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煤炭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煤炭科技
山东煤炭科技

公茂泉

双月刊

1005-2801

sdmtkj@163.com

0531-85697135;85697134

250031

山东省济南市胜利庄路19号

山东煤炭科技/Journal Shandong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发展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法规,交流煤炭工业深化改革的经验,报道煤炭及其相关行业安全生产和、科研设计、现代化管理等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动向,传播国内外最新技术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综采面液压支架快速推移过程控制分析

    业巧云
    10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王村煤业S1204 工作面液压支架在自动跟机中存在推移位置控制精度低、跟机速度慢等问题,通过采用理论分析、试验研究等手段,提出基于BP神经网络预测提前动作距离的精准推移控制算法和安装蓄能器的自动跟机策略.采集支架液压系统状态并控制推移液压缸,液压缸控制精度从40~80 mm提高到20 mm内,控制精度大幅提升,表明采用BP神经网络预测控制算法的有效性.支架移架过程分为降柱、拉架、拉架和升柱切换、升柱四个区间,采用 95%预测区间上限的方法,依据进液压力预测拉架动作时间.在支架进液端安装蓄能器后,拉架时间由6.54 s降为5.39 s,降低1.15 s;速度均值由0.147 m/s提高到0.177 m/s,速度提升20.9%,验证快速跟机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液压支架快速推移自动跟机基于BP网络预测

    采煤机摇臂惰轮轴疲劳特性分析

    步跃跃
    11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煤机摇臂减速箱惰轮轴长期运行在交变载荷和重载工况下,容易引发惰轮轴疲劳损伤,导致采煤机服役性能下降,甚至引发安全事故.为了保障采煤机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对惰轮轴进行疲劳特性分析,评估其疲劳寿命;对惰轮轴进行受力分析,明确影响结构疲劳特性的作用力及其计算方法;建立惰轮轴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静力学分析得到惰轮轴的变形和应力分布特性;在nCode DesignLife软件中融合有限元力学信息、实测载荷数据和材料疲劳特性,对惰轮轴进行疲劳分析.结果表明:轴肩部位易发生疲劳损伤,若采煤机每天工作16 h,则惰轮轴的疲劳寿命约为5.5 a.研究结果可为惰轮轴的优化设计和采煤机摇臂结构运行状态的健康监测提供基础.

    采煤机惰轮轴有限元分析疲劳寿命

    选煤用旋流器分离性能及参数匹配分析

    张垚
    116-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旋流器在选煤工作中的分离性能及其参数匹配问题,基于FX350 型旋流器,对FX350 型旋流器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分析,研究其内部流场的速度和压力分布,揭示旋流器内不同流场形态对分离效率的影响,采用实验和模拟分析方法,探讨旋流器直径、锥体角度、入口尺寸等结构参数对分离效率的显著影响,发现入料浓度、入料流量、安装角度等运行参数的调节对提高分离效率至关重要.通过调整入料浓度至14 g/L、入料流量至80 m3/h、安装角度至80°,旋流器表现出最佳的分离性能,采用响应面法进行参数匹配分析,构建的数学模型通过方差分析和误差统计验证,表现出高度的预测准确性.现场验证表明,通过精准控制操作参数,可以提升旋流器的分离效率.

    选煤工作旋流器分离性能参数匹配

    基于机器视觉的带式输送机自动调速关键技术研究

    仝莉
    12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塔山煤矿所使用的带式输送机运行速度高速恒定,无法依据不同工作面实际的生产情况进行带速调节,严重浪费企业能源,增加企业能耗的现象,采用基于机器视觉的煤量监测方法,通过监测带式输送机不同的煤量变化对设备的运行带速进行相应调整,可有效减少设备能源损耗,提高能源利用率,提升企业效益.通过研究塔山煤矿物料形态与相机成像模型,得出了基于单目结构光斜射测距的方案并对相关设备进行了设计选型;通过对设计系统进行试验检测,计量误差较小为1.5%左右,可满足塔山煤矿带式输送机的实际生产要求.

