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煤炭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煤炭科技
山东煤炭科技

公茂泉

双月刊

1005-2801

sdmtkj@163.com

0531-85697135;85697134

250031

山东省济南市胜利庄路19号

山东煤炭科技/Journal Shandong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发展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法规,交流煤炭工业深化改革的经验,报道煤炭及其相关行业安全生产和、科研设计、现代化管理等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动向,传播国内外最新技术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东周窑矿8103工作面回风巷沿空掘巷支护设计分析

    韩海洋
    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周窑煤矿 8103 工作面 5103 回风巷道留设 30 m宽煤柱时,巷道应力环境相对差,底鼓、顶板下沉较大,拟实施小煤柱沿空掘巷技术.从理论上研究稳定后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分布情况,提出了科学、合理的煤柱尺寸留设和回风巷道支护形式,并开展井下实际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小煤柱沿空掘巷改善巷道应力环境、降低应力集中和矿压显现,5103回风巷道沿空掘巷和工作面回采期间巷道安全、稳定.

    综采沿空煤柱支护

    西冯街煤业复采煤层巷道支护技术

    郑亚普
    6-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西冯街煤业 3 号煤层 4、5 采区的复采支护工艺,采用简支梁理论计算采用架棚支护时工字钢间距,利用FLAC3D进行数值模拟验算,根据设计施工工艺,采用顶板离层计和多点位移计对巷道稳定性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巷道采用工字钢棚间距 1.56 m的架棚支护方案后,顶底板和两帮移近量最大值分别由 610 mm、400 mm降至128 mm、102 mm,围岩最大压应力由7.28 MPa降至5.53 MPa,巷道顶底板未出现塑性破坏,两帮应力集中情况得到改善;围岩位移量在第73天左右保持稳定,巷道顶板离层量在第80天左右保持稳定,运输槽巷顶底板、两帮最大移近量分别为158 mm和122 mm,回风巷顶底板、两帮最大移近量分别为187 mm和142 mm.

    复采煤层工字钢间距数值模拟支护系统监测

    潘二矿顶板岩层水力压裂切顶卸压护巷技术研究与实践

    陈士虎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潘二矿采区系统巷道受工作面回采多次采动影响巷道严重变形难以维护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顶板岩层水力压裂切顶卸压护巷技术,并进行了工程实践.结果表明:在工作面采动应力影响范围外超前对顶板坚硬岩层进行水力压裂,顶板岩层在高压水的作用下发生拉破坏,产生水力裂缝,高压水使水力裂缝与原有裂隙贯通,在保压作用下不断扩展,在顶板坚硬岩层中形成明显的人工裂缝,破坏了顶板岩层的完整性,阻断了采动应力在岩层中的传递,减小了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在18215工作面收作期间,采区系统巷道变形量较小,保证了采区系统巷道的正常使用,取得了较好的卸压效果.

    坚硬顶板水力压裂裂缝切顶卸压采动应力

    煤矿深井重复采动割煤工艺和支护优化研究

    李二平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王村煤业深井综掘机割煤时间长、部分区域支护难度大和巷道掘进速度慢等问题,研究了不同阶段重复采动围岩变形规律,对围岩应力场和位移场演化进行了分析,优化地质情况良好的地段、工作面顶板破碎阶段、在煤壁片帮地段或处于采后掘进阶段割煤工艺.在原支护方案的基础上,设计分段支护方案,采用泥岩顶锚网索梁支护以及架棚和锚索联合支护.通过对现场变形量监测以及保护煤柱采动应力监测,结果表明:巷道变形量基本稳定,整体支护效果良好,掘进速度显著提高.采用分段支护方案,每月的进尺比原方案提高了34.04%,生产效率和巷道支护质量大幅提高,说明所提出的割煤工艺和支护优化方案切实可行.

    重复采动割煤工艺分段支护设计

    综放工作面区段煤柱合理宽度及巷道支护研究

    武深浩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常村煤矿综放工作面准备阶段沿空巷道的支护难题,综合运用经验公式计算、数值仿真模拟、现场调研实测等方法,开展沿空巷道最优煤柱尺寸及支护方案的研究及应用.研究表明:依据弹塑性极限平衡理论计算表明,沿空巷道煤柱宽度不应小于29.14 m,数值模拟表明当煤柱宽度大于30 m时,掘巷期间煤柱内存在稳定的弹性核区,确定最优煤柱宽度为30 m;在 2106 运输顺槽原支护基础上设计4 个优化方案,通过数值模拟选出最优方案,沿空巷道支护效果良好,确定的煤柱宽度和支护方案较科学合理.

