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煤炭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煤炭科技
山东煤炭科技

公茂泉

双月刊

1005-2801

sdmtkj@163.com

0531-85697135;85697134

250031

山东省济南市胜利庄路19号

山东煤炭科技/Journal Shandong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发展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法规,交流煤炭工业深化改革的经验,报道煤炭及其相关行业安全生产和、科研设计、现代化管理等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动向,传播国内外最新技术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郭屯煤矿副井破裂井壁卸压槽法治理技术研究

    王其杰王金正
    1-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山东巨野矿区厚表土薄基岩条件下深立井井筒破损情况,以郭屯煤矿副井井筒为例,在分析井筒压缩破损原因的基础上,根据"卸压槽"法的治理原则,提出壁间/壁后注浆止水、槽钢井圈加固、高强混凝土补强、双层木砖卸压为一体的破裂井壁不停产综合治理技术,并结合现场具体实施情况,给出其中关键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根据新建卸压槽受力变形在线监测系统的长期监测结果显示,双层木砖卸压槽竖向压缩量和上覆压力在治理后均随时间逐步增大,表明井筒的压缩变形和内力得到有效控制和释放,避免了进一步的破坏.该研究可为同类深立井井筒破损修复治理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破损井筒卸压槽修复治理在线监测

    14煤层开采铺设金属网人工假顶可行性分析

    靳京爵李涛郭东旭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胜利煤矿一采区规划开采的煤层为14煤层和近距离下伏的15煤层,为确保在采15煤层的开采安全,提出在开采 14 煤层时工作面顶板铺设金属网形成人工假顶,对 14 煤开采后的人工假顶进行可靠性分析,采用简支梁稳定分析法,确定人工假顶极限状态的厚度为 5.74 m.根据水化学实验可得,采空区积水对铺设金属网有腐蚀性,分析采空区铺设的金属网有效赋存时间不超过3 a.结合再生顶板形成时间分析确定,当15煤层与14煤层存在1 m以上的层间距时,15煤至少需要在14煤层开采完毕3.5 a后进行采掘活动;当15煤层与14煤层合层时,15煤至少需要在14煤层开采完毕5 a后进行采掘活动.

    金属网再生顶板稳定

    4310工作面沿空掘巷围岩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马会勇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彭庄煤矿 4310 工作面沿空掘巷矿压显现剧烈、围岩变形严重,沿空巷道维护困难,严重影响高效安全工作面的建设问题,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结合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对小煤柱合理宽度进行确定,优化沿空掘巷支护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小煤柱宽度为15 m,能有效降低围岩应力集中,减少巷道围岩变形量,能有效保障巷道整体稳定性;支护方案优化后,采用Φ20 mm×2500 mm锚杆和Φ21.8 mm×9600 mm锚索,能够显著提高巷道围岩的稳定性.4310 运输顺槽沿空掘巷采用 15 m小煤柱及以上支护方案进行工业性试验,巷道表面位移和锚杆受力监测结果表明巷道围岩变形量控制在较小范围,支护系统能充分发挥作用.

    小煤柱沿空掘巷围岩变形控制

    井下无煤柱开采核心技术的应用研究

    贾晋波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进一步提升龙湾煤矿综采效率和煤炭出采率,以 2210 工作面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切顶卸压无煤柱综采技术,对爆破切顶方案和巷道围岩支护方案进行了研究,采用UDEC模拟分析软件对不同切顶高度、不同切缝角度情况下顶板垮落状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确定最佳切顶卸压参数,提出回采巷道补强支护、井下巷道临时支护技术,提高无煤柱开采时巷道的稳定性.实际应用表明,切顶高度越大,围岩的卸压效果越好,切顶角度的变化和顶部卸压没有直接的联系.采用上述技术后,巷道顶板变形量降低 66.4%,巷道两帮变形量降低57.1%,煤炭回采率提升了 4.6%.

    顺槽爆破切顶支护

    郭家河煤矿1303工作面回采巷道支护参数优化研究及应用

    董朝辉程纪峰
    22-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郭家河煤矿 1303 工作面回采巷道服务期间围岩变形量大、难控制等问题,采用现场钻孔窥视、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等手段得出了巷道围岩变形量大的原因,通过支护优化措施进行改善.结果表明:原支护方式下巷道顶板锚杆未有效穿过巷道围岩塑性破坏区是巷道围岩变形大的主要原因.通过理论计算得出,巷道锚杆支护强度取σm=0.3 MPa最合适.将巷道锚杆长度由2400 mm增加至4500 mm,锚杆支护强度取σm=0.3 MPa后,经数值模拟得出巷道垂直位移量减少 37.7%,两帮位移量减少 35.4%,顶板塑性区破坏深度减少 50%.现场实践得出,巷道顶板、底板、左帮、右帮围岩最大变形量分别达到22 mm、122 mm、38 mm、43 mm,巷道围岩变形量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巷道支护参数优化措施的合理性.

