅助获取形变信息,是对InSAR滑坡隐患点识别结果精度及可解释性的有效补充.

    SBAS-InSAR相位恢复光学遥感早期滑坡识别

    基于反射率法正演模拟的含气储层反射系数频变规律研究

    蒯正杨梁锴张世鑫韩文明...
    6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振幅随偏移距/入射角的变化(AVO/AVA)技术已在油气勘探中广泛应用,其随频率的变化特征对岩性研究、储层预测和油气检测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频变特征不仅与含气储层自身吸收衰减产生的速度频散有关,还与地震波在储层顶底之间发生的多次反射有关.本研究基于反射率法建立层状介质的频变反射系数递推公式,利用Chapman模型引入频散速度,提出一种充分考虑含气储层本身吸收衰减与层状结构的AVO精细模拟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含气储层的厚度、含气饱和度、孔隙度及渗透率与频变反射系数之间的关系,为采用频变规律开展含气储层识别提供了依据.

    含气储层速度频散多次反射反射率法频变反射系数Chapman模型

    基于异质信息对齐和重排序的跨模态行人重识别方法

    赵铁柱梁校伦杨秋鸿张国斌...
    79-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见光图像和红外图像成像原理不同,面向可见光和红外光的跨模态行人重识别面临较大的跨模态差异,行人异质信息对齐和挖掘异常困难.为此,提出基于异质信息对齐和重排序的跨模态行人重识别方法.在异质信息对齐方面,提出一种新的异质局部信息对齐算法,通过求取行人异质局部信息距离矩阵的最短路径,实现同一行人异质局部信息的动态匹配,解决行人异质信息对齐问题;在重排序方面,提出拓展k近邻重排序算法,通过动态地拓展查询图像k近邻异质信息,实现同一行人异质信息的融合,解决行人异质信息挖掘困难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在SYSU数据集全场景查询模式上,所提方法与AGW模型结合k近邻重排序算法相比,在评价指标mAP和Rank-1上分别提升了10.12%和8.6%.

    跨模态行人重识别异质信息对齐重排序深度学习

    基于一类新型激活函数的递归神经网络的多稳定性分析

    闫维昕刘洋王震
    90-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基于一类新型连续锯齿型激活函数研究了递归神经网络(Hopfield神经网络)的多稳定性.首先,通过区间剖分法、Brouwer不动点定理证明了基于该激活函数的n维神经网络模型至少具有7n个平衡点,并运用对角占优矩阵理论、局部稳定性判定定理等方法证明了其中4n个平衡点是局部指数稳定的,剩余的平衡点是不稳定的.其次,通过增加锯齿型激活函数的峰值点将激活函数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况,得到了n维神经网络在含有k个峰值点的连续锯齿型激活函数中至少具有(2k+1)n个平衡点,其中(k+1)n个平衡点为局部稳定的.本研究设计的激活函数相较于现有的一些激活函数会产生更多的稳定平衡点,并且在增加峰值点的过程中不会增加神经网络的计算复杂度.最后,通过两个具体的数值算例验证了本研究结果的有效性.

    Hopfield神经网络多稳定性平衡点连续锯齿型激活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