    极限平衡理论弹性核区离层量

    高应力煤巷全断面三维协同支护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杨志强刘龙河刘平喜
    28-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应力全断面煤巷稳定性问题,以老母坡煤矿 5108 工作面运输巷道为研究背景,分析了 5108工作面运输巷道在原支护参数情况下的巷道破坏特征,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设置不同的支护参数梯度,分析支护参数对围岩变形的影响,确定了优化后的支护参数,从而提供了三维协同支护控制技术,以实现合理控制巷道围岩变化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支护方案,顶板最大变形量低于210 mm,两帮最大收敛量低于300 mm.

    高应力全断面变形特征三维协同支护

    永红煤矿大采高综放开采小煤柱沿空掘巷技术的实践

    张小东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永红煤矿以往传统留设38~45 m区段大煤柱造成资源严重浪费,以15102 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观测方法,对小煤柱沿空掘巷技术进行实践研究.计算得到小煤柱宽度上下限,确定合理的小煤柱宽度为6 m,对掘进和回采期间小煤柱沿空巷道支护进行设计.结果表明:采用6 m小煤柱沿空掘巷技术能有效控制掘进和回采期间围岩稳定性,可显著提高资源回收率.

    大采高沿空掘巷煤柱

    基于多孔水力压裂的硬岩快速掘进技术研究

    乔伟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马脊梁矿+980 m水平胶运大巷岩石硬度较高、整体割岩速度缓慢的问题,提出采用多孔水力压裂技术进行辅助破岩的快速掘进技术及工艺,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双孔水力压裂裂缝的耦合规律进行研究,比较不同孔间距的效果,确定 0.8 m的双孔水力压裂孔间距具有较好的效果.通过仿真分析平行阵列式、交错式 1、交错式 2 三种不同的压裂孔布置形式对裂缝扩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平行阵列式的效果最好.最后,通过对掘进工作中多孔水力压裂技术的实践,选用 0.8 m的孔间距和 75~90 mm的压裂孔径的效果最优.与优化前的作业效率对比可以看出:每排割岩时间可以减少约 40 min,相当于节约了 25%的割岩时间.每日进尺也从原来的4.6 m提高到5.5 m,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预留了充足的维修时间.

    多孔水力压裂巷道掘进裂缝耦合

    竹林山煤矿大采高工作面回撤通道施工工艺优化与应用

    安宏图李志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竹林山煤矿采用"一井一面"的生产组织方式,为了有效规避通道围岩大变形问题,该矿传统的回撤通道施工工艺为使用掘进机现掘,该工艺存在施工速度慢、工期长的缺点,严重迟滞设备回撤进度,影响采掘正常接续.鉴于此,开展了回撤通道施工工艺优化研究,在具体分析传统施工方法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原则;通过针对性技术分析和借鉴目前较为成熟的材料、工艺,提出了"注浆加固顶帮+高强度柔性网+采煤机割煤"的优化施工工艺,并确认了施工参数.在1403 工作面回撤通道施工的应用中工期缩短了11 d,为综采工作面设备安全快速回撤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回撤通道工艺优化支护参数

    小常煤业30212综采工作面扇形开采的实践研究

    陈亮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常煤业 30212 综采工作面三角煤区域存在开采难、煤炭回收率低等问题,为实现 30212 工作面三角煤区域高效回收,对三角煤区域进行扇形开采的实践研究.针对 30212 工作面三角煤区域,设计刀把面和扇形面两种开采方案,经技术经济对比分析确定该三角煤区域采用扇形开采方案,对扇形开采方案设备配置、进刀方式、工艺流程等关键技术进行分析阐述.扇形开采方案优化了煤层开采布局,顶板离层监测和巷道变形均在可控范围,实现了30212工作面三角煤的安全高效回收,共回收煤量约15.9万t,安全经济效益显著.

    三角煤扇形开采进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