    回采巷道支护优化

    保安煤矿15108工作面沿空留巷技术研究及应用

    任侣苏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保安煤矿 15#煤层厚度大,留设大尺寸区段保护煤柱浪费大量煤炭资源的问题,提出了采用沿空留巷技术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采用理论分析及工程类比的方法,提出了非对称的补强支护方案,在距离回采帮侧700 mm和1700 mm位置布置两列Φ21.8 mm×8300 mm的锚索,在距离非回采帮800 mm位置布置一列Φ21.8 mm×8300 mm的锚索,排距均为 800 mm;采用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的方法,确定了合理的巷旁充填体宽度为 1.6 m.通过在 15108 回风巷进行现场试验监测数据显示,在补强支护方案条件下,当巷旁充填体宽度为1.6 m时,巷道围岩变形量不大,沿空巷道断面收敛率仅为13.7%,可以满足下一工作面的使用要求.

    厚煤层沿空留巷巷道变形充填体宽度

    超大采高综放采场智能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李申龙袁涛刘卫东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采高综放开采引起围岩的强扰动,造成矿压显现明显对支护设备和人员安全造成危害,金鸡滩煤矿通过在液压支架的相关位置上布置压力传感器和倾角传感器,将相关数据传输到监测系统平台,做到对液压支架的实时监测预警;非直线排布的运输机加大了齿轨的磨损,损伤支架与运输机连接部位造成安全隐患;结合井下实际情况对运输机、采煤机等设备进行惯性导航直线度控制,使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掌握设备的位置、速度、姿态和方位等信息;为了更好地控制放顶煤冒落的过程中后部液压支架的开启和关闭时间,开发了基于电液控制的时序化放煤工艺及自动化放煤控制系统,实现了对放顶煤冒落的实时控制,建设了动态感知、自动分析、智能处理的高效、节能、安全、少人的智能化工作面.

    超大采场大采高综放开采放煤优化设备智能控制工程应用

    平朔井工三矿采区优化设计研究

    王猛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平朔井工三矿开采过程中的二采区西部煤炭资源赋存不佳,导致该采区可采年限变短和工作面接替紧张的问题,从施工工程量和经济效益角度对三采区采掘布局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了两种优化设计方案:方案一维持现有采区巷道布置方式不变,增加4 号煤层专用进风巷;方案二将原三采区南北布置大巷改为在东坡向斜轴部向东布置大巷,三采区 4 煤、9 煤集中布置,采区巷道布置于 4 煤.通过对比分析两种采掘布置方案,得知方案二能够最大限度利用现有井巷工程,具有工程量少(减少1736 m)、施工工期短(工期缩短约6个月)、投资费用少(减少4 937.84万元)、安全管理更容易等优点,最终选用方案二作为优化方案,研究对于解决工作面接替紧张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采区优化采掘布置方案对比近距离煤层

    综采工作面过断层破碎带围岩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

    刘庭支帅
    43-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工作面穿越断层构造区支护失效、片帮、局部顶板冒落等问题,以济宁二号煤矿133上03 综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工作面穿越断层过程中上覆岩层的演变规律,得出随着工作面距断层的距离减小,剪切应力先逐渐减小、后增大,正应力先逐渐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且距断层10~30 m区域应加强顶板支护;同时,注浆可降低应力集中的现象,可有效控制工作面过断层围岩的变形破坏.综采工作面过断层破碎带控制措施通过现场工业试验,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综采断层注浆控制

    煤矿综放工作面旋转开采及其应用研究

    陈兆生丛志明丁瑞兴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采区边界与断层的影响,按照常规对齐布置工作面切眼,将导致整个采区大量煤炭资源的损失.为最大限度地回收资源,以东滩煤矿 1310 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制定了一套合理的旋转开采方案,对刮板输送机上窜下滑控制、支架控制与输送机搭接、顶板控制等旋转开采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总结适用现场的工作方案.通过实地应用,该方案有效保障了工作面的正常回采,与常规布置相比,仅一个工作面就多回收煤炭资源6万t,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回收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综放工艺不规则工作面旋转开采上窜下滑顶板管理