    带式输送机机器视觉煤量监测

    煤厚变异区三带分布规律研究

    刘方
    127-131,136,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滕州东大矿业存在煤厚变异情况的工作面为研究背景,以数值模拟、公式计算、现场观测等研究方法,分析煤厚变异区开采后上覆岩层运动规律与"三带"发育特征,研究煤层开采后"三带"的发育高度,最终确定7202工作面"三带"高度.通过现场实测得到垮落带高度为28.4 m,断裂带高度为84.5 m,利用"三下"经验公式计算可得,其误差分别为 23.3%、4.7%;通过数值模拟得到的结果,误差分别为 9.2%、10.2%.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可有效预测煤厚变异区的"三带"高度,可为相似条件下煤厚变异区安全开采评价提供参考.

    煤厚变异区三带分布规律数值模拟

    小庄煤矿冲击地压主控因素及卸压方案

    王海博王博文宋振江
    132-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小庄煤矿 40214 工作面冲击地压灾害问题,从地质构造、顶板特征、开采深度、煤岩冲击倾向性等地质因素及开采主控因素对冲击地压潜在风险进行评估,研究冲击地压主控因素孕育致灾机理,利用冲击地压动静载叠加诱发机理,将冲击地压破坏原因及形式分为三类,采用动静载监测方法并在现场实施冲击地压"钻-爆-裂"三级协同卸压解危方案,分别采用大直径钻孔卸压、煤层注水卸压、煤层卸载爆破.结果表明:顶板弯曲能量指数为38.42 kJ,煤体单轴抗压强度为18.11 MPa,煤体弹性能量指数为14.95,煤体动态破坏时间为 172.80 ms,煤体冲击能量指数为 1.56,具有弱冲击危险性,为同类型矿井冲击地压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借鉴思路.

    冲击地压因素防治措施

    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在煤矿富水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徐世业高定州张瑞瑞
    137-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滋阳断层穿越东滩煤矿矿井边界,为水的赋存与运移提供了可能,对矿井生产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为消除安全隐患,使用对低阻异常敏感的瞬变电磁法探测采掘范围内的断层导水带分布情况,以进行针对性的排放治理,采用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利用接地线源,有效规避研究区内地表存在的诸多人文建筑和交通线路,减少地形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可以准确地分辨低阻薄层,为煤矿采区和采面设计提供可靠依据,从而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

    电性源瞬变电磁勘探煤矿富水性

    长平矿老空区透水试验研究

    张文青时乾
    143-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价煤矿老空水污染地下水的程度和范围,摸清老空区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总结含水层受采动影响水文变化规律,为今后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经验,以长平矿浅部采动老空区为例,提出使用"稳定流潜水完整井法"开展抽水和压水工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受采掘活动影响的采空区和上三带区域地层的透水系数是不受影响区域基岩的 10~1000 倍,评价采空区地下水的污染范围可根据岩层透水系数的大小规律进行定量评价,断层透水性高低对采空区附近地下水流场改变起着重要的作用.

    老空水水文地质条件透水试验地下水流场

    井上下一体化微震联合监测技术在防治水中的应用研究

    王军文
    148-152,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ARAMIS M/E井下微震监测系统在垂直层位上定位精度较差问题,构建一种ARP 2000 P/E+ARAMIS M/E一体化联合监测系统,对 2022 年 3 月期间 1550 个有效微震事件在垂直方向上分布特征及数量特性进行分析,深入研究微震事件分布规律与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微震事件在平面上主要集中在工作面两端,且垂直方向上主要分布在煤层顶板至上方80 m内,与导水断裂带的发育高度紧密相关.联合监测系统获得的定位结果与覆岩"三带"现场实测结果高度一致,证实该联合监测系统在震源垂直定位精度上的有效性,ARP 2000 P/E+ARAMIS M/E一体化联合监测系统可为矿井防治水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联合微震监测技术微震事件定位精度导水断裂带

    安全智能化监测系统在矿山中的应用

    蒋韫旭
    153-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煤矿智能化发展,提高煤矿智能化建设管理水平,通过构建矿山安全智能化监测系统,对煤矿生产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分析.矿山安全智能化监测系统主要包括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火灾监测系统、通风机监测系统、压风机监测系统、提升机监控系统、矿山电力监控系统、带式输送机监测系统、自动排水监测系统、架空乘人装置监测系统、瓦斯抽放监测系统、视频监测系统等多个子系统.系统从多角度、多维度(类型、分站、区域)等对井下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通过监测到的系统数据进行分析,对存在危险隐患信息和故障信息等进行提醒,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效率,达到安全、高效、减员增效的目的.

    智能化监测系统安全